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教訓是祂自己的見證

彼得、彼得

因為主自己就是一個榜樣,所以祂的教訓就是祂自己的見證。

譬如說,「靈裡貧窮」,那就是主。

沒有一個人的靈裡比主的靈裡更貧窮。

當主十二歲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同行的人回去,途中發現祂不在了,馬利亞就急著回去找祂,對祂說,「孩子,為什麼向我們這樣行?看哪,你父親和我多麼傷心的在找你」(路二48)

這時候,主耶穌是多麼冷靜,祂就對他們說,「你們豈不知我必須以我父的事為念嗎?」這意思是說,「別人不懂,馬利亞你也不懂嗎?別人可以不懂,約瑟、馬利亞你們兩個人應該懂。」

話雖如此,主還是順從馬利亞他們,跟著他們走了。這就是祂的貧窮。

我們看見:

主的靈是貧窮的,

主的心是慕義的,

主的活出是使人和睦的。

主盼望祂神聖的屬性在我們身上有構成,這個構成的結果叫我們活出祂人性的美德:

「靈裡貧窮」叫我們對己有哀慟,對人有溫柔;

「飢渴慕義」叫我們對人有憐憫,對神有清心;

「製造和平」叫我們為義受逼迫,為主受辱罵。

這就是在馬太五章三至十一節,主自己在祂的神聖屬性裡所活出的人性美德的見證。

當主把這見證說出來的時候,這見證就成了對我們的教訓。

弟兄姊妹,我們要注意,我們在屬靈的教導上不可以給人律法的教條,也不可以給人知識的教育。律法的教條是不夠的,知識的教育也是不夠的。

我們要叫人在神聖的屬性裡有得著,要叫人在人性的美德裡有活出;而這神聖屬性的得著,以及人性美德的活出至終才成了一個教訓。<<彼得,彼得 pp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