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健康聖徒生活初期的詩歌(三)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上一篇我們看了幾首關於「救恩的快樂」的詩歌,這一類的詩歌是我們一生所需要的。無論我們多老練,都是一直需要這一類的詩歌來幫助我們在主面前有甘甜的享受。現在讓我們來看關於對「基督的認定」的詩歌。 認定的詩歌 因著你將我吸引,我才能跟隨緊緊(補充本320首) 請我們先看補充本的第三百二十首。補充本裡有很多的詩歌是我寫的,都是為著應付當時遠東某些教會中的青年人的特別需要寫的。那時候聖靈有這樣的運行,弟兄們唱這樣的詩歌的時候,都有很強烈的反應,所以在那個時候才會帶進一種的復興。那個時候主在那裡的工作所產生的果效,一直到今天那裡的眾教會還在享受。無論是帶頭的同工也好,無論是份量比較顯明的負責弟兄也好,有許多位都是經過那個時期的培養而成全出來的。 第三百二十首是很簡單的一首詩歌,但是唱起來很有感覺。第一句說,「因著你將我吸引,我才能跟隨緊緊,知你是包容無限,我一生經歷不盡。」這些話雖然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沒有一個高深、難懂的字,但是唸起來非常的順暢。第二句說,「你好似美麗鳳仙,顯在荒野的世間,又好像馨香沒藥,珍藏在我的胸懷。」這時候作詩的人有一種感覺,「我只有主。除了主之外,我沒有別的。」這是很有詩意的,「主啊,我什麼也沒有了,我只有你了。」 「你好似美麗鳳仙」,倪弟兄的解釋是,鳳仙花的顏色是美麗的,紅色的鳳仙在一片綠的中間,它也是特別顯出的。所以這裡說,「你好似美麗鳳仙,顯在荒野的世間」。認真說,「世間」就是一個荒野,裡面不僅荒涼,而且可怕。世間裡有很多隨時準備好吞吃你的事物。但主好像是在這個荒野世間裡,特別標出、顯明的那個吸引人、叫人珍賞的鳳仙花。 「馨香沒藥」取自於歌中之歌,「我以我的良人為一袋沒藥,常在我的懷中。」(歌一13)這個沒藥就是指主的死。主耶穌降生的時候,星象家獻上黃金、乳香和沒藥,沒藥是說出主的死。在我跟隨主的路上,我知道這是一條死路。所以主怎麼死,我也願意聯於祂的死,我願意在祂死的樣式裡與祂聯合生長。這時候,這個人的心願就是,「主啊,這個世界我不要了,我願意活在你的死裡面。」所以他才說,「你好似美麗鳳仙,顯在荒野的世間,又好像馨香沒藥,珍藏在我的胸懷,」 下一句話說,「哦,願你聽我輕訴,從此後我無別主。」我這一生只有基督;在基督之外,再沒有別的了。然後,「你豐富給我享受,你生命使我成熟。」我記得「使我成熟」原來是「引我成熟」。就著詩意來說,「引我成熟」可能比「使我成熟」更好。成熟的過程一定是神聖的生命在前面引領你,叫你藉著與神聖的生命相調,而生發出生命的成長,所以「引我成熟」可能更好。 沈醉在你愛你(補充本311首) 三百一十一首也是一首很有感覺的詩歌,因為它的發表非常的好。第一節說,「沈醉在你愛裡,滋潤新鮮,讓你愛來浸透,遠比蜂蜜甘甜!你愛緊握我手,引我往前,我時依你胸臆,飽嚐你愛情。」然後這一節後面就高起來了,「我切慕,哦主,筵宴你愛裡,讓你愛將我遮蔽。」這裡它突然有一個很強烈的轉彎,「你以愛為旌旗,你的自己」,這都是歌中之歌裡的話 ──「祂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歌二4)。「你的愛原與你為一」。你不能享受了愛,卻沒有祂;你也不能有了祂,卻沒有愛。 到第二節說,「你是我至寶愛,獨一的你;你是我愛對象,是的,是你自己。」像這樣的詞就是非常好的詞。一面來說,這個詞非常的淺,非常容易懂;另一面來說,這個詞又是非常的強烈,「你是我愛對象,是的,是你自己。」一首真正的好詩歌,就應該有這樣的意境。下面接著說,「若你僅賜救贖和你愛情,我知這都不能滿足我心靈。」我今天蒙了你的拯救,享受了你的愛,但是沒有你的自己,我這個心靈還是不能滿足的。然後,「我切慕哦主,得著你自己,我深知一切是你。滿帶愛情的你,我所追求,我惟一的至寶是你。」對他來說,其他的一切都沒有什麼價值。他有一個切慕,「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一切在我經歷中的事,主啊,你都在其中,都是可以叫我來得著基督的。」這裡說出,作詩的人在跟隨主的一生中,他惟一所要的就是主的自己。 這一首詩歌,第一節比較平淡,一般愛的詩歌,像這樣的寫法很多。第二節比較特殊,能夠突顯出來。有第二節這樣發表的詩歌就不太多。第二節非常有感覺,非常可取用,說出一個人在主面前的情形,不僅非常單純,而且非常健康。最後結束的話是,「滿帶愛情的你,我所追求;」又回到主的愛來了。我追求的是主,是一位滿帶愛情的主,所以我享受的是主的愛,我得著的是主自己;我享受的是主的愛,我經歷的是主自己。這個愛不是經歷的中心,主才是經歷的中心。 我將剛硬投你腳旁,領首詩歌回家去唱(詩 275首) 詩歌第二百七十五首應該是倪弟兄作的,是一首非常有感覺的詩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很少唱,也很難把它的感覺唱出來。在這一首詩歌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三節所說的,「我將剛硬投你腳旁,領首詩歌回家去唱,歡喜作你奴僕,歡喜向你屈服。」意思就是,因著我向主降服,在我裡面就有一種因著降服而有的喜樂。 我心所追求,乃是神自己(詩270首) 詩歌二百七十首的宗教味道很強,但是內容非常好。第一節說,「我心所追求,乃是神自己,不是樂與安,也不是福氣。我能出代價,達到這聖地。不是我自己,乃是祂恩力。」這一首詩歌開頭就說到,作者一生所追求的就是神自己。在追求神的過程中,有樂、也有安,但是他所追求的不是樂,也不是安。弟兄姊妹,大多數的基督徒在初蒙恩的生活裡,他所要的就是福利平安。但是當他在主面前有了追求、有了奉獻以後,他就認識了,他所要的不是這些神所賜的福氣,他乃是盼望他能出一個代價,來達到主所要他達到的。並且這樣的代價不是出於他自己,乃是神的恩力;神的恩力叫他能這樣來跟隨主。 第二節說,「因信而向前,要得神自己,憑愛而跟隨,永遠不他依;願主拯救我脫離我自己,直到神一切充滿在我裡。」這一節非常有詩意,寫得比第一節更順了。這裡說,我往前是因著信,我要得的是神自己。我跟隨是憑著愛,除了這個愛以外,我什麼也不能倚靠。並且「願主拯救我脫離我自己」,雖然我已經丟棄了物質的世界,但是宗教的世界還在等著我。這宗教的世界是可以把我整個人敗壞掉的。所以我如果要來跟隨主,我就要脫離我自己,直到神一切充滿在我裡。 第三節說,「雖然這道路有時真可怕,雖然這代價常是非常大,」弟兄姊妹,在我的經歷裡,這條道路不是「有時」真可怕,應該是「常是」真可怕。然後這裡說,「但是神知道何者是我需,得著神的路永不能彎曲。」你要注意,宗教的世界來了,會叫你跟隨主的時候走彎曲的路,甚至於走出賣自己良心的路。所以當我們真正的來跟隨主時,一定要有一個經歷,就是「得著神的路永不能彎曲」。我願意這樣說,這麼多年來,蒙神的憐憫,我絕不走彎曲的路。所謂不走彎曲的路,就是拒絕宗教的世界。雖然你這個態度會給你帶來一些難處,但是你這個態度會叫你在一切的環境中有主。 第四節說,「一事我所知,祂永不會錯,一事我所作,要將祂得著;」換句話說,在我身上沒有什麼叫作倒楣的。因為我知道一件事,祂永不會錯的。就人來看,好像我真倒楣;就主來看,我是覺得再好不過了。此外,「一事我所作,要將祂得著;」從主那裡來說,祂永不會錯;從我這裡來說,我要來得著祂。下一句說,「一天過一天,神是我所要,至終的賞賜,神作我榮耀。」這個意思是說,我的榮耀只在主的自己身上。這首詩歌,字面非常淺顯,可是它的內涵非常實際。這些內涵不是情緒的,乃是你在實際跟隨主的路上可以經歷的,應該經歷的,也必須經歷的。 我很喜歡這一首詩歌,尤其喜歡第三節,「雖然這道路有時真可怕,雖然這代價常是非常大,」我們不跟隨主的時候,還不知道這條路有這麼可怕,也不知道這個代價常是非常大。但是你看他對神的那個認定,對基督的那個認定,他說,「但是神知道何者是我需」。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是沒有主的主權的,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是偶然的;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神所知道的,因為神知道何者是我需。 然後,「得著神的路永不能彎曲」。我願意你們從年輕的時候,就把這句話記下來,「得著神的路永不能彎曲」。只要你稍微彎曲一點,你會順當的;只要你稍微彎曲一點,你會亨通的;只要你稍微彎曲一點,你會出名的。但是你知道你沒有神,因為「得著神的路永遠不能彎曲」。所以你要告訴主,「主啊,求你叫我一生不走彎曲的路。主啊,求你叫我一生不作彎曲的人。」有時候,我們知道,我們這個人稍微用一點手腕,稍微用一點方法,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但是,你要學習不用手腕,不用方法,甘受厭惡,甘受藐視,因為你知道惟有這樣,你才能得著神作你的永分。盼望我們能有這樣的禱告,「主啊,我願意這樣一生來跟隨你,來走你的道路,我絕不願意成為一個彎曲的人。」(韜) | |
(2000/10/26am 克里夫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