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我所不配得的
03/15/2010
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這裡有一個人,他完全是不自私的。當他這樣得安慰的時候,他裡面很清楚,這一個安慰不是為著他的,乃是為著教會。也就是說,他是一個「中間人」,他常在苦難中經歷神是發憐憫的一位(3節,慈悲另譯憐憫),經歷神是安慰人的一位;也因著他不斷的經歷這一位神,神就不斷的藉著他將神的安慰帶給教會。
憐憫,說出有許多事是我們不配有的。今天教會中滿了需要,我們會發覺,我們不能應付教會的需要,因為我們缺少神的憐憫,我們缺少「不配有」的經歷。若是這個「不配有」的經歷不斷的經過我們,叫我們經歷基督成為我們的安慰、成為我們的喜樂、成為我們的供應和能力,我們這一個人就要因著基督而歡樂起來。這一個歡樂,能叫我們把所經歷的基督帶到教會裡,成為教會的祝福。
保羅說到他自己,他似乎是說,「我的生活有一個中心,我活在地上的目的是把天帶到地上,把基督帶到教會中,成為教會的實際。我如何把基督實化在教會的中間呢?乃是因著我這一個人。我時常經歷我所不配有的。主如何是我的鼓勵、是我的安慰、是我的力量、是我的享受、是我的喜樂,我要把這一切豐富帶到教會裡,使教會得著真實的益處。」
保羅似乎在這裡說,「我這一生所經歷的,都是我所不配得的。我哪裡配被棍打?我哪裡配被鞭打?我哪裡配有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我哪裡配有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這些都是我不配的(參十一23-26)。若不是主的憐憫,我不過是迦瑪列門下的一個門徒(徒廿二3),在猶太教中作一個學者就是了。但是,神今天把我從猶太教中救出來,把我從天然的背景中救出來,叫我成為祂的僕人,叫我經歷各種的危險和患難,叫我經歷各種的逼迫,而這一切我不配得的經歷,就讓基督成了我的實際,好叫我把這位基督帶到教會裡面來。」
弟兄姊妹,沒有一種人生比這樣的人生更榮耀。保羅來看他這一生,他裡面有一個感覺,「我要讚美!我要頌讚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我這一生的經歷,原來都是我所不配得的,但這一切卻給我經歷到,成為我的實際了。在這一切的裡面,我經歷了這一位主,使我這個人喜樂起來,使我在基督裡有主觀的經歷;又因著這些經歷,我把基督豐豐富富的供應給教會。」
讀了保羅的見證,弟兄姊妹,你有沒有一個心境能向主說,「主啊,但願你在我這一生中,叫我經歷我所不配得的。」配得的,就是種什麼,收的也是什麼;不配得的,就是經歷神的擊打,讓神破碎,在主面前勞苦,在主面前流汗,在主面前流淚,在這一切之中得著神的安慰。
今天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好的教會生活,我們裡面更要知道,我現在所經歷的乃是我所不配得的。只有經歷了這些不配得的事,我才知道主如何加添我力量,我才能將我所經歷的基督,實實際際的帶到教會裡,成為別人的享受、別人的安慰、別人的力量、別人的供應、別人的喜樂。
一個有職事的人,他從一開始就有一種認識:因著神的憐憫,我能經歷我所不配得的,好讓這一位基督不僅成為我活活的經歷,也流露在教會中間。弟兄姊妹,若是我們羨慕有一份職事,我們必須對主說,「主啊,我願意把自己擺在你的手裡,經歷你一切的帶領、一切的引導,好叫我成為我所不配是的,好叫我有我所不配有的,使你豐盛的憐憫在我身上成為實際。」
為什麼在哥林多後書裡保羅要這樣起頭?因為保羅知道,使徒的職分是經歷患難產生出來的。他這一個人乃是活在神面前,一直緊緊的被握在神的手裡,來受對付、受琢磨、受擊打、受雕刻,好叫他這一個人至終滿了對基督主觀的經歷。這一切主觀的經歷,叫他成為一個豐富的人,將基督供應出去。
我們跟隨主不能太聰明。聰明的人容易考慮,我是得?還是失?這只有人的眼光,沒有神的眼光。神的眼光,是給我們許許多多我們所不配得的。我們要對這樣的話有深刻的印象:我這一生必須是我不配得的一生!不要去衡量,我已經在教會裡多少年了,或者我已經全時間多少年了,到底我應不應該作長老?到底我能不能有作為?這些打算都是在「配得」的原則裡。凡是你配得的,給你得著了,都沒有獎賞;凡是你不配得的,給你得著了,就是教會的祝福。
我們要在不配得的原則裡蒙恩典,要對主說,「主啊,世人亨通,我也亨通,這是我配得的,我不要!世人不能撇棄一切,我能為主撇棄一切,這是我不配得的,我要!」我願意再說這樣的話,想發財的發了財,想升官的升了官,這是配得的;但是,我們因著主就沒有前途,這是不配得的。當這個「不配得」成為你的實際了,在你身上就會有一種安慰出來。在這個安慰裡有鼓勵,在這個安慰裡有喜樂,在這個安慰裡有享受,叫你將一切對基督的經歷擺在教會裡面,成為教會的祝福。
參閱:《馨香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