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民數記鳥瞰(四) ── 爭戰與為著進入美地最後的預備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與神一起爭戰並為神爭戰 勝過迦南人中間的第一個仇敵 ── 亞拉得王 民數記到了二十一章,開始有了爭戰。以色列人先打敗了迦南人亞拉得王(1~3);在他們還沒有進迦南之前,就先打敗迦南人王,這可以說是勝過第一個仇敵,預嘗了一點得勝的滋味,就為底下的得勝打了基礎。 勝過迦南地的兩個守門者 ── 亞摩利王和巴珊王 第二次的爭戰就打敗亞摩利王西宏,還有巴珊王噩。亞摩利王和巴珊王這兩個王可以說是美地入口之前的難處、攔阻,他們限制並打岔了以色列人進入美地,如果沒有掃除這一切的障礙,以色列人就沒辦法平安的進入美地,所以進入美地之前必須把這一切的障礙都掃除了。這些都代表撒但和他黑暗的權勢說的,所以在還沒有進入迦南地之前,就要先擊退這個黑暗的權勢。 勝過進迦南前的最後障礙 ── 米甸人與五王 第三次的爭戰,就是打敗了米甸人巴勒。巴勒用巴蘭的詭計來敗壞以色列人,所以神就要在米甸人身上報這個仇恨。三十一章二至四節,「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在米甸人身上報以色列人的仇,後來要歸到你列祖(原文作本民)那裡。』摩西吩咐百姓說:『要從你們中間叫人帶兵器出去攻擊米甸,好在米甸人身上為耶和華報仇。』」神要摩西在他的最後一仗把米甸人打敗。摩西雖然沒有帶以色列人進入美地,但是他把這些他們進入美地的障礙都打敗了,都掃除了,好叫以色列百姓能夠平安地渡過約旦河,進入美地。這是這裡最後幾處的爭戰含義。 神吩咐摩西要在米甸人身上報以色列人的仇,然後他才歸到他本民那裡。摩西這個時候差不多將近一百二十歲,他最後的任務,就是要讓以色列人可以平安地渡過約旦河;一旦過了約旦河,以及以後的爭戰,那就不是他的事了。他最後的任務是讓以色列人可以渡約旦河,所以他必須先掃除最後的障礙 ── 米甸人。 他就有了一個戰略。「於是從以色列千萬人中,每支派交出一千人,共一萬二千人,帶著兵器預備打仗。摩西就打發每支派的一千人去打仗,並打發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同去;非尼哈手裡拿著聖所的器皿和吹大聲的號筒。他們就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與米甸人打仗,殺了所有的男丁。在所殺的人中,殺了米甸的五王,就是以未、利金、蘇珥、戶珥、利巴,又用刀殺了比珥的兒子巴蘭。」(民三一5~8)這是他們進入美地之前的最後一仗,擊敗了米甸人的王,還有他們的五王。 以色列人一路上被神試煉、管教,對付肉體,被煉淨,到了末了,他們就有能力來爭戰。而且,到了這個時候,以色列人中幾乎只剩下新的一代,就是當初數點時二十歲以下的;舊一代的幾乎已經沒有了,幾乎都倒斃曠野了。所以最後能夠打仗的,就是這一班新一代的以色列人。 這一班被對付過、除去肉體的新以色列人,就一再地打勝仗,使他們可以預備好,為著來進入迦南地。這也給我們看見,要進入神所應許的美地是需要經過爭戰的。 為著進入美地最後的預備 最後我們看見,在三十一章前後還有一些的記載,這些記載可以說是進入美地的最後的預備。照著我們的想法,打完仗了,應該就可以進去美地了;但聖經還講了不少的事,為了進入美地還有許多的預備,好叫他們能夠進入美地,進入這位包羅萬有的基督裡面。 第二次數點以色列人 首先是在第二十六章,他們有第二次的數點。在二十六章,摩西重新數點以色列人,就是在巴蘭獻技謀害以色列人,使他們墮入淫亂與拜偶像,神用瘟疫擊殺百姓之後。一至四節,「瘟疫之後,耶和華曉諭摩西和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說:『你們要將以色列全會眾,按他們的宗族,凡以色列中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計算總數。』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在摩押平原與耶利哥相對的約但河邊向以色列人說:『將你們中間從二十歲以外的計算總數;是照耶和華吩咐出埃及地的摩西和以色列人的話。』」於是各支派都計算人數;到末了,以色列人中被數點的,共有六十萬零一千七百三十名(民二六51)。算得清清楚楚的,總共數出六十萬多人來! 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第一次數點是六十萬三千,比現在多了一千多人。照理說,經過了四十年的繁衍,人數應該變多才對,結果變少了;這表示說,他們因為失敗,有許多的人倒斃曠野,所以人數不增反減。後面還特別說,「這些就是被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所數的;他們在摩押平原與耶利哥相對的約但河邊數點以色列人。但被數的人中,沒有一個是摩西和祭司亞倫從前在西乃的曠野所數的以色列人,因為耶和華論到他們說:他們必要死在曠野。所以,除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外,連一個人也沒有存留。」(民二六63~65)就是照著神的話,他們在這四十年中通通倒斃;也就是說,進入迦南美地的完全是新一代的以色列人,舊一代的通通沒有了。從預表一面來說,就是屬肉體的以色列人通通被對付了;以我們今天來說,就是我們的肉體被對付了,我們的肉體被十字架了結了。這樣的人才能進入迦南美地。 這是為了進入美地之前的數點所給我們看見的。 判斷女子承受土地的律例 然後在二十七章,就訂了判斷女子承受土地的律例。這裡不僅判斷女子如何承受土地,也判斷沒有子女的如何承受土地 ── 這在聖經裡面也是神所注重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兒子,甚至沒有後代,那他的地該怎麼辦?這是神所關心的。因為一個人沒有後代來承繼土地,他的名被塗抹了,那是很嚴重的事。也就是說,我們今天過教會生活,我們如果從對基督的享受、從包羅萬有的美地上沒有分了,那是很嚴重的事;我們不能只有自己,而沒有後代,沒有人承繼。所以這裡特別記載這一件事。 這個問題是西羅非拉的女兒們提出來的,她們請求要承受她們父親的地業,不讓她們父親的名被塗抹。這是很好的一個請求,表示她們看重神所給的福分。當她們這樣看重、寶貝神的福分時,神就不得不出來重新訂立一個條規。本來好像神忘記了一樣,好像神沒有考慮到一樣;從一面來看,即使我們相信神都會想到我們的需要,不過,祂要給我們看見一個原則,我們要寶貝神給我們的福分,不輕易讓這個福分被奪去。 西羅非拉是屬約瑟兒子瑪拿西家族的;他的幾個女兒們近前來,「站在會幕門口,在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並眾首領與全會眾面前,」(民二七2)她們膽子還真不小。有時候我們就是缺少這種勇氣,不敢站出來說一點話。她們說,「我們的父親死在曠野。他不與可拉同黨聚集攻擊耶和華,是在自己罪中死的;他也沒有兒子。為什麼因我們的父親沒有兒子就把他的名從他族中除掉呢?求你們在我們父親的弟兄中分給我們產業。」(民二七3~4)西羅非拉的這幾個女兒非常看重神給的福分。我相信有同樣情形的人一定不少,但是這裡卻有一班人,她們站出來了,她們來要求得這福分,不讓她們父親的名從他的家族中被塗抹。這是非常討神喜悅的。因為她們看重神所給的福分,所以她們站出來要求得這個產業。 五節說,「於是,摩西將他們的案件呈到耶和華面前。」摩西也覺得這個很有道理,這不是一件小事;因為她們所要的,就是她們父親的名不能被除掉、不能被塗抹,她們父親的產業不能被奪去。所以摩西就把這個案件呈到耶和華面前。六節,「耶和華對摩西說:『西羅非拉的女兒說得有理。你定要在他們父親的弟兄中,把地分給他們為業;要將他們父親的產業歸給他們。』」有的時候「說得有理」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要不敢說;有時候太沈默了,到後來就得不著了,就失去了。就像我們明明知道有些事是違背真理的,大家卻都沈默不語,不寶貝神的這個福分,於是就失去了神給我們的福分,這是非常可惜的。這幾個姊妹給我們很好的見證,有的時候我們就要起來「說得有理」! 神說,「西羅非拉的女兒說得有理。」所以神就好像另外加一個條例一樣,是原來摩西的律法沒有頒布的;神說,「你也要曉諭以色列人說:人若死了沒有兒子,就要把他的產業歸給他的女兒。他若沒有女兒,就要把他的產業給他的弟兄。他若沒有弟兄,就要把他的產業給他父親的弟兄。他父親若沒有弟兄,就要把他的產業給他族中最近的親屬,他便要得為業。這要作以色列人的律例典章,是照耶和華吩咐摩西的。」(民二七8~11) 你知道嗎?這個律例後來就應用上了,就是在路得記裡面的波阿斯,他就是根據這個律例,娶了路得,成了大衛的先祖,至終帶進了基督。所以這個條例是很重要的。照人看,不過是幾個姊妹勇敢地站出來要求得著神給她父親的那一分而已,沒想到竟然帶下了這樣的結局,最後甚至影響了基督的降生。這真不是一件小事!這是藉由人與神的配合才帶進來的! 這裡有很多屬靈的含義。第一,表徵今天我們在教會生活中,我們要寶貝神給我們的福分,不願意我們的名在神的產業中被塗抹。第二,這裡是幾個姊妹出來說話;我們知道在聖經中姊妹原是表徵軟弱的器皿,但是,現在她們為著保留她們父親的名與產業,就勇敢地站出來交通,提出要求。這是非常好的。那麼,我們今天在教會生活中也是一樣,也許我們軟弱,也許我們算不得什麼,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但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心志,這樣勇敢地站出來,我們就會蒙神的恩典。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所要求的是對基督的享受,是對基督的福分,是包羅萬有的基督作我們的產業,讓我們能夠在其中經營,能夠在其中勞苦,這是寶貝的,是蒙神所喜悅的。 在教會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就要為保守神的家園不受工作的攪擾。我們要知道,教會是眾聖徒的教會,我們在其中來經營,來享受基督作我們的分,不應該受攪擾。如果同工們出事,就來攪擾教會,讓教會受虧損;那麼,這樣的事,今天發生,將來還會發生,會一地再發生,一再地叫教會受虧損,叫神的家園受破壞。所以有時候我們就要起來很勇敢的「說得有理」!這樣,我想神會為著祂自己的緣故出來表白。這個原則是對的,原則上,我們應該脫離這些攪擾。教會是教會,工作是工作,把工作的問題帶到教會中來,要聖徒們背書,把聖徒們牽扯進去,這是極大的錯誤,這是摧毀神的教會,殘害聖徒。 這個例證叫我們看見,如果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能站出來說話,應該是有價值的。神在這裡好像特別為著這件事立了一個律例,一個新的律例,就是如何讓這個產業名分能夠繼續保留,而不被除去;也就是說,保守了他們在教會生活中的那一分。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操練的,今天在眾教會中,應該有許多人也能夠像這幾個女兒一樣,提出這樣的請求。 這個判斷女子承受土地的律例,不僅是判斷女兒可以承受產業;神又加上一些條例,就是弟兄可以承受產業,父親的弟兄可以承受產業,還有最近的親屬可以承受產業;所以最後就在路得記裡面出現一個親屬 ── 波阿斯,就把基督這條線傳承下來了。感謝讚美主。 摩西的繼承人 到了二十七章,神就預備了摩西的繼承人。在神說完了承受產業的條例以後,神就講到摩西的死。十二至十四節,「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這亞巴琳山,觀看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看了以後,你也必歸到你列祖(原文作本民)那裡,像你哥哥亞倫一樣。因為你們在尋的曠野,當會眾爭鬧的時候,違背了我的命,沒有在湧水之地、會眾眼前尊我為聖。(這水就是尋的曠野加低斯米利巴水。)」摩西照著神的命定,不能進去美地。 繼承人如同牧人 感謝主,摩西的表現非常好,他沒有發怨言,他沒有埋怨,他就接受了。他所關心的不是他能不能進去,而是誰來帶大家進去,所以他說,「願耶和華萬人之靈的神,立一個人治理會眾, 可以在他們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導他們,免得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這是摩西。他的心胸是大的,他不是說,「捨我其誰?非我不可!神哪,不公平,應該我帶進去才對呀!怎麼變成我不能進去?」不;他沒有怨言,沒有埋怨,沒有爭奪,沒有與神爭鬧,他認識神主宰的手;但是他又關心誰來繼承,誰來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他所關心不是他的職事如何留到永遠,如何永遠長存;不是!他所關心的是要有一個新的人被興起來,來牧養神的百姓。 在一代過去另一代興起的原則裡 這也是神作工的原則。一個人過去了,神一定再興起人來;大衛服事那一代的人就睡了,神再另外興起人來。新約的原則也是一樣:神使用一個人,有生命的供應,來服事祂的兒女;等到這個人過去了,神的作法就是連根犛掉,另外重新種,而不是繼續用屬世的辦法、屬地的辦法,盼望他的職事留到永遠。你若讓他繼續留,結果,芥菜種就長成大樹了。一個職事在地上最終的結局,應該是連根拔起,而不是用屬地的辦法,建立一個機構,成立一個他的職事站,使他的盡職可以繼續到永遠 ── 那是不可能的,是違背神的原則的。人死了,怎麼可能還盡職?今天的難處,就是人想盡辦法要留住已經過去的職事;結果,芥菜種就變成大樹了,飛鳥就來宿在其中 ── 這是教會歷史中常常發生的事,就是變成宗派了,很多屬撒但的事就進來了,人的組織就進來了,就把神的所要作的破壞了。今天我們眼前所看見的,就是這樣。 神的工作完全是屬天的;人可以過去,人可以失敗,神永不失敗,神絕對可以再興起人來繼續祂在地上的職事。就像保羅,他要走了,他就對提摩太說,「你要盡你的職事。」意思是,我已經過去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當打的仗,我已經打過了;所信的道,我也已經守住了。對我來說,我走了,我不是要你提摩太來繼續盡我的職事。不,保羅不是說,「提摩太啊,你要盡我保羅的職事。」保羅乃是說,「提摩太啊,你要盡你的職事啊!」職事完全根據人,而不是一個組織,不是一個辦法;職事完全是神在人身上的製作,而人照著主給他的那一分起來盡他那一分,那就是他的職事。要一個人起來盡別人的那個職事,那是欺騙人,是不可能的。每一個人只能盡他自己那一分的職事,否則馬上就是一個宗派的開始,就是一個宗派的成形。摩西過去了,他的職事就過去了;主就另外再興起人來,為了把以色列人帶進迦南美地,為了像牧人一樣來牧養這個羊群。 摩西說,「免得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所以你看見,在摩西的感覺裡面,他就是一個牧人,以色列人就像神的羊群;他不過是個牧人,來牧養神的這個羊群。雖然羊群裡面好多怪異的羊,常常找麻煩,常常搗蛋,常常出問題,但是這個牧人還得懷抱他們,還得引導他們,用一切的忍耐,一切的愛心,來照顧他們。這就是一個牧人。我想,摩西在他的感覺裡面,他就像牧人一樣,所以他就要神另外興起人來,不要叫會眾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樣。 選出約書亞為繼承人 結果神就提出了約書亞這個人。「約書亞」這個名字是摩西為他取的,約書亞在希臘文裡就是耶穌;他如果不叫約書亞,他就不能帶領以色列百姓。十八節,「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囑咐他,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他要站在祭司以利亞撒面前;以利亞撒要憑烏陵的判斷,在耶和華面前為他求問。他和以色列全會眾都要遵以利亞撒的命出入。』」所以約書亞就被神選上為摩西的繼承人了。 這裡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做法有點改變了。在前面,神與摩西是面對面的說話,神直接對摩西說話;現在,神要祭司藉著烏陵的判斷,在耶和華面前為約書亞求問,需要烏陵、需要祭司了,並且約書亞和以色列全會眾都要遵照祭司以利亞撒的話出入(民二七21)。 「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將約書亞領來,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按手在他頭上,囑咐他,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說的話。」(二七22~23)這樣就把新一代的繼承人建立起來了,好叫以色列人能夠繼續在牧人的牧養下進入迦南美地。 關於供物和許願的條例 二十八章就說到條例。也許你要說,進迦南美地與律例有什麼關係,怎麼又多了二十八章這段的記載? 二十八章到三十章是論到關於供物和許願條例,這兩個條例和進入美地是有關係的;也就是說,要進入美地,要進入對基督的享受,就必須先解決這些問題。 供物的條例 ── 讓神得滿足 第一個,關於供物的問題。前面以色列人已經成為新的百姓了,新的軍隊都已經編組完成,就要進去美地了。但是在這裡,神還關心一件事,就是吃的問題。供物表徵基督,供物就是神的食物;要讓神滿足,就要把基督獻給神。也就是說,我們要進入美地之前,神先關心一件事,提醒一件事,就是要顧到神的滿足,要顧到神的食物。所以這裡就說到供物的條例。 關於供物的條例,有每日的,有每周的,有每月的,有每年的。有每日常獻的燔祭,有每安息日的燔祭,有每月的月朔的燔祭,有逾越節之後的燔祭,有七七節的燔祭,有吹角日的燔祭,贖罪日的燔祭,住棚節的燔祭。每日、每安息日、每月朔、每年、節期都要獻祭。所以,你看神關心的是什麼?神關心的是吃!神關心祂自己要得滿足!我們先讓神滿足,和神一同享受,一同滿足,我們才能進入美地。 所以這些事擺在這裡真是有意思,說出我們進入美地以後,不要忘記必須讓神得滿足。二十八章一、二節說,「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獻給我的供物,就是獻給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你們要按日期獻給我;』」神關心什麼呢?神關心食物。你想要在美地長久嗎?要先關心神的食物,關心神的需要。 弟兄姊妹,我們想在美地來享受基督嗎?我們要先顧到神的享受,先顧到神的滿足 ── 這和我們進入美地,以及我們在美地是否長久是非常有關係的。後來,以色列人失敗了,他們離棄神,轉去拜偶像。所以他們最終又從美地被拔出來了,他們被擄,失去了在美地的福分。 許願的條例 ── 自願奉獻 不僅有供物的條例;還有關於許願的條例,就是向神許願。遵守供物的條例是我們的本分,是神規定我們要做的,必須做的,是我們該做的;但我們不能停在本分裡,我們還必須有許願奉獻,就是我們自願做的。除了我們該有的、該做的以外,我們還自願的獻上。這就是說,如果我們單單注意到我們本分該做的,那還不是最好,還不是最高;要達到最高的標準,就必須在我們該做的之外,又加上向神許願,就是自願來奉獻自己。 所以一個真正能夠被主得著、讓神製作的人,就不僅是一個會獻上供物的人,也是一個許願奉獻的人。其實,這個自願奉獻就是拿細耳人的原則,我們自願奉獻、許願奉獻,神才能藉著我們來成功祂的旨意。以色列人如果照著這個做,如果在他們進入美地以後,真的這樣來實行,也許神在那個時代就完成祂的心願了。 我們看見,約書亞記之後的士師記時期,是一個亂得不能再亂的時期:各人任意而行,完全沒有按照神的要求做,也沒有人自願奉獻,甚至到末了,連祭司的職任都失敗了。末了,主得著一個撒母耳起來轉移時代。撒母耳不是祭司,他乃是自願奉獻者。主就藉著他轉移整個士師時代,而進入了國度的時代 ── 就是撒母耳記上、下給我們看見的。 所以這個許願和自願奉獻,和我們進入美地,還有在美地中能不能夠長久,都有非常絕對的關係。所以在這裡,當他們要進入美地之前,神才特別提出關於供物與許願的條例。 預先安排美地的分配 最後還有一個預備,就是預先安排美地的分配。對於美地的分配,摩西有點預先的安排。 流便、迦得兩支派願意在約旦河東 以色列人還沒有過約旦河之前,「流便子孫和迦得子孫的牲畜極其眾多;他們看見雅謝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就來見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並會眾的首領,說:『亞大錄、底本、雅謝、寧拉、希實本、以利亞利、示班、尼波、比穩,就是耶和華在以色列會眾前面所攻取之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你僕人也有牲畜;』又說:『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民三二1~5)就是流便、迦得兩個支派來請求要住在約旦河東。 這時摩西對他們就有一點的責備,說,「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你們竟坐在這裡嗎?」意思是,你不知道要得這塊地是要打仗、是要爭戰才能取得的嗎?你們想現在就坐享其成嗎?摩西又問他們說,「你們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你們的那地呢?」意思是,你們這樣做,不就影響士氣了嗎?大家正預備要進入得那地,要去打仗了,你們竟想留在這裡坐享其成!又說,「我先前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你們先祖去窺探那地,他們也是這樣行。他們上以實各谷,去窺探那地回來的時候,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地。」也就是說,你們不進去,就表示你們想要逃避爭戰,你們害怕去面對迦南這些高大的城邑,與這些高大的人,你們這樣做,可能會使大家灰心喪膽。 摩西不僅責備他們,還又提起往日以色列人如何在加低斯巴尼亞失敗,以致神怒氣發作;然後,說,「誰知,你們起來接續先祖,增添罪人的數目,使耶和華向以色列大發烈怒。你們若退後不跟從他,他還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曠野,便是。」(民三二14~15)摩西說這些話帶著責備的語氣。這段話給我們看見,神是把以色列人看作一個整體,一部分人的失敗會造成全體的虧損,「你們若退後不跟從他,他還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曠野,」甚至「你們使這眾民滅亡」。這是何等嚴肅的事。 可是,他們這兩個支派並不是要逃避爭戰;他們說,「我們要在這裡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但我們的婦人孩子,因這地居民的緣故,要住在堅固的城內。我們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民三二16~19)也就是說,不錯,我們願意得河東之地為產業,我們不過約旦河;但我們不是想偷懶,不是想逃避責任,我們會過去和他們一同爭戰,直到大家都得著了地業。這一次,這班以色列人表現得還算不錯。 所以摩西對他們說,「你們若這樣行,在耶和華面前帶著兵器出去打仗,所有帶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華面前過約但河,等他趕出他的仇敵,那地被耶和華制伏了,然後你們可以回來,向耶和華和以色列才為無罪,這地也必在耶和華面前歸你們為業。」(民三二20~22) 二十八至三十節,「於是,摩西為他們囑咐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眾支派的族長,說: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凡帶兵器在耶和華面前去打仗的,若與你們一同過約但河,那地被你們制伏了,你們就要把基列地給他們為業。倘若他們不帶兵器和你們一同過去,就要在迦南地你們中間得產業。」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回答說,「耶和華怎樣吩咐僕人,僕人就怎樣行。我們要帶兵器,在耶和華面前過去,進入迦南地,只是約但河這邊、我們所得為業之地仍歸我們。」(三二31~32)這樣,流便,迦得(後來還有個瑪拿西的半支派),他們就留在約旦河東了。不過,他們還要先過河,去一同爭戰。 承受美地的律例 到了三十四章,就講到承受美地的律例。在這個之前,就在三十三章,講了行程的四十二個站口,每一個站口都有其屬靈的含義。這是一個大題目,我們不能在這裡述說。 論到承受美地的律例,在三十三章的末了就說,「耶和華在摩押平原 ── 約但河邊、耶利哥對面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過約但河進迦南地的時候,就要從你們面前趕出那裡所有的居民,毀滅他們一切鏨成的石像和他們一切鑄成的偶像,又拆毀他們一切的邱壇……倘若你們不趕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們眼中的刺,肋下的荊棘,也必在你們所住的地上擾害你們。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樣待他們,也必照樣待你們。」(民三三50~56)所以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神在這裡說,你要得美地嗎?必須進去把所有居民完全趕離,拆毀他們的像,打碎他們邱壇,所有一切與拜偶像有關的東西,都要除得乾淨,才能在那地長久。如果沒有,他們就要成為你們眼中的刺,肋下的荊棘,叫你們受苦;那可不得了。後來事情果然發生了,因為他們沒有完全趕盡迦南地的人,所以他們就受了許多的苦,甚至隨從他們去拜偶像,遭受了神的棄絕,最後才被擄。對我們今天在新約時代的人來說,我們若要一直有分於對基督的享受,不從恩典中墜落,我們就必須清理我們裡面一切的偶像,不叫任何的人、事、物在裡面頂替神的地位。 美地的境界 三十四章就講到美地的境界。耶和華在這裡曉諭摩西,他們進了迦南地,就是歸他們為業的地,這迦南地邊界以內之地如下: 南面,「南角要從尋的曠野,貼著以東的邊界;南界要從鹽海東頭起,繞到亞克拉濱坡的南邊,接連到尋,直通到加低斯巴尼亞的南邊,又通到哈薩亞達,接連到押們,從押們轉到埃及小河,直通到海為止。」(3~5) 西面,「西邊要以大海為界;這就是你們的西界。」(民三四6)這大海就是地中海。 北面,「北界要從大海起,畫到何珥山,從何珥山劃到哈馬口,通到西達達,又通到西斐崙,直到哈薩以難。這要作你們的北界。」(7~9) 東面,「你們要從哈薩以難劃到示番為東界。這界要從示番下到亞延東邊的利比拉,又要達到基尼烈湖的東邊。這界要下到約但河,通到鹽海為止。這四圍的邊界以內,要作你們的地。」(民三四10~12) 十三節說,「這地就是耶和華吩咐拈鬮給九個半支派承受為業的;因為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按著宗族受了產業,瑪拿西半個支派也受了產業。這兩個半支派已經在耶利哥對面、約但河東、向日出之地受了產業。」 整個美地就被地中海、死海、約旦河所環繞。這是很有意義的。在預表上,地中海、死海、約旦河都是表徵基督的死,因此我們要留在基督的享受裡,就必須對基督的死有主觀的經歷。我們惟有在基督死的形狀與祂聯合,才能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 利未人的城和逃城 三十五章提到給利未人的城,還有逃城。利未人照著雅各在創世記四十九章七節的話,他們要分居在雅各家,散住在以色列地。因此神在此吩咐以色列人,要從所得為業的地中,把一些城和城四圍的郊野給利未人,城要歸他們居住,城的郊野可以牧放他們的牲畜。他們給利未人的城共有四十八座,其中有六座為逃城,作為誤殺人的逃避仇人的庇護所。 以色列女子承受地的進一步的律例 三十六章就有了以色列女子承受地的進一步的律例。在二十七章那裡,西羅非哈的女兒們要求承受她們父親的產業,她們就得了她們父親的那一分。現在三十六章這裡,一至四節,瑪拿西的孫子,就是瑪拿西支派的人就說:她們把產業拿去了,如果嫁給別支派的人,產業將來就歸給別支派,那我們的產業就減少了。他們也是說得有理;所以,「摩西照耶和華的話吩咐以色列人說:『約瑟支派的人說得有理。論到西羅非哈的眾女兒,耶和華這樣吩咐說:他們可以隨意嫁人,只是要嫁同宗支派的人。這樣,以色列人的產業就不從這支派歸到那支派,因為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產業。凡在以色列支派中得了產業的女子必作同宗支派人的妻,好叫以色列人各自承受他祖宗的產業。』」(民三六5~9) 感謝主。你就知道他們很看重那個產業,產業是不容被奪取的。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教會生活,我們要看重我們的教會生活,不能被奪取。我們有時候應該站出來講話,講得有理,神就會聽,神就要出來執行,神就要來定奪。 最後這進一步的律例,就說出至終神所關心的,就是如何來分配產業,如何來守住產業。所以當大衛被掃羅趕逐的時候,他所最關心的就不要從這產業中被塗抹,他所最關心的就是不要被趕逐離開這塊地業(撒上二六19);因為他知道神給我們的福分,那個寶貝不容被奪取。這也是一個蒙神祝福的人所該有的認識與態度。我們如果認識神給我們的福分,我們就不容讓人把我們的福分奪去,不容讓人來破壞我們的教會生活,不容讓人來奪去我們從主所領受的福分。如果我們懂得守住,我相信我們就要蒙許多的保守,免去許多的攪擾,而失去了我們該得的福分 ── 那對我們是極大的虧損。 結語 感謝主,我想主把這些事擺在我們面前,是要給我們看見,當以色列人要進入美地的時候,他們需要打仗、除去所有的障礙,此外,還有一些點也要給我們看見一些的原則:我們怎樣才能夠進入美地;我們怎樣才能夠守住神給我們的美地,好讓我們能夠在美地上長久;我們怎樣才能在其中經營基督,獻上基督,並在那裡建立神的國度,建造神的聖殿,讓神得著一個團體的彰顯,也讓神能在地上得著一個掌權的範圍 ── 這樣,這位神就能被稱為天地的神。當地上有一班人能夠讓神掌權,能夠讓神在那裡實行祂的權柄,神就能在地上得稱為地上的神,神就能在地上得著祂所要得著的榮耀。這些都應該應用在我們今天的教會生活中。(峰) | |
(2007/1/30am 克里夫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