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好詩歌所具備的條件(四)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好詩歌帶進啟示 好的詩歌應該是能夠帶進啟示,也幫助我們進入啟示的實際裡。 一首好的詩應該能將人帶進啟示裡,將人帶到一種的看見裡。你本來沒有這種認識,唱了這首詩歌,就開始有這個認識,有了這樣的看見。好的詩歌是帶著啟示,也帶進啟示;詩歌的本身是有啟示的,一個健康的唱詩人可以進入到啟示的裡面。如果你覺得自己還夠不上,就會產生一種心願:「主啊,我願意進到這啟示的實際裡。我不僅願意看見這詩歌裡的啟示,也幫助我進到這個啟示的實際當中。」 基督、靈感和啟示是不可分的 我們要知道,基督、靈感和啟示在健康的情形裡是不可分的,這三者其實就是一個。有了基督不可能沒有靈感,有了靈感不可能沒有啟示;一個有主的人應該是一個有靈感的人,一個有靈感的人也應該是一個有啟示的人,在健康的情形裡這三者是不可分的。 有的時候我們滿了主,但是沒有什麼啟示,這是因為我們這個人不是一個有靈感的人。就像有些人非常的實際,事情也作得很好,卻沒有什麼靈感,他就不能令人感受到一種使命感,一種託付感。靈感就是基督在你身上生發出活力的泉源。有的人有基督,但是在他身上沒有喜樂,沒有靈感,這位基督對他而言就很遙遠,就很理論。基督對於我們不能是遙遠的,不能是理論的,我們必須要讓基督成為我們的靈感。 我們一看見了靈感,這靈感很容易就成為我們的啟示。這就好像一位弟兄認識一位姊妹多年,有一天見到她,突然覺得這個女孩十分具有吸引力,那一天那位姊妹就成為他的靈感。當他覺得非娶這位姊妹不可,這時這個靈感就成為啟示了。 跟隨主也應該是這樣。這位主是在你的追求裡給你得著的。你讀了很多的聖經,讀了很多的生命讀經,讀了很多的屬靈書報,在這過程中,你所得著的主若不成為你的靈感,主就很難用你。一個有基督的人,他會供應人,但是不一定吸引人;一個有基督又有靈感的人,當人碰見他,不但覺得這人有主,也覺得這個人有從主所生發出來的一種香氣,這就是靈感。 跟隨主應該是非常的羅曼蒂克。若是你每天就是上班下班,養家養孩子,卻沒有得著基督,你這一輩子豈不是沒有什麼靈感,沒有什麼可說的。如果你這一輩子,天天對基督是蠻有靈感的,你就可以有許多可說的,你就可以把一大堆的基督都說出來了。 弟兄們,你們需要有這種屬靈的認識,基督、靈感和啟示在健康的情形裡是不可分的。一個有基督的人就是一個有靈感的人,一個有靈感的人就是一個有啟示的人。有基督,有靈感,卻沒有終結在啟示裡,這樣的過程是不夠的。如果我很健康,我得著基督的時候,就是我得著靈感的時候,我得著靈感的時候,就是我這個人有啟示的時候。 在啟示裡認識基督,在靈感裡實化基督 基督是在啟示裡讓我們來認識,也是在靈感裡讓我們來實化。無論你有多少主的啟示,若是沒有靈感,就不能實化。譬如說,一位弟兄看見一位姊妹,他有了「啟示」以後,他還需要有靈感,當他受感之後,就要開始寫信,和她有交通,這樣,他的靈感才能得著實化。 若是沒有靈感的實化,你跟隨主就無法跟隨得好。你要常常對主說,「主啊,我真是受你的吸引,我真是受你的感動」;你還要對主說,「主啊,若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你若是這樣來跟隨主,就能跟隨得健康,跟隨得甜美。 使我們的生存拔高,在生活中有主 詩歌能叫我們的生存拔高,在生活裡有主。有主不是一件小事。在我所住的大樓中,有很多老人,有一次我下樓來聚會,一邊唱著詩,一個老太太聽見了說,想不到現代人還能快樂。我告訴她我是個基督徒,我常常唱詩歌。她說:「不論什麼人,現今人還能快樂嗎?這是一個憂愁的世代。」我和她都是老人,一個可以唱詩歌,一個卻覺得這個世代叫人憂愁。為什麼?就是因為我的生活裡有主,而她沒有。 一個生活中有詩歌的基督徒,就叫他的生活中有主,叫他的生存拔高,叫他這個人的存在和這位神是一致的。因著他生活中有主,他就勝過自己的剛強和軟弱,他就超越了自己的得勝或失敗。因為他生活有主,許多的事不會攪擾他。弟兄姊妹,你要讓你的生活中滿了詩歌,滿了主自己。 七位著名的詩歌作者 Anna Laetitia Waring 接下來,我們要看教會歷史中七位傑出的詩歌作者。第一位是 Anna Laetitia Waring,她就是詩歌三○五首「父,我知道我的一生」的作者。她的詩啟示出一個初信者的單純,她是個真正的詩人。因著她有啟示,她的詩歌寫得那麼深,那麼好,可是你又感覺到這個人在主面前有一種說不出的單純。 蓋恩夫人 第二位是蓋恩夫人,她的詩歌例如詩歌五二二首第三節,「哦,十字架才是福氣,牠的損失乃是利益;其苦也是甘甜」,給你一種感覺:我們真是需要活在十字架的實際裡,我們這個人需要有一個在十字架裡的生活。 查理衛斯理 第三位是查理衛斯理,他是一個有名的詩人,我們稱他為詩王,因為他的作品很多。原則上,他所寫的詩歌,宗教氣氛非常的濃厚。然而,他能啟示出一個事奉的人,在享受基督以後而有的一種感讚。詩歌一三五首就是他所寫的,「哦,願我有千萬舌頭,前來讚美救主,說祂恩典何等深厚,榮耀何等豐富」。 宣信 宣信的詩歌啟示出一個人與基督的同死和同復活。你唱宣信的詩歌,你就感覺這個人真是死了,又活了。蓋恩夫人講十字架,著重在受苦的一面;宣信講十字架,著重在成就的一面。唱蓋恩夫人的詩,幫助你經過痛苦的經歷;唱宣信的詩,能夠叫你取用與基督同死同活的事實。 如同歷史上的大文豪都是各擅一方,有的豪放,有的婉約,有的超越,有的豐富,我們很難比較他們的高下。詩歌的作者也是這樣,我們很難比較宣信和蓋恩夫人的詩歌。關鍵不在於比較,而在於你是在什麼時候來唱,你所唱的詩歌就反應出你現今屬靈的光景,也說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達祕 達祕的詩歌啟示出這位神在祂經綸裡的工作。他的詩實在了不起,能帶給你啟示,叫你裡面有看見。譬如他所作的詩歌一一○首,「子所有的一切光輝,使父榮耀得發揮;父所有的一切智慧,宣告子是同尊貴」,唉呀,真是非常的高,給人感覺這一個人和這一位神是完全一致的。 倪柝聲 倪弟兄的詩啟示出一個單純愛主,渴慕主,並住在基督裡的人豐滿的經歷。蓋恩夫人和倪弟兄都講十字架,他們的詩都著重在苦難,但是兩個人的詩並不相同。 若沒有倪弟兄的詩,我們很難相信一個人怎麼能這樣單純,這樣愛主,怎麼能經歷基督到這樣一個地步。譬如詩歌二七三首,「我幾乎要求你停止你手,當我覺得我已無力再受;但你是神,你怎可以讓步?求你不要讓步,等我順服」,我不能告訴你這兩句話對我這一生有多大的幫助。 人是喜歡搞政治的,人是喜歡走容易的路的,以至於很少有人能夠成為一個有真實託付的人。一個有託付的人是不會妥協的,他甚至能什麼代價都不顧。就像這首詩所說的,主在他身上的製作,主在他身上的打擊,他是已經沒有能力再受了,但是他向著神有託付,因此他說:你是神,你怎能夠讓步?所以求你不要讓步,等我來順服。這個人向著神的純潔,對在基督裡成長的渴慕,以及願意活在主面前的那種健康的情形,實在是叫人吃驚。 在教會歷史中,對基督經歷最高最多的,認真說,就是蓋恩夫人,宣信,達祕和倪弟兄。達祕的經歷可能不像其他這三位那麼主觀,這三位作者都非常著重的說到十字架的事。蓋恩夫人留下的是她的詩和她的信,宣信所留下的是他豐富啟示的真理。 當宣信在世時,他和我們一樣,也是建立起一處處的教會,但是教會建造之後,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因此只好組織一個聯合會,就是宣道會。宣道會不是一般的公會,這些教會之間是彼此聯合的,因著這個聯合後來就產生了一個總部。我們應該要小心,有聯合就會有總部,有交通才會有基督。每一個地方教會都是基督的身體,彼此應該是滿有交通的,沒有一個地方教會可以是獨立的。但是在這個「交通」裡要有基督,只有基督才能產生交通,帶進交通,活出實化這個交通。 倪弟兄看見了教會立場的真理,因此他就留在地方教會裡,他這個人似乎消失在教會中了。他對主有一種說不出的信託,無論一個教會好或是不好,無論一個地方教會是往那裡走,這是主來負責的。因此,他到臨終之前還能說,「我還是維持我裡面的喜樂」。 照說外在的環境沒有什麼可喜樂的,因為他所建立的教會因著大環境,都已經不再公開存在了。但是,他對主有把握,對他所釋放的真理有把握,他相信這些真理釋放出去,自然會開花結果,因此他還是維持他裡面的喜樂。 人是不可能不失敗的,我相信倪弟兄這一生當中也有失敗。但是他仍然有一種在主面前的灑脫。無論外面的局面如何,他都感謝主,沒有任何懼怕。他將從主那裡所領受的釋放成一篇篇的信息,寫成一本本的書,他也知道這些豐富將來會長出去的,所以他裡面有一種喜樂,有一種坦然的祥和。你若不會欣賞他的詩,就很難好好的跟隨主。 李常受 李弟兄的詩的特點是啟示出真理的各方面。你唱他的詩,會叫你對真理有很清楚的看見。你若要知道李弟兄所看見的是什麼,就要唱他的詩;你若要知道李弟兄所實行的是什麼,就要唱他的詩。他把他所有中心的啟示都寫在詩歌裡,這些啟示不但真理豐富,又能聯於主自己。 他一生的總結是在一首詩上,「主啊,我愛你」(補充本327首)。何等奇妙,這樣一位滿有真理的人,在臨終前所說的竟然是,「主啊,我愛你,我實在深愛你」,就說出他不是一個在道理裡的人,而是一個有主的人,主在他的身上是滿有實化的。他在詩歌中所陳明的真理絕不是道理,而是他裡面所確信的,更是經過基督而有的確信。 「父,我知道我的一生,你已替我分好」 一首好的詩不僅有啟示,也帶進啟示,同時幫助我們進到啟示的實際裡。Anna Waring 所寫的詩歌三○五首,是我最喜愛的詩歌之一。當你唱這首詩的時候,會感覺這個人向著主是這樣的乾淨,向著主是這樣的純潔。 她寫這首詩的時候大約才二十幾歲,但是她在主裡卻有一個很高深的體認,「父,我知道我的一生,你已替我分好」。照說不到三十歲的人應該還是在作夢的年紀,但是她已經在思想她的一生。「所有必須發生的變更,我不害怕看到」,雖然在這一生中我會面臨很多事,但是我並不害怕看到;我只求你賜長久忠誠,存心討你歡笑。 第二節,「我求要得有意的愛,時常儆醒的慧」,我求主在祂的愛裡來遇見我。主那裡有有意的愛,我這裡有儆醒的慧;因著我有儆醒的慧,才能配合祂那有意的愛。「常以笑容歡迎事態,擦乾不禁眼淚,心能與牠自己合拍,好來同情安慰」。當主這樣在我們身上製作過以後,我們才能是一個幫助別人的人;當主這樣在我們身上作工以後,我們才能是一個和別人勞苦的人。 第三節,「我不要有不安意志,急忙到東到西」。我們服事主到了一定程度,常常會變得很緊張,這是不健康的。相反的,你要學習作一個祥和的人,要作一個叫人和你在一起時很喜樂的人,要作一個服事主卻不感覺受壓勞苦的人。你這個人可以很疲累,但是靈裡要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歡暢喜樂。這樣的人就不會「要求要作幾件大事,或要明白祕密」,反而是「我要被待如同孩子,所往都是受意」,在我所作的一切事上,都是主來帶領。 第四節,「無論我在世界何地,是有何種景況,我與人心有個交契,我要保守發旺,我要為愛出我微力,為著事奉我王」。真好,這樣的人實在是單純,他不是一個落在工作裡的人,他在為主作工的時候,仍舊是單單純純的。 「我求你賜每日恩澤,使我能常受教」 第五節,「我求你賜每日恩澤,使我能常受教;心能從裡與外調和,當我與你契交」。我求主今日再賜恩典,使我的心能和外面調和起來;因著我裡面和主有這樣甜美的交通,我外面就顯出一個健康生活的情形。 「滿意只佔微小旁側,若你能得榮耀」,我不在乎作工作得好不好,也不在乎人重看不重看,我只願意主得榮耀。一個人若是能夠被主製作到一個地步,不在乎自己的感覺,只求主的榮耀,實在是不容易。若是你能說,「滿意只佔微小旁側,若你能得榮耀」,那就真是灑脫了。 倪弟兄是個絕對擺上,出代價跟隨主的人,所以他在詩歌四六八首中說,「我今每日舉目細望,審判臺前亮光;願我所有生活、工作,那日都能耐火」。我們今天能唱這首詩的人不多,我們一天的生活工作,如果有半小時能夠耐火,就是一個屬靈人了。凡是生活當中各樣的瑣事都能來攪擾我們,叫我們失去耐心,甚至大發脾氣,這樣的生活實在不能耐火。雖然如此,我們卻可以學習這位小姊妹,或許每天還有很多的失敗,每天還有很多的軟弱,不過「我求你賜每日恩澤,使我能常受教,心能從裡與外調和,當我與你契交」。在服事上,我滿意只佔微小旁側,如果主能得著榮耀。弟兄們,我們服事的是主,我們跟隨的是神,我們活著是為著神聖的託付。 「但心靠你若是卑下,無論那裡可愛」 第六節,「每條路上都有虛假,是你要我忍耐;每種境遇都有十架,是你引我倚賴」。我很少見一個人,把受苦的經歷描寫得這麼甜美。一般人講受苦都是大事,「主啊,求你來對付我」,「主啊,求你不要讓步」。但是這位姊妹說,「但心靠你若是卑下,無論那裡可愛」。 有一天我和一個同工交通,他告訴我:「朱弟兄,我無所求。」我聽了裡面真是有一種震撼,這位弟兄能夠「無所求」,實在是一個屬靈的人,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也就是這裡所說的「但心靠你若是卑下」。 主用我,感謝主;主不用我,也感謝主;我能盡職,感謝主;我不能盡職,也感謝主。別人都說我好的時候,我可要注意了;但是別人都說我壞的時候,我還是感謝主。如果你所處的環境叫你失去信心,感覺沒有把握,叫你覺得跟隨主很難,你裡面要學習「但心靠你若是卑下」,這樣就能「無論那裡可愛」。 第七節,我們跟隨主的日子,有時候艱難,有時候也蠻幸福的。若是你在這樣的景況裡,你就要說,「如果在我幸福之中,有何尚未求祈,我是渴慕我的內衷,向你能滿愛意」。當主給你很舒服的日子時,你不要只顧著享受,你要對主說:「主啊,我愛你,我渴慕我的內衷,向你能滿愛意。」「寧願不多為你作工,完全使你歡喜」,不願只在外面為主作工,而願完全討主的歡喜,這實在是一個很深的功課。 「一生充滿捨己的愛,就是自由一生」 第八節,「你愛所定我的選擇,不是我的捆繩;我在暗中受你領帥,已識你的見證:一生充滿捨己的愛,就是自由一生」。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一節說,「我不是自由的麼?我不是使徒麼?」雖然我們不是使徒,但是我們也可以說:「我不是自由的麼?我可以自由的來愛主,我可以自由的來愛教會,我可以自由的來愛聖徒,我可以自由的來愛基督的見證,我可以自由的來愛慕真理,我可以自由的來愛神聖屬靈的事物,我這一生是自由的。」 當你把自己放到一個框框裡去,盼望能怎麼樣,這個自由就會失去。然而,保羅在十九節接著說:「我雖從眾人得了自由,卻自願奴役於眾人,為要多得人。」一面來說,保羅是有約束的,另一面來說,他雖然在約束裡,他又是自由的。當主耶穌在世上時,祂也活在一種的限制裡,雖然如此,祂卻是自由的。也就是說,一個一生充滿捨己的愛的人,也就是對己無所求的人,就能有自由的一生。(韜) | |
(2001/10/2am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