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神子民的宗教情操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詩篇裡描寫教會生活最深刻的,就在卷三,特別是八十四、八十七和八十九篇。詩篇一共一百五十篇,這一百五十篇,主要的詩人是大衛,次要的是可拉的後裔,還有亞薩的詩。亞薩是大衛的三個樂師中的其中一名。三個樂師中,也許有人寫詩,有人作樂,有人唱詩,亞薩很可能是負責寫詩的。會寫詩的人,原則上靈中的情感,也應該是豐富的,對音樂有相當的一種領會。亞薩此時是在什麼情形呢?大衛已經建國了,就今天的話說,地方教會已經顯出來了,地方教會的見證已經有了,現在,他就根據地方教會的見證,來描述他們在地方教會中,各種不同的經歷。 詩篇的詩,從外面看,是詩人們跟隨神的經歷而有的靈感發表,但是,在神聖的主權裡,它們卻是有神聖的次序。譬如說,第一卷開頭是,「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一1)第三卷開頭是,「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詩七三1)換句話說,每一卷的開頭,都在往前成長,都高過前面一卷。每一卷是勝過前面一卷。整個詩篇中每一卷,都有它特殊的重點:卷一著重在一個渴望主的詩人,在他追求主的過程中,藉著一切神聖的經歷,而有的生命成長。卷二說到這生命的成長不是孤立的,乃是連於神所呼召的人;一同來經歷的,這經歷是為著神的見證,所以卷二就說到教會生活。 生命的經歷 卷一說到生命,卷二說到教會;卷一的末了,說到一個愛主的人,他長到一個地步,就長到生命經歷的高峰了。這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我們想像一個屬靈的人,長到真正屬靈了,長到高峰了,頭上就長出一個光圈,一層靈氣;人見著他,就覺得見到了神,就覺得要下拜。不!卷一的末了,描述一個愛主的人,他成長的高峰,是像主耶穌釘十字架一樣。事實上,主耶穌釘十字架的描述,在詩篇裡有許多處,換句話說,許多愛主的詩人們,都幾乎有相同的經歷。卷一的末了,說到一個人真正的屬靈了,愛主了,成長了,成熟了,這個時候,他就說,「我的仇敵用惡言議論我說:他幾時死,他的名才滅亡呢?他來看我就說假話;他心存奸惡,走到外邊才說出來。一切恨我的,都交頭接耳地議論我;他們設計要害我。……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詩四一5~7,9)換句話說,什麼叫成長呢?人成長到一個地步以後,好像誰也不會和他在一起,或者是要騙他,或者是要害他,或者是要踢他,他就變成完全孤立的人。我們的主在十字架上,祂的痛苦不光是肉身的,祂痛苦的高峰也是在心靈裡的,所以那時候,祂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詩二二1上)那個時候,門徒或是出賣祂,或是早早逃開,或是遠遠跟隨,真和祂在一起的,只剩下祂母親和使徒約翰兩個人;祂整個人,好像陷於孤立的裡面。當一個人生命成熟的時候,他的經歷乃是在煎熬裡,孤獨的忍受一切的痛苦。卷一的結束的話說,「耶和華 ── 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阿們!阿們!」(詩四一13)這是很奇妙的!人在最艱苦的時候,對神會有最高的頌讚;人在最為難的時候,對神會有最完美的信託。跟隨神是奇妙的事。 教會生活 卷二說到教會生活,它結束在整個教會的建造,都是耶和華神獨行奇事。整個教會的生活,是為著神的見證,就是以色列的神。所以詩人說,「獨行奇事的耶和華 ── 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詩七二18~19)弟兄啊,這節聖經,對我們不遙遠,在我們的經歷裡,我們多少都經歷過,教會生活太甜美了,教會生活太好了,教會生活太屬天了,教會生活太高昂了,教會生活太豐富、享受了,所以主啊,願你的榮耀充滿全地!就從這裡,我們要來到卷三;這一卷提醒我們,「還早呢!」基督徒什麼時候會說這句話,他真有福。一個地方教會士氣高昂,人人喜樂,那時候大家都禱告:「耶和華啊,願你的榮耀充滿全地!」耶和華就回答,「還早呢!」有時候我們帶一些人得救,聚會也真好,大家也真喜樂,也摸著主的同在,我們就起來說:「耶和華神哪,願你的榮耀,充滿全地!」神的回答也一樣,「還早呢!」為什麼呢?就著整本詩篇來說,一百五十篇,卷二才達到一半;就著歷程來說,卷二才達到五分之二,還不到一半。換句話說,還有卷三,卷四,卷五。要再經過這三卷以後,才有真的榮耀出來。即或到了卷五,神也說:「還早呢!」所以,祂就加一段上行詩。上行詩,就是整卷詩篇的複述,再說一次。有了這經歷,還會再來的;有了這經歷,還會再來的。我們這一生的經歷是會重複的。 弟兄啊,在我們這一生中,主常常安慰我們就是這句話,「還早呢!」我們對主說:「主啊,謝謝你,這一切都太好了。」 為什麼呢?跟隨主,不是一天的事;跟隨主,不是一件事;跟隨主,不只是一種生活;跟隨主,不只是一個看見;跟隨主,是我們一生之中,多采多姿,滿有豐富、豐盈,而從神得著的無限的製作,和在製作裡的祝福。從年幼的時候,我們要告訴主,「主啊,是的,還早呢!」 有時候,教會經過一場大的波折,好像大病一場;病好復甦以後,我們就感謝讚美主,但是,我們更應該感覺,「哦,還早呢!」這不過是我們一生漫長的途徑中,一個重要的關口。這個關口,是主的憐憫,把我們帶過去了,但我們若以為,神所做的就到這裡為止,那就錯了。神啊,還要做許許多多!我們若以為,打過一場仗,放了兩槍,鳥給嚇跑了,烏鴉給嚇跑了,老鷹也給嚇跑了,所以就感覺:天下平靜了!沒這個事,還早呢!而教會生活的美麗就在這裡。譬如說,一個人結婚那天,他覺得一切都太好了,卻從來沒有想到,要來的這六十年,七十年,還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祝福,和描述不盡的痛苦!我們結婚的時候,以為這一生所要的都成就了,但神就說:「就著你的人生來說,還早呢!」 人的一生有多豐富!但是,人的一生無論多豐富,和教會生活的豐富卻不能相比。這就是為什麼每一次唱「耶和華呀,牧者呀,祝福呀」,我們都覺得,像是唱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我們要知道,神給人一生預備的豐富,是遠遠超過人任何一面可以猜想得到的。所以,當聖徒起來說,教會生活實在太好了,神的榮耀要充滿全地時,一個愛主、跟隨主、要主的人,他就說:「還早,現在才卷二啊!」卷三,有我們苦的;卷四,我們完全不懂;卷五,讀起來胡言亂語的。 一幅成長的圖畫 如果把詩篇畫一幅圖,一個人從卷一長上去之後,慢慢地,我們就變成一個團體的成長,也長上去了。卷一是個人的,卷二是教會的,卷三呢?我們經歷一段低谷,又長上去了。卷三真是奇妙!讀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主啊,為什麼教會生活要這麼倒楣啊?」末了又說:「主啊,為什麼教會生活可以這麼榮耀啊?」然後就到卷四。在卷四,神要藉著一處處的地方教會,來得著全地了。卷四不好解釋,為什麼呢?沒有人懂。說實話,誰關心全地啊?!神要藉著我們得全地,我們卻說:「今天哪裡有麵包大減價?」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境界,好像我們的存在和神的存在,距離非常遙遠。到了卷五的時候,每一篇都是讚美,在這讚美中,產生出一段上行詩。卷五提醒我們,有過卷一的經歷,還得再有一次的經歷;有過卷二的經歷,還得再有一次的經歷;……。我們的路途,不是走過就不再重複了;無論我們多屬靈多成熟,還要重溫這一生中許多「美麗」的經歷。長到後來,我們的人位就和基督的人位合併了。第一百五十篇是聖徒讚美的高峰,用各種的樂器來讚美祂,用角聲讚美她,鼓瑟讚美祂,彈琴讚美祂……,一種樂器加上一種樂器,一層一層加上去,最後,全地都要起來讚美祂!這就是詩篇的結束。 詩篇的前三卷好讀,因為和我們有關。第一卷最好讀,幾乎每一個人都懂;第二卷難一點,要在教會生活裡來懂;第三卷,是要愛主,愛教會,才能懂。第四卷,是要關切主要來得著全地,才能懂。說實話,我們對全地沒有感覺;神要得著地,我們卻好像沒有神的那種迫切感。神說:「我要得著你,我要藉著你得著教會,我要藉著教會經過摧殘而成熟,我要藉著成熟的教會來得著全地!然後,我要藉著全地,來得著讚美啊!」到了卷五,都是讚美。 弟兄姊妹,我們是要過怎樣的一生呢?就看我們活得好不好。有的基督徒從得救到今天,都在一個點上,整天在唱,「耶和華是我的牧人,祂與我完全的同在,我享受祂各面的保護……」這就不夠了。哦,我們得往上走走啊!有的人走了,走到後來,就好像主耶穌釘十字架一樣,完全在孤單裡,完全被出賣,完全被捨棄,連愛我們、認識我們的好朋友,都用腳來踢。這個時候,主說:「我要的不是你,我要的是教會啊!如果我要的是教會,無論我怎麼得著你,我不能滿足。」所以才有詩篇卷二,我們稱做《詩篇中的教會生活》。教會生活被建立起來,到末了,有一點榮耀顯出來了;但是,出乎意料,又有了卷三。卷三說什麼呢?神要把我們往下降一點,因為現在,祂要來真的了。祂許可教會受到傷害。很奇特,教會受傷害從誰開始呢?從你我開始!誰傷害教會呢?你我! 教會的墮落 弟兄姊妹,誰是教會的仇人?我們!誰傷害教會?我們!誰羞辱教會?我們!誰讓教會不能往前?我們!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得救了,也愛主了,卻是一個宗教徒。要知道,宗教觀念聯於我們的所是。對教會的第一個摧殘,就是宗教裡的人。宗教裡的人,永遠是自我中心的,永遠是說「神怎麼祝福我,我們應該怎樣得著神的祝福」;神聖的主權,神聖的旨意,神的願望,神的目的,和他來說,都很遙遠。他關心的是什麼呢?他的所願,他的所求,他的所要,他如何得到神的祝福。如果今天,我們有個集體禱告,大家把代禱條子都拿上來,那些條子裡就會說:你們為我禱告,求主叫我可以買個房子;你們為我禱告,求主叫我可以買個車子;你們為我禱告,求主叫我病得醫治……。有沒有一張條子寫,「願意今天我們禁食一天,為著神的國和神的義」?沒有!為什麼呢?因為聖徒所關心的,就是自己。 一個弟兄到了適婚年齡,他就會禱告:「主啊,求你給我預備一個妻子,我的條件也不太高:第一,她長得美麗;第二,她性情和順;第三,她受高等教育;第四,她會做菜,會治家;第五,她很有錢。」不要以為這是好笑的事,這是什麼?這就叫宗教!到了教會生活,宗教徒一到聚會時,他就會說:「主啊,我要去聚會了,第一,求你保佑我一路平安;第二,叫會眾有你的同在;第三,講道講得好;第四,我不打瞌睡;第五,聽完以後我喜樂;第六,會後那頓飯要非常好吃。」看,這就是我們!或者他就問:「今天誰講道?」一聽是某某人,他就進會場;一聽是某某人,他就掉頭回去了。 這樣的人,在屬靈的事上完全不開竅,也沒有內涵,沒有經歷,他所要的,就是滿足他自己。可是,這還不可怕,可怕在哪裡呢?因為他在宗教裡,就滿了各種的觀察,他會說:「人家不愛耶穌的,房子都買到了;我這愛耶穌的,房子還沒有!人家不愛耶穌的,身體多健康;我這愛耶穌的,老咳嗽呀!人家不愛耶穌的,買彩票都中彩;我這愛耶穌的,週週買,從來沒有得過!」宗教徒有他們的觀察,教會應該怎樣,我們的生活應該怎樣,弟兄姊妹應該怎樣,教會的聚會應該怎樣,合他的意,他就讚美神(更可能是讚美自己);不合他意,他就拉長著臉,誰也不理。因為這樣,教會生活就產生了很大的難處。 一個得救的人,活在宗教裡,是個難處;一個愛主的人,到後來,也可能是難處。愛主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愛到後來,他就不再愛主,只愛屬於主的。這時,他就不是一個宗教徒,他就變成一個野心家。宗教徒是傷害教會的根基,野心家是把教會摧殘掉。弟兄姊妹,教會生活怎麼走呢?第一,教會生活往前走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活在宗教裡,教會就受摧殘了。第二,不知道為什麼,可愛的教會生活中,不知不覺就出來一些有野心的人。聖經的描述很有意思,「你的敵人在你會中吼叫;他們豎了自己的旗為記號。」(詩七四4)這是說,野心家在基督的名之外,用另外一個名,就是他的名,來取代基督的名。弟兄啊,我們是跟隨主的,不是跟隨一個組織,更不是跟隨一個人。跟隨組織的,可恥;跟隨一個人的,該打。人很奇怪,人總喜歡插一個旗子,宣告自己是屬於什麼組織,或是某一個人,然後就站在那兒不動了。弟兄們,我們都是屬主的啊!野心家出來以後,他做的最厲害的一件事,就是豎了自己的旗為記號,用這個旗子取代基督的旗號。 這還不可怕,到七十七篇,又出現第三班人,他們是在教會中作負責的人。這班作負責的人怎樣呢?聖經說,他們成為一班懦弱的人(詩七七10上)。現在教會麻煩了:信徒在宗教裡;領袖想要得著聖徒歸他們所有,就用他們的名取代了基督;各地的長老又說:「這是我的懦弱。」哎呀,我們絕不能相信,詩人來描述教會的墮落的過程,就和我們今天的經歷完全一樣。教會中往往遇到為真理和信仰爭辯的時候,長老們常常就說:「和為貴。」弟兄啊,不是和為貴,是基督為貴。沒有基督怎麼和呢?誰跟誰和呢?但是,長老看見野心家拿了一支旗杆,要來插旗子,心裡就想:「第一,我若說,我要為基督站住,他可能就把我開除了;第二,我若說,我歸於你了,有一些會眾說不定就要革我的命。」但因著長老懦弱,最後就選擇一條最容易走的路,他們就說:「總部弟兄,請來插旗子,我們緊緊跟隨。」這樣,聖徒們大多也就安然無恙了。結果呢?會眾就一起在屬靈上消沈了。 「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詩七七10上)這是說,負責弟兄看見一個情形後,就起來說:「哎呀,我若是剛強一點,我若是厲害一點,我若是絕對一點,我若說這就是我們的路,哪會有這些難處?!」或者,有的就說:「我們雖然知道野心家來插旗子是不對的,可是情形還過得去,我們還是作我們該作的事。」弟兄啊,說這樣的話,仍然是懦弱,不僅懦弱,而且沒有啟示,沒有看見,沒有託付,也不知道主要作的是什麼,只有考量怎麼利用信徒,來維持住自己的地位;更壞的是,野心配野心,野心家來了以後,立刻教會中一些有野心的人,也起來與他配合。弟兄姊妹哪,我們是宗教徒,就成為難處了,叫野心家可以進來;野心家進來以後,就把教會侵略了,俘擄去了,叫教會不再屬於基督了,叫教會屬於他們了;在這過程中,應該有許多老練的,認識神的,認識聖經的,有真理的,有經歷的,都起來說:「不可以!」但是,大家懦弱,因為懦弱而玩弄政治,就帶進一個整體的失敗。結果怎樣呢?外邦人就進來,摧殘了教會。 教會的建造 從詩篇七十三篇到八十九篇,在這十幾篇裡,詩人說到教會的墮落。但是感謝主,在這一切之後,就產生八十四篇,說到「萬軍之耶和華啊,你的居所何等可愛!」(詩八四1)八十四篇的特點,不同於第八,二十二,二十三篇,也不同於四十八篇,為什麼呢?它不是一個靈感的發表,它是百分之百的享受,「萬軍之耶和華啊,你的居所何等可愛!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神呼籲(或譯:歡呼)。……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詩八四1~2,10)八十四篇是了不起的一篇,在這首詩裡,百分之百沒有靈感,百分之百都是經歷;是詩人經過教會墮落的挫折以後,產生出來的一首美好的詩篇。他說我們是誰呢?我們是一班羨慕神,也渴想神的院宇的人! 基督徒很古怪的,在宗教裡,他有一種非常古怪的感覺,百分之百以自己為中心,也根據他為中心,對神產生了各種各面的要求;因為這樣,野心家才可以進來,厲害的來摧毀祂的教會。這個時候,長老們如果剛強一點,教會就可以沒事,可惜,長老們一個個都懦弱,只會點頭說是。多少的長老,多少的負責弟兄,都懦弱了,沒有人敢起來說真理,沒有人敢起來指出跟隨主的路,沒有人敢起來宣布主給我們的託付是什麼,沒有人敢起來辯明聖經的教訓是什麼,大家都在那兒懦弱的活下去,結果就產生一個整體的失敗,叫外邦人進來教會中。 教會墮落的過程 弟兄們,教會墮落的過程,永遠是這樣的;教會失敗的情形,永遠是這樣的。天主教本來也不是這樣一個大公教,本來也是很好的一班的基督徒,慢慢地,有野心的人就把教會拿去了。當有野心的人進到核心的時候,沒有一班人起來厲害的反抗,要到一千多年以後,才有馬丁路德起來反抗,這個時候,天主教早已經墮落了,到後來,整個天主教裡,就充滿了外邦人。我們讀歷史都知道,那個時候,一個公爵,或一個伯爵,他的長子,就承繼他的爵位;他的次子,就送去天主教,將來好作主教。就著生活來說,他們完全是墮落的;就著地位來說,他們完全是受尊崇的。這是什麼呢?就是外邦人進到教會裡來了!弟兄啊,這不是一件小事,教會是這樣失敗下去的。 在他天然的觀念裡,以為一個愛主的人,一定享受某一種的福分,所以他想,他上大學,主總該給他一個有名氣的吧,總是一個入流的吧,總是一個說起來還滿風光的吧!事實上,一個非常愛主的人,讀書通常讀得好。一個愛主的人,當他這樣愛主的時候,他這個人就變得純淨;因為純淨,他讀書就有智慧;讀書有智慧,功課自然會好。但是,一個愛主的人很難領會,功課好,並不一定一切順利。有的人愛主,功課也好,可是,他得考五次大學才終於能進一流大學。這就叫我們認識,我們宗教觀念裡所想的,都不是主所要的,主是照著祂所認為最好的給我們。 什麼叫清心的人呢?清心的人是單單要神的人。一個清心的人所要的,所見的,只有神自己。主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五8)祂不是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祝福。」清心的人,他卻看見惡人。教會生活裡還有惡人嗎?教會生活是墮落的人的構成啊!每一個過教會生活的人,都要起來做見證:我是個罪人蒙主恩!有沒有例外的?沒有!我們來過教會生活的人,沒有一個可以說:「我從來沒犯過罪。」如果我們從來沒犯過罪,我們怎麼會需要教會生活呢?教會生活是為著罪人的。所以教會生活中,稍微一不小心,就會有古里八怪的人出來。 神的子民因為他們就喝盡了苦水。如果神的子民因為他們喝苦水,這就表明他們是在一起的,不在一起,怎麼喝他們的苦水呢?我蠢笨無知,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他說:「我像個什麼呢?我像個狗一樣!」宗教徒本來就是畜類啊!所以聖經描述宗教徒,都是用狗來描述。右手的帶領就是神親密的、主權裡的帶領。話語的引導就是主藉著祂聖經的話,不斷地來對我們說話。他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真了不起,這句話很少有人能講。 神子民的宗教情操 詩篇七十三篇一節,「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請注意,這是詩人的開頭,也是末了結束的話,所以這中間的描述,就告訴我們,清心不是一個本能,清心乃是一個實質。什麼是清心?就是我們的確遇見了主,因為我們這樣遇見主,看見主的可愛、可寶,與價值之高,所以我們就起來說:「主啊,我愛你!」當我們願意這樣愛主的時候,才發現,主是如何祝福、恩待那些愛祂的人。 第二節,「至於我,我的腳幾乎失閃;我的腳險些滑跌。」至於詩人自己呢?他是不是清心的人呢?他說:「我不是清心的人。我是怎麼樣的人呢?我的腳幾乎失閃;我的臉險些滑跌。我搆不上神的恩待啊!」為什麼他的腳失閃滑跌呢?因為東張西望。清心的人就只看主,但是,他東張西望!他看見惡人和狂傲人。三至五節,「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他們的力氣卻也壯實。他們不像別人受苦,也不像別人遭災。」惡人和狂傲人,有五個特點:第一、享平安。第二、死的時候沒有疼痛。第三、他們的身體或者力氣壯實、肥壯。第四、他們不受苦。第五、他們也不像別人遭災。人最痛苦不就是這五個嗎?老人都有一個很複雜的心理,都喜歡離世的時候,能平平安安的走,不要成為兒女的累贅。 惡人和狂傲人多好,活著的時候享平安,死的時候沒疼痛;活著的時候力氣強壯,也不受苦,也不遭災。第六節,「所以,驕傲如鏈子戴在他們的項上;強暴像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不要小看脖子,人帶練子,那個鍊子常常說出他的心情和所是。惡人和狂傲人的脖子上掛的是什麼?驕傲。驕傲是他們的項練。強暴像他們遮身的衣裳,或說,強暴像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他們給人的感覺,是一班驕傲的人,也是一班強暴的人。 第七節,詩人繼續描述,「他們的眼睛因體胖而凸出;他們所得的,過於心裡所想的。」實際上,胖子很少有眼睛凸出來的,人越胖,眼睛應該變得越小。這裡,詩人的描述很特別,強暴的人因為又凶,又胖,就給人感覺,他要吃掉我們,所以眼睛就凸出來了。「他們所得的,過於心裡所想的。」恢復本譯作「他們心裡的幻想肆意氾濫」是更好的。這說出他們在胡思亂想,凡不聖潔的,墮落的,欺凌人的,褻瀆神的,都在他們的思想裡肆意氾濫。第八節,「他們譏笑人,憑惡意說欺壓人的話;他們說話自高。」然後他們就譏笑人,說欺壓人的話,他們說話也高傲。什麼叫惡人?詩人一下子描述了十二點。 不僅這樣,第九節,「他們的口褻瀆上天;他們的舌毀謗全地。」他們說,哪裡有神哪?根本沒有神!第十節,「所以神的民歸到這裡,喝盡了滿杯的苦水。」神的民歸到這裡,換句話說,神的民和他們是在一起的,結果就喝盡了滿杯的苦水。神的民很簡單,我們要的就是神;惡人和狂傲人,卻來欺凌我們。所以,十一節,「他們說:神怎能曉得?至高者豈有知識呢?」神的民喝了苦水,惡人和狂傲人就說,神怎麼知道呢?至高者豈有知識呢?十二至十三節又說,「看哪,這就是惡人;他們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詩人說:「我白白的愛主了。這不是白白愛主了嗎?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我白白的愛主了!」 弟兄啊,這個詩人清心不清心?不,他東張西望!基督徒不能東張西望,或者聽這個消息,聽那個消息。我們不能聽到這個人有一個大的會眾,所以就接納他;也不能聽到這個人沒有大的會眾,所以就不接納他。這都是不清心,東張西望。弟兄啊,什麼叫清心的人?不東張西望!東張西望,看多了以後,我們就說:「哎呀,我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十四節,「因為,我終日遭災難;每早晨受懲治。」每早晨受懲治,就是每天早晨都有倒楣的事。當然這是詩人的說法,換句話說,詩意的言語,不能完全百分之百依字面來解釋。 十五節,「我若說,我要這樣講,這就是以奸詐待你的眾子。」我們都有這個經驗,有時候我們講了,講了對神的兒女也不好。詩人說:「不行,我這麼講,對不起神的兒女。」怎麼辦呢?十六至十七節,「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等我進了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他說:「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呢?天底下亂七八糟,我怎麼能夠眼看實係為難呢?感謝主,等我進了神的聖所,我就看見了他們的結局。」聖所有兩面:一面就是我們的靈,我們的靈是神與我們同在的地方。一面就是教會,教會是神與眾聖徒同在的地方。詩人說:「等我再到靈中,等我和弟兄姊妹在一起,等我進到神的聖所,等我回到神的家中,哈利路亞,我就「看清」他們的結局!」 思想,根據希伯來文,譯作「看清」(perceive)是更好一點。換句話說,不是用眼睛看清的看清,而是裡面有一種認定。我們看清楚了,就是我們認定了。舉例來說,一個青年弟兄想找一位姊妹,開頭都是東張西望,哪個姐妹好,哪個姐妹不好,哪個好像還不錯,(如果沒有東張西望也不好,但絕不可以同時和三個姊妹約會,)有一天,他看清楚了,這是我要的,那位姊妹就是我要的,我認定了。他娶她沒有?沒有。她答應不答應他的求婚?也還不知道。但是,他裡面有一種認定。弟兄們,真是奇妙,這裡說他突然有了認定,他就看見了惡人的結局。結局,希伯來文是指划船的終點,也可以說是末後的日子。船在海上走,一面它有速度,一面它的速度是划船的人根據風浪的情形。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個人划著一艘船在水面上,然後就產生最終的結局 看清宗教徒的結局 十八節上,「你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神把他們安排在哪兒呢?安排在滑地之中,「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他們被驚恐滅盡了。」(18下~19)接著,詩人又作一個最好的比喻,「人睡醒了,怎樣看夢;主啊,你醒了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20)有醫學報導說,一個人一個晚上要做八、九十個夢,這表示人一睡著,就一直在作夢。鬧鐘響的時候,我們在作夢;人把我們叫醒的時候,我們也在作夢。好像人一閉眼睛就做夢。這些夢記不記得住?有時記得住,常常記不住。有沒有內容?沒有內容。有沒有實際?也沒有實際。人睡醒,怎樣看夢;主醒了,也這樣看他們。聖經真奇妙,詩人應該說,「人睡醒了,怎樣看夢;我醒了,也照樣看他們的影像,都是虛幻。」但是他說:「主啊,你醒了。」這句話是滿有感覺的,可以從兩面看:一面來說,惡人在那裡作許多事,主好像睡覺一樣,不說什麼,也不做什麼。我們說:「主啊,你為什麼睡覺?」主要回答:「為著你睡覺,我若不睡覺,你怎麼成長?!」到後來,神說:「我醒了!」宗教徒問說:「哎呀,我的神睡覺嗎?」我們說:「對呀,你這麼宗教,神怎麼能不睡覺?神若不睡覺,不就天天被你抓來「操作」嗎?」 看過惡人種種的行徑以後,詩人就說:「主啊,等我進了你的聖所,當我在靈中遇見你,當我在地方教會生活裡遇見你,我才知道,你好像睡覺了!我禱告了許多,我抱怨你許多,你理都不理啊。」 主就回答:「你讓我休息一會好不好?我喜歡睡覺。我若睡覺了,你就有拯救了。若不然,你一禱告,我就得答應;你再禱告,我就得答應;我就不能管全地了!你一天到晚,要求這個,要求那個,我來應付你,都應付不了!」 最後他說:「主啊,你醒了,謝謝你!」 聖經真好!他說,人睡醒了,怎樣看夢,主啊,你醒了,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換句話說,對神來說,這些人、這些事根本不存在,只是個影像;就算只是個影像,我也非常輕看它們。 二十一至二十二節,「因而,我心裡發酸,肺腑被刺。我這樣愚昧無知,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如畜類一般,就是像豬,像狗一樣。詩人本來看那些惡人,說他們享平安,死時候沒有痛苦,力氣也強壯,不遭害,又驕傲,又強暴,胖到眼睛凸出來,心裡胡思亂想,譏笑人,欺壓人,說話高傲,褻瀆上天,毀謗全地,這時,主睡著了;等到有一天,他回到靈裡,就發覺沒有一個摧殘是摧殘,沒有一個傷害是傷害。他就說:「主啊,我受了這麼多苦,原來這些都是沒有的啊。是我的宗教觀念,叫我受這些苦。」 弟兄姊妹,我們的宗教觀念,不許可有這些事,所以我們才受這些苦。我們想:「我既然這樣愛主,頭獎就該是我的。我既然愛主,公司就該升遷我。我既然愛主,主就該給我買棟好房子。我既然愛主,就不應該買到一部爛車。」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惡人開的車都是好的,我們買的車一定是會拋錨的。我們就說:「主啊,你在睡覺。」不錯,主是在睡覺。我們說:「主,你什麼時候醒來啊?」主仍在睡覺。我們說:「主,我沒辦法了!哦,主啊!」這一喊,靈裡遇見主了,主就醒過來,祂說:「現在好了!」弟兄啊,我們有沒有聽見主對我們說「現在好了」?有時候,我們在教會聚會裡,遇見主了,主就醒過來說:「現在好了!」又說:「那一些事都是影像,根本不是真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說:「我心裡發酸,肺腑被刺,愚昧無知,好像畜牲一樣。」 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二十三節,「然而,我常與你同在;你攙著我的右手。」不是說主與我們同在,是我們與主同在。即或在這樣軟弱失敗的情形裡,詩人說:「主啊,我與你同在!」弟兄姊妹,宗教徒蒙恩的訣竅,就是「我常與主同在」。我們心懷不平時,與主同在;看見惡人時,與主同在;路走不下去時,與主同在;不知道怎麼跟隨主時,與主同在。不僅與主同在,主也攙著我們的右手,帶領著我們。真好!孩子最喜歡什麼?讓父母牽著手走路。父母一牽著手,孩子就覺得完全平安了。 二十四節,「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裡。」這個時候,他說了四件事:一,我們與主同在,就帶進主與我們同在。二,主攙著我們的右手。三,主對我們說話,用訓言教導我們。四,我們知道,我們的將來是在榮耀裡。但是,這些事好雖好,沒有主好。所以他又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25)現在我們懂,這就叫做清心的人。清心的人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又說:「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遠離你的,必要死亡;凡離棄你行邪淫的,你都滅絕了。」(26~27) 二十五節,「但我親近神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為。」前面說我與你同在,現在說我親近神。詩篇六十五篇四節,「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那裡詩人說:「主啊,你來揀選,不僅你揀選我,你也使我來親近你,住在你的光中。」這裡詩人也說:「但我親近神!主啊,都是你做的,你叫我來親近你。親近神,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穌為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為。」現在,所有的事在詩人看來,都成為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求主憐憫。(韜) | |
(2007/12/22am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