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神居所成熟的彰顯(三)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八十四篇在詩篇中是有獨特地位的一篇,就好像第八篇,二十三篇,四十二篇,四十八篇,這些篇非常的豐富,是這些豐富帶進了卷四和卷五的豐富。我們應該知道,沒有卷三,就不會有卷四。在卷三,從七十三到八十三篇,裡面有許多鼓勵的話,更有許多各面的勢力來摧殘神的見證,而神的見證實在是在祂的憐憫裡被保護,被存留。八十一篇說到我們的神是怎樣一位神,八十四篇說到教會是怎樣一個教會,兩個都是用同樣的樂器,就是大衛得著迦得後,所擄來的迦特的樂器。換句話說,是基督爭戰得勝後,擄掠了我們,成為一個樂器,成為一個讓主可以欣賞的所在。因這樂器,詩人寫出了八十四篇。 認定、經歷和生活 這首詩一共十二節,有兩個細拉,一到四節是一段,細拉;五到八節是一段,細拉;九到十二節是一段,結束。所以,這首詩明顯的分為三段。一到四節是認定,他認定一件事:萬軍之耶和華啊,你的居所何等可愛!他的認定非常清楚,他知道一切都在教會生活裡:神的見證是在教會生活裡,神是藉著地方教會來作宇宙萬有的神;祂是爭戰的萬軍之耶和華,所有的軍隊,所有的武器,所有的發展,都是屬於這一位耶和華;而祂所要保護的,就是祂的教會!在這認定裡,他有羨慕,也有經歷,和享受。這個經歷很簡單,他在銅祭壇上,成為一個奉獻的人;也在香壇上,成為一個與神交通的人。銅祭壇,叫他把自己奉獻給神;金香壇,叫他住在神的裡面。他的生活不可能離開神,離開神的教會,所以他說,「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4上)住,就是安家。誰能安家在教會中,誰就是一個有福的人。 第二段說到,當我們願意來跟隨主的時候,我們有五至八節的經歷。神和力量是不可分的;有了祂,就有力量。祂就是力量。不僅這樣,我們的途徑乃是上山又是下谷。有一個大道是越來越高的,結果,在我們的經歷裡,卻是經過了巴迦谷,就是流淚谷。當我們上山的時候,我們是向上的,是認定的,是絕對的,但是,在這過程裡,我們也下谷,經過各種的折磨,各種的為難。這個經過,會在我們身上產生一個構成,叫我們成為一個很奇妙的人。 弟兄們哪,我們要把自己放在一個與神一致的地方,「主啊,如果你走一條路,我就和你走同樣的路。」在這種情形裡,我們經過一個叫我們被構成,又流淚、又能釋放出香氣的一個所在,結果,就叫我們成為泉源。泉源是一個字,希伯來文的字根,就是指眼睛。換句話說,我們成為眼。有的人把泉源譯作井,譯作井不行,因為泉源是湧流出來的,井的水是打出來的。我們不是一個井叫人來挖的,我們乃是一個活水流出來的。我們成為一個泉源之地。這個時候,神來和我們配合,就給我們秋雨之福。我們也行走,力上加力,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結果產生最甜美的事,就是我們讓神看看。我們這一生作什麼呢?我們這一生,就是預備自己來讓我們的神看一看!看,是一個很普通的字,就是看,神願意看。好像我們說:「主啊,我作了許多。」主說:「讓我看看。」 「主啊,我多愛你。」 我們作了許多,說了許多,追求了許多,出了許多的代價,後來好像神說:「這一切我不是不珍賞。」弟兄們哪,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很美,我們就為所愛的主來鑑察,來觀看,而不是讓主自己來鑑察,來觀看。我們要說:「主啊,但願我所作的一切,到終結的時候,我都可以讓你看一看。」主看我們的時候,如果能說:真美,真好,真屬天,真芬芳,真有價值啊!我們這基督徒就作得好了。我們不能帶著一大堆東西,結果神看也不看。記得該隱和亞伯的故事,該隱也獻祭,亞伯也獻祭,聖經說,「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創四4下~5上)看不中,也可譯作祂不看。換句話說,沒可看。我們說:「主啊,我作了這麼多,求你看看我。」主說:「沒什麼好看。」 我們說:「主啊,我獻了這麼多。」 基督徒要認識,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每一步,我們的每一點,到後來,都是為著當我們見到祂的時候,祂可以看一看。在哪裡看呢?在神所命定的地方。各人到錫安朝見神,或者說,各人在錫安讓神看一看。教會生活最厲害的點,就是暴露人;教會生活,別的本領沒有,最暴露人。有的時候,似乎是積極的,似乎是好的,似乎是聽命的,卻不是聯與神的,神說:「我看也不看,我要看那聯與我的。」請注意,說到經歷的時候,我們和神完全分不開了。所以,在這詩句當中,有的好像不成句,為什麼不成句?就是免得我們把主詞、受詞分得太清楚。主詞就是受詞,受詞就是主詞;神就是我們,我們就是神;我們要經歷神,神要得著我們。這些主詞不分的用法,乃是叫我們認識,整個我們跟隨主的過程,都是一個生機的過程。 末了,這過程裡,有一件事我們要做,「耶和華 ── 萬軍之神啊,求你聽我的禱告!雅各的神啊,求你留心聽!(細拉)」(詩八四8)換句話說,在這條路上走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向神禱告,我們不能不向神呼求,我們不能不作一個禱告的人,我們不能不聯與神啊!弟兄姊妹,禱告是我們和神之間最好的聯結。這裡說了一個訣竅,在這整個艱難的過程,我們怎麼辦呢?不斷地禱告。我們要做什麼?禱告。我們要怎麼做?禱告。我們做出什麼結果?禱告。在一切的事上,我們會說:「耶和華 ── 萬軍之神啊,求你聽我的禱告!雅各的神啊,求你留心聽!」不僅聽,而且留心聽。一邊聽,一邊考量,就叫留心聽,或側耳聽。「主啊,你知道我們的情形,求你按著我們的情形,來祝福我們。」 神居所真實的內涵 第一段是認定,第二段是經歷,第三段是生活。現在,我們怎麼來過教會生活呢? 第一個,認識神是盾牌;第二個,無論是居所(帳幕)、院宇、壇、殿,或者錫安,它真實的內涵,都是神的受膏者 ── 基督。教會就是基督,聖徒們就是叫我們得基督,享受基督,經歷基督;在教會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應該有基督。即使是吃一頓愛筵,那愛筵的實際,也要聯與基督;不是光吃一頓好飯,而是藉這個飯,叫我們享受到、經歷到、認識到基督自己。 他們一生的羡慕、奉獻和行走的實質,卻是基督的面。好比說,愛筵很好,我們就說,感謝主,吃愛筵,就是吃基督;結果,吃完以後,只有基督之名,而無基督之實。什麼是基督之實呢?基督的面!聖殿中的一切,都是基督;我們經歷這一切的結果,卻是基督的面!有些人交筆友,彼此通信,通信到後來,一定要見面,不見面白搭。我們和主不斷地「通信」,藉著一頓飯「通信」,藉著一次郊遊「通信」,藉著一場聚會「通信」,通得非常好,可是,見不到基督的面,那就說出,我們還是不能認識基督。只有這個面來了,我們真正的認識基督。舉例來說,有人說到一位弟兄,身高183公分,有口才,有恩賜,長相也很神氣,人又忠厚能幹,這樣的弟兄,無論人怎麼說,我們怎麼聽都不懂。直到有一天,他來了,站在我們面前,我們一看就懂了。這叫什麼?這叫他的面出來了。弟兄啊,我們不能只有理論的基督,道理的基督;我們不能講基督,道基督,說基督,研究基督,傳述基督,卻沒有活的基督。基督的面,一定要成為我們主觀的享受。 在這面光中,詩人就見證了什麼呢?「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在別處沒有一日可住的。「我寧願站在我神殿的門檻,也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恢復本)門檻,就是進入門口的地方。 什麼叫行動正直呢?行動正直就是行走完全。什麼叫行走完全呢?所有我們的行動,和神所要的完全一致。服事主的人最苦的是什麼?就是聖徒們在會中大聲阿門,散會了各作各的。這裡說,神沒有把一樣好處留下來,只要我們學習,完全與祂同行。 信靠那為著自己的權益而爭戰的耶和華。我們信靠誰呢?信靠萬軍之耶和華。這裡我們要說,教會生活的起頭,是萬軍之耶和華(詩八四1);教會生活的終結,還是萬軍之耶和華(12)。信靠萬軍之耶和華,這樣的人是有福的。從爭戰到爭戰,開頭是神,結束是神,過程必定也是神自己。哦,整個的過程,都是神! 觀看神的盾牌和受膏者 第一段說到認定,第二段說到經歷,第三段說到生活。在生活裡,我們把一切都實化了。什麼樣的生活呢?第九節,「神啊,你是我們的盾牌;求你垂顧觀看你受膏者的面!」這一節聖經叫人難懂,第一,這裡怎麼有一個盾牌?難道詩人又遭遇什麼麻煩嗎?若是有惡人攻擊他,野獸纏繞他,他需要神作他的盾牌,那是合理的;現在,主的居所何等可愛,他要什麼盾牌呢?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在這情形,他要什麼盾牌呢?第二,詩人用觀看,又用垂顧;垂顧是一種的觀看,觀看又是一種的觀看,兩個都是觀看,為什麼這兩個動詞放在一起呢?第三,怎麼突然來一位受膏者,還有受膏者的面?這一讀,我們就說:「主啊,怎麼說到生活的時候,你突然變得這樣複雜?」 有人說,既有垂顧,又有觀看,所以有人就把這觀看譯作:看哪!「神啊,你是我們的盾牌;看哪,求你垂顧你受膏者的面!」認真說,這個「看哪」,不是一個宣告,也沒有一個激烈的情緒。現在我們來過教會生活,怎麼開始呢?神哪!弟兄姊妹,我們這一生沒有「神哪」過,我們恐怕很難有真的教會生活,只是一個聽道友而已。過教會生活不是來聽道的,過教會生活是來要神的啊!所以,我們來過教會生活,怎麼開始呢?神哪,神哪! 在希伯來原文,這裡的「觀看」和第7節的「朝見」是同一個字。朝見神,就是給神看一看。給神看一看,就是我們的一生。我們所有經歷的終結,就是來給祂看一看。即使我們流眼淚,這眼淚也要讓神來看一看。有的眼淚是為自己流的,不能說它沒有價值,但是,神也要來看一看!怎麼看呢?神會問:「你有沒有為著我流過眼淚?你有沒有為著靈魂流過眼淚?你有沒有為著教會流過眼淚?你有沒有為著基督流過眼淚?你有沒有為著神的權益流過眼淚?」我們若是這樣的流淚,神來看,就的確好。 可惜,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經看。我們雖然經過巴迦谷,又產生香氣,又力上加力,結果,那個結語是什麼呢?不經看。所以,第九節下半句的「觀看」,可以移到上半句去,變成「觀看」盾牌。「神啊,求你觀看你的盾牌;求你垂顧你受膏者的面。」(另譯)「觀看(raah)」就是看,垂顧(nabat)也是看;不是看我們,是看神的盾牌。弟兄們,我們不是辛苦勞碌一生嗎?我們告訴主:「主啊,我來了!」主說:「讓我看一看。」這時,我們覺得不對了,神真要看嗎?!既然神真要看,我們就說:「好,給你看,基督在此!」基督是什麼?基督就是這盾牌!前面說,我們要到錫安給神看一看;現在就說,主啊,求你觀看你的盾牌! 請注意,這個盾牌有兩面:有外面的一面,有製作的一面。從外面看,這盾牌乃是神的盾牌,這盾牌就是基督。基督是神的盾牌,基督就是神的義,基督就是我們見神的把握;有了基督,我們就可以來見神。從製作看,這盾牌乃是我們的盾牌,我們被製作、構成為盾牌。我們說:「主啊,願意基督的構成,叫我產生一個盾牌的情形,使我也可以成為教會的保護。」所以,這節的上半句,又可譯作,「神啊,求你觀看我們的盾牌」(另譯)。這盾牌就是我們。 弟兄姊妹啊,這真是神的智慧!主耶穌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太七24~27)從前我們讀不懂這段話,我們想,主叫風不要來不就沒事了,叫雨不要來不就沒事了?主不是保守祂的教會的嗎?我們不都是祂的兒女嗎?這裡,神就說:「我願意告訴你,從七十三到八十三篇,撒但有一切的方法,來摧毀、摧殘教會,但我巴望,是由你來作一面盾牌,是由你來保護教會!」神啊,求你觀看你的盾牌!一面來說,基督是神的盾牌,也是我們的盾牌;一面來說,基督在我們身上有構成,我們所構成的基督,叫我們成了教會的盾牌!哦,神啊,求你觀看我們的盾牌! 「神啊,求你觀看盾牌,求你垂顧你受膏者的面。」前面說,各人到錫安朝見神,我們來給神看一看,當神來看的時候,我們不足的地方,基督就成了我們的盾牌,而基督在我們身上所構成的,就叫我們成為教會的盾牌。基督是我們的盾牌,我們也成為教會的盾牌。然而,詩人下一句又說,「求你垂顧你受膏者的面」(另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盾牌不經敲。神若仔細看我們,我們就說這盾牌是基督;神若不仔細看,我們就說我們是保護教會的盾牌。但是,無論再大的盾牌,神都會說:「你這盾牌不經敲!」不經敲就是說,裡面是空的,只有外觀,沒有內涵。所以,詩人就有一個禱告,這個禱告很厲害,「神啊,求你看仔細一點,不是外面,乃是裡面;外面看是盾牌,裡面看乃是受膏者的面!」 神看我們,祂的表情可能不多;神看受膏者,祂的表情就多了。所以,詩人用垂顧這個字。垂顧的意思是什麼呢?是有目的的觀看,不僅有目的的觀看,而且越看越喜樂,越看越產生顧念。比如說,一個弟兄服事了三位青年弟兄,這三位青年人屬靈上長得很好,這時,這位服事的人看他們,就越看越喜樂,越看越覺得他們真好。這就叫垂顧。 我們說:「主啊,我願意到你面前給你看一看」;然後馬上又說,「主啊,盾牌。」如果主有憐憫,我們的盾牌有點構成,我們就說:「主啊,看哪!你在我身上的工作,我的確是在你的憐憫裡,成了一個盾牌,祝福了你的教會;但是,你對我不能看得太仔細,能看得仔細的,必須是基督自己啊!」所以,詩人這裡才說,「我現在求你垂顧受膏者,就是基督。你要垂顧你的基督啊!」真實的內涵都是神的受膏者,基督;而他們一生的奉獻、羨慕和行走的實質,卻是基督的面。所有的屬靈的事都是基督,基督給我們得著了,就成為基督的面,就成了我們跟隨主的實質。 弟兄姊妹,我們要怎麼過教會生活呢?怎麼樣生活在教會中呢?請記得,是藉著我們享受的基督,經歷的基督,流露的基督,被構成的基督。這位基督成為我們的盾牌,這位基督也成為我們的內涵。基督就是那受膏者,當基督這樣在我們身上、給我們經歷的時候,祂的面光就出來了。哦,這個面光,就成為我們的力量,我們的祝福,我們行走的方向,我們跟隨的動力! 揀選神的見證 詩人又說,不僅有基督,還有教會作生活。第十節,「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這節也可譯作,「在你的院宇中一日,好過在別處千日;我寧可站在我神殿的門檻,也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他說,我們在教會生活中一天,比在世界裡打滾千日,好太多了。因為這樣,他又說,我們寧可選擇,站在我們神殿的門檻。 請注意,「站在門檻」整個是一個希伯來字 saphaph。整個字原來是指門檻,最後兩個字母 ph 表示「站」,所以譯作「站在門檻」(to stand)。同時,也可以解釋成「在門檻服事」(to wait on),或者「看守門檻」(to guard)。這三個都可以。我們寧可「站」在神殿的門檻!我們,有的是年輕弟兄,就站在門檻;有的是中年弟兄,就在門檻服事;有的是年長弟兄,就看守門檻 ── 人想把世界帶進來,把罪惡帶進來,把世界的文化帶進來,年長弟兄就看守得很嚴厲,保護得很緊密,絕不允許有這樣的事! 哦,我們或站,或服事,或警衛,這個門檻!這個字有三面的意思,說出三種屬靈的情形。對生命年幼的聖徒來說,他什麼都不作,他就站在門檻,弟兄姊妹對他好一點,他就進來;對他不好,他就溜走。所以,對越年輕的弟兄姊妹,我們越要會照顧他們;不要溺愛,但要會在主的憐憫裡照顧他們。對生命成長的聖徒來說,他在門檻服事,一看見人來到教會生活中,就會帶領人進入對基督的享受;他會告訴人,教會生活太好了,這裡只有基督,有包羅萬有、各式各樣的基督,做成美味給人享受。這就叫服事在門檻上。教會生活需要什麼?就需要這樣會服事的人。他的存在,就是把人帶到基督裡去;他的存在,就是把人帶到教會生活裡去;他的存在,就是叫人享受基督,享受教會生活。對生命老練的聖徒來說,他看守門檻。撒但一來,他就驅走;世界一來,他就趕除。這樣,他就保護這個門檻。 弟兄們,無論我們是站在門檻,或者在門檻服事,或者保護門檻,詩人又說,「我寧可這樣,也不願意住在惡人的帳棚裡。」誰是惡人的帳棚呢?嬉皮帳棚,雅痞帳棚,弄不好,開雜貨店、賣輪胎也是惡人的帳棚。我們作生意,作到有一天,滿腦子都是錢,就是惡人的帳棚。我們記得,這首詩是可拉的後裔寫的,他們對惡人的帳棚非常有感覺,當他們的祖宗,可拉、大坍、亞比蘭,起來造反鬧事的時候,神就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這惡人的帳棚吧,他們的物件,什麼都不可摸,恐怕你們陷在他們的罪中,與他們一同消滅。」(民十六26)這一說,以色列人就離開可拉、大坍和亞比蘭的帳棚,然後地就裂開,把這些人活活地吞吃下去。請注意,神怎麼稱這一班人呢?惡人的帳棚!所以,可拉的子孫說這句話的時候,和我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我們的感覺是:好的帳棚,壞的帳棚;可拉的子孫的感覺是:主啊,如果我們不在教會生活裡,我們就會得罪你,我們就會反抗你,我們就會製造難處,我們就會成為難處,我們就會帶進咒詛,我們就會讓地分開,把我們狠狠地、活活地,吞吃下去啊!哦,我們寧可在神殿的門檻上,或站,或服事,或盡職,也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 為什麼不住惡人的帳棚?那是受神審判的地方。弟兄們哪,今天我們不太在乎,那是神審判的地方。有人爭辯說,看電影有什麼錯?為什麼有的人看就可以,有的人看就不可以?在家裡看就可以,在戲院看就不可以?這是什麼規矩?不錯,是沒有這個規矩。但是,我們有沒有認知,有些事情、有些地方是屬於惡人的帳棚呢?我們要碰它嗎?我們要摸它嗎?我們要和它在一起嗎?若這樣,我們不知不覺,就讓這帳棚把我們吞吃下去了,或者讓地分開,把這帳棚連同我們吞吃下去了!當然,以今天的經歷看,不太可能真有帳棚把我們吞吃下去的情形,但是,這個說法實在醒目。 許多人都喜歡作股票。聽說買剛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幾天以後賣,就絕對賺錢。消息一出,許多人就天天看報表,哪個公司上市了?看到後來,不知不覺就住在交易所裡去了,就進到惡人的帳棚裡去了。開頭,他不過是想賺一點錢,改善生活品質,不知道為什麼,到後來,他整個人就給吞吃掉了!弟兄啊,我們要敬拜神,可拉的後裔告訴我們,「我現在對世界的賞賜看透了。看見我們的老祖宗,經過那樣的審判,又想起神宣告他們所住的地方,乃是惡人的帳棚,我就認識,我永遠不能離開神的家,我永遠不能離開神的殿!」用今天的話來說,我們不能離開基督和祂的教會,在這之外,就是惡人的帳棚,換句話說,就是被審判的地方。 神恩待行動正直的人 十一節,「因為耶和華 ── 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為什麼這裡說到日頭,又說到盾牌呢?前面說過盾牌,為什麼這裡又說?弟兄啊,我們說,這日頭就是第九節的「看」,這盾牌就是第十節的「站」。日頭是作什麼的?日頭就是來照亮我們的,人過生活,過一過,我們就覺得我們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要想給主看,就發覺,我們不僅壞的地方不能給主看,連好的地方都不能給主看。主就是日頭,主來照亮我們,主來給我們熱能,同時,主也來光照我們,曝露我們的所是。不僅我們的罪不能看,連我們的文化都不能看。好比說,美國人看中國人吃飯,不用公筷母匙,就覺得不衛生;中國人看美國人吃牛排,血淋淋地不熟,也瞧不起。弟兄們,日頭不來,什麼都好辦;日頭一來,可不得了。我們一看,這個文化,或那個文化;我們一看,這個生活方式,或那個生活方式;沒有一個生活方式是不得罪神的,到後來都是得罪神的。所以詩人說:「主啊,你是日頭,你不僅光照我,你不僅給我溫暖,你不僅給我生命,你這日頭也叫我看見我的無有,我的無能,我的不堪,我的限制!」又說,「主啊,這個時候,你也是我的盾牌啊!」我們不僅需要日頭,我們也需要盾牌;我們不僅有日頭,我們也有盾牌。 「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這個「好處」就是第十節「好過在別處千日」的「好」,同一個字。換句話說,這是一種高的享受。主沒有留下一樣這種享受,不給那些在行走裡的人。「行動正直」的「行動」就是行走,也就是第7節「他們行走,力上加力」的「行走」。主啊,你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走在正直裡面的人。在正直裡面,就是在與神一致的裡面。正直,在英文的解釋裡,是指一種完美的(complete),健康的(sound),純全的(integrity)生活。有一種的生活,不只是好生活而已,聚會、做禮拜、不犯法,乃是我們在神面前說:「這一種生活太滿足我了!」我們有這一種生活,神也要說:「太完美,太健康,太純全了!」我們是這樣的純全,神就把一切好處都給我們,因為,我們所行的就像神所要的一樣。哦,祂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我們的! 末了他說,「萬軍之耶和華啊,倚靠你的人便為有福!」(詩八四12)倚靠,也可譯作信靠。信靠不是信心的憑靠而已,乃是避難的信靠(escape to trust),我們逃避到主這裡來,然後信靠於祂。這樣的信靠,說出我們已經對一切有一個高的認知了。談到人的一生,我們要逃避;談到人生的成就,我們要逃避;談到發財升官,我們要逃避;談到舒適享受,我們要逃避;談到世上的什麼,我們都逃避。逃避到哪兒呢?逃到我們的神的裡面來,我們就成為一個信靠神的人。我們不要咬著牙來信靠神,我們要學習會逃避,「主啊,我願意逃避一切,進到你自己的裡面。」 這一首詩,認真說,就是卷三的精華。它的確美,美到什麼地步呢?沒有一句話是激動人的情緒的。一般的詩,它挑動人,都是藉著很敏感的情緒。好比說,「眾城門哪,你們要抬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被舉起!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詩二四7)它就有很多的情緒(sensational)在那裡。這一首詩完全沒有。從「主啊,你的居所何等可愛」,一直到末了,「信靠你的人便為有福」,完全是經歷的話。為什麼呢?這個時候,詩人所有的羅曼蒂克的幻想都丟了。以前他說到教會,和今天不一樣,但是他今天愛教會,比以前更多。他以前說到教會,可以興奮的跳舞,現在再說教會,沒有任何的激情,因為有些事情太可怕了,都發生在教會裡,但是,他卻要說:「主啊,你的教會何等可愛!」經過這一切的挫折,他更珍惜、更珍賞神心頭的工作,他要說:「主啊,你把一切給了教會,我也把一切交給教會;你是為著教會而死、而活,我的存在也就完全為著你的教會。」 這一首詩,短短的十二節,分作三段:第一段是認定,第二段是經歷,第三段是生活。在這生活裡,又是那麼簡單,我們永遠不離開教會生活。年幼的時候,我們只是站在門口;年長一點,我們就把人服事進教會生活裡;再年長一點,我們就成為教會生活的保護者。哦,我們是寧可在神殿的門檻那裡,也不願意住在惡人的帳棚裡。 「住」有兩種:一種是安家的住,如第四節「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一種是轉來轉去的住(to move in the circle),如第十節。這個住,說出他在一個圈子裡轉來轉去。本來他住在約克,現在搬到萬錦,最近又要搬到密士沙加,然後又搬回到多倫多,最後又搬回到約克,繞了一輩子,就在那圈圈裡轉來轉去。不能說他沒有住,他天天住;也不能說他有住,他一直沒住。哎呀,神不喜歡我們因為缺少對教會的認定,而產生一種非常鬆散的住。神說:「你要注意,那一種轉法,是住在惡人帳棚裡的住。你要學習安家在教會。」有一首詩說: 安家在教會,不再無家可歸, 以前可以唱,今天更應該唱;以前唱是無知,今天唱是實際。弟兄們,以前唱,都是情緒,都是幻想;今天才知道,教會生活可以這麼殘酷。因為這樣,我們就要更愛神的教會。 對神居所的認定、經歷與見證 八十五篇是可拉的後裔寫的,有時候我們要羨慕,他們有這麼豐富的經歷,可以寫那麼詩出來,當然我們不希望有地分開而被吞下去的經歷,是不是呢?八十五篇說到神的百姓,說到聖民,聖民怎樣呢?聖民實在太好了!第一節,「耶和華啊,你已經向你的地施恩,救回被擄的雅各。」哦,經過前面那樣的摧殘,他還說:「神啊,我現在真是安祥,你已經向地施恩,你已經救回被擄的雅各了。」在這過程裡,第2節,「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細拉)」這幾節真叫人喜歡。我們願意跟神說:「神哪,謝謝你,你已經向我們施恩,雖然我們經過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篇,那些可怕的經歷,但是主啊,現在當我們再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看見,你已經向地施恩了!我們在這過程裡,被你暴露得真是很差勁,所以主啊,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 第四節,「拯救我們的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叫你的惱恨向我們止息。」不僅我們被赦免了,我們也需要被回轉。教會就像經過一場大病以後,身體的力量還沒有恢復,現在所需要的就是復甦。回轉,也可譯作:恢復,復甦。那些經過大病的教會,都要起來說:「哦,主啊,求你使我們回轉!」弟兄們,今天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回轉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經過許多,雖然經過許多,「主啊,求你使我們回轉!」 第七節,「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得見你的慈愛,又將你的救恩賜給我們。」救恩是一個長的過程;得救是一刻,救恩是一生。所以,「主啊,求你不僅叫我們得見你的慈愛,看見你如何的愛我們,同時,你也把你的救恩賜給我們。」為什麼將救恩賜給我們呢?「因為他必應許將平安賜給他的百姓 ── 他的聖民;他們卻不可再轉去妄行。」(詩八五8下)主啊,我們經歷了你的救恩,在你的救恩裡,我們就享受到平安。 下面,詩人就解釋什麼是救恩。第九節,「他的救恩誠然與敬畏他的人相近,叫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救恩裡有兩個東西,從神給我們的叫作「平安」,從我們歸於神的叫作「敬畏」。敬畏,認真說,就是怕。敬畏在原文就是害怕的意思。我們本來根本沒有平安,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怕神。想想看,在教會經過七十三篇之前,我們哪裡懂神是可怕的?是經過七十三篇以後,我們才知道:哦,神真是可怕!我們沒有看見誰撞汽車,或者神咒詛誰、打擊誰,因為,我們的神不做這樣的事。但是,我們能領會,這位在會中吼叫的弟兄完了,這位來插旗幟的弟兄完了,這位來宣告主權的弟兄完了,為什麼他們完了?因為他們和神玩了政治。 弟兄們啊,我們知道,神培養一個職事多難;當一位弟兄,因著神給他各種的環境,各種的機會,而叫他成長,叫他發展,直到快成形的時候,他出賣一次主耶穌,他整個人就毀了!他一生就留在一個很膚淺的講道者的地位上。所以,我們裡面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懼怕,我們願意說:「神哪,你把救恩給我們!」這個時候,在我們身上,神賜給我們平安;我們向著神,就產生了敬畏。以前都是和神講理,「神哪,你有理,我也有理」;現在我們說:「主啊,我怕你,我害怕我得罪你,我害怕我做事傷害了你,我害怕我沒有以你為我的主、為我的基督,我害怕我沒有以你為大,我害怕你在我身上的旨意、目的不能夠成就,我害怕我做了些什麼事傷害了你的兒女!」弟兄們哪,這不是一件小事。救恩來了,平安來了;救恩來了,敬畏也來了;因為祂的救恩是與敬畏祂的人相近的。 神向我們施恩了,神把我們救回來了,神赦免我們的罪了,神遮蓋我們的過犯了,神叫我們回轉了,我們也見到神的慈愛、經歷神的救恩了;這樣,我們就享受到平安,也對神產生了敬畏。在這時候,詩人說了一句非常甜美的話,十至十一節,「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就著詩來說,這是最好的詩。誠實譯作真實更好。 詩人說:「現在一切都太好了,天和地聯起來了!」天和地怎麼聯呢?慈愛屬於天,真實屬於地;公義屬於天,平安屬於地。慈愛和真實,天和地;天上的慈愛和地上的真實。天上的慈愛和地上的真實,彼此相遇了。如果有一天,在我們的真實裡,我們遇見了神的慈愛,而產生一種屬天的滿足,屬天的安祥,屬天的實際,就會叫我們感覺,「主啊,我雖然活在地上,但是,我真是感覺我在天上!」那是什麼?那就是這裡所說的,慈愛和真實彼此相遇。一般來說,慈愛裡常常缺少真實,真實裡常常不需要慈愛,但是,這位慈愛的神告訴我們:「你的真實是我做出來的。」神再接著說:「我是公義的,因為我是公義的,你不可能有平安哪。」我們有哪一個人敢面對神的公義呢?但是,這位公義的神來了,我們卻說,我們這班人就在平安裡了!為什麼呢?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所以,從地上出來的是誠實,從天上出來的是公義。哦,聖民們哪,神的兒女們啊,天和地是一個啊! 讀到這裡,我們只有一個感覺:主啊,我們做夢也想不到,十二篇以前,教會的光景那麼衰敗和荒涼,如今,竟然產生這麼好的教會生活!聖民們,神的兒女們在哪兒呢?他們乃是在天和地的連結裡面啊!弟兄們,這個時候,我們真有感覺,「主啊,我們何等有膏油!主啊,你的同在多豐富啊!」神心頭所要的,的確是祂的兒女們都經歷:慈愛和真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從祂的兒女來的,是真實;從天上來的,是公義。天和地聯在一起了。 十二節,「耶和華必將好處賜給我們;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耶和華必將好處賜給我們;在這樣的豐富裡,我們要得著好處。記得八十四篇十一節,也說到好處;這兩個好處,是同一個希伯來字 tob,含示屬天美好的事物。神樂意把一些屬天的事物給我們。是的,神樂意把祂自己給我們,把祂的兒子給我們,把祂的生命給我們,把祂的生命作成膏油給我們;在這膏油裡,祂又叫我們認識神,叫我們能愛神,叫我們能追求神,叫我們能活出神,叫我們能彰顯神,叫我們能見證神。我們要說,主啊,這樣的好處,真不可思議啊!我們若說「弟兄啊,神樂意叫你發財,生意作得特別好」,就感覺不大對,因為那不是好處。真正的好處是屬天的事物,當我們說到這些好處的時候,越說,我們裡面越覺得:主啊,謝謝你,你的確願意把好處給我們哪! 而我們呢?我們的地要多出土產。我們就說:「主啊,我們不再不結果子;主啊,我們的地是多出土產的呀!」這個時候,我們來跟隨主,我們會說:「這是我的路!我的路怎麼走呢?」十三節,「公義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神就是愛,神就是光,這個時候,聖民就說,神也就是義。祂是義,所以,我們躲在祂裡面的時候,我們就成為義了。我們在祂裡面,就沒有定罪;我們在祂裡面,就沒有審判;我們在祂裡面,就沒有擊打;我們在祂裡面,就享受了基督的所是。現在,公義行在祂前面,我們就跟著祂的腳蹤;祂走一步,我們走一步。誰的腳蹤?主的腳蹤。誰走路?我們走路。誰走在前面?基督走在前面。誰是實際?跟在祂後面的我們! 我們看見詩人描述的聖民的生活,就要說:主啊,一切都太好了!我們怕什麼呢?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公義要行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告訴主:主啊,我們有這樣好的教會生活,又是一班這樣蒙你祝福的聖民!我們敬拜你,阿們!(韜) | |
(2007/12/25pm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