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一個唱詩的人(二)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三種對主的享受 我們對主主觀的享受有三面:第一面,是主耶穌作我們的食物;第二面,主耶穌在話中像奶一樣供應我們;第三,主耶穌在詩中像一種香氣。 接觸主最粗糙的方式,就是接觸祂作我們的食物。我們到主面前來,藉著祂,對祂有享受,這是很甜美的事。然而,這也可能是很粗糙的事,就像吃山東大餅,一個可以吃三、四天,完全是硬的,你需要非常有能力,才可以消化吸收。 其次,主對我們說了許多的話,譬如主的話、我們的信息,或我們所讀的屬靈的書報,這些話原則上就像奶一樣。那麼,什麼叫作奶?就是消化過的食物。母親把食物吃進去,在她裡面有生機的消化,這些食物就變成了奶,作我們的營養和享受。 說到詩歌,它不光是奶,它也像氣一樣。人要享受氣,就聯於他的靈巧。我來接受這個食物,原則上是比較粗糙的事;我來喝奶,就容易多了;但是作為氣來享受,就要看這個人對它欣賞的能力。就像人對花的欣賞一樣,男人很少愛花,女人很少不愛花;如果你送弟兄一朵花,他覺得你精神有病,但你如果送姊妹一朵花,她就非常欣賞。 一開頭你要享受主耶穌作你的食物,大多是主耶穌自己作的。主說,「來來來,我要把我給你,叫你非接受我,非享受我不可。」差不多人剛得救都是這樣的情形。 我們得救以後,就要不斷的住在話的裡面,這個話就是話奶。彼得說,「像才生的嬰孩一樣,切慕那純淨的話奶」,(彼前二2)一個才生的嬰兒喜歡奶,喜歡奶中的享受。在這裡,你有話,也有話中的奶。你不需要有多好的造詣,不需要靈巧,不需要受訓練,也不需要受培養;你只要有嘴,有胃,還有生命,你就可以吸取這個奶了。 享受詩作香氣 然而人對主最高的享受,不是食物,也不是話奶,是在詩歌裡面。詩歌是寫詩的人,在主面前有了主觀經歷的取用而產生的精華。就像倪柝聲弟兄的詩歌,都是倪弟兄多少年在主面前跟隨主而產生的,因著他這樣的跟隨主,讓主來組織,讓主來擊打,讓主來工作,讓主來帶領,就把這個人作成一首詩,他的詩和他的人就成了一個。 如果人和詩不是一,他所寫的就不是好詩,就是通俗詩。我年青時所唱的流行歌,現在已經沒有人唱了。現在你們唱的流行歌,三十年以後也不會有人唱,這是一定的。為什麼?因為作曲的人是為著一個需要所作的產品,他和他所作的曲子不是一個。 同樣的,基督徒也會寫許多的詩,但是有些詩不會永存,因為這些詩和他是兩個。一個好的詩、高的詩,詩和人是完全聯起來的;他這個人就是他的詩,他寫的詩就是他這個人,這個詩把他的人見證出來,他這個人藉著他的詩表現出來了。 高深的詩就像一種氣,就好像保羅說的,「因為無論在那些正在得救的人中,或是那些正在滅亡的人中,我們都是獻給神的基督馨香之氣;」當這個香氣來的時候,「在這等人,就是出於死的香氣叫人死;在那等人,就是出於生命的香氣叫人活。」(林後二15,16)這個香氣一來,人是沒辦法逃的。詩歌就是在這種香氣的原則裡。 不能唱詩的人 什麼樣的人很難唱詩?一個人若是很粗糙,就只能唱軍歌,不能唱詩歌。你想好好唱詩,學著作一個唱詩的人,你千萬不可以粗糙。但不是說,這個人細緻到一個地步,風一吹就倒了,碰點事就碎了,那就太脆弱了。 一個不粗糙的人,對許許多多的事會滿有感覺:看見人,他有感覺;看見人的情形,他有感覺;看見一個局面,他有感覺;看見他自己的情形,他有感覺;主若對他說一篇信息,主若藉著弟兄們對他說了一些話,這篇信息在他身上會產生很多的感覺,因為他這個人不是粗糙的人。 凡是粗糙的人都不能唱詩,凡是太愛自己的人也不能唱詩。一個愛自己的人只能唱,「主啊,我好可憐!主啊,求你憐憫我!」或是「當嘆息正不禁,眼淚流滴滴,主,安慰我的己,叫我更憂傷。」這一類的話是他所喜歡的。 這樣的人沒有事幹,就放一些叫他很悲傷的音樂;特別在晚上門關起來,躺在那兒,一邊聽一邊流淚,倘佯在那種荒涼之中、悲情之中、悲哀之中的感覺。這樣的人很難唱好的詩,因為這樣的人完全給他自己佔有了。 一個粗糙的人,不能唱詩;一個愛自己的人,不能唱詩;一個忙碌的人,也不能唱詩。忙碌的人整天被很多事佔有,要作股票,要賺錢,要找事情,凡是這樣的人都很難唱詩。 人有事情,就不要神了。所以,如果你失業了,就某一面來說,你要感謝神。如果你失去工作,馬上坐下來寄一百份履歷表出去,那就是一個忙碌的人。如果你馬上禱告,雖然沒有工作,你卻聯於主,你就在祝福裡面了。 唱詩的人 唱詩的人不能粗糙,唱詩的人不能愛自己,唱詩的人也不能忙碌。一個唱詩的人必定是一個純潔的人,他向著主非常的單純。唱詩的人一定要單純,「單」就是在主之外不要別的,「純」就是在主的構成之外沒有別的。一個單純的人就是只要主,在他身上的構成也只有主;若不是這樣的人很難唱詩,就是唱了詩,也沒有什麼感覺。 一個唱詩的人也必須是一個細膩的人,不細膩的人很難唱詩。譬如補充本三一一首說,「你是我至寶愛,獨一的你;你是我愛對象,是的,是你自己。」這個寫詩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寫,「是的,是你自己」?這一句話裡有四個「你」,若是你這個人不細膩,三個你,五個你,對你都是一樣的;愛的對象、義的對象、恩的對象,對你都沒有差別。對於一個粗糙的人,得救和重生都是一件事,法理和生機也沒有什麼不同。 一個唱詩的人一定要培養出細膩來。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細,你就慢慢唱,東唱西唱,就唱出靈來了;慢慢唱,靈就細膩起來了。你在主面前要有一種渴慕:雖然我人不細,但是我願意常常唱詩歌,早上唱,晚上唱,我用詩歌培養自己的細膩,叫我對許多事物都滿了感覺,非常的敏銳,叫我這個人對一切都有一種健康的認知。 還有,一個唱詩的人也是一個靈巧的人。人要靈巧實在不簡單,這不是指這個人做事很靈巧,而是指這個人很靈巧。一個人在一切事上很容易產生正確的認知和正確的判斷,這叫靈巧。無論碰見什麼事,他的認知都是很健康的;無論碰見什麼事,他的反應都是很健康的,這樣的人就能做一個很好的唱詩的人。 如果一個失去工作的人對主說,「主啊,我以前是靠事情的,現在我願意靠你;我以前愚昧無知,以為在公司裡就能活,現在我知道在你裡面才能活得好。」這樣的禱告說出他對一切的事產生合式的反應,證明這個人是一個靈巧的人,這樣的人唱詩就會有很多的感覺。 唱詩和成長是不可分的 你的成長和詩歌是不可分的。一個基督徒不會唱詩,很難長得好。我很少見到一個愛主、屬靈的人,是不會唱詩的。你詩歌唱得越好,你就越會享受,你就長得越好。 我的姐妹雖然歌喉不好,但是她在廚房,邊做菜邊唱詩,非常的享受。我在書房裡禱告讀經,聽她在唱詩,是很享受的。我不是享受她的歌聲,是享受她裡面和主藉著詩歌而有的交通,這樣的交通叫人覺得非常的甜美,也說出這個唱詩的人在屬靈上有一個健康的成長。 我勸弟兄們,從這時候開始,你們把唱詩當作一種健康的操練。每一天都花五到十五分鐘,學一首詩歌或唱一首歌。你不會每一天都有摸著,但是慢慢的,你藉著詩歌摸著主,摸著深了,就不要讓這個感覺過去。 我年幼的時候常常花很多時間跪著禱告,通常都是藉著詩歌開始。有時候一首詩歌叫我非常摸著主,我就會住在那首詩歌裡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這個時候我整個人就好像在一個氣的裡面。我說不清這是什麼,但是我有一種感覺,覺得真好,覺得真甜美,覺得和主的關係真親密,覺得主在我身上真有價值,覺得我這樣跟隨主真高尚,這就是健康的生命成長。(韜) | |
(2001/9/5am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