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分類: 詩歌學習(一), 詩歌

 

詩歌-詩歌學習(一)-第十篇 奉獻的詩歌(四)

第十篇 奉獻的詩歌(四)

詩歌學習(一)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弟兄姊妹,我願意從經歷方面與你們來學習詩歌。當你唱詩的時候,你不能只說,這一首詩歌真感人,那一首詩歌真動聽。反之,你要學習讓詩歌應付你的需要,讓詩歌來幫助你、扶持你、帶領你,使你能夠走跟隨主的道路。我們在這裡唱的詩歌,盼望你們回去也學著唱,不要唱過以後,就讓它過去。要讓這些詩歌成為你一生跟隨主的享受和供應。

奉獻帶進認定

  弟兄姊妹,你一摸到主的愛,就會叫你奉獻。奉獻會帶進認定。換句話說,我不僅有奉獻,我裡面非常的有把握,我這一生是跟隨主的。然後這個認定在你身上會產生三方面的經歷:有的時候,你會非常的悲壯;有的時候,你會非常的豪邁;有的時候,你什麼都可以犧牲。

認定產生三方面的經歷

一、悲壯

  跟隨主有時候是很悲壯的。那些迷迷糊糊的,只能享受一點聚會生活,而從來沒有跟隨過主的人,他們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但是,你真把自己奉獻了,也認定你這一生就是要這樣來跟隨主,這時候你就會覺得非常的悲壯 ── 我這一生就是這樣了;我把一切都撇下了,甚至為主犧牲一切我都願意。主的僕人李弟兄就是一個在跟隨主的事上滿了悲壯的人。對他來說,就是喝山水,吃樹根也沒有問題;對他來說,事業沒有了,前途沒有了,盼望沒有了,打算沒有了,要求也沒有了。對於一個在悲壯裡來跟隨主的人,他就是有這樣的認定,「對我來說,世界是在十字架上的;對世界來說,我也是在十字架上的。在人們的眼中,我這個人已經成為一個沒有盼望的人。」這就是一種悲壯的情懷。

二、犧牲

  藉著奉獻而有的認定,不僅會產生悲壯,還會產生一種的犧牲。認真的說,跟隨主沒有什麼犧牲,但是在這個過程裡會有犧牲的感覺。那麼,到底犧牲了什麼呢?認真的說,你所犧牲的,是別人不要的東西,也是你不要的東西。譬如,一個小孩子玩彈珠,大人叫他吃飯,他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放下彈珠,含著淚去吃飯;在成人眼中,放下彈珠不算什麼,但是對小孩子而言,實在覺得那是犧牲。又譬如,別人跟你說,我才看了一部電影最近最熱門的電影,這部片子非常的好。你裡面馬上有犧牲的感覺,因為你實在想去看,裡面卻不平安;你不去看,裡面又受不了。這個不算犧牲,但是的確有犧牲的感覺。

三、豪邁

  一旦我們奉獻以後,在我們裡面各種的心情都會出來。在你奉獻以後,至少會產生三種心情:有時候你覺得很悲壯,有時候你覺得有犧牲,但是更多的時候,你裡面有一種豪邁。我們就是在這些心態裡來追求主的。

一個奉獻的人,一定是一個追求的人

  一個奉獻的人,一定是一個追求的人。一個人不可能有奉獻,卻沒有追求。追求乃是奉獻的印證。換句話說,你是不是一個奉獻的人,就問你是不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你的奉獻越多,你的追求就越多;你的奉獻越健康,你的追求就越健康;你的奉獻越絕對,你的追求就越絕對。所以,每一個基督徒健康的成長,都要從主的愛開始:先摸著主的愛,然後產生一個奉獻,在這個奉獻裡產生一個認定,在這個認定裡產生了悲壯,產生了犧牲,也產生了豪邁,然後就有一個追求的生活。

  一個追求的聖徒乃是一個健康的聖徒。當你起來追求主的時候,你不僅要追求主,還要追求生命,還要追求生命的豐富,還要追求生命豐富裡的經歷,還要追求主的話,還要追求真理,還要追求真理裡的啟示,還要追求和主同死同活,還要追求讓你這個人成為教會的祝福。

  現在我們來看「認定」的詩歌。我選了兩首,一首是三百四十二首,一首是三百四十八首。三百四十二首是「活著為耶穌」,三百四十八首是「我今撇下一切事物」。這兩首都是很好的認定的詩歌。

「活著為耶穌,只望能單純」(詩歌342首)

  我們先來看三百四十二首。首先,我們來看看這首詩歌的背景:這一首詩歌的作者,據說是美國 Kentucky 州的 Thomas Chisholm。在二十世紀初,有一位作曲家,他所作的曲子通常是傳福音的曲子。有一天他作了一首曲子以後,就把它放著。隔了幾年,當他再來享受那個曲調的時候,他裡面有一種感覺,他若要作一個傳福音的人,他必須先成為一個奉獻的人,因為他不能光傳福音而沒有奉獻。所以這位作曲家就請了 Thomas Chisholm 把詞填出來,並且給它起名叫「活著為耶穌」,意思是說,我們必須先成為一個奉獻的人,來為主活著,然後才能成為一個事奉的人。

活著為耶穌,只望能單純

  這首詩有一個特點,是其它奉獻的詩歌很少有的,就是在這首詩歌的裡面沒有情緒的衝動。一般的詩歌都是在靈感裡出來的。因為它們是在靈感裡出來的,所以情感的成分就非常重。所有好的詩歌都會摸你的情感;相反的,雖然這首詩歌有很豐富的情感,它所給你遇見的,卻是一個非常嚴肅的靈。這首詩非常高品,它那種的發表,那種的細膩堅定,很少有詩歌能比得上。這首詩是在絕對的裡面摸著了一個感覺,繼而產生了一個認定,因著這個認定,才有這樣的宣告和見證。

  第一節說,「活著為耶穌,只望能單純。所有的一切都求祂喜悅,自動並樂意來向祂投順,這是我蒙神賜福的祕訣。」你看這裡的認定是非常的高。「活著為耶穌,只望能單純。」當人奉獻而有這樣認定的時候,在他的身上沒有工作的問題,在他的身上沒有地位的問題,因為他和主的關係非常的甘甜馨香。所以他能說,「所有的一切都求他喜悅。自動並樂意來向祂投順,這是我蒙神賜福的祕訣。」

恭敬向著祂,奉獻我所有

  第二節說,「活著為耶穌,祂為我緣故,在十字架上擔當罪與羞;」很少人領會主為我們死的時候,不僅擔當了我們的罪,也得著了羞恥。下面接著說,「這愛激勵我,答應祂招呼,恭敬向著祂奉獻我所有。」有的人在一個聚會裡,聽了一篇信息,摸著了一點感覺,就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奉獻,「主啊,你的愛征服了我,我把自己奉獻給你。」不是說這個奉獻不可靠,也不是說這個奉獻不好,但是等到情感衝動過去了以後,他可能就後悔了。但是,這裡的奉獻就非常的穩定了。你看這個詩人的認定,這個詩人的堅持有多好。他是非常嚴肅的把自己奉獻給主。

甘願來承受損失或痛苦

  第三節說,「活著為耶穌,無論在何處,我為祂緣故,作成祂事務。」根據我這樣的奉獻,無論到那裡去,我願意向祂有一種的忠誠。下一句,「甘願來承受損失或痛苦,看每個試煉是十架一部。」事實上,跟隨主不一定有那麼大的損失,但是你需要有受苦的心志。跟隨主不一定叫人受苦,但是你在心志上要願意為主受苦,要有一個受苦的心志。當我來跟隨主的時候,我甘願來承受一切的損失和痛苦 ── 如果有損失,就損失罷!如果有痛苦,就痛苦罷!我心甘情願的來承受這一切。

看每個試煉,是十架一部

  我這一生有許多的試煉,但是對我來說,每個試煉都是十字架的一部。在早期跟隨主的時候,主的擊打、主的責備、主的管教,對你來說好像是試煉。換句話說,因著你的犯罪,也因著你的軟弱,當主來擊打你的時候,你認為這是合理的,你願意接受主的試煉。慢慢的,你就發覺許多合理的擊打變成不合理的剝奪。所以,這不再是擊打的原則,而是剝奪的原則了。譬如說,我本來生活很富有,主把我的錢財拿去,叫我學習倚靠祂。從外面來說,這是一種剝奪。又譬如說,你在一個地方講道,很會講,並且講得很過癮。然後,來了一個更會講的弟兄來與你配搭。結果凡是你講的話,弟兄姊妹都低著頭、不吭聲。凡是那個弟兄講的話,弟兄姊妹都阿們、都哈利路亞。請問,這個時候你還能不能與這個弟兄配搭?你還能不能服事主?這就是一種試煉,甚至於是一種剝奪。弟兄姊妹,你要認識每個試煉都是十架一部。開頭是擊打,後來是剝奪,再後來就是非常細膩的對付。無論你作什麼,主都要管你。主對別人好像沒有興趣,卻只對你有興趣。甚至有的時候你會說,「主啊,你把車子賜給別人乘坐也就罷了,為什麼你還叫他們坐車從我頭上軋過?」但是這裡說,「甘願來承受損失或痛苦,看每個試煉是十架一部。」這是在主裡何等深的經歷。

祂的笑臉是我寶貴祕密

  第四節說,「活著為耶穌,時間已短促,」這說出主要回來了。凡是愛主的人都會覺得主就要回來了。因為在愛裡是沒有時間的。所以若是我這麼愛主,我會覺得主明天就回來了。下一句說,「祂的笑臉是我寶貴祕密,」我有個祕密,這個祕密是別人不懂的。別人也許會問你,你為什麼這樣生活?你為什麼這樣反應?你生活的方式為什麼這樣的奇特?你要回答說,我為什麼這樣生活?我為什麼對事情有這樣的反應?我為什麼採取這種生活的方式?我為什麼這樣堅定的持守一些東西?這是因為我知道我若這樣作,那一天祂要稱許我。因此祂的笑臉是我寶貴的祕密。雖然我已經得著了祂笑臉的祕密,但是在我的生活裡,我還是要不斷的把自己擺在人中間,把他們服事到主的面前。所以「尋找失喪者,祂死所救贖,帶領疲倦者,享受祂安息。」(韜)

(2000/10/3am 克里夫蘭)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