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神要他去的地方 ─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 2
首次出版 1791年克理的宣教小冊終於出版了,小冊的名稱是「根據前人成功的經驗及今人實際能力的研究,探討基督徒在世界各國傳福音的使命及方式」。裡頭首先說到主在升天時給使徒們的使命 ── 將主的福音—直傳到地極,這也是給所有信徒的使命。第二部分說到主忠心的僕人,從使徒行傳開始直到當代傳揚福音的歷史,其中包括了摩爾維亞弟兄們如何成功的把福音傳到格林蘭、拉布拉多及西印度群島。第三部分,克理將當時世界的人口、文化、宗教狀況做一個簡介。第四部份說到海外宣道的五個障礙:距離的遙遠,當地野蠻的生活方式,被殺的危險,維生的不易,以及不理解當地的語言。最後一段說到每位基督徒對於福音工作的責任。 克理讀了許多關於世界的情勢的書籍報導,他介紹了世界宗教的概況,最後說到自己國家的情況:「許多人名為基督徒,卻是非常的無知且不道德。在回教國家中,許多希臘教會和亞美尼亞教會裡所謂的基督徒,其實比回教徒更無知,更不道德。住在靠近裡海的喬治亞基督徒,仍然販賣他們的鄰居、親人、小孩給土耳其和波斯人做奴隸。值得注意的是,在小亞細亞,如果有希臘人改信回教,土耳其人就絕不在他住家旁邊開店,因為他們認為此人十分偽善。幾乎所有希臘教會的基督徒都很無知,天主教徒對於神聖的事物也一樣的無知,並且同樣不道德。英國國教會中大部分的人,知識和道德的情況也差不多,各公會裡的人也是滿了過犯,舉止隨便。在丹麥的路德會和英國教會的情形差不多,大部分基督教國家都顯出無知、偽善,和放蕩的光景。各種有毒害人的教訓,在各處的基督徒中生根。福音的真理,甚至福音的本身受到攻擊,仇敵發明了各種技倆,要逐漸的傷害主耶穌基督的國。」 克理不是不知道他所要面對的種種困難,他認為困難是不可避免的。他說到關於生計的問題: 就某種特別的意義而言,傳道人不是屬於自己的,他是神的僕人,是完全奉獻給神的。對於他所從事的聖工,他應該竭盡全力為著主的工作,不應有自己的喜好、自己工作的選擇,也不應把宣教工作當作是一種個人目的或利益的追求,或是當作一種副業。他盡職的時候,乃是去神要他去的地方,做神要他做的事,忍耐神命令他或是呼召他所要忍耐的。他與自己的朋友、娛樂和舒適道別,預備好為著主忍受最大的損失。 傳道者不應當為著個人的喜好而盼望有廣大的聽眾、親密的朋友、文明的國家、法律的保障、富裕、榮耀或是資產,他們所應當期望的是流亡、人的恨惡、虛假的朋友、黑暗的監牢、拷打、飢餓、乾渴、赤身、疲倦、痛苦和艱辛的工作,他從世上並沒有得著任何的鼓舞。早期的使徒忍受艱苦,如同耶穌基督的精兵一樣;現今我們居住在文明的世界,信仰基督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不會遭遇到這些的艱難。問題是我們是否都該留在這裡,眼睜睜的看著其他地方的人因著得不到恩典而一個接一個的滅亡呢? 然後他下了一個結論:傳道者必須是敬虔、精明、有勇氣、能恆忍的人,對於基本的真理毫不懷疑,並且全心投入宣道的靈中。他們必須願意離開舒適的生活,去面對熱帶的艱辛或是寒冷的天氣,不舒適的生活或是其他一切的不便。他們必須要預備衣服、刀子、火藥和子彈、釣魚用具和耕種的器具。 到達目的地之後,首先應當找到熟悉當地語言的人(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並且經由所有合法的管道來與當地人熟識,儘快讓當地人知道他們此行的目的,明白他們離開原有舒適的國家和熟悉的朋友,完全是出自於善意。若是遭到侮辱,他們不能表現出憤恨的態度,也不能高看自己,輕視這些可憐的異教徒,這些都會引起人的反感,叫人拒絕福音。他們必須把握每個機會行善,日夜不停的工作或旅行,用各樣的恆忍和殷切的盼望來教導、勸戒、責備各人,最重要的是,他們要立即把自己擺在禱告裡,好叫聖靈在他們所服事的人身上得著出路。如果傳道者能照著上述所說的工作,宣道工作不是不可行的。 在他的小冊子末了,他提議所有有這樣高的渴慕的人組織一個傳道會,扶持那些適合這項工作的人。以下是他最後的勸勉:主勉勵我們要將財寶存在天上,那裡沒有蟲蛀、銹蝕,也沒有賊挖洞來偷。聖經也說,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聖經教導我們,來生得著的享受和今生大有關聯,我們所收的就是我們所種的。所有的獎賞其實都是恩典,但對於我們是何等的鼓勵。想想保羅、艾略特和布萊納,以及其他將自己完全獻給主工作的人,他們所得的將是何等的獎賞和收穫;當我們看到無數的外邦人,以及其他地方的人,因著他們的勞苦而認識神,那是何等榮耀的景況。這種喜樂的冠冕實在是值得我們渴望的,也值得我們盡力將全人擺上,好為著基督國度的增長。 第一個英國傳道會 這本小冊子開始發揮影響力。1792年春天,克理應邀對浸信會的牧師講道,他熱情的訴求以兩句格言結束:期待神做大事,為著神做大事(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同年十月,第一個英國人的傳道會組成了。他們當中也有一些反對者,其他浸信會的牧師,特別是從倫敦那些較大城市來的,認為應該先顧到本地的教會,不應差派傳教士出去傳道。其他的公會不是革除這些鄉巴佬,就是和他們保持距離。然而這個由小鄉鎮教士所組成的傳道會,卻成為之後幾年陸續興起的傳道會的先驅。在更正教中,以前只有在印度東南岸的丹麥傳克伯傳道會(1706)和摩爾維亞弟兄會差遣傳教士出去(1732),然後就是這個浸信傳道會開始從事宣道工作。 到達印度 傳道會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應當差遣什麼人到什麼地方去宣道。一位曾在印度行醫,且在那裡信主的湯瑪斯先生(Mr. Thomas)寫信給克理,他現今人在英國,盼望有人和他一同回印度宣道。傳道會從湯瑪斯先生那裡得知孟加拉的情形,決定先差人到印度去,克理本人志願隨同湯瑪斯先生前往。他遇到的第一個障礙,是他剛懷孕的妻子不願立刻動身,也不願離開他們的朋友和親人,但是克理態度很堅決,最後決定由他們的大兒子菲力士和他同去,其餘的兒子和他的妻子留下來。克理的父親認為他瘋了,當時他給父親寫了這封信: 我親愛並敬愛的父親, 福音的主要原則,就是我們的時間應當完全為神使用。保羅說,弟兄們,我藉著神的憐恤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聖別並討神喜悅的活祭,這是你們合理的事奉。根據這些話,基督徒最重要的就是獻上自己,當作一個活祭 我已經將自己完全獻給神,現今就是實踐諾言的時候了,我被指派到東印度的孟加拉作宣教工作。我的同伴已經在那裡居住了五、六年,懂得他們的語言。印度人是最溫和、最無害的民族,但是他們發展出一套最厲害的迷信,對神的事完全無知。……親愛的父親,我盼望你將我交在主的手中,去做這件身為人子所能從事的最艱辛、最榮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自己也要作許多犧牲,離開可愛的家庭和親愛的友人。已過的主日,大家臉上所顯露的憂傷,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但我必須扶著犁往前行。 你忠誠的兒子,威廉克理 除了這個問題以外,如何前往印度也是個問題,當時的東印度公司不願意發旅行許可證給教師和傳教士。一艘英國船的船長願意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載他們前往印度,但在出發之前,他們發現船長會有執照被吊銷的危險,他們只好留在當地。這似乎是主主宰的安排,當他們找到另一艘願意載他們的丹麥船時,克理趕緊去找他的妻子,經由他的勸說,他的妻子答應和他們同行。克理至終得以和妻子及四個兒子隨同湯瑪斯先生前往印度。經過了五個月的航行,他們於1793年十一月到達了加爾各答(Calcutta),此時克理年三十三歲。 他們抵達之後,克理很快的就和湯瑪斯一起用當地的語言傳福音。克理很驚訝當地人對於福音的興趣,有兩百人聚集聽湯瑪斯講道。克理搬到拿蒂亞(Nadia)這個東部的學術中心,當地的知識份子熱忱的歡迎他,對於他的語言能力十分驚訝。 湯瑪斯先生回到加爾各答處理從前的債務。克理因著妻子和長子菲力士得了痢疾,無法從事語言的研究。艱困的日子來臨了,克理身無分文,帶著病重的妻子和孩子,又無法謀生。在距離拿蒂亞三天路程的地方,他們得到一個免費的居所,那裡是個老虎、鱷魚和蛇類出沒的沼澤區。他們抵達之後,身上既沒有錢也沒有食物。靠著神的主宰,一位在東印度公司鹽務所的職員知道了他們的窘境,提供了一些援助。克理靠著販賣他所鋸的木材和從野蜂窩上採下的蜂蠟賺了一點錢。他的兒子幫助他用竹子蓋了一棟屋子,開墾了菜圃,並且靠著打獵維生。許多原先因著恐懼老虎而搬走的當地人,看到克理的勇氣,也陸續搬了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