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 健康聖徒生活初期的詩歌(五)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厭棄世界和宗教的詩歌 「出到營外就耶穌,忍受祂受的凌辱」(詩429首) 現在我們說到對世界、宗教生活的厭棄的詩歌。這樣的詩歌並不多,我找到幾首,它們都是和「出到營外,進入幔內」聯起來的。第一首是四百二十九首。在你初期剛剛開始跟隨主的時候,這樣的詩歌非常能夠幫助你。這一首詩歌的味道像是主的僕人李弟兄寫的。第一節說「“出到營外”就耶穌,忍受祂受的凌辱;祂在城外受苦楚,我豈可以貪舒服。」當主耶穌活在地上的時候,祂是一個在營外被人拒絕,被世界拒絕,也被宗教的世界拒絕的人,「祂在城外受苦楚,我豈可以貪舒服。」 第二節說,「“出到營外”就耶穌,十字苦架甘背負;祂曾走過這窄路,我今跟隨祂腳步。」第三節說,「“出到營外”就耶穌,撇下親人和家族;」所以一個跟隨主的人,到後來沒有一個人會理睬他的。「父神旨意祂所顧,人情豈能將我阻?」意思是說,地上的人情世故怎麼能夠限制我來跟隨主呢?第四節說,「“出到營外”就耶穌,除非與祂不為伍;世界團體、宗教組,就此永遠不再屬。」從此以後世界團體我不要了,宗教組織我也不要了。 第五節說,「“出到營外”就耶穌,任憑人都與我疏;這路雖然苦且孤,有祂作伴心已足。」你有沒有想過跟隨主,竟然有這麼多講究?當一個人願意一生忠心跟隨主的時候,對他來說,什麼都沒有了。第六節說,「“出到營外”就耶穌,與祂同行樂何如;因祂笑容受鼓舞,以祂同在作寄廬。」第七節說,「“出到營外”就耶穌,直到路盡天已曙;那時見祂必歡呼,得祂稱許進國度。」以今天的真理來說,這個發表是不夠的。當時,國度是一個大的題目,今天國度是一個生命的實際。無論如何,這一首詩歌,如果你會背一節,會背兩節,是非常有享受的。 另外有兩首詩歌,一首是「進入幔內……出到營外」,另一首是「進入幔內」,這都是我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的詩歌。至於「進入幔內……出到營外」這一首,李弟兄在老的詩歌本中有一個註:「自本首至第三百零五首都是編者於一九五○年一月寫作或改作。」你有沒有在這些話裡,看見李弟兄的個性?李弟兄只要作一件事,他就會作好這件事。看那個情形,一九五○年一月他相當花工夫在詩歌上。不像我們,好像一下作作這個,一下又作作那個。 「進入幔內,就必出到營外」(詩414首) 「進入幔內……出到營外」這一首在我們現在的詩歌本裡是四百一十四首。 第一節說,「進入幔內,就必出到營外,嘗到天美,就必丟棄地愛;聖中之聖如果滿足我心,空中之空豈能欺騙我魂?」這裡說,「如果聖中之聖能滿足我的心,空中之空就不能騙我的魂」,這裡所講的奉獻,一點不叫人覺得多累、多苦,而是非常的自然。 第二節說,「進入幔內,就必出到營外,天一同在,就必使地離開;」我年輕的時候很喜歡這幾句話。天的同在若是不多,地的霸佔就不能離開。因此你要學習常有天的同在,天一同在,就必使地離開。然後,「天上榮耀如果吸引我靈,地上福樂豈能霸佔我情?」第一節的「魂」和第二節的「情」可以互換,那麼第一節就是「聖中之聖如果滿足我心,空中之空豈能欺騙我「情」?」這樣一來,在這裡「心」和「情」就是相對的;然後第二節就是「天上榮耀如果吸引我靈,地上福樂豈能霸佔我「魂」?」同樣的,在這裡「靈」和「魂」就是相對的。如果第一節的「魂」和第二節的「情」這兩個字互換一下,唱起來感覺可能會更好。 第三節說,「進入幔內,瞻仰榮耀基督,出到營外,跟隨卑微耶穌;」當你在禱告裡摸著主的時候,覺得這位主何等的好。然後你就出到營外,來跟隨卑微的耶穌。然後,「寶座、冠冕,如果將我鼓舞,馬槽、十架,豈能使我裹足?」一個願意真正跟隨主、願意撇棄一切、願意過一個被藐視、被厭棄生活的人,他也一定是一個在寶座、冠冕那裡,得著主鼓舞的人。所以第四節說,「進入幔內,吸取復活大能,出到營外,奔跑十架路程;我若看見祂在天上面榮,就必步武祂在地上腳蹤。」這一節的句子彼此對得非常好。 第五節說,「進入幔內,飽嘗天上肥甘,出到營外,忍受地上艱難;」我們今天的麻煩是我們在地上沒有什麼艱難,每個人都活得很痛快,所以你要為你自己尋找一些艱難。譬如說,你們可以出去傳福音,叫人罵你幾句,叫人瞪你白眼,叫人看你不順眼,叫人覺得你囉囉唆唆。如果你肯這樣把自己擺在其中,你就是一個進入幔內、飽嘗天上肥甘、出到營外、忍受地上艱難的人。然後,「地上經歷雖使我心酸痛,天上交通卻叫我靈讚頌。」 第六節說,「進入幔內,享受主的上好,出到營外,供應人的需要;天上生命如果從我活出,地上靈魂就必因我得福。」你來跟隨主的時候,不能為著自己的追求,不能為著自己的屬靈,不能為著自己的成長,也不能為著將來要被主用。所以你要說,「主啊,我願意天上的生命從我活出,好叫地上的靈魂因我得福。」第七節說,「進入幔內,直到幔子不存,出到營外,直到營都滅盡;直到天地所有同歸於一,直到神、人永遠不再分離。」這樣的詩你們應該會唱,而且應該會背。 「進入幔內」 另外一首「進入幔內」寫得非常的好。這首詩歌原來在老的詩歌本裡,現今在新的詩歌本裡已經沒有了。這一首是我早期最喜歡的詩歌之一。第一節說,「進入幔內,願這福氣你有分:到主隱密處,在祂蔭下住;」雖然剛剛那首詩非常的好,但是說教多,是要講一個東西給你聽。這一首沒有什麼說教,完全是一個靈感的發表。然後,「進入幔內,與主相交情高深,得嘗祂愛甜,得享祂恩篤。」 第二節說到,你如果進入幔內,單單和主有交通的時候,你就進入聖中聖了。幔內也叫至聖所,就是主和我們說話的地方。所以進入幔內,你就摸著了那個聖中之聖,你也摸著人中之人。因此這一節說,「進入幔內,就能進入聖中聖,瞻仰主榮面,欣賞祂榮美;」摩西和神四十天在一起,他的臉就發出一種榮光來,就像這一節下一句所說的,「進入幔內,才能變成主榮形,彰顯祂美麗,返照祂光輝。」 然後,這裡第三節寫得多麼好,「進入幔內,讓主甜美將你薰,使你到幔外放出祂香氣;」,我不知道你們中間有誰是給主薰過的?我們都是「進入幔內,與主辦公何甘甜。辦完工後就下班。」但是這裡是說你和主禱告的時候,你摸著了主,享受了主,甚至你摸著、享受到一個地步,讓主的甜美,像香氣一樣來薰你這個人。所以這裡不是你作多少工的問題,乃是你被主薰多少的問題。你這一生來跟隨主,要不斷的讓主在你身上作「薰」的工作,直到你這個人成為馨香之氣,而成為眾人的祝福。然後,「進入幔內,讓主喜樂將你浸,」叫你這個人浸透在主的喜樂裡,「使你在地上通行祂美意。」 最後一節說,「進入幔內,在主裡面錨拋定,」你在世上有各種各樣的經歷,有各種各樣的為難,有各種各樣的煎熬,也有各種各樣的試煉,好像你這個人不斷的在驚濤駭浪的裡面。這裡說,「進入幔內,在主裡面錨拋定,你就能勝過地上的翻騰;」我記得年輕的時候,這幾句話對我的幫助太多,那時我常常唱這首詩歌。地上一切的翻騰是不會改的,而且是永遠不會改的。事實上這個地上翻騰得越厲害,對你的好處就越多。你不要活了一輩子,都是平平順順的,沒有遭遇任何的翻騰。你也不要作一個精明的人,翻騰還沒有來的時候,你已經把自己的船藏起來,想要逃避這一切的艱難。但是你要注意,雖然地上的翻騰會一直存在,但是你在主裡面的錨可以拋定。然後,「進入幔內,與主聯合成一靈,你就能活出天上的生命。」我真是羨慕能有這一節所描述那超越又屬天的情形。這實在是一首滿有感覺的詩歌,它能把你帶到主的同在裡去。 弟兄姊妹,唱這樣的詩歌,給你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甘甜和安息,叫你覺得非常的甜美,也叫你這個人非常的安息。這一首詩歌實在說出一個跟隨主的人在主面前一個健康的經歷。像「進入幔內,讓主甜美將你薰,使你到幔外放出他香氣。」這樣的發表,話語雖然非常的簡單,但是裡面的涵意和經歷一點也不平凡,這些都是一個跟隨主的人,在他的生活和服事裡所應該摸著的感覺。 渴望有十字架的經歷 當你有了福音的實際,救恩的快樂,對基督的認定,追求的生活以及對世界和宗教生活有厭棄的經歷之後,這時候你會渴望有十字架的經歷。當然在這個過程裡,起頭的時候,還談不上你這個人會怎麼樣讓主擊打、讓主破碎,叫你成為一個多麼有用的人。但是你裡面總有一個感覺,「主啊,我現在開始愛你了,我知道我需要讓你的十字架在我的身上作工更深。我知道我這個人需要有一種的破碎,好讓你的生命從我裡面流出來。」 弟兄姊妹,當你開始來愛主時,你會有十方面的經歷,而不是單單走一條路,或是作一件事。然而無論你怎麼追求真理,實化真理的程度和你在主面前的健康情形是成正比的。換句話說,你身上真理的流出,是和你的被破碎成正比的。在環境裡讓主的手打得多,讓主的手經過得多,讓主的手顯明得多,你在主的手裡可能會多有用一點。主很難使用一個完整的人。因此一個人要被主使用,他必須在十字架的工作裡得著成全,得著破碎,也得著建造。這些都是十字架工作健康的情形。所以當你來跟隨主的時候,從開頭你就要告訴主,「主啊,無論是世界,無論是宗教生活,我都丟到一邊去。我願意單單有你,單單活在你的面前。主啊,求你的十字架在我的身上來作工。」正如詩歌二百二十八首所說的,「求主十架在我身,天天作工更深,把我度量擴充大,使我化為灰塵。」這是個跟隨主的人所該有正確的認識,就是讓主的十字架在他身上更深的作工,然後他才能化為灰塵。 渴望十字架經歷的詩歌 「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詩282首) 還有一首詩歌,就是二百八十二首。這首詩歌是和受恩教士(M.E. Barber)寫的。第一節說,「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如果你是命定要我歷艱辛。」這些發表都不是今天的觀念,我們今天的觀念是,「如果你的道路,引我去開展,如果你是命定,叫我得靈魂,就願我發熱心,天天在路上,時也刻也無間,傳揚你福音。」但是這裡作詩的人卻說,她的道路是一條引她去受苦的路。下面接著說,「就願你我從茲,交通益親摯,」也就是說,「主啊,我一點不敢排斥你的道路,我一點不敢抵擋你的命定。你的道路和你的命定,我都願意接受。但是主啊,我願意告訴你,我願意和你交通更親摯。然後,「時也刻也無間,彌久彌香甜。」我和主之間那時刻無間的交通,能夠叫我接受一切外來的事物。 第二節說,「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讚頌;地的香甜聯結,若因你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這一節實在很有詩意。我願意問你,你有沒有「地的香甜聯結」?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但是有多少弟兄姊妹能說,「主啊,地的香甜聯結因著你而分裂,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第三節說,「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主,我靠你恩力,盼望能無己,作一潔淨器皿,流出你生命。」四十多年以前,當我看到,「這路雖然孤單,求你作我伴,如果地樂消減,求你多給天,」這句話時,我裡面很受這些靈感的啟發。那時候我裡面就有一個認定,「主啊,我這一生來跟隨你,我需要你十字架的工作。我沒有辦法憑我的天然、憑著我的自己,來作一個討你喜悅的人。我需要你的十字架作工到我的身上來。」 所以弟兄姊妹,這一首詩歌屬於我們中間最高品的詩歌。在這一首詩歌裡,沒有肉體,沒有天然,沒有為主捨棄的情感;這裡找不到情緒激動,也找不到自憐。所以在這裡你可以摸著作者的單純。在她的感覺裡,「如果地樂消減,主啊,你就給天吧;我心雖會傷痛,我靈就讚頌吧;地的香甜聯結如果因著你而分裂,主啊,就願你我之間聯結更香甜。」在這一首詩歌裡,沒有一點人在自己裡面掙扎的情形。這是一個屬靈的人所寫的一首屬靈的詩歌,這一首詩歌有一種特別的情操,叫你覺得這個人在主面前非常的乾淨,也覺得這個人好像素祭一般,已經把自己完完全全、乾乾淨淨的奉獻給主。她就是這樣單純的活在主的面前。 弟兄姊妹,當我們唱這樣的詩歌,我們真要說,「主啊,謝謝你,這樣的詩歌真叫我在屬靈上得著復甦,也得著純淨。」盼望主給你們更多的時間,一面唱這樣的詩歌,一面回味這些經歷。你們要學習熟悉這些詩歌,因為它們一生都會成為你們的幫助。你們這一生也不可能離開這些詩歌的豐富。求主憐憫我們。(韜) | |
(2000/10/31am 克里夫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