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分類:舊約讀經, 舊約鳥瞰/歷史書

 

舊約讀經-舊約鳥瞰/歷史書-第一篇 約書亞記鳥瞰-爭戰,據有美地

第一篇 約書亞記鳥瞰-爭戰,據有美地

舊約鳥瞰/歷史書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約書亞記是歷史書的第一卷

  約書亞記,聖經中歷史書的一個開頭。

  摩西並沒有把以色列人帶進迦南美地。因著摩西所代表的律法,不能把神的子民,神的百姓,帶進對基督豐富的享受裡,所以他至終並沒有進入迦南美地,他就死在摩押地了。摩西死後,接替他的就是約書亞。

  約書亞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耶和華救主,在希伯來文叫約書亞,希臘文就是耶穌,就是預表主耶穌 ── 所以他才能把神的百姓帶進迦南地,來享受神所賜的產業。約書亞預表這位包羅萬有的基督,預表那靈作神子民豐滿的享受 ── 這就是約書亞記主要的陳明。

  在舊約聖經中,共有十二卷歷史書,就是從約書亞記到尼希米記;約書亞記就是歷史書的第一卷。歷史書所講的是從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起,一直到被擄為止;其中包括五個時期:〈一〉得地時期〈約書亞記〉;〈二〉士師時期〈士師記,路得記,撒上一至十章〉;〈三〉列王時期〈撒上十一至三十一章,撒下,王上,王下,代上,代下〉;〈四〉被擄時期〈王下二十五章,代下三十六章,以斯帖〉;〈五〉少數遺民歸回耶路撒冷時期〈以斯拉,尼希米〉。

  約書亞記就是記述他們進入美地、要得迦南地的爭戰過程。接著就有士師記;就是士師的時代,包括約書亞,一直到掃羅作王為止。整個士師時代還包括路得記;路得記是在士師秉政的時候產生的一卷非常甜美的書。士師時代結束,接著就是列王時期;列王時期就是從掃羅作王,經過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歷代志上,一直到歷代志下,這一段都是列王的時期。列王的時期之後,第四個時期就是被擄的時期,包括列王紀的末了,歷代志的末了,加上以斯帖記。第五個時期就是歸回耶路撒冷,就有以斯拉記、尼希米記這兩卷歸回的歷史書。這十二卷書,就是以色列的歷史。

  我們知道,以色列的歷史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以色列的歷史就是我們的鑑戒,也可以說是教會的預表。以色列人從出埃及、在曠野漂流、進入迦南地、被擄,以及再歸回的這整個的歷史也就是教會的歷史。從教會歷史的角度來看,教會也是和以色列人的光景一樣 ── 當羅馬帝國把教會帶到羅馬教之下時,可以說就是教會被擄了。當教會被擄了差不多一千年之後,才從馬丁路德開始恢復;所以,以色列人的歸回就是預表教會的恢復。我們可以說,以色列的歷史也就是教會歷史的預表,教會歷史可以說是應驗了以色列的歷史,所以我們才非常著重以色列人的被擄與歸回。

  在使徒保羅時代,教會就已經有點荒涼了。主後三百多年,羅馬帝國轉變,開始接受基督教作國教;這件事從人的眼光來看,好像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從神眼光來看,卻是教會的墮落,因為這就是教會與世界的聯合,也就是啟示錄第二章的別迦摩教會所預表的「與世聯婚」。因著這樣的聯合,羅馬的皇帝就自然地在教會中居領導地位,並且就用政府的錢來發薪水給那些傳道人 ── 這就是教會與世界聯合,也是教會荒涼的開始;並不是好事。教會在地上是不應該與地上的政權聯合的;我們可以尊重他們,但是我們不能與他們聯合,更不要盼望政府給與補助。有些教會團體要取得政府的補助,或與政府一起辦活動,其實這都不是聖經的原則;聖經的原則就是我們能夠單一的信靠神。

  教會是神在地上所分別出來的一班人,不應該回到世界裡去與世界聯合,所以,所有與政府的結合,所有與地上的結合,包括教會去辦教育,教會去經營事業,教會開辦商業大樓等等,這些都是錯誤的,都是與世界聯合的別迦摩的原則。就著事實說,如果是由工作來做,那還可以;一個有職分的人,他在地上辦一點什麼事業,像慕勒弟兄辦孤兒院,那是可以的。

  慕勒弟兄的職事裡的那一分就是辦孤兒院,他辦孤兒院,完全是屬靈的事。他不是用屬世的辦法,他是用屬靈的辦法,也就是說,他完全靠著信心,完全靠著禱告來經營的,就這樣,他不知照顧了多少的孤兒!有一次我到英國去看他的紀念館,看見他的手稿;他把每一個孤兒是怎麼進來的,整個資料都寫得清清楚楚(慕勒是德國人;德國人的性格很好),都是親手寫的,好幾大本。我記得總共有將近一萬六千人之多,一個一個都記得清清楚楚,什麼名字,什麼時候進來,是怎麼樣的一個孩子,他都記載上去。我相信慕勒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他是非常認真的辦孤兒院的;他也經歷到神怎麼供應他們,應付他們孤兒院一切的需要。他們沒有去募款,也沒有去經營什麼地上的產業;他只是一個有職分的人,他就來盡他的職事,也憑著信心。所以這個是很寶貴的。我覺得今天我們來跟隨主,就需要在這件事上蒙保守。

歷史書是我們的鑑戒,警告,預表,功課

  整個以色列的歷史就是一個教會歷史的預表;整個歷史書對於我們新約時代的信徒也是有深切關係的,因為它是我們的鑑戒,警告,預表,功課。在這歷史裡面有很多屬靈的功課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例如,我們怎麼能夠蒙神的悅納、蒙神的喜悅、帶下神的祝福,怎麼樣就會惹神的怒氣、失去神的同在等,這些都是我們今天可以從其中學習的。

關於約書亞記

是完成神的救贖的一本書

  現在我們先說關於約書亞這本書,本書是完成神的救贖的一本書。

  神救贖以色列人,從過逾越節開始,然後帶領他們過紅海、出埃及、進入曠野,然後神向他們頒布律法,指示他們建造會幕,然後他們在曠野漂流,最後就是要他們進入迦南地 ── 這是當初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標。但是從出埃及到申命記,他們還沒有進入迦南地,一直到約書亞記才進去。所以本書可以說是神救贖的完成,從出埃及,脫離為奴之家,然後領他們進迦南,享受神所賜的產業。

  因著他們一路上犯罪,特別是他們到了加低斯巴尼亞時,十個探子不信神的話,不信神的應許,反而懼怕迦南地高大頂天的城牆,和他們高大的人,他們就報惡信,而使以色列人不信神,埋怨神,甚至想回埃及地,所以神就厭煩他們,不讓他們進去。直到四十年之後,老一代的以色列人都死了,新一代的起來了,他們的肉體也受了對付了,曠野的功課也學了,神才實現祂的應許,領祂的子民進入迦南地 ── 那就是發生在約書亞記。

是一本爭戰史

  這整本書也是一本爭戰的史,前面一至十二章,主體都在講他們如何爭戰來得著這塊地。十三章開始到二十二章就講他們如何來分配這塊美地:他們拈鬮,且按著他們不同的支派、不同的光景來分配這塊地。這也是很奇妙的事;神不是說,你們既進了美地,這全塊地都是你們的,你們就隨意的分土地吧!不是的,神乃是要他們按著支派、按著每一個支派不同的光景來分配美地。這個都是預表,都說出我們今天在新約時代,我們如何能夠來有分於這一位基督。

本書中幾個緊要的預表

約書亞預表基督,也預表恩典頂替律法

  這裡有幾個比較重要的預表,概說如下:

  第一個,約書亞就是預表基督,也是預表恩典(摩西是預表律法,約書亞是預表基督)。摩西死了之後,約書亞才來把百姓帶進美地;這預表基督接續摩西(就是律法),要領我們得勝,作我們的中保,帶我們進入安息、進入對基督的享受,得著祂給我們的一切福分。

  所以,今天我們得救以後,我們怎麼能夠進入對美地的享受、進入對包羅萬有基督的享受呢?我們就必須來緊緊地跟隨我們的約書亞 ── 就是主耶穌基督;惟有祂能夠得勝,惟有祂能夠帶我們得勝,惟有祂能夠帶我們進入。我們要緊緊的跟隨祂,不是緊緊跟隨任何人,不是緊緊跟隨任何職事,更不是緊緊跟隨什麼「站」,乃是緊緊跟隨基督。我們不能跟隨一個團體,我們必須跟隨基督,才能進入對包羅萬有之基督的享受。藉著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些以色列人的事,我們真的要受警戒,不重蹈這些覆轍。

美地一切追測不盡的豐富

  第二個預表,美地與它一切的豐富(申八7~10),就是預表神所賜的基督與基督一切追測不盡的豐富(西一12,弗三8)。有一本書叫做《包羅萬有的基督》,就把美地的各方面就是基督各面的預表,解釋得非常的透徹。

喇合所藉以得救的紅繩子

  第三個預表,喇合所藉以得救的紅繩子是預表拯救罪人脫離死亡的寶血。

  這個喇合的故事也是很奇妙的,就在他們進迦南美地的時候,神得著了這麼一個女子,得著了這麼一個低下的、是個妓女的外邦人。

過約但河

  第四個預表就是過約但河;以色列人預備進入美地之前,首先就是要過約但河。

  探子回來以後,三章一節,「約書亞清早起來,和以色列眾人都離開什亭,來到約但河,就住在那裡,等候過河。」他們就預備過約但河了。

  「他們到了約但河,腳一入水(原來約但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漲過兩岸),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裡停住,立起成壘;那往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在約但河中的乾地上站定,以色列眾人都從乾地上過去,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三15~17)他們盡都過了約但河。

  過約但河就是預表信徒的浸。或者說,這裡不只是浸,也表徵我們與基督同死;我們屬肉的身體與祂一同釘十字架,一同死了,然後在復活裡進入一個境界 ── 過了約但河,進入美地;就是信徒在基督的死與復活裡與祂聯合,與基督一同復活成為新人,並將舊人留在基督的死裡。

  當他們過約但河的時候,從約但河拿了十二塊的石頭立在他們住宿的地方,另從美地拿了十二塊石頭立在約但河中;這就表徵他們的舊人被埋葬了,而新人在復活裡進到迦南美地,來有分於這包羅萬有的基督。

行割禮

  還有一個預表就是行割禮。他們要進美地之前,要先過約但河 ── 過約但河表徵他們的肉體被埋葬了;然後還要行割禮,表徵他們脫去了肉體,就是主耶穌的十字架應用在他們的肉體上,好讓他們在復活裡承受基督作為神給他們的分。

進入美地

窺探那地

  在以色列人要進美地之前,約書亞就打發人去窺探迦南地和耶利哥。二章一節,「當下,嫩的兒子約書亞從什亭暗暗打發兩個人作探子,吩咐說:你們去窺探那地和耶利哥。於是二人去了,來到一個妓女名叫喇合的家裡,就在那裡躺臥。」這一次不像第一次的探子花了四十天到處去轉;這一次打發兩個人去,只走到耶利哥那裡而已。二至五節,「有人告訴耶利哥王說:「今夜有以色列人來到這裡窺探此地。」耶利哥王打發人去見喇合說:「那來到你這裡、進了你家的人要交出來,因為他們來窺探全地。」女人將二人隱藏,就回答說:「那人果然到我這裡來;他們是哪裡來的我卻不知道。天黑、要關城門的時候,他們出去了,往哪裡去我卻不知道。你們快快地去追趕,就必追上。」(先是女人領二人上了房頂,將他們藏在那裡所擺的麻秸中。)」神就找著喇合這麼一個妓女,把兩個探子隱藏起來,直等到搜查的人走了。等追趕的人走了,喇合就請求兩個探子要保護她全家的性命,然後就把他們從窗戶縋下去,叫他們到山上去隱藏三天,等追趕的人回來(原來追趕他們的人一出去,城門就關了),他們才可以走。

  這裡很特別,神作了這麼一件奇妙的事。我想,在神的整個工作裡面,一定有一個特別主宰的安排,好讓基督的救恩臨到喇合全家,好讓這位喇合成為基督的先祖之一(代上二10~11);因為後來喇合嫁給以色列領頭的猶大支派中一個首領的兒子撒門,生了波阿斯 ── 撒門也許就是兩個探子之一。真令人難以置信。神為什麼作這一件事?我想,神是要給我們看見,在這些神所要傾覆的人中間,還有剩餘的恩典,神要拯救那些歸向祂的人。你如果讀聖經,就看見這兩個探子在那裡好像什麼都沒做,好像只是去到喇合家,然後躲在山上三天,然後就回來了,似乎是一事無成,就為了拯救這麼一個家。所以我們實在非常敬拜我們的主,不是我們揀選祂,乃是祂揀選我們;不是我們要尋求祂,乃是祂打發一切的環境來拯救祂所要拯救的人。

  這個喇合也是很特別的;她對這兩位探子說,「現在我既是恩待你們,求你們指著耶和華向我起誓,也要恩待我父家,並給我一個實在的證據,要救活我的父母、弟兄、姊妹,和一切屬他們的,拯救我們性命不死。」然後,十八、十九節,那兩個探子說,「我們來到這地的時候,你要把這條朱紅線繩繫在縋我們下去的窗戶上,並要使你的父母、弟兄,和你父的全家都聚集在你家中。凡出了你家門往街上去的,他的罪(原文是血)必歸到自己的頭上,與我們無干了。凡在你家裡的,若有人下手害他,流他血的罪就歸到我們的頭上。」我們看見,神拯救喇合一家有一個根據,就是喇合一定要將一條紅色的繩子繫在窗上做記號,而且她的全家都要躲在這一個有紅色繩子繫著的房子裡,她的一家人才能得救。你看奇妙不奇妙?所以這個紅色的繩子,就是預表基督的寶血能拯救人脫離滅命的審判,這跟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門楣和門框上塗血的原則是一樣的;這個紅色的繩子繫在窗戶上,就表徵基督救贖的寶血塗在門框上,叫她全家可以得救。

  這就是一個蒙救贖的原則,而且這也是一個家得救的一個很好的例證。神就在這個被傾覆的耶利哥城裡,拯救了一個家脫離了這個滅亡的審判。感謝主,這個給我們看見神奇妙的恩典。

過約但河

  窺探了那地之後,他們就過約但河。

  「他們到了約但河,腳一入水(原來約但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漲過兩岸),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裡停住,立起成壘;那往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在約但河中的乾地上站定,以色列眾人都從乾地上過去,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書三15~17)

  耶和華神要約書亞從民中揀選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從約但河中、祭司腳站定的地方,取十二塊石頭帶過去,放在他們那夜要住宿的地方(書四2~3)。四至七節,「於是,約書亞將他從以色列人中所預備的那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都召了來。對他們說:『你們下約但河中,過到耶和華 ── 你們神的約櫃前頭,按著以色列人十二支派的數目,每人取一塊石頭扛在肩上。這些石頭在你們中間可以作為證據。』」這些石頭從水裡取出來,就是預表從死裡復活。然後,「約書亞另把十二塊石頭立在約但河中,在抬約櫃的祭司腳站立的地方;直到今日,那石頭還在那裡。」(四9)這些石頭立在約但河中,表徵主把我們的舊性情埋在約但河的死水下了。

  所以過約但河所表徵的,就是在基督的死與復活裡與祂聯合;一面在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一面又在復活的形狀裡與祂聯合。立在河中的十二塊石頭表徵我們的舊人埋葬了,從水中取出來的十二塊石頭表徵我們的新人從死水裡上來了。感謝主,這就是過約但河的屬靈的意義。

  很多人都喜歡講這個約但河的故事。當然過約但河這件事,有太多屬靈的含義,倪弟兄在他的信息裡面也說到一些,特別是講到腳踩進去水就分開,就是信心的腳。其實過約但河的屬靈意義,更重要的乃是說到我們與基督的死和復活的聯合,好叫我們能夠進入迦南美地。

攻擊前的預備

  接著,整個的第五章就是描述攻擊前的預備。

迦南諸王的心都融化

  在攻擊前,神就先叫迦南地諸王的心都融化了,不再有膽氣了。一節說,「約但河西亞摩利人的諸王和靠海迦南人的諸王,聽見耶和華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約但河的水乾了,等到我們過去,他們的心因以色列人的緣故就消化了,不再有膽氣。」

  我們知道,要打仗之前先叫對方喪膽,這就是打仗必勝的祕訣;因為人一喪膽,就沒有勇氣打仗了,這就叫另一方能夠得勝。

第二次受割禮

  對於迦南地人的王,神叫他們喪膽。對於以色列人呢?神就叫他們受割禮,守逾越節,吃美地的出產,以及以耶和華作他們的元帥。

  首先,他們要受割禮。「那時,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你製造火石刀,第二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約書亞就製造了火石刀,在除皮山那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他們的子孫,就是耶和華所興起來接續他們的,都沒有受過割禮;因為在路上沒有給他們行割禮,約書亞這才給他們行了。國民都受完了割禮,就住在營中自己的地方,等到痊癒了。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輥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吉甲就是滾的意思),直到今日。」(書五2~9)

  這裡很特別,他們過了約但河,不是馬上爭戰,而是先行割禮 ── 一般人大概都不會這麼做;一般人都是一過河就是要準備打仗。可是,他們過河之後,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給百姓行割禮 ── 這是因為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沒有受過割禮;他們在這裡必須先受割禮,也就是必須先對付他們的肉體。

守逾越節

  第二個就是要守逾越節。五章十節,「以色列人在吉甲安營。正月十四日晚上,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為什麼要守逾越節呢?就是要記念主的救贖與拯救,記念耶和華神在埃及地擊殺埃及的長子,也記念神把他們從埃及救出來,領他們出埃及。守逾越節就是不要忘記基督的救贖與拯救。

吃美地的出產

  然後,他們要吃美地的出產。「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了那地的出產;正當那日吃無酵餅和烘的穀。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嗎哪了。那一年,他們卻吃迦南地的出產。」(書五11~12)這裡我們看見,他們守了逾越節之後,他們就吃應許之地的出產了。很奇妙,要打仗了,就不再吃嗎哪,而是吃應許之地的出產。照說,那個時候他們剛進美地,應該還沒有什麼耕種,卻已經可以得著那地的出產了 ── 我們不知道是從哪裡拿來的。在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了那地的出產,嗎哪就止住了;並且那一年,他們就吃迦南地的出產。

  他們一進入迦南美地以後,要爭戰,要得勝,就必須先有分於迦南地的豐富;所以吃美地的出產,就是表徵享受這位包羅萬有的基督,使他們被構成為得勝的子民,藉著這樣的享受,就能征服迦南地的各族,藉著這樣吃基督,使他們能夠打敗迦南地的各族。這都有屬靈的意義。

  我們今天要能夠得勝,要能夠勝過這些空中屬靈氣的惡魔 ── 就是由迦南地的各族所代表的,我們須要做什麼呢?我們須要行割禮 ── 就是對付肉體;我們須要守逾越節 ── 就是記念主的救贖和拯救,就是我們今天的擘餅;我們也須要吃美地的出產。

以耶和華為軍隊的元帥

  此外,還要以耶和華為軍隊的元帥;就是基督要作教會的元首,帶同我們來爭戰。

  「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書五13~14上)這裡我們看見,約書亞心裡所想的,就是希望他所遇見的是來幫助他的,是一位幫助者;但是神說,我不是來幫助你的,我也不是來幫助敵人的,都不是,我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的。

  我們常常想要尋求主的幫助,但主說,我不是要幫助你,我是要來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點。我們今天來服事主,來帶領教會,我們要懂得專一地來信靠祂;因為祂不是來幫助,祂是要來作元帥。

  約書亞是地上軍隊的元帥,但是他看見真正的元帥就是這位耶和華神。所以他聽見之後,他的反應是立刻面伏於地下拜,站在僕人的地位等候吩附。五章十四節說,「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什麼話吩咐僕人。』」我們今天如果能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主,來面對主,尊祂為大,我相信主就能夠出來為我們爭戰,而且得勝,帶我們來據有這塊美地,並且能夠有分於美地的享受。

征服仇敵

  以色列人一進入美地,就開始打仗了。六章到十二章,就是講到他們如何打仗征服仇敵。

耶利哥城的毀滅

  首先就是毀滅耶利哥城。以色列人那次的攻打耶利哥城,可能是全世界所沒有的打法,在全世界的戰史裡面大概找不到這樣的記錄,就是他們什麼都不用作,就把城攻下了。他們是什麼樣的打法呢?六章六至九節說,「嫩的兒子約書亞召了祭司來,吩咐他們說:「你們抬起約櫃來,要有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走在耶和華的約櫃前。」又對百姓說:「你們前去繞城,帶兵器的要走在耶和華的約櫃前。」約書亞對百姓說完了話,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走在耶和華面前吹角;耶和華的約櫃在他們後面跟隨。帶兵器的走在吹角的祭司前面,後隊隨著約櫃行。祭司一面走一面吹。」就是帶兵器的走在最前面,後有七個祭司拿著七個羊角吹號,約櫃在後面跟著,軍隊就走在約櫃後面。

  並且,整個隊伍只有祭司一面走一面吹號,其餘的人一點聲音都不可以發出。十節,「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不可呼喊,不可出聲,連一句話也不可出你們的口,等到我吩咐你們呼喊的日子,那時才可以呼喊。』」這是他們打仗的方法,也是教會打仗的祕訣,就是有拿兵器的,有吹號的,有抬約櫃的,然後有後隊隨著約櫃行;並且每一個人都不可以講話,都不可以出聲 ── 也就是不要有意見,不要有聲音,跟隨約櫃往前。這是很奇妙的打法。

  然後,祭司抬著約櫃,每天去繞城一次,一連六天每天繞一次,到了第七日就繞城七次。「第七日清早,黎明的時候,他們起來,照樣繞城七次;惟獨這日把城繞了七次。到了第七次,祭司吹角的時候,約書亞吩咐百姓說:『呼喊吧,因為耶和華已經把城交給你們了!這城和其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毀滅;只有妓女喇合與他家中所有的可以存活,因為他隱藏了我們所打發的使者。』」(書六15~17)

  這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圖畫,裡面有非常多屬靈的原則:從以色列人繞城的次序我們看見:拿兵器的在最前面,接著是吹號的,然後有祭司抬著約櫃(約櫃就是表徵基督),其他的人跟在約櫃後面。今天我們要來有分於屬靈的爭戰,就要看見我們須要來跟隨、來聽從我們的元帥基督,是祂在前面帶領我們爭戰。

  然後,要學習不該說話的時候就不說話,該喊的時候大家一同呼喊。「不可呼喊,不可出聲」,就是說不發表任何想法、意見或感覺,卻不是愚民政策。我們常常聽到人說,「在教會中只要『阿們』,只要受帶領,不要有意見。」這一面來說好像是對,那另外一面來說不一定對。所謂沒有意見,所謂不說任何話,那是指我們在那裡跟隨主的帶領,而不是人來控制人。

  這裡給我們看見一個教會爭戰的原則,就是在該呼喊的時候,也就是在約書亞下令要呼喊了,大家才呼喊。二十節,「於是百姓呼喊,祭司也吹角。百姓聽見角聲,便大聲呼喊,城牆就塌陷,百姓便上去進城,各人往前直上,將城奪取。」結果城牆就倒塌了。

  接著,聖經還特別記載,「約書亞卻把妓女喇合與他父家,並他所有的,都救活了;因為他隱藏了約書亞所打發窺探耶利哥的使者,他就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書六25)這個喇合後來就生了波阿斯,波阿斯與路得就生了俄備得,俄備得生了耶西,耶西就生了大衛,以後就生出了基督。

艾城的毀滅

  第二個所毀滅的城就是艾城。這一次的爭戰首先叫他們遭遇了挫折;原因是當他們攻打耶利哥的時候,神曾特別命令他們不可以在耶利哥城取得任何物品,所有一切都要毀滅、都要銷毀,但他們沒有聽從。六章十八節說,「至於你們,務要謹慎,不可取那當滅的物,恐怕你們取了那當滅的物就連累以色列的全營,使全營受咒詛。」也就是說,若有人取了那當滅的物,那個結局是很可怕的。所以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林前五6)所以我們不要小看這件事,一個人違背了神的囑咐可以叫全營都成為當滅的。當他們攻打耶利哥城的時候,有一個人就是亞干,就取了當滅的物了,犯了不忠實的罪。七章一節說,「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因為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干取了當滅的物;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因著他們所犯的罪,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了,他們攻打艾城的第一場仗就打敗了。

  七章二至五節,「當下,約書亞從耶利哥打發人往伯特利東邊、靠近伯亞文的艾城去,吩咐他們說:「你們上去窺探那地。」他們就上去窺探艾城。他們回到約書亞那裡,對他說:「眾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勞累眾民都去,因為那裡的人少。」於是民中約有三千人上那裡去,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艾城的人擊殺了他們三十六人,從城門前追趕他們,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殺敗他們;眾民的心就消化如水。」他們一下就被打敗了。這時,約書亞就知道有問題,「約書亞便撕裂衣服;他和以色列的長老把灰撒在頭上,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他就面伏於地,向神禱告。「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起來!你為何這樣俯伏在地呢?以色列人犯了罪,違背了我所吩咐他們的約,取了當滅的物;又偷竊,又行詭詐,又把那當滅的放在他們的家具裡。因此,以色列人在仇敵面前站立不住。他們在仇敵面前轉背逃跑,是因成了被咒詛的;你們若不把當滅的物從你們中間除掉,我就不再與你們同在了。』」(書七10~12)所以我們看見,一面說,爭戰完全在於神;另一面說,爭戰也在於人,人這一面要保持聖潔,脫離罪惡,才有可能在爭戰中得勝。

  後來約書亞就把這件事處理了,處理完之後,就得勝了;他們在神的帶領、神的指示之下,就征服並毀滅了艾城 ── 這是第八章,他們有一個很好的戰術,就一舉就把仇敵打敗了,毀滅了艾城。

與基遍人立約

  接著,以色列人所面對的就是基遍人。九章三至六節,「基遍的居民聽見約書亞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就設詭計,假充使者,拿舊口袋和破裂縫補的舊皮酒袋馱在驢上,將補過的舊鞋穿在腳上,把舊衣服穿在身上;他們所帶的餅都是乾的,長了霉了。他們到吉甲營中見約書亞,對他和以色列人說:『我們是從遠方來的,現在求你與我們立約。』」以色列人就對這些希未人說,「只怕你們是住在我們中間的;若是這樣,怎能和你們立約呢?」約書亞又問他們說,「你們是什麼人?是從那裡來的?」

  九至十三節,「他們回答說:『僕人從極遠之地而來,是因聽見耶和華 ── 你神的名聲和他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並他向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就是希實本王西宏和在亞斯她錄的巴珊王噩一切所行的事。我們的長老和我們那地的一切居民對我們說:你們手裡要帶著路上用的食物去迎接以色列人,對他們說:我們是你們的僕人;現在求你們與我們立約。我們出來要往你們這裡來的日子,從家裡帶出來的這餅還是熱的;看哪,現在都乾了,長了霉了。這皮酒袋,我們盛酒的時候還是新的;看哪,現在已經破裂。我們這衣服和鞋,因為道路甚遠,也都穿舊了。』」為什麼聖經花這麼大的篇幅特別記載這一件事?為什麼基遍人要用手段來與以色列人立約,並且神也就接受了?因為他們要神,他們要尋求神,他們盼望能夠進到以色列百姓中間。

  十四至十六節,「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於是約書亞與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容他們活著;會眾的首領也向他們起誓。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之後,過了三天才聽見他們是近鄰,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的。」

  「以色列人起行,第三天到了他們的城邑,就是基遍、基非拉、比錄、基列耶琳。因為會眾的首領已經指著耶和華 ── 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誓,所以以色列人不擊殺他們;全會眾就向首領發怨言。眾首領對全會眾說:我們已經指著耶和華 ── 以色列的神向他們起誓,現在我們不能害他們。我們要如此待他們,容他們活著,免得有忿怒因我們所起的誓臨到我們身上。」(書九17~20)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隨便起誓,也不能隨便與人立約,因為一旦起了誓、立了約了,是不能收回的,若是收回,恐怕就有忿怒臨到我們身上。這些首領們還認識這個屬靈的原則。他們怎麼待這些基遍人呢?就是叫他們作劈柴挑水的人。

  這就是以色列人如何面對基遍人。在這件事上,以色列人沒有求問耶和華,因著他們向神獨立,就受了基遍人的欺騙;然而,雖然基遍人用了不正確的手段,神還是接納了他們。

毀滅其餘列國

  十章至十二章,是另外一段的爭戰,就是毀滅其餘列國。這是整個以色列人進到迦南地的爭戰,預表我們基督徒屬靈的爭戰,與空中撒但還有牠使者的權勢的爭戰,為要得著這一位基督作我們的美地。所以約書亞記是一個預表,或者說在新約的預表上是很重要的一卷書,說出我們要能夠來得著這個美地作我們的享受,我們就須要爭戰,須要得勝。

  第十章一至五節,記載基遍人與約書亞立了和約之後,那附近的王就要起來圍攻他們,就有亞摩利人的五個王起來對著基遍安營,要攻打基遍。於是,「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十6)

神為以色列爭戰

  七至十一節,「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的殺敗他們,追趕他們,在伯和崙的上坡路擊殺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崙下坡的時候,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在他們身上(冰雹原文作石頭),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這位神真是行大能,基遍人被冰雹打死的竟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

  這裡有一件很特別的事,就是神聽約書亞的禱告,行了神蹟:「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神之所以行這麼大的神蹟,聽人這樣的禱告,是因為祂要為以色列爭戰 ── 這也是我們今天爭戰的一個原則,就是必須是神來為我們爭戰,我們只不過與祂配合,我們只不過站在祂的得勝上來爭戰,神所要我們作的就是站住。在整個以弗所書裡論到爭戰的原則,就是我們要站住;我們要來抵擋仇敵的詭計,要來與空中屬靈氣的惡魔摔跤,就是要站在基督得勝的基礎上。所以我們要看見,是神來為我們爭戰。在十章四十二節,又說了一次「耶和華 ── 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

得勝是因為照著摩西所吩咐的

  以色列人整個爭戰過程的得勝,也是因為他們照著耶和華僕人 ── 摩西所吩咐的。十章十二節,「約書亞奪了這些王的一切城邑,擒獲其中的諸王,用刀擊殺他們,將他們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的。」

  所以,有兩個原因使他們得勝:一個是耶和華為他們爭戰,一個是他們照著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的。十五節說,「耶和華怎樣吩咐他僕人摩西,摩西就照樣吩咐約書亞,約書亞也照樣行。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這是他們得勝的根據。二十三節又說,「這樣,約書亞照著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就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將地分給他們為業。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

征服仇敵的屬靈含義

  約書亞記幫助我們領會以弗所書六章裡屬靈的爭戰。在那看得見的景象背後,有看不見的屬靈的爭戰。這就是說,除了在地上的爭戰以外,在空中還有神與撒但之間的爭戰。我們要知道,在諸天界裡滿了撒但的權勢;基督是我們的美地,神要我們得著基督,但在我們與美地之間,有一層屬鬼魔的權勢,我們若要據有美地作我們的享受,就必須擊敗這些撒但的權勢。

  我們該是今日的約書亞和迦勒,與撒但空中的權勢爭戰,使我們得著更多的基督以建造基督的身體,建立並擴展神的國,使基督能回來承受地。我們僅僅屬靈、聖別並不夠;我們須要擊敗仇敵,使基督給人得著,並使基督藉祂的追求者得著擴增。這才是這一段爭戰的屬靈內在意義。

  我們今天如果有這樣的認知,就知道我們今天還得面對這個爭戰,因為仇敵還在那裡,仇敵還沒有完全的解決;我們必須在爭戰中來取得基督,來取得對基督的享受。

拈鬮分配美地

  約書亞記的末了,十三章至二十二章,就是他們來拈鬮分配美地。這一段沒有太多的重點,只是記載他們如何分配土地。但是其中有幾個點是我們可以注意的:

希伯崙成為迦勒的產業

  第一個注意的就是在第十四章,記載迦勒要求得他該得的地的事。「那時,猶大人來到吉甲見約書亞,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對約書亞說:『耶和華在加低斯巴尼亞指著我與你對神人摩西所說的話,你都知道了。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我窺探這地,那時我正四十歲;我按著心意回報他。然而,同我上去的眾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專心跟從耶和華 ── 我的神。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之地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 ── 我的神。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或者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書十四6~12)這裡特別的是,迦勒要得這塊地不是想要安安穩穩地得著的,他乃是要去打仗,他要去爭戰來得著這地。這是因為約書亞雖然到末了取得這麼多的地,但是還有許多的地有待取得,就是十三章第一節說的,「約書亞年紀老邁,耶和華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

  十四章十三至十五節,「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所以希伯崙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 ── 以色列的神。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亞巴;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希伯崙那裡還有亞衲人。亞衲人是什麼人呢?亞衲人是巨人,就是拿非利人的後裔,就是天使與人結合所生的(創六4,恢復本)。在挪亞時代,那些人都被洪水滅絕了,但是後來又出現了,就是亞衲族人。迦勒就是要去攻打這些亞衲族人。

  十五章就記載他們去打仗;十四、十五節,「迦勒就從那裡趕出亞衲族的三個族長,就是示篩、亞希幔、撻買;又從那裡上去,攻擊底璧的居民(這底璧從前名叫基列西弗)。」示篩、亞希幔、撻買就是亞衲人的後代。當他們攻打底璧(又叫基列西弗)時,迦勒就說,「誰能攻打基列西弗將城奪取,我就把我女兒押撒給他為妻。」結果迦勒的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 ── 他後來也是個士師,就奪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兒押撒給他為妻了。

  這個押撒很聰明,她懂得要上好的地:「押撒過門的時候,勸丈夫向他父親求一塊田,押撒一下驢,迦勒問他說:你要什麼?他說:求你賜福給我,你既將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給我水泉。他父親就把上泉下泉賜給他。」(書十五18~19)地有水泉是很重要的;押撒懂得要得著這個福分,得著基督的福分,她要有水泉的地,就是湧流生命水的地 ── 俄陀聶真是娶了一個好妻子,她很懂得要神的福分,要這位湧流的神。在預表上說,今天我們在教會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怎麼來要神的福分。

約書亞是最後分得產業的

  第二個要注意的事,就是約書亞是最後一個分得產業的;十九章四十九、五十節說,「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當整個地都分完了,剩下最後一塊沒有人要的地,他自己要;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作領袖的人,不是把最好的先佔為己有,乃是把最差的留給自己 ── 這不簡單哦!我們要服事主,要在教會中作領袖、作帶領的人,就要會把最不好的留給自己,把最好的給別人,這是我們該學的功課。

  約書亞所求的這塊地不是豐厚之地;我們如果去查考,就知道這是一塊不毛之地,約書亞卻把這塊地留給自己,並且他向神求這樣的地。這也是一個榜樣,給我們看見一個領頭的人,他把上好的給他的弟兄了,卻把那似乎沒有人要的、最貧瘠之地留給自己。感謝主,因為他不是信靠這一切,他乃是信靠神,他知道神是一切祝福的源頭,所以他不為自己求什麼。

神照著祂的智慧分配美地

  在這一段分地裡面,有一個很寶貝的原則,我們看見,神在祂的智慧裡,不是把美地整個賜給所有的以色列人。祂乃是將那地分給不同的支派。所有的支派都不相同;他們各有不同的特點。正如在創世記四十九章,十二支派的父親雅各,以預言的形式祝福每一個兒子所指明的。這就如新約所清楚告訴我們的,「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度量。」(羅十二3)「肢體不都有一樣的功用。」(4)所以,神將恩典賜給各肢體,是照著各肢體在身體裡的功用(弗四7)。這是神的命定和神聖的分配。所以我們要看見,每一個人所得的分可能都不一樣。

  基督是將祂包羅萬有的各方面,分給一個、一個的人,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包羅萬有基督的一部分,所以沒有一個人是包羅萬有的。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原則裡來看待別人、來看待自己,誰也不用想要去學別人,乃要尊重主給我們的那一分,好好在主給的那一分上來勞苦;這樣,我們就能夠把我們所經歷的基督供應別人,成為別人的豐富。這是很重要的一面。

  神不是隨便分美地;祂是按著一個、一個支派來分的,也就是每一個支派的特點是不一樣的;雅各在創世記四十九章對他兒子們的祝福,你發現也是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是一個原則,叫我們看見每一個肢體都各有不同的功用、不同的度量,神根據這個,把祂的恩典給我們,好叫我們能夠在不同的方面來經歷基督,來支取基督的豐富,在基督身上來經營,好成為別人的豐富,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點。其實,教會中不應該變得一致,不應該什麼都一樣;應該是每一個肢體都顯出不同的功用,顯出不同的恩賜,那才是正確的。我覺得在這一面我們也需要仰望主的憐憫,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把主給我們的那一分活出來,經營出來,成為我們自己的豐富,也成為別人的祝福。(峰)

(2007/2/14am 克里夫蘭)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