對神心意的探討
「太初有話,話與神同在,話就是神。」(約一1) 約翰福音第一章這一段開頭的話,可以說是文學中的文學,哲學中的哲學,神學中的神學。從最原始的原始,一直到最適合的人生,以及中間的過程,中間的得著,中間該有的經歷,都在這短短的幾句話裡說出來了。你若是一個尋求神的人,你就懂得聖經中最好的描述就在這幾句話裡面。 太初 你知道嗎?你生下來是一個初,你進小學是一個初,小學畢業後是一個初,你進大學是一個初,大學畢業後又是一個初。這些初都在時間裡,所以不能叫太初,只能叫起初。 那麼,什麼叫太初?太初就是所有初的初,一切初的根源就是太初。當神說到祂自己的時候,祂不是講起初,祂是講太初,就是宇宙存在的最起始,換句話說,就是自有永有,所有的存在都是從這個自有永有的存在來的。 太初有話 當約翰說到太初的時候,他不是說「太初有神」,他乃是說「太初有話」(約一1)。我想,很少中國人同意這樣的說法。譬如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這道就是話;換句話說,如果有一句話是可以被說出來的,這話就絕對不是永恆的。不錯,就著人來說,沒有什麼真理;就著人來說,沒有什麼真實;就著人來說,滿了缺欠;就著人來說,滿了限制。但是你要知道,宇宙的存在不是根據人,宇宙的存在乃是根據神,這位神是太初就有的話。 話與神同在,話就是神 這太初就有的話就是神,並且與神同在。換句話說,這一位神就是話,這一位話也就是神。話就是神,神就是話,說出這位自有永有的神是有旨意、有目的、有計畫、有經綸的;祂是活潑的,是有運行的,是要作事的。 萬物是藉著祂成的 然後,萬物是藉著這太初就有的話,也就是這位神而成的(約一3)。這自有永有的一位,照著祂的旨意和目的,在祂的計畫和經綸裡創造了萬有,尤其是創造了人。 你要知道,當聖經記載這位神創造萬物時,都說得很簡單。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說,要有空氣,就有了空氣。神說,要有陸地,就有了陸地。神說,要有植物,就有了植物。神說,要有空中的鳥,就有了空中的鳥。神說,要有海裡的魚,就有了海裡的魚。神說,要有各種的活物、動物,這些就都有了(創一1~25)。好像神造萬物的時候,都是說一句話就成了。但是說到造人的時候,根據聖經的描述,這位神在祂的決議裡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一26上) 神造人,是給人一個非常崇高的地位,對人是有一個非常崇高的盼望。人的外面像神,人的裡面也像神;人的裡面像神,所以人有神的形像,人的外面也像神,所以人有神的樣式。於是,人成了神所造萬物的中心。 進一步說,神不僅照著祂的樣式,叫人外面和祂一樣,神也照著祂的形像,在人裡面造了一個器官,這個器官叫作靈(創二7)。中國人說「人為萬物之靈」,說出人裡面有靈,人裡面要神,人裡面願意接受神來作他的生命。 朋友,我願意告訴你,今天人為什麼不滿足?不是因為他沒有錢,不是因為他沒有房子,也不是因為他沒有車子。你沒有這一切,固然覺得不滿足,即使你有了錢,有了房子,也有了車子,你還是一樣不滿足。為什麼?因為人最深處的需要,不是錢,不是房子,也不是車子,甚至也不是美滿的家庭生活。當然人有個好家庭是健康的,但是即使你得著了,你還覺得不夠。在你的裡面,有個最深處的需要,就是神! 你活了這麼久,作了這麼多的事,有了這麼多的成就,經歷過這麼多人生的豐富,但是當別人羨慕你的時候,你裡面知道,你是何等的虛空;當別人稱讚你的時候,你裡面知道,這不是你所要的。當你沒有得著的時候,很苦;你得著了以後,也很苦;你得著以前,是羨慕的苦;你得著以後,是失望的苦。為什麼?因為神造人的目的,根本不是要人進最好的大學,根本不是要人有最好的職業;神造人的目的,乃是要人來得著神的! 支搭帳幕在人中間 你要知道,我們所說的這一位神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原本在天上的這位神,有一天從天上來到地上,成了一個人,就是我們的主耶穌。約翰福音一章十四節說,祂成為一個帳幕,不僅居住在我們中間,也要我們與祂同住。 世上的帳幕或帳棚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價值。記得有一次我到新疆去,從烏魯木齊經過伊犁往天山的途中,我請導遊先生幫我找個蒙古包。後來,導遊先生果然幫我找到一個又新又高級的大蒙古包。那天晚上,我在蒙古包外面看星星,我多少年沒有那樣看星星了,那麼清楚明澈,那麼繁多,那麼美麗。回到蒙古包內,我就在思考,這個蒙古包在這兒,明天拆了就走了,這是可以隨時拆、隨時走的。不僅這樣,蒙古包裡面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是值得留戀的。 凡是我們在世上所得著的事物,都像蒙古包一樣,都是暫時的,會來也會走,沒有一件是永久存在的。 但是,主耶穌來了,祂不是蒙古包,祂是「神人包」。祂就是話成了肉體,支搭帳幕在我們中間。在蒙古包裡,只有好棉被、好枕頭,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但是在主耶穌這個「神人包」裡,乃是豐豐滿滿的有恩典,有實際(約一14)。什麼是恩典?恩典就是一種享受,一種滿足。當主耶穌來了,祂就是你的真享受、真滿足。我實在能作這樣的見證。即使我信主這麼久了,有時候我禱告禱告,有時候我讀一讀聖經,有時候我參加一個聚會,有時候我和基督徒在一起,我就有一個感覺,我在靈裡碰見主了,我裡面覺得好享受、好滿足。這就是恩典。 當主耶穌來到地上,支搭帳幕在我們中間,神的恩典就來了。換句話說,神成為我們的遮蓋,成為我們的享受,成為我們的滿足,至終成為我們的實際,成為我們的真實。 與主同住 在我們信了主,從主得著了恩典和實際以後,我們還要渴慕與主同住。我們每一個人在地上都需要住處,但還不只是外面暫時的住處;我們所需要的更是與主住在一起,這樣,我們裡面才有真正的滿足與安息。 也就是說,我們信主以後,還要注意兩件事:第一,主耶穌支搭帳幕在我們的中間,我們要住在這個帳幕裡,得著恩典,得著實際。第二,我們還要認識,主這個帳幕已經擴大成為教會,以及教會中的弟兄姊妹。所以,我們要喜歡和弟兄姊妹在一起,也要喜歡聚會。我們要告訴主:「主啊,我不僅願意住在你的裡面,我也願意住在教會生活裡面。」 有人可能會問,你們基督徒是不是沒有事作?為什麼老是在一起聚會,有時候一個星期聚三次、五次、八次,從一個會再趕到另外一個會?那麼,我就會回答,你是不是吃飽沒事作?你為什麼天天回家,回家,回家再回家?為什麼你已經在家裡住了那麼多年,你今天還要回家?如果你說,這是我住的地方,我不回家怎麼辦?那麼,同樣的,你也要明白,教會,就是弟兄姊妹,乃是我們的住處,也就是我們的家。 何等的美好!我們能和弟兄姊妹在愛裡住在一起。你不要只是去聚會,你要時常和弟兄姊妹生活在一起,你要常常到弟兄姊妹家裡,也要常常邀請他們到你家裡,這就是「與主同住」的實際。 盼望我們都可以講:「我一信主耶穌以後,我這個家就跟人聯起來了。我到別人家裡,人也到我家裡;我照顧人,人也照顧我;我愛人,人也愛我。我不僅享受主耶穌作救主,我也生活在弟兄姊妹中間。我活在地上不再孤單,不再飄零,也不再虛空。我活在地上有滿足,也有安息。」 這短短的一章聖經,說到這一位神,也就是太初就有的話來成為肉身,支搭帳幕在我們中間,叫我們相信祂,接受衪,享受祂作恩典和實際,並且與祂同住,也住在教會生活裡面。何等奇妙的福音!(韜) | |
(2001/10/27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