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讀經-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主題六 與神同工-第十七篇 主僕人如何幫助教會在財物上正常(二)-神所喜愛的是一個樂給的人

第十七篇 主僕人如何幫助教會在財物上正常(二)

── 神所喜愛的是一個樂給的人

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
主題六 與神同工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讀經:
 「零碎種的零碎收,祝福種的祝福收;這話是真的。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憂愁,不要因為需要;因為神所喜愛的是一個樂意給的人。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自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如經上所說:『他分散了(施捨錢財),他給貧窮的人,他的義存到永遠。』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加你們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以致於完全單純,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足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他們在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祂的福音,也和他們以及眾人有單純的交通,便將榮耀歸與神。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就切切的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九6~15)
 

有實行

  不僅我們對財物的奉獻要有啟示的看見,九章七節也提到財物奉獻實行的一面。在實行這一面,保羅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憂愁,不要因為需要;因為神所喜愛的是一個樂意給的人。」

  一般奉獻的情形有兩種:有一種人,一說到要奉獻,就心裡憂愁,不知該擺上多少;換句話說,就是信心不足。還有一種人,一聽說要奉獻了,就心裡火熱,不顧一切的全部擺上,過後又後悔,又滿了憂愁。所以保羅說,「不要憂愁」。

  保羅接著又說,「不要因為需要」。也就是說,你不要因為你的兒子參加兒童聚會,你就奉獻給兒童聚會,奉獻包上寫著「為我兒子參加的兒童聚會用」。

各人要隨心裡所酌定的

  那麼,你要怎麼奉獻?你要照著你心裡所酌定的(或你心裡所定意的),把它奉獻出來。

  前面保羅說得非常高,說哥林多的聖徒已經將所應許的捐款預備好一年了,並且他們的熱心激勵了許多人。好像保羅的帶領是要叫哥林多教會的聖徒傾其所有,非完全擺出來不可。但在奉獻的實行上,保羅卻是說,「你要照著心裡所定意的」。

  保羅帶領哥林多教會的聖徒,一面,在奉獻的心願上,保羅要他們必須是絕對的,是向主毫無保留的,好叫他們活在祝福原則裡;另一面,在奉獻的實行上,保羅卻叫他們要照著信心程度的大小,甘心樂意的奉獻,好叫他們被成全。

  我們在主面前作任何事都一樣,都是「各人要照心裡所酌定的,不要憂愁,也不要因為需要」。我常常鼓勵人要全時間服事主,但我的負擔還是「各人要照心裡所酌定的,不要憂愁,也不要因為需要」。不要一面說,「全球要興起一千個教會,我若擺不出來,教會就興不起來」;然後一面又考慮,「我若擺出來,我下一步要怎麼辦」,就憂愁了。我們要甘心樂意的在心裡定意。

  如果你因著聽到「各人要照心裡所酌定的」這樣的話,就如釋重負,這就說出你對於屬靈的事還沒有入門。因為下面還有一句話,說,「因為神所喜愛的是一個樂意給的人」。如果你能說,「我既不憂愁,也不是出於需要,我乃是我甘心樂意的獻上」,這樣你就真屬靈了。

  這裡有一個事實 ── 有的人搆不上,他會因此憂愁、感覺勉強 ── 所以保羅說,「你不要憂愁,也不要因為需要」。但是這並不表示保羅在這裡是妥協的,不,保羅永遠不放過他所服事的教會,他總要把一個神所要的負擔種到弟兄姊妹裡面去。

  這就好像有人去看電影,我若去責備他,不一定就能叫他憂愁,所以我就去和他交通,安慰他,但這並不就表示我稱許他。又好像有人出國,想要出人頭地,我真不願意弟兄們走這樣的路。然而,弟兄們一旦到了美國,就沒有一個是我輕看的,每個人都是我樂意在愛裡照顧的。這些弟兄們到了美國,常會找我幫忙。只要有一個機會可以幫助人,我都幫助人;只要有一個機會可以成全人,我都成全人;只要有一個機會能使人更有心、更往前,我絕對把自己拚進去。即或這樣,你們不能認為我對出國這件事已經妥協了。

向神負責,神也必負你一生的責任

  一面說,你的心要往正面的路去,你的心要清潔,你要作個心志絕對的人,揀選神的上好,不要揀選自己的次好。另一面說,你所行的每一步,是向神負責的,也是讓神負責的。

  哥林多人若是沒有這個看見,而變賣一切,傾其所有的來奉獻,保羅也不負他們的責任。保羅說,「你們各人要照心裡所酌定的,不要憂愁,不要因為需要。」保羅不需要負這個責任。

  弟兄們,今天我們奉獻的原則也是這樣,不要憂愁、不要因為需要,只要照著心裡所酌定的,讓神來負你一切的責任。我勸你們,都要在這個原則裡來帶領聖徒。

一個主僕人的智慧

  為什麼有些帶領的弟兄總是帶不出人來?就是因為他還沒有學會這個。他對人沒有信心,對主也沒有信心,也不懂得怎麼把人帶到主面前。

  保羅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帶領的榜樣。首先,他帶領哥林多教會的聖徒有一個奉獻的心願,然後到處為他們作見證,告訴馬其頓眾教會說,亞該亞人預備好已經有一年了。

  後來怕他們沒有照著所應許的預備妥當,就打發提多去,也打發一位傳福音的弟兄和一位被保羅屢次試驗過的弟兄,同去幫助他們、提醒他們,叫他們預備妥當。末了,保羅還說他自己要來,馬其頓的人也可能會跟他來。換句話說,若是萬一他們來,見他們沒有預備好,那時候不只保羅羞愧,哥林多人的羞愧就更不用說了。

  當哥林多教會讀到保羅的書信,我相信他們是積極的奉獻,甚至賣房子、賣地。但保羅進一步的叫他們看見一個財物奉獻蒙祝福的原則和啟示。他們若是在祝福的原則裡來奉獻,他們就會在蒙祝福的原則裡蒙福。因此各人要照著心裡所酌定的。

  今天我們若是真的看見主的恢復,看見那個榮耀的教會,看見神的經營,看見今天神如何要得著見證,我們就會歡歡喜喜的照著主所量的,盡可能的把祝福拿出來,而不是拿出小小的螺絲釘。這樣,主就能叫我們所給的祝福加上祝福。

有應許 ── 神所喜愛的是一個樂意給的人

  最後保羅說,你若真能這樣奉獻,神就會有應許。

  保羅帶領弟兄姊妹奉獻,不只有信託、囑咐、啟示、實行,還有應許。這個應許就是,「因為神所喜愛的是一個樂意給的人」。神喜愛誰呢?神就是喜愛那些樂意給的人。

神喜愛一個樂意給的人

  有些時候,照著我們的度量,我們不能給、也無法給,但我們的心卻是「樂意」給。譬如說,日本人有一個很奇特的觀念,就是他們都很樂意為國而死,即使父親送兒子上前線預備打仗,還會對兒子說,「兒子啊,我真恨自己
老,不能跟你一塊去死。你能為國家死,這真是我的安慰。」我們不能去學日本人的神祕和自殺的民族性,但是我們得學習他們「樂意」殉國的心,有那種「樂意」殉道的靈。

  我很喜樂,我看見有些已經作母親的姊妹們,雖然照顧孩子忙得團團轉,她們仍有一顆「樂意」的心,願意不惜任何代價,積極的擺在教會生活中。如果我們都有這樣樂意給的心,就能討神的喜愛。

應許的內容

 ‧自足和充足

  接著,保羅更進一步說到應許的內容。他說,「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自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8)「自足」和「充足」不一樣。「充足」是基督教的說法,「自足」是服事主的人的態度。基督教的觀念是神會給你柴米油鹽,一樣都不缺,綽綽有餘,叫作「充足」。而「自足」卻不是這樣,它不是外面的充裕,乃是裡面的滿足。

  我剛開始出來全時間服事主的時候,非常的艱苦。那時候,我僅用銀行裡的一點存款過活,我們的生活很簡單,吃的、用的都很節省,到後來每用一塊錢都要很小心。有時候從主那裡接受一點供給,也是非常有限,照著美國的標準,那根本不能維持生活,但是我卻非常的「自足」,一點也都不覺得我窮、我無有、我缺乏。我沒有錢財的壓力,整天感謝、讚美神,就是吃麵包、喝白開水,我也喝得很痛快。因為我學會一個祕訣 ── 從前我要的是「充足」,現在我要的是「自足」。

  你種的是錢財,所得著的卻是各樣的福分。剛開始你只是學習把錢拿出來,末了你卻能經歷自足,經歷主給你的一切豐富。這個自足就是保羅說的,能使你行各樣的善事 ── 傳福音、禱告、交通、帶人得救、幫助聖徒,甚至你所得著的啟示、亮光也能傳輸到全地 ── 藉著在錢財這件事上的學習,你不是零碎的獻上,乃是行在祝福的原則裡,你就能各樣的善事。

  若是你拿出一、兩年的時間來服事主,你就豐富了。就著外面來說,你可能吃樹根、喝山水,但就著裡面說,卻是滿了榮耀。李常受弟兄出來服事主,他就是認定這一條吃樹根、喝山水的路,所以主就使他成為全地的祝福。我們都要有這樣的心志,對主說,「主啊,我願意吃樹根、喝山水。我要的不是充足,我要的是自足。」

  如果你肯把自己完全擺上,你就能過一個羅曼蒂克的生活,像保羅一樣,「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富餘;或飽足、或飢餓、或富餘、或缺乏,在各事上,並在一切事上,我都學得祕訣」(腓四12)。保羅就是這麼一個自足的人。若是有一天你真的什麼也沒有了,這就是主的憐憫,要叫你經歷自足。

 ‧多行各樣的善事

  經歷過這樣的奉獻,我們就能成為多行各樣善事的人 ── 要講道,就能講道;要探望,就能探望;要讀經,就能讀經;要禱告,就能禱告;要服事,就能服事;要啟示,就有啟示;要有光,就能有光。感謝主,我原來是貧窮的,藉著我在祝福裡的奉獻,我就能在各樣善事上都有分,這就是神的應許。

  其實,主要叫你「有」,那太簡單了;反而在今天富裕的社會裡,主若要叫一個人「沒有」,那真是要行神蹟。若是你真的窮到連飯都沒得吃的地步,你還可以到飲水機上喝水喝個飽。今天神乃是叫我們在無有的時候,還可以讚美神,還能滿帶著負擔,還能騎腳踏車出去看望、供應生命;還能站起來講道,分賜生命。這就是自足。

  教會就是需要這樣的弟兄。人若太聰明,只會為自己找出路,那是不行的。神就是要你有所缺乏,要你無有,要你為難,你才知道什麼是自足,才知道在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你裡面依然是滿足的。因為你有基督、有教會、有異象,你的生存、生活是有目的、有目標的。這個時候你就能行各樣的善事。

 ‧他的義存到永遠

  不僅如此,九節說,「如經上所說,他分散了(施捨錢財),他給貧窮的人,他的義存到永遠。」你若一直分散給貧窮的人 ── 在物質上是這樣,在屬靈上也是這樣 ── 結果必是「你的義要存到永遠」。

  這些年,我一直學習把錢給出去。主知道,無論我多窮,我總是作一個給出去的人。今天我不是一個有錢的人,但我卻能供應各樣的需要(求主寶血遮蓋我這麼說)。藉著這樣的奉獻 ── 我分散了,我給貧窮的人 ── 於是「義」就顯明出來了。

勞苦種地,成為別人的祝福

  十節說,「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加你們義的果子。」這一節是林後八章和九章整個「如何與神同工」結束的話。

  「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說出一個與神同工的人,他的一切都是為著基督的增加 ── 使人也去勞苦種地。「種子」是為著產生生命,「糧」是為著生命的享受。「種子」是基督,「那賜種給你的」也是基督,基督進來是種子,好使你去撒種種地。

  換句話說,你與神同工到最後,是為著幫助別人也能與神同工。我在你身上勞苦後,不僅叫你與世界分別,並且和主僕人的關係正常,末了,更要把你作到什麼都沒有,只剩下基督在你裡面的滿足。這時,你就會認識這位主,祂乃是那位賜種者,祂賜給你的種子,不是給你享受的,乃是叫你種地的。從此以後,你就要勞苦,把你整個人都花費在教會裡,不管你是什麼身分,你就是一個種地的人。

  「增加你們義的果子」說出一個與神同工的人,他的一切都是為著結出生命的果子 ── 使人成為祝福。前面是叫人去勞苦,這裡是叫人成為祝福。這個增加不是指數量的增加,乃是指生命上成分的增加。你身上的義若是越來越多,你就越能在凡事上富足。你和主之間的關係若正常,即使外面看起來你是貧窮的,事實上,你還是一個凡事富足,並多結義果的人。

  藉著我們勞苦的種地,我們就能成為別人的祝福。別人一遇見我們,就碰著義;別人一遇見我們,就摸著單純的情形。這個單純意思是指「單純的流露」── 我把生命流露出來,我沒有要求;我把財物奉獻出來,也沒有任何要求;我乃是個誠實、單純的人。

結語 ── 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

  十二至十四節說,「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足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他們在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祂的福音,也和他們以及眾人有單純的交通,便將榮耀歸與神。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就切切的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

  原來耶路撒冷教會並不清楚外邦眾教會的光景,一直到他們收到外邦眾教會所奉獻的款項後,裡面才清楚認識外邦眾教會也是承認基督、順服祂福音、並且愛主的弟兄姊妹,所以這就激發了耶路撒冷教會眾聖徒的熱心,為他們祈禱,並開始與外邦眾教會有單純的交通、真實的建造。

  這正是保羅從起初就有的負擔 ── 我這與神同工的,是要聖徒們勞苦;我這與神同工的,是要聖徒們蒙祝福;我這與神同工的,是要眾教會被帶到合一裡,叫眾教會彼此代禱,叫眾教會彼此交通,叫眾教會一同把感謝歸與神。

  當保羅在這裡想到,教會中每個
人都是勞苦的,教會中每個人都是祝福的,而在眾教會之間又是彼此代禱、彼此交通、彼此信託、彼此認識的光景。他不禁從深處發出這樣的讚美,「哦,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韜)

(1980/5/19~6/27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