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與地方教會
第七篇 啟示錄裡的七個教會(一)
(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異象的三步
一、彼得的異象
我們說到異象的三步,第一步是彼得的異象。彼得所看見的異象,是從父神來的,也是從基督來的。他看見了基督,他也看見了教會,這就叫他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使徒,也叫他能開猶太人福音的門,又開外邦人福音的門。然而,因著他這個人的限制,也因著他豐富的有限,他沒有能夠好好的保護耶路撒冷教會,以致耶路撒冷教會受到猶太教意識形態的侵襲。至終,他自己也被鬥爭,他經過艱難,也離開了耶路撒冷。換句話說,他離開耶路撒冷之後,有十幾年,我們不知道他在哪裡。我們只知道他以前到安提阿的時候,他和別人一塊兒作假,退去不和外邦人吃飯(加二11–13)。我們也知道,他也許去過哥林多,所以在哥林多才有人說:「我是屬彼得(磯砝)的」(林前一12)。有可能是他自己去的,也有可能是他的同工去的,但無論如何,這些都證明他還繼續服事主,繼續忠心的盡職。
大約在保羅寫歌羅西書的同時,彼得寫了彼得前書。這卷書給我們看見,彼得是這樣的成熟,這樣的有主,他所得著的啟示和異象,在那個時候成為一種健康的教訓。起初主對他說,你的名字要叫彼得──就是一塊石頭(太十六18)。在彼得的書信裡,他就說到,我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屬靈的宮殿(彼前二5)。
你有沒有注意,彼得從前所得著的,到他年老的時候,他就有了一幅很清楚的圖畫。他也說到,他是如何的見過主的榮光(彼前一16–17)。他到末了成為一個屬靈的人。他絕頂的屬靈,卻又滿了人性的美德。神聖的屬性在他身上有豐富的構成,叫他活出一個完美的人性。所以馬可成為他親愛的兒子(彼前五13)。並且,當他說到我們在神聖生命的屬性和美德裡成長時,就說到,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敬虔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後一5–7)。你有沒有注意,他這個人的確成熟,的確屬靈;但是他又不給你感覺屬靈的強悍,而是有一種滿了親切感的屬靈的實際。
二、保羅的異象
不僅如此,主也向保羅顯現,這個顯現可以說高過了彼得的看見。為什麼呢?因為保羅是一個要神、不顧一切追求神的人。當他這樣不顧一切來追求神,甚至到了一種「逼迫神」的地步時,甚至連主耶穌都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徒九4)這個「逼迫」就和掃羅的名字是聯起來的。掃羅的意思就是「有要求」,要求常常就是逼迫。當我有一個強烈的要求時,不知不覺這個要求就會變成一種逼迫。當保羅在一切屬神的事上滿了要求的時候,他這個人是絕對的──向著神是絕對的,向著律法是絕對的,這樣的絕對就讓主不能不向他顯現。這一個顯現似乎就是告訴他:「你知不知道我是誰?我曾經死過,我又活過來了。現在我是屬天的,我是神聖的,我是在榮耀裡的,我是在屬天的光中來對你說話的。」不僅這樣,祂也給保羅看見:「你知不知道,你所逼迫的基督徒就是我,我和基督徒是一個。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彼得看見基督,彼得也看見教會,對他來說,基督和教會好像是兩個。父把基督啟示給彼得,基督把教會啟示給彼得,所以還是兩個。但是你有沒有注意,保羅所看見的不再是基督「和」教會,而是基督「就是」教會,教會「就是」基督。他要說:「我看見了基督,我就要看見了可愛的弟兄姊妹;我看見了弟兄姊妹,我就認識了可愛的基督。」所以,保羅才用那麼多豐富的發表把基督說明出來。他說;「我要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弗三8)但是你要注意一個特點,保羅書信中最實用的算是腓利門書,相當可以取用的是腓立比書,教導我們清楚認識神新約經綸裡的救恩的是羅馬書,教導我們解決教會難處的是哥林多前後書,給我們看見神聖豐富的是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給我們看見教會行政的是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這麼多的豐富會叫你感覺,你進到了一個寶藏裡,不知道從何著手,一切都太好了,太多了,太豐富了。
在這個時候,主又得著第三個僕人,就是使徒約翰。這個時候,一切的燦爛都已經歸於平靜。當彼得起來傳福音時,那是一個多興旺的情形!當主的兄弟雅各起來帶頭時,那種不健康的情形,似乎已經到了一種主在教會中無路可走的地步。然後保羅被主興起來了,他就開始為著真理和雅各的實行產生了衝突。你要知道,這是神的智慧。我絕對信,若沒有雅各,保羅寫不出這些書信來。主「興起」祂的兄弟雅各,是為著叫保羅受苦。為什麼保羅要受苦呢?因為在受苦裡,保羅就把好多的豐富闡明出來了。
在某一面,保羅是一個和孔夫子有相同認識的人。孔夫子說:「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保羅則是:「太上有主,其次傳道,最後寫書信。」寫書信就是立言。保羅並沒有這個負擔,他的負擔是要把福音傳到地極,好使主可以回來。保羅有一個負擔:「我要傳福音,只要有一天,我就要作一天的工。」所以,主似乎就說:「好吧,我就興起一個環境,叫你下在監裡。你待在監牢裡沒事可作,你就只好寫信了。」
我多少相信,為了使保羅能安心寫信,我們的主只好興起一個人來打擊他、逼迫他、折磨他,甚至用一些不健康的手段來對付他。當保羅末了一次上耶路撒冷時,雅各和長老們對他說:「你就照著我們的話行吧﹗我們這裡有四個人,都有願在身。你帶他們去,與他們一同行潔淨的禮。」(徒廿一23-24)這時有人喊叫:「這就是在各處教訓眾人糟踐我們百姓和律法,並這地方的。他又帶著希臘人進殿,污穢了這聖地。」(徒廿一28)有的解經家說,這一班喊叫的人就是雅各打發去的。你想,可不可能是這樣?二十年以前,我說絕不可能;二十年以後,我懂,基督徒什麼都會作,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基督徒是全地上最可怕的一班怪物。好在主耶穌愛我們,所以還有希望。我一點不希奇,雅各為著宗教的目的可以把保羅犧牲掉。要不是主藉著千夫長救保羅的命,他幾乎被殺了(徒廿一32)。
無論如何,主興起一個環境拯救了保羅,也叫保羅受苦,而且是一個長期的受苦。如果保羅是主後五十九、六十年左右被抓,一直到主後六十四、六十五年被釋放,中間就有四、五年或者六年的時間,他完全沒有自由。他在監裡受苦,也在那裡傳福音,同時還寫了書信,直到他殉道為止。
三、約翰的異象
保羅殉道以後,雅各的「價值」就不高了。主許可讓雅各這麼「飛黃騰達」,相當是為著保羅的,因為保羅殉道以後,羅馬太子提多就帶著軍隊把整個耶路撒冷完全摧毀,這樣就徹底摧毀了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的紛擾。這麼一來,信主的人又可以單純的信主,跟隨主的人又可以單純的跟隨主。整個耶路撒冷的確像主耶穌所預言的,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太廿四2),因為聖殿的建築太宏偉,石頭與石頭之間都有金子,羅馬軍隊就把石頭都燒掉,好奪取金子。
耶路撒冷被摧毀以後,局勢慢慢就安靜了。安靜多少年呢?至少是十年。就在這個時候,主來對約翰說話。感謝主!問題並沒有都解決,從約翰的書信我們看見,還是有問題,但是基本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了。這時,主就來向約翰顯現。
主先給約翰看見三一神的所是,再給他看見三一神的心意,再給他看見三一神心意的執行者——基督,以及基督的所是。這就是啟示錄第一章所啟示的。
約翰說:「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啟一1)曉諭什麼呢?「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啟一2)這裡的「凡自己所看見的」最好譯成「凡自己在生命裡所認識的」,因為它不是一個外面的道理。這裡的「看見」(oida)直譯「認識」,是指裡面的認知。神給約翰一個看見,約翰就有了一個裡面的認知,他就把這些都證明出來。
「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啟一3)如果你聽見了又遵守,那你真是有福的。約翰在開頭就這樣說:「我看見主了,我看見主對我說話了,我看見主心頭的願望了,這一個就是耶穌基督的啟示,這是神賜給耶穌基督的,是神叫耶穌基督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許多的僕人們的。這位主就差遣祂的使者,對祂的僕人──就是我約翰,來說話。」
親愛的弟兄們,你要注意這些話。神作事很奇妙,神樂意作事,但是神作事只經過基督;基督樂意作事,但是基督作事只經過那些忠心的僕人們。
1. 啟示是賜給主耶穌的奴僕的
耶穌基督的啟示,是神要藉著主耶穌基督督賜給那些忠心的主的奴僕的。我們這一班人是主的奴僕,我們的主耶穌決定我們的前途,決定我們的生死。弟兄們,不要小看這一句話。我們的難處是什麼?就是我們在跟隨主的時候,我們注意的是一件一件的事,而主耶穌卻是要得著我們這個人。你有沒有注意這其中的不同?例如,一個青年人碰見一個女孩,就跟她說:「我們去看場電影。」下個禮拜又對她說:「我很無聊,我們再去看場電影。」就這樣一直下去。女孩就問了:「你什麼時候娶我?」他說:「我絕不娶妳,我只是要和妳看電影。」這是什麼?這就是注重所作,過於對方的所是。一般的基督徒也是活在這個原則裡:「主耶穌,我覺得你很好,所以我參加聚會。聚會完了,你可不能管我,我愛作什麼就作什麼,我自己就是我的老闆。我不是自由的嗎?」
耶穌基督的啟示是給誰的呢?是給主耶穌的奴僕的。奴僕有一個特點,就是他絕對不考慮自己的生存。他要說:「我的主人可以叫我活,我的主人可以叫我死。我的主人可以叫我高,我的主人可以叫我低。我的主人可以決定我的命運。」
親愛的弟兄們,誰能得著這麼高的啟示呢?約翰。到了約翰的晚年,意識形態似乎過去了,保羅的爭戰也過去了,耶路撒冷也被摧毀了,以弗所教會也恢復了(十幾年以前,在亞細亞的眾教會中,以弗所教會是帶頭拒絕保羅的。現在這些教會也都恢復了。大概是二十年後,使徒約翰就在以弗所教會作長老)。在這樣的情形裡,主是說:「我願意來建造我的教會,我願意來得著一班愛我的人,把教會生活健康的活出來;我也願意得著一班人能高舉我、與我一致。」誰是這樣的一班人呢?這一班人乃是能對主說:「主啊,我不是要你陪我看電影,我不是要你陪我聚會、祝福我,我是願意完全屬於你。你可以決定我的存在,你可以決定我的生活方式,你可以決定我或高或低,你可以決定我所該經歷的一切。我願意全心討你的喜悅。你叫我高,我就在高的地方討你的喜悅;你叫我低下,我就在低下的地方照樣全心討你的喜悅。」
奴僕是兩面的,從主那一面,主在他身上有絕對的主權;從人這一面,他完全的屬於這位決定他生死的主。對於這樣的人,主就可以起來對他說祂想要說的話。所以,主就把這些話說給祂的僕人約翰聽。
2. 約翰成為主的見證人
「約翰便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啟一2)神的道,「道」原文是logos(勞高斯),神的道可以翻譯成「神經綸的話」。耶穌基督的見證,「見證」和「殉道者」原文是同一個字根,見證人永遠是聯於殉道者的。我們說,我們是為著主的見證的,意思就是,我們這班人是願意為主殉道的,我們這一班人是為著神的經綸有一個殉道的心志的,藉著我們殉道的心志,我們成為祂的見證,成為祂的見證人,把祂見證出來。祂如何為我們死,今天我們照樣樂意為祂殉道。因著我們有殉道的心志,我們就把祂見證出來了。
所看見的,「看見」原文是oida,是裡面的認知。認知有兩種,一個是ginosko,是外在經綸上的認知;另一個是oida,是在我們內裡主觀的認知。約翰在這裡是用oida這個字,它不是揀選的問題,不是比較的問題,而是我裡面看見一個東西,這個看見吸引了我,這個看見得著了我,這個看見佔有了我,這個看見控制了我。我看見以後,我就不會改了。就好像一個男孩愛上一個女孩,人會問:「世上的女孩很多,為什麼你偏偏看上這一個?」他就要回答:「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知道,我有一個裡面的認知,這個認知好像一個啟示一樣。你們看不出她的好,我看得出她的好;你們看不出她的美,我看得出她的美。她對我來說成了一個啟示,她佔有我的全人。」
約翰是說:「我裡面的確有一個啟示,就是神的經綸。我要像殉道者一樣把神的經綸見證出來。在我裡面有這樣深的認知,我要把它證明出來──我所看見的太好了,我所認識的太好了,我裡面摸著的東西太好了。當我把它證明出來的時候,誰接受了,誰就是有福的。」
3. 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
約翰所看見的是什麼呢?「約翰寫信給亞細亞的七個教會。但願從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和他寶座前的七靈,並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有恩惠、平安歸與你們!」(啟一4-5)一般來說,書信的開頭都是先說到作者,再說到受信者;約翰這一封信,卻是先說到受信者(教會),再說到作者(基督)。約翰是說:「我要寫信給七個教會了。這信是從誰寫的呢?是從三一神寫的,是從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三一神寫的。」
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也可以譯作「昔是、今是、以後永是的神」。昔是、今是、以後永是,這句話是圍繞一個簡單的希臘字eimi,是指一個滿有實質的存在。譬如說,我們這個人是存在的,我們有血有肉,但這個存在又不是滿有實質的存在。為什麼呢?一代的人走了,一代的人又來了,我們也知道我們正在來而又走的途中,所以我們絕不敢講,我們的存在是eimi,因為我們這個實質不是那麼可靠。
人是沒有辦法說,我是那昔在、今在、永在的一位;但是有一位能說:「我的存在是一個實質,這個實質絕對不會改變。這個實質不在時間的裡面,這個實質是超過時間的,這個實質是宇宙中一切存在的根源,這個實質就是我──三一神自己。」
這個實質太好了!好到一個地步,絕對不改變,絕對不被打擊,絕對不受挫折,絕對不被折磨,絕對不讓任何事物影響祂。祂就是那宇宙中獨一的實質。「實質」的英文就是substance,這位三一神就是整個宇宙中獨一的substance,這一個substance就是一切。
當約翰說到神時候,乃是說到萬有的源頭。這位萬有的源頭是誰呢?沒有話可以描述祂,沒有方法可以描述祂,沒有語言可以描述祂,只能用一個字:eimi。這個字說出祂實質的存在,這個存在永遠不會改變,這個存在永遠不受挫折,這個存在永遠不經過打擊,這個存在可以經過一切的試煉,這個存在是永恆的存在,這一個存在就是我們的神自己。
4. 寶座前的七靈
三一神是怎樣的一位神呢?祂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那一位,祂又是那寶座前的七靈,祂又是那誠實作見證、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
這裡有點特別,約翰先說父神,然後說到靈神,再說到子神,這是一個很奇妙的講究。一般我們都是說聖父、聖子、聖靈,這裡是說聖父、聖靈、聖子。約翰在這裡說到父神的時候,不重在祂的「聖」,而是重在祂的存在──祂那永恆的存在、永遠的存在、永遠的實質。這存在是不受打擊、不能改變、不會轉變、不經過挫折的,祂就是這一個存在。
三一神今天所有的工作都是在靈裡,所以約翰說到寶座前的七靈。七靈的意思,就是這位靈可以應付你一切的需要。約翰看見一個啟示,這啟示中心的實質就是神,啟示的內涵就是七靈,就是可以滿足你一切需要的七靈。七靈要說:「我能應付你一切的需要,我能滿足你,我能供應你,我能帶領你,我能服事你。我就是寶座前的七靈。你要滿足嗎?你要快樂嗎?你要喜樂嗎?你要有主嗎?你要享受基督嗎?你要經歷基督嗎?我要照著你的需要來完完全全供應你、滿足你,把你帶到神的經綸裡去。」
約翰先說到父神,祂是宇宙中的實質。這個實質不改變,這個實質不受摧殘,這個實質是永遠,這個實質沒有任何的轉動,這個實質就是宇宙中的源頭,這個實質就是宇宙中支撐的力量。然後,這個實質產生出一切屬靈的實際。怎麼產生呢?是藉著寶座前的七靈。
5. 那誠實作見證的耶穌基督
三一神的工作是基督來完成的。所以約翰說,耶穌基督是那誠實作見證的(啟一5)。在世界裡,人都是虛假的,宗教徒尤其虛假。宗教徒說謊是自自然然的,尤其在宗教意識形態裡說謊更是自自然然的。主在這裡說:「我就是那誠實作見證的,在我沒有虛假,我是誠實的。」
今天全地就像一首詩歌所說:「每條道路都有虛假,每種境遇都有十架。」但是主耶穌要說:「不,我就是那誠實作見證的。我救你,就救到底;我祝福你,就祝福到底;我帶領你,就帶領到底;我與你同在,就永遠與你同在。我是誠實作見證的,我從來沒有用一個虛空的謊言來欺騙你。」
6. 那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
我們有這麼一位實質的神,我們有這樣一位完全滿足我們的靈,我們有這一位誠實的主,實在太好了!主的見證是誠實的。祂怎麼來實行祂的誠實呢?祂是從死裡首先復活的。祂誠實的實化,乃是在復活的大能裡的。
主無論給你什麼,都是不受時空限制的。祂要說:「我是復活的,沒有什麼可以限制我,沒有什可以攔阻我,沒有什麼可以捆綁我,沒有什麼可以打擊我。如果地上最厲害的權勢是死亡、最厲害的毒鉤是死亡,現在我告訴你,我從死亡的毒鉤裡出來了,我從死裡復活了。」
你看這個啟示好不好?你看父神多好!靈神多好!子神多好!這些話真是叫人有種說不出來的敬拜,叫我們能說: 「主,我敬拜你,你是誠實作見證的,你是從死裡首先復活的,你今天在地上是作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啟示錄第一章說到約翰從主那裡得著一個異象。神樂意把祂的兒子啟示出來,神的兒子樂意找著那些與主同工、作主奴僕的人,約翰就從裡面產生一個認知,這個認知叫他起來說:「我願意在一個殉道者的靈裡,把神的經綸見證出來。現在我告訴你,我看見了,我聽見了,我要來寫信給亞細亞的七個教會。」從誰寫呢?從三一神來寫。約翰在這裡沒有用「父神」這個詞,他是說到那獨一實質的存在、永遠的存在──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亦即昔是(I was)、今是(I am)、以後永是(I will be)的神。父神就是那個「是」。
「在」和「是」有所不同,「在」是說「我在這兒」,「是」是說「你要什麼,我就是什麼」。例如,你說:「主啊,我需要能力。」主就說:「過去我是,現在我是,將來我還是。你要什麼,我就是什麼。你要能力,我就是能力。我是昔是、今是、以後永是的一位,這就是我的實質。實質就是實際。你要什麼,我就是那一個你所要的。」
接著,這一位實質的神怎麼來滿足你呢?是七靈來滿足你。靈能夠在各方面、在各種情形裡、滿足各種人的需要。最後,我們的主就要起來說:「這一切是為著一個誠實的見證。我是在誠實裡作見證的。我怎麼來誠實的作見證呢?我是從死裡復活的。我不僅從死裡復活,我今天也是世上君王的元首,全地都在我的掌控之下,一切都在我之下。」
約翰在異象裡對於他所看見的神、所看見的七靈、所看見的耶穌基督,他的認識是何等的高!他自己說:「我願意作一個殉道者,我願意作一個主的奴僕,好叫我有資格來接受異象。」當他得著這個異象的時候,他要說:「我的負擔完全是為著教會,這一個「完全為著教會」的負擔又是從三一神來的。我的三一神太好了!我的三一神是什麼呢?我的三一神,父神是那獨一的實質,是永遠不改變的實質;靈神是七靈,祂絕對應付我的需要,使我得著滿足,這就是七靈奇妙的工作。不僅這樣,還有耶穌基督,祂是誠實作見證的一位,祂是在復活裡來持守祂的誠實,又是在君王的掌權裡來執行祂的誠實。祂是怎樣的一位呢?祂是誠實作見證的一位。祂是怎樣的一位呢?祂是復活的一位。祂是怎樣的一位呢?祂是作王的一位。」弟兄們,你若是看見這一幅圖畫,你裡面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樂。你要說:「神啊,我讚美你,你太好了!」
7. 主神是開始,也是結束,更是全能者
一章8節:「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我們的主在這裡對我們作見證──我是阿拉法,就是起初;我是俄梅戛,就是終結。我是初,我也是終,當然我也就是過程。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從前我說:「我要建造我的教會」(太十六18),將來我要見證,這建造的教會就是新耶路撒冷。我是建造教會的那一位,我要在你們身上作工,在你們身上成長,好長出新耶路撒冷。我是初,我也是終。我就是那一位昔在、今在、以後永在者。我是eimi,我就是那個實質。教會的建造,實質在我;教會的見證,實質在我;教會的往前,實質在我;教會一切所需要的,實質全在我。是誰寫信給那七個教會?是我這位實質來寫。」
主吩咐約翰寫信給七個教會,然後就說;「我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主在這裡加了「全能者」這個詞。前面說,我們的父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這裡說,主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前面是說到有旨意、有目的、有計劃的神,這裡是說到執行神的旨意、成就神的目的、完成神的計劃的主。
要執行神的旨意,要成就神的目的,要完成神的計劃,就需要神的大能。弟兄們,你想想看,你能愛主,豈不是全能的主所作的嗎?我這個老弟兄,這麼老了還能服事主,豈不是全能者所作的嗎?你看看,我們在教會中有誰是像樣的?就如保羅所說的:「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林前一26)換句話說,我們中間受教育的也不一定多,發財的也不一定多,有高等學位的也不一定多;但是我們要一同說:「我們有一位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約翰所看見的異象是很實際的,因為從開頭,他就把三一神、三一神的經綸、三一神工作的原則都描繪出來了;並且給我們看見,我們所信的這一位主乃是一位全能者。
8. 在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的弟兄
第9節:「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我喜歡「弟兄」這個詞。這個「弟兄」不是外面的、幫派式的弟兄,這個「弟兄」是同一個母腹裡生出來的生命的弟兄。換句話說,約翰是說:「我和你都是在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裡生出來的,我們有生命的關係。
「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啟一9上)患難是國度的實際,國度的見證是忍耐的見證。當主帶領你來享受祂時,祂就是全能者。當主來供應你時,你要認識,雖然祂是地上君王的元首,但祂絕不是一位賜福利平安的主。每一個教會的建造都是爭戰出來的,每一個弟兄的成長都是爭戰出來的,每一個福音的廣傳都是爭戰出來,每一次的復興都是爭戰出來的。所以,一個跟隨主的人是十分容易在患難裡的。
在國度的實際裡滿了忍耐。忍耐是國度的見證。主把一位弟兄放在你身旁,就是叫你忍耐;主把你放在一位弟兄身旁,就是叫他忍耐。我們喜歡找一個配搭,彼此快樂,可是教會的見證不是「快樂」。你和弟兄們在一起,就是我要忍耐你,你要忍耐我;我要忍耐你許多,你要忍耐我許多。慢慢的,國度的實際和見證就出來了。
我們有時會說,某某弟兄很有盼望,但你要知道,為著這一個弟兄,你會有患難,你要有忍耐;他為著你,也會經歷患難,也需要有忍耐,這樣,國度的實際就顯出來了。教會的美就美在患難和忍耐上。患難常常是外面的,忍耐常常是裡面的,這兩者就把國度的實際彰顯出來。
教會生活美在哪裡呢?美在每一個弟兄都可以接納,每一個弟兄都可以同工,每一個弟兄都可以相愛,每一個弟兄都可以扶持。這樣,我們就會如同約翰這樣的說:「我就是你們的弟兄,像肉身的弟兄一樣,是同一個生命的弟兄。我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
9. 在拔摩海島上的約翰
啟示錄一章2節曾說:「將神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這個「道」就是經綸。同樣的「道」在第9節又說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拔摩,意思就是短暫的、屬肉身的、在時間裡會消失的。約翰要說:「我雖然被放逐在拔摩海島上──這個短暫、屬肉身的地方,但是當我這樣看見神的經綸時,我就願意為主殉道,我就願意為主作見證。」
第10節:「當主日…」主日就是主作主的日子。主日,就字面來說,可以解釋成七日的第一日;就屬靈來說,對每一個健康的基督徒而言,天天都應該是主日,天天都應該是主作主的日子。「當主日我被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被靈感動就是在靈中。
11節:「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這個「看見」不是oida,而是指肉眼的看見,它的原文是blepo。但是,這裡的肉眼的看見,又不僅僅是短暫、屬肉身、會消減的看見(sight),也可以是一個根據屬靈悟性而有的看見。所以你注意,這裡有兩種的看見:一種是靈中的看見,叫作靈中的認知;一種是悟性的看見,就是根據你肉眼所看見的,你有一種悟性的領會。
例如,我在釋放信息的時候,許多人都聽見了,但是根據各人的悟性,每個人所聽見的並不一樣。有的人聽見故事,有的人聽見某一句話,有的人聽見我的負擔,有的人聽見啟示出來的真理。各人所聽見的都不一樣。「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就是說,你肉眼所看見的,現在在你的悟性裡,你要把它實化出來,把所看見的寫在書上。
10. 一地一會的見證
寫給誰呢?「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一11下)真好!你可能不知道,主是那麼喜歡地方教會,要不然祂就不會說「七個教會」。好比達與上海,就是達與上海教會;達與北京,就是達與北京教會,因為在主看來,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教會。我真喜歡這節聖經:「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加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一個地方,一個教會;一個教會,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只有一個地方教會的見證。
約翰如何看見地方教會呢?是在悟性裡看見的。主對他說:「你現在要寫給以弗所、士每拿、別加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一個地方,一個教會;一個地方,一個教會的見證;一個地方,一個教會的生活;一個地方,一個教會把基督見證出來。在神的心意裡,神所顧念的就是基督和地方教會。但是這裡所說的基督,又是何等的美:「我那昔是、今是、以後永是的全能者。」你要說:「主啊,我敬拜你,我有這樣的一位基督,我也看見地方教會,願榮耀歸給你,阿們。」(韜)
(2009年3月,香港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