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民數記鳥瞰(三) ── 成軍與起行(二)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一至二十章的概說 編組與安營 我們知道,民數記是一本說到這班蒙神救贖的人,他們被編組成軍來為神爭戰,為著來進入美地;他們整個的方向和目標就是這塊美地。為著這一個,當然需要許多的預備,好叫他們適合來進入美地。要進入美地,不是我們想像的,要進去就進去;不,是要有許多預備的,甚至需要編組,成為一個團體的軍隊來為著神爭戰,叫他們能進入這包羅萬有的基督,來享受基督作他們的分。 他們的編組,主要是分作四個大隊:東邊是猶大的纛,南邊是流便的纛,西邊是以法蓮的纛,北邊是但的纛;其他八個支派就分在這四個纛之下,所以每一個纛就有三個支派。這樣的編組是很有意思的,我想也許就是將來新耶路撒冷十二個門的分配,因為聖城新耶路撒冷就是每一面有三個門,總共十二個門。這個編組有點像新耶路撒冷的小影,不過不同的是,他們和帳幕中間,還有一個利未支派。利未支派在中間,其外圍四周就圍著十二個支派:東邊的是猶大支派,帶著以薩迦與西布倫(薩迦、西布倫是利亞生的;利亞生了六個兒子 ── 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西布倫);南邊的就是流便支派,帶著西緬與迦得(迦得是悉帕生的;悉帕就是利亞的婢女);西邊的就是以法蓮支派,帶著瑪拿西與便雅憫;北邊的就是但支派,帶著亞設和拿弗他利;這樣就構成了整個十二個支派,各在一方。 這個圖非常特別,因為看起來就是像一幅十字架圖形一樣。這說出,我們今天來跟隨主乃是藉著十字架誇勝;要能夠打仗,要能夠進入國度,要能夠進入對基督包羅萬有的享受,就需要十字架。感謝主,高舉基督、經歷十字架就是我們得勝的祕訣。 起行 然後,說到他們的起行。他們從西乃上起行。第十章就記載照耶和華藉著摩西所吩咐的,初次往前行(民十13)。他們從西乃山到加低斯,在那裡有了第一次的失敗;神就叫他們轉往曠野去,然後第二次再到加低斯(二十1)。整個的過程,從十一章到二十章,是他們最慘痛的歷史。以色列人一再失敗,一再失敗,有十次(民十四22)之多,得罪神,背叛神,試探神。 最後到了摩押平原,他們就要預備進入美地,要承受美地為業了。從二十一章他們就開始有點得勝了,因為他們已經到了美地的入口。 到了二十一章他們才開始爭戰,並且得勝。在二十一章,他們戰勝迦南人亞拉得王(民二一2~3),叫他們預嘗了得勝。後來又戰勝了另外兩個王,一個亞摩利人的王西宏,一個巴珊的王噩(二一21~35);到了二十二章,又打敗了米甸人巴勒。這樣,他們就預備好要進入美地了。 這就是整個民數記所記載的以色列人進迦南美地的行程。所以按著地理可以分作三段:第一段就是在西乃山;第二段是從西乃山到加低斯;第三段就是在摩押地。 關於基督的預表 我們前一篇也說過關於基督的預表。整個民數記裡面說到關於基督的預表,有拿細耳人,有亞倫發芽的杖,有紅母牛的灰,有銅蛇,有逃城等等,這一些都是民數裡面關於基督的預表。 與神一同前行 然後就說到神揀選並救贖的人編組成軍之後,就與神一同前行。他們整個的行程就是從西乃山起行,一路上有神的同在,有雲柱、火柱、約櫃的引導。可惜的是,這一班人在他們整個前行的路程上一再地失敗;雖然有雲彩來引導他們,就是有那靈和神的話的引導,但他們還是失敗了;雖然也有約櫃來引導他們,他們卻一再地失敗。這就是表徵這班屬肉體的以色列人,他們需要經過對付,需要經過試煉,真到他們受了對付了,他們才能進入對基督包羅萬有的享受。 這一幅圖畫,預表今天我們跟隨主也是這樣。哥林多前書第十章非常清楚地給我們看見這幅圖畫,對我們就是一個鑑戒,說出一個屬肉體的人,一個肉體沒有經過對付的人,他是不可能進入美地的享受的。所以神量給他們經過大而可怕的曠野,以及各種的試煉、苦難、眷顧、供應和管教;至終這些屬肉體的以色列人,他們受了對付了 ── 老一代的通通過去了,長出新的一代得進入迦南美地。 新一代就是那些二十歲以內的,第一次沒有被數點的,只有他們能進美地;其餘的被數點二十歲以上的這些能打仗的,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之外,通通都倒斃曠野了。因為約書亞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隨主,他們是在窺探美地的時候,獨一的兩個人報正面消息的。其他十個人都報惡信,叫以色列人喪膽,甚至不信神的應許,也不理神的判決,最後遭受神的審判,以致不得進入神所應許的美地。這些都是預表我們今天在新約時代的人,我們要進入美地的享受,同樣需要經歷這一切的歷程,也就是我們的肉體 ── 外面的人 ── 需要被神對付。 在行程中所遭遇的阻撓(續) 十一章開始,就有了各種行程中的阻隢;有閒雜人所起的貪慾,有救贖之人的貪慾,有米利暗的毀謗,都是他們所遇到的阻撓和難處。 神所揀選並救贖之人的不信 到了第十三章,又遇到一個阻撓,就是神所揀選並救贖的人,他們不信神要領他們進入美地的應許。 我們如果從申命記看,一章二節說,「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亞有十一天的路程。」也就是說,他們走了十一天就走到了美地的入口,就是加低斯巴尼亞。但是他們在那裡失敗了,神就叫他們回到曠野,在那裡繞了四十年,不得進入迦南美地。 民數記十三章一至二節,「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們每支派中要打發一個人,都要作首領的。』」二十三節,「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裡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掛葡萄,兩個人用槓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一掛葡萄要兩個人用槓抬著,就說出那裡真是流奶與蜜之地,今天大概沒有人看過這種葡萄。他們又帶了石榴和無花果回來 ── 這可作為那地的見證和說明。二十五節,「過了四十天,他們窺探那地才回來。」所以,以色列人就停在巴蘭的曠野有四十天之久,等候他們去窺探那地。 不信神要領他們進入美地的應許 二十七至二十九節,「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衲族的人。亞瑪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但河旁。」他們的報告還算好,只是二十八節的話不太好;二十八節說,「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意思就是要進去那地沒那麼簡單。但是,迦勒的話就非常好;三十節說,「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 三十一節卻說,「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他們在那裡看到一班人叫作亞衲族人。我們知道,在挪亞的時代神要毀滅地上的人類,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那裡有拿非利人 ── 拿非利人應該就是天使與人結合的所生的偉人,而亞衲族人的子孫就是拿非利人的一支。所以那些和迦勒同去的人就報告說:亞衲族人也在那個地方出現了! 你看這裡有兩班人,報告兩個不同的信息,一班人像迦勒,是起來說,「我們可以得勝。」另外一班人,就報惡信,說,「不、不、不,不能得勝,不能去,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那地是吞吃居民之地,人民身量高大;而且有亞衲族人。」你看,這就是不同的眼光。同樣去窺探,他們的看法就不一樣:有一班人是看環境、看人事物;有一班人是注視神、信靠神、相信神的話,相信神應許帶他們進去美地。有信心眼睛的人,就會說,我們足能得勝;看外面環境的人,就會說,那裡有亞衲族人,他的心就因此消化了,就不敢去面對這一切的環境。這是他們兩班人最大的不同。 不僅是這樣,會眾就受了這班報惡信者的影響,所以十四章開始,我們看見他們就喧嚷、哭號了,而且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民十四2~3)這就是以色列人最大的問題。弟兄姊妹,我們今天跟隨主最大的問題,就是發怨言,就是埋怨神,就是不信神的話。神把他們領出了埃及,告訴他們要把他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如果他們在信心裡面,就有把握神一定把他們領進去。但是什麼人一看環境,一看人事物,一從神的話偏離到人事物上去,可能信心就沒有了,就被環境、被外面的這些人事物打倒了。所以他們就埋怨神,哭號。你想想看,他們何必哭呢?如果大家都能夠接受那兩個報好消息探子的話,就壯起膽來,不就進去了嗎? 不過,事情總不是這麼發生。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一班墮落的人,我們是一班在天然、在肉體裡的人,所以常常面對關鍵的時刻,我們就退後了,我們就喪膽了,我們就喪志了,我們就不知道如何往前了。所以這班以色列人的反應,實在來說,就說出我們屬肉體之人的反應。他們被環境打倒了,所以在那裡喧嚷,在那裡哭號,在那裡發怨言;不僅怨摩西,亞倫,還埋怨神為什麼把他們領到這地,使他們倒在刀下。真希奇,人都還沒有死,就預言要倒在刀下了!所以當然最後要倒在刀下。這就說出,如果我們說消極的話,說不信的話,真的就會把自己擺在這樣為難的環境裡。 十四章四節,「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這時摩西和亞倫,他們的反應是「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這是摩西、亞倫常有的反應。所以一個真正要帶領弟兄姊妹、要服事人的人,應該是會俯伏在地,俯伏在神面前,讓神出來表白。 六至九節,「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你看不同就在這裡。什麼是得勝者呢?就是他們相信神的話,他們不看環境。不錯,那地的居民是高大的,不錯,那地的居民是強壯的;但是,神能帶我們進去,我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一個失敗的人就會說,我們是他們的食物;一個得勝的人就會說,他們是我們的食物;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觀點。約書亞和迦勒,他們與其他十個探子同樣看事情,卻與那些人有完全不一樣的觀點,這就是信心的眼睛,這就是信靠神的話。 結果,約書亞和迦勒的話,對會眾還是沒有用,我覺得這些會眾是很愚昧的,很容易被消極的事物感染,很容易被消極的事物毒化。在約書亞、迦勒他們講得這麼好,作了這麼強的見證之後,十節說,「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這也是我們在教會中常會遇見的。所以有時候在教會中遇到這些事,你也不要太難過,因為歷史都這樣發生。以色列歷史也就是這樣。 所以,今天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是淡然處之,因為知道這是必然發生的事,真的,我真的是這樣看待;因為聖經的歷史是這樣,教會的歷史也是這樣。最可怕的就是今天那班人把群眾帶到一個錯誤的路上 ── 那要遭受極大的虧損,可能就要因此不能進入美地,來享受包羅萬有的基督,也就是說,神的同在就失去了。 惹神對他們發怒 神就出來說話了。十一節,「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這裡最關鍵的點就是不信;可以說,不信就帶來最大的摧殘,或者說,帶來最大的虧損。十二,「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強盛。」神的意思似乎就是:我的救恩轉到你摩西家就好了,其他的人我不要了。如果是你,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說呢?是不是就說,「哈利路亞,這班背逆的百姓,就不要他們算了,祝福通通給我好了!」不,摩西不是這樣。 摩西的代求 「摩西對耶和華說:埃及人必聽見這事;因為你曾施展大能,將這百姓從他們中間領上來。埃及人要將這事傳給迦南地的居民;那民已經聽見你 ── 耶和華是在這百姓中間;因為你面對面被人看見,有你的雲彩停在他們以上。你日間在雲柱中,夜間在火柱中,在他們前面行。如今你若把這百姓殺了,如殺一人,那些聽見你名聲的列邦必議論說:『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所以在曠野把他們殺了。』」(十四13~16) 哦,你看摩西的這個禱告,真是抓住神的話,也就是抓住神一切的作為。他繼續抓住神的話來向神禱告,說,「現在求主大顯能力,照你所說過的話說: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求你照你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好像你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摩西一再地被這些百姓觸犯,但是,他一再地到神面前為他們禱告。這就是一個服事人、能夠來帶領神的百姓的人所必須有的心胸和禱告。 他們喪失神所應許之對美地的權利 因著摩西的代求,「耶和華說:『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然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十四20~24)我們知道,迦勒是屬猶大支派,照著神的應許,最後猶大支派就作王了。但其餘的以色列人就喪失了神所應許之對美地的權利,不得進入美地了。 神使他們在曠野飄流,並在那裡消滅 二十五節,「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二十九至三十五節,「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頂一日,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與你們疏遠了,我 ── 耶和華說過,我總要這樣待這一切聚集敵我的惡會眾;他們必在這曠野消滅,在這裡死亡。」這是非常悲慘的結局。 因著他們他們違背神、不信神的話,甚至起來說毀謗摩西、毀謗神的話,他們就像這裡所說的,在曠野繞了四十年,至終,這一代的人都消滅了,新一代的才得進入迦南美地。至於那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十四37)。在舊約時代,他們這樣死不是表示他們滅亡;以得救來說,他們應該還是得救了,因為他們已經過了逾越節了,也過了紅海了 ── 他們既吃了逾越節的羊羔,也過了紅海,所以,以這一面來說,他們可以算是失敗,而不算是滅亡。 三十九、四十節,「摩西將這些話告訴以色列眾人,他們就甚悲哀。清早起來,上山頂去,說:我們在這裡,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當摩西把這樣的話告訴這些以色列眾人以後,百姓就悲哀,就願意去了,現在神說他們不能進去,他們反而想進去。但是,「摩西說:『你們為何違背耶和華的命令呢?這事不能順利了。不要上去;因為耶和華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亞瑪力人和迦南人都在你們面前,你們必倒在刀下;因你們退回不跟從耶和華,所以他必不與你們同在。』」(十四41~43)摩西告訴他們不要上去,因為耶和華已經不與他們同在了。 不理神的判決,違背神的命令 四十四、四十五節說,「他們卻擅敢上山頂去,然而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於是亞瑪力人和住在那山上的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把他們殺退了,直到何珥瑪。」這一段說出以色列人不但不信神的話,不信神的應許,最後也不理神的判決。這裡,神明明說,「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十四25)又說,「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十四29~30)神不要他們去,他們還是要去,這可以說是不理神的判決,違背了神的命令;最後他們就被敵人打敗了。這是以色列人非常悲慘的一段歷史。至終,神使他們在曠野飄流,不得進入美地。 可拉黨人的背叛 到了第十六章,又有另一次的阻撓,也是更嚴重的失敗。這時他們又回到曠野的路上了(十四25),以色列子民中間就有一班領頭的首領們起來背叛,起來挑戰摩西的權柄,就是可拉、大坍、亞比蘭、安,以及百姓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這個聲勢真是浩大,不知道可拉怎麼結合這麼一班人的? 嫉妒摩西和亞倫的崇高地位 一至三節說,「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和流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聚集攻擊摩西、亞倫,」這些人還不是普通人,而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並且竟在摩西面前起來攻擊摩西、亞倫!就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什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其實他們是想要高抬自己,反而定罪摩西、亞倫高抬自己 ── 這就是隱藏在人背後的那個意念。 很希奇的是,「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這個摩西,他不用爭論的,他也不倚老賣老地教訓他們一頓;他的祕訣就是讓神出來表白。他什麼都不用說,他只要面伏於地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俯伏在神面前,仰望神出來表白,仰望神出來說話。他就對可拉和可拉一黨的人說,「到了早晨,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祂的,誰是聖潔的,就叫誰親近祂;祂所揀選的是誰,必叫誰親近祂。」(十六5)然後祂又說,「可拉啊,你們要這樣行,你和你的一黨要拿香爐來。明日,在耶和華面前,把火盛在爐中,把香放在其上。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聖潔。你們這利未的子孫擅自專權了!」(十四7)意思是說,利未的子孫哪,你們真是太過分了! 可拉不滿意作利未人事奉中的首領 大坍和亞比蘭不滿意作百姓會中的首領 八至十一節,「摩西又對可拉說:利未的子孫哪,你們聽我說!以色列的神從以色列會中將你們分別出來,使你們親近他,辦耶和華帳幕的事,並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當差。耶和華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 ── 利未的子孫 ── 一同親近他,這豈為小事?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嗎?你和你一黨的人聚集是要攻擊耶和華。亞倫算什麼,你們竟向他發怨言呢?」可拉是利未支派,是辦耶和華帳幕的事,並站在會眾面前供職的;這原不是一件小事。摩西就在這裡指責他們:你們這樣背叛,等於是對神給你們這樣的福分不知足。 「摩西打發人去召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他們說:『我們不上去!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你還要自立為王轄管我們嗎?並且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難道你要剜這些人的眼睛嗎?我們不上去!』」(民十六12~14) 這次,摩西發怒了,就對耶和華說,「求你不要享受他們的供物。我並沒有奪過他們一匹驢,也沒有害過他們一個人。」又對可拉說,「明天,你和你一黨的人,並亞倫,都要站在耶和華面前;各人要拿一個香爐,共二百五十個,把香放在上面,到耶和華面前。你和亞倫也各拿自己的香爐。」意思就是看耶和華悅納誰;耶和華接受神的香,就等於悅納誰。 神對背叛者的懲罰 十九至二十四節說,「可拉招聚全會眾到會幕門前,要攻擊摩西、亞倫;耶和華的榮光就向全會眾顯現。耶和華曉諭摩西、亞倫說:『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摩西、亞倫就俯伏在地,說:神,萬人之靈的神啊,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會眾發怒嗎?」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 結果,神出來審判這些人。神行了一件非常特別的事,就是叫地開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他們就活活地墜落陰間;地口在他們上頭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民十六31~33)。三十五節,「又有火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燒滅了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這就是這一次所受的阻撓。在往迦南美地的路上,他們所面對的、所遭遇到的這個阻撓,就是可拉、大坍、亞比蘭等這一班人的背叛。 全會眾聚集攻擊摩西、亞倫 這件事發生之後,你很難相信會眾第二天又來發怨言了!在十六章的末了,四十一節,「第二天,以色列全會眾都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你們殺了耶和華的百姓了。』」百姓還怪摩西,人實在是很難辦,尤其以色列人特別難辦。聖經說,這就是我們的鑑誡,這就是我們的預表,所以我們要脫離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要脫離這種怨言、這些埋怨,彼此的怪罪、定罪,這真難,真難!今天也是這樣;有時候明明是他們的錯,結果他們卻起來定你的罪,甚至是全體都可能起來定你的罪。就像這裡,怎麼會有這種事?我們實在很難想像。如果你我當時在現場,可能你我也會照樣起來埋怨摩西的。有時候你聽到一些弟兄姊妹說一些話,你都莫名其妙,怎麼有可能講這種話?怎麼會接受這種觀念?但事實上就是這樣做了;這實在是非常特別。 「會眾聚集攻擊摩西、亞倫的時候,向會幕觀看,不料,有雲彩遮蓋了,耶和華的榮光顯現。摩西、亞倫就來到會幕前。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他們二人就面伏於地。」(民十六41~45)他們二人又面伏於地了 ── 這是摩西、亞倫惟一的本事。你想,面對這班悖逆的百姓,他們能做什麼呢?他們只有面伏於地。 神用瘟疫消滅會眾 「摩西對亞倫說:拿你的香爐,把壇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帶到會眾那裡,為他們贖罪;因為有忿怒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瘟疫已經發作了。」(十六46)這位神對背叛的審判是非常嚴厲的,對於他們這樣的背叛神,背叛這班帶領他們的人,神的審判是非常、非常嚴厲的,神就用瘟疫來懲罰這些會眾。「亞倫照著摩西所說的拿來,奔到會眾中間;」奔,用跑的,趕快跑,因為晚一步,就多死不知道多少人。「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經發作了。他就加上香,為百姓遮罪。他站在死人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萬四千七百人。」 你看,前一天,整個背叛的可拉一黨,一切屬可拉的人和財物都吞到地底下了;二百五十個拿香的首領,也通通被燒滅了。這一天,又一下死了一萬四千七百人!那真是一個不少的數字,就是因為他們起來向摩西發怨言,把這一切的罪怪到摩西的頭上。其實這完全是扭曲事實,但是因為人裡面的墮落,因為人的肉體,因為人裡面的罪、罪行,或者可以說因為撒但在人裡面的聳動,他們還是起來做這樣的事,至終遭遇了這樣的審判。 耶和華以亞倫發芽的杖來表明他所揀選的人 這件事之後,神就出來表白了。神為什麼要出來表白?因為這些百姓一再地挑戰摩西和亞倫的權柄。神就用一件事來表明摩西和亞倫的權柄。用什麼呢?就是發芽的杖。發芽的杖就是預表死而復活;惟有復活才是真正的權柄,不是人,不是地位,乃是復活。所以神在這裡用一件事來表白祂的權柄,來表明祂所揀選的人,就是十七章一到十三節這裡所說的亞倫發芽的杖。我們在前一篇曾經說過有關基督的預表,就說過亞倫發芽的杖。簡要地說,發芽的杖就是在復活裡發芽的基督,祂不僅發芽,更開了花、結出熟果來,這樣一位基督把生命分賜給人(約十24,彼前一3)。並且,這杖與那真實站在神一邊,並與神是一的人同在,所以這發芽的杖,就說出神的權柄必須是在復活裡的。 然後,神就要摩西把這個杖放在見證的櫃裡面來作見證(民十七10);這是至聖所約櫃裡的三件東西其中的一件,預表基督的復活。我們今天惟有在基督的復活裡、在復活的生命裡,我們才有真正的代表的權柄。這是神為著祂自己所顯出的一個復活的神蹟,來表明誰是祂所揀選的人。 耶和華以除污穢的水廢掉死亡的影響和不潔 神又另外做了一件事。為了解決這麼大量的死亡,到了十九章,就有了除污穢的水,為的是來廢掉死亡的影響與不潔。在十六章的背叛之後,前一天才死了可拉一黨的和他們的家眷,還有二百五十個首領,第二天又死了一萬四千七百人背叛的會眾,所以到處都是死屍,到處都是死亡。我們知道,聖經說,人如果摸了死屍,他就不潔了;凡摸了死屍,或者人死的時候他在場,他也會成為不潔的;或者進入死屍所在的帳棚,他也要受到污染。可以說,這時整個以色列人都在死亡的影響之下。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這個除污穢的水,來除去整個以色列會眾的污穢,來擔負他們的罪。所以就有了紅母牛的灰。 這裡我們看見,所有這些事例都和背叛有關,可拉、大坍、亞比蘭加上全會眾,起來背叛、毀謗摩西和亞倫,他們一路幾乎都是在背叛。 摩西的失敗 ── 不在以色列人面前尊耶和華為聖 到了二十章,這時,他們到了尋的曠野,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裡,就葬在那裡(二十1)。 百姓為水爭鬧 二節,「會眾沒有水喝,就聚集攻擊摩西、亞倫。」他們又為了沒有水喝發怨言,他們又來攻擊了。你看這是不是背逆、強項、頂嘴的百姓?他們就是這麼一班人 ── 我們不要以為這是別人,其實這就是我們。大半的基督徒原則上都是一樣,遇到困難就發怨言,當主祝福就讚美。遇到困難就發怨言,這可以說是以色列百姓一路上所發生的事。 現在他們沒有水喝了,就說,「我們的弟兄曾死在耶和華面前,我們恨不得與他們同死。」(民二十3)真希奇,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一路上一直想死?不過,你如果去走一趟西乃曠野,大概就能了解他們的心情,因為那個環境真是不好過。那裡幾乎是石頭,沒有多少草原,沒有多少水可以喝,而且不是走一年、二年,而是走了四十年,實在是很艱苦,所以不發怨言才奇怪。你若坐遊覽車,吹著冷氣走一圈,那是沒問題;但是,他們可是天天步行,整個生活都要在曠野解決的呀!兩百萬人在那裡,怎麼活?那真是不簡單。所以人一遇到那種試煉的環境,除了少數的得勝者以外,很難有不發怨言的。所以他們一再爭鬧,一再地想死:巴不得我們也死了,在這裡受這個苦,不如死了好 ── 世人常是好死不如賴活,以色列人卻想要死,認為這樣爛活著不如早死算了。 四、五節,「你們為何把耶和華的會眾領到這曠野、使我們和牲畜都死在這裡呢?你們為何逼著我們出埃及、領我們到這壞地方呢?這地方不好撒種,也沒有無花果樹、葡萄樹、石榴樹,又沒有水喝。」這時,摩西、亞倫又去面俯伏於地了,「摩西、亞倫離開會眾,到會幕門口,俯伏在地;耶和華的榮光向他們顯現。」這次耶和華倒是沒有責備他們。有時候神也會這樣想:「這也是真的,這日子真的不好過。在曠野過日子,除了有嗎哪降下來可以讓他們吃,其他什麼都沒有,真的難為他們了。」所以這次耶和華神沒有發怒。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水就從磐石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二十7~8)這裡神沒有說要擊打磐石,神乃是說吩咐磐石發出水來。但摩西在這裡失敗了;這裡沒有記載百姓的失敗,倒是記載摩西的失敗。摩西的忍耐功夫雖然好,溫和勝過世上眾人,但這個時候,我想他是有一點受不了了,你聽他說的話,他說,「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嗎?」(二十10)你就知道這次他真的生氣了。 摩西用杖擊打磐石,不在以色列人面前尊耶和華為聖 十一節說,「摩西舉手,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就有許多水流出來,會眾和他們的牲畜都喝了。」水是流出來了,但是神對摩西、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這次以色列人發怨言時,神沒有動怒,摩西卻動怒了。神應該是很體諒沒有水喝的痛苦,所以神沒有動怒。但是摩西就動怒了;摩西在前面幾次幾乎都沒有動怒,不知道為什麼這裡他動怒了。也就是說,他這次就沒有在聖別上正確的代表神,他就擊打磐石兩次,違背了神的原則,結果就叫他不能帶領百姓進入美地。這實在是我們難以領會的。 不過,如果從另外一面來看,這好像也是神的命定,因為摩西代表律法,律法本來就不能帶我們進入美地,必須代表耶穌的約書亞才能。摩西既代表律法,不管他怎麼好,還是不能進去美地。我覺得摩西以他個人來說,他是得勝的,但是以他所代表的律法來說,他就是不能進去美地。所以到末了好像就會發生一件事,叫他不能進去。亞倫也不能進去美地,因為亞倫代表祭司。祭司、律法都不能帶領百姓進入美地,所以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那麼米利暗呢?其實她也是代表先知。所以舊約的律法、先知、祭司都不能帶領百姓進入迦南美地。 末了,一定要另外一個人來,這一位就是約書亞。我們知道,「約書亞」的希臘文就是「耶穌」;只有耶穌才能帶我們進入包羅萬有的美地。這也是一個屬靈的原則。 所以不僅摩西進不去,亞倫也進不去;最後這兩位都死在幾乎是美地的門口,不能進去得美地為業。但是以摩西、亞倫個人來說,他們應該都是得勝者,他們絕對是在千年國裡有分的。當主耶穌在變化山上顯現的時候,摩西就在那裡,那表示摩西是在千年國裡有分。以他的工作來說,以他的職事來說,他沒有辦法把以色列百姓帶進迦南地,因為他所代表的是律法 ── 律法不過是附加的;他並不在神整個恩典的線上,所以他不能把以色列人帶進迦南美地。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你所代表的就是不正確的,不是神中心的線上。 摩西當然在這點上失敗了,他因此不能進入迦南美地;但以他所代表的律法來說,他沒辦法達成神給他的託付。所以神後來就揀選了嫩的兒子約書亞,藉著他才把以色列百姓帶進迦南美地。 (以下摘自第十三篇)以色列人對我們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鑑戒,聖經以他們作為一幅圖畫,來警告我們不要像他們一樣。當我們來讀這一切的時候,確實覺得可能很多的時候我們就和他們一樣。為什麼教會的歷史經過這麼長的年代,幾乎兩千年過了,主還不能回來?為什麼到現在主還不能得著祂想得著的?還不能夠得著足夠的人數來把祂迎接回來來構建成為千年國的新婦 ── 新耶路撒冷?我想就是因為大半的聖徒們還是重蹈了教會歷史的覆轍,讓主不能來完成祂所要作的。所以我們實在是需要主的憐憫,但願我們蒙保守,不重蹈這一切的覆轍。 摩西、亞倫因此不得領百姓進迦南 以色列人為水爭鬧,結果摩西就在這件事上失敗了;摩西失敗,亞倫也一同失敗,所以耶和華就對摩西、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民二十11)在這裡,摩西、亞倫他們可以說是配搭的,好像失敗的是摩西,但他們兩個在這件事上一起失敗;所以底下就記載亞倫死在何珥山上(二十23~28)。二十章二十三節,「耶和華在附近以東界的何珥山上諭摩西、亞倫說:『亞倫要歸到他列祖(原文是本民)那裡。』」我們知道,以色列人若死了,他們有一個歸處,這歸處就是陰間的樂園,他本民所在的地方,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在的地方。所以原則上,他們就是到了他本民那裡,也就是到了陰間的樂園,等候這復活的時刻。聖經只有記載一個人歸到他自己那裡去,那就是猶大,猶大歸到他自己那裡,不是歸到他本民那裡,那就是他滅亡了,他沒有歸到那本民那裡。 這裡,神就說,亞倫要歸到他本民那裡。為什麼呢?「他必不得進入我所賜給以色列的地;因為在米利巴水,你們違背了我的命。」所以,這裡摩西、亞倫因著這件事,他們就一同不得進入迦南美地了。然後,摩西照著神所吩咐的,帶著亞倫和他兒子以利亞撒上何珥山,把亞倫的聖衣脫下,給他兒子以利亞撒穿上,亞倫就死在山頂那裡(民二十27~28)。這種事,在舊約裡才有,新約大概很少這樣;在新約裡,好像看不見一個人要死了,神就說,你要死了,我帶你到哪裡,你就死在那裡。可是在舊約這裡,一個亞倫,一個摩西,都非常清楚地,神交代他們要死,他們就真的走上去,然後就死了。感謝讚美主,所以在舊約時代神行了太多的神蹟了,這都是我們在新約難以想像的,很難得見;也許有,可能都是很特別的。但是在舊約卻一再地發生。 二十九節,「全會眾,就是以色列全家,見亞倫死在那裡,便為亞倫哀哭了三十天。」 因路途難行及糧食不足再發怨言 第七個阻撓就是百姓因為糧食不足又發怨言。其實,他們是有得吃的,因為神每天降下嗎哪讓他們吃,但是他們竟然還為著糧食不足再一次地發怨言。 第二十一章的第四節開始,他們又毀謗神和摩西了。原來他們是要經過以東,但以東人不給他們經過,所以他們就要繞過以東而行。結果,「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就怨讟神和摩西說:你們為什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裡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4~7)以色列人很特別,在他們環境不好的時候,就想死;又埋怨沒有糧食,沒有水,也厭惡淡薄的嗎哪。 神打發火蛇咬百姓 百姓不僅怨讟摩西,也怨讟神,「於是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蛇就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民二一8)這也是很重要的預表;這個就是預表我們這班人本來就是中了蛇毒的人。這一班百姓最大的難處,就是一路上發怨言,一路上背叛神,毀謗摩西、亞倫,其主要原因就是人裡面有蛇毒。這個蛇毒在人們墮落的時候,就進到人裡面來了。 這裡說,蛇就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 神的救法 ── 仰望銅蛇 七節,「百姓到摩西那裡,說:『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有罪了。求你禱告耶和華,叫這些蛇離開我們。』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神就作了一件很特別的事,「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二一8)這不是很特別嗎?神的這種解決被蛇咬的辦法,我想在當時他們大概都不明白。 這幅圖畫是個預表,就應驗在主耶穌的身上;主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裡面得永生)。」(約三24~25)主耶穌有一天要被舉起來,當祂被舉起來的時候,仰望祂的,就活了。那就是說,我們都是一些被蛇所咬的人;我們怎麼能存活呢?就必須仰望在杆上的這一條銅蛇。銅蛇預表基督就是像銅蛇一樣,有蛇形,而沒有蛇毒。這樣一位基督,就是我們所仰望的基督;當我們仰望祂,我們就能夠不滅亡,反而能得著永遠的生命。 這裡還有一個預表的意義。以色列人一路發怨言、失敗,大概到這裡就是最後一次了;這裡總結他們一切的難處,就是因為在人的肉體中有蛇毒,就是撒但的毒素進到人裡面了,他們都是一班被蛇所咬的人,他們都成了一班等候滅亡的人。當蛇毒進到人裡面,人的身體就變成了肉體,這個人就屬乎肉體了,所以一路上人就在那裡埋怨摩西、亞倫,甚至發怨言,埋怨神。神的救法非常簡單,或者說,神的救法非常奇特,神要來解蛇毒的方法,就是要仰望在杆上的火蛇,就是銅蛇,人就必得存活。感謝讚美主,人一望這銅蛇就活了。這可以說是他們最後一次的失敗,和神的救法。 巴蘭的計謀和教訓 末了一個阻撓,就是巴蘭的計謀和教訓。 那時候以色列人爭戰,勝過了亞拉得王;後來又在摩押平原,勝過了亞摩利的王西宏,又勝過了巴珊王噩 ── 這些可以說是進入迦南地最後的障礙;他們已經到了摩押的平原,到了美地的入口,準備要進入迦南地了。住在南地的迦南人亞拉得王,還有住在摩押平原的亞摩利人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他們可以說像守門者一樣,讓以色列人進不去迦南,所以,以色列人必須先解決這三個王。 巴勒召巴蘭咒詛以色列人 就在這個時候,「以色列人向亞摩利人所行的一切事,西撥的兒子巴勒都看見了。摩押人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懼怕,心內憂急,對米甸的長老說:『現在這眾人要把我們四圍所有的一概餂盡,就如牛餂盡田間的草一般。』那時西撥的兒子巴勒作摩押王。他差遣使者往大河邊的毘奪去,到比珥的兒子巴蘭本鄉那裡,召巴蘭來,說:『有一宗民從埃及出來,遮滿地面,與我對居。這民比我強盛,現在求你來為我咒詛他們,或者我能得勝,攻打他們,趕出此地。因為我知道,你為誰祝福,誰就得福;你咒詛誰,誰就受咒詛。』」(民二二2~6)這裡說,摩押人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懼怕,心內憂急,所以就想辦法要來對付這班以色列人,於是要找先知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 神多面多方使用人為祂說話 這裡我們看見,這個巴蘭是不錯的,他實在是神的先知,一個外邦的先知。我們知道,在神的工作裡面,或者說,神使用人,除了以色列百姓之外 ── 這是一整個族類被神得著的,神在祂的百姓之外還得著一些零星的人,他們也被神所用。我相信在古代的中國人中間,一定也有被神所用的。這裡就有巴蘭這個人,他也被神用。又例如,一般人都認為約伯可能就是跟亞伯拉罕同時的。至少聖經開了一個窗戶給我們看見,在神所揀選的子民之外,還有零星被神所用的人,像摩西的岳父米甸人葉忒羅,他是米甸的祭司,他到摩西那裡,還把燔祭和平安祭獻給神,神也悅納他的祭物;他還跟他們吃喝;他還獻計謀。可見他也算是在外邦人中被神所用的人,不過是在外邦人中的、零星的,不是團體的。但是我們要知道,神要成就祂的旨意,祂是需要一班團體的人的,而不是這些零星的人。 我們要知道的是,在外邦人中還是有一些零零星星的被神使用的人,不過聖經沒有記載就是了。這裡有一個巴蘭,他是一個先知,他能獻祭,神也悅納他的祭物。為什麼記載他呢?因為他跟以色列人有關係。還有米甸的祭司 ── 摩西的岳父,他也是和以色列人有關係的,聖經就記載了。但也都是零星的記載。只有約伯記,聖經中用整卷書來記載,那是神特別的記載。 先知巴蘭是一個負面的榜樣 這裡就有一個外邦的先知巴蘭。巴蘭在聖經裡面是一個負面的榜樣,負面的鑑戒。聖經裡面一再提到巴蘭;到了新約聖經最少還提到三次。巴蘭這個人是很特別的,因為這個人不僅是在舊約時代是外邦的一個先知,而且成為我們新約時代的一個鑑戒。 彼得後書二章十五節說,「他們離棄正路,就走差了,隨從比珥之子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他卻為自己的過犯受了責備;那不能說話的驢以人言攔阻先知(申言者)的狂妄。」這裡是說巴蘭的路;有一條道路叫做巴蘭的路,就是為了不義的工價而走了巴蘭的道路,就是想要為利混亂神的道的路。這是很特別的,有一條路叫做巴蘭的路。巴蘭的路就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出賣他的恩賜,就是離棄了正路,走迷了,貪愛不義的工價。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也說到為利混亂神的話(林後二17)。我們可以說,這是歷史上一再發生的事,許多人可能嘴巴講得很好聽,其實心裡就是為利,為了利來混亂神的道 ── 這叫做巴蘭的道路。 猶大書第十一節也說,「他們有禍了!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並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這裡強調的是巴蘭的錯謬。前面說巴蘭的路,這裡說巴蘭的錯謬。巴蘭的路就是為了不義的工價,要謀取不義的工價;巴蘭的錯謬就是巴蘭想要去咒詛以色列人。 巴蘭的錯謬在於他認為以色列人可能是有罪的,所以可以受咒詛,而他卻不認識神的憐憫和神的恩典。當他去咒詛的時候,還好他先去獻了祭,他要聽神的說話(二三1~5)。我們知道,最後所有的咒詛都轉成了祝福。神不但沒有咒詛以色列人,神反而祝福了以色列人,而且很奇妙的,神還藉著這麼一個錯謬的巴蘭講了很多正面的話,很多很高的啟示,他的啟示還不亞於其他先知。你若去讀巴蘭唱的那四首歌,就會發現還少有先知能講出這麼好的對以色列人的祝福來。所以我們就看見,神非常大;神不像我們想像的只用某個人說話,其他的人都沒有這一分;不,絕沒有這種事,神不做這樣的事!神乃是要使用多面多方的人來說出祂的話來;在這裡就很明顯的。這裡也很特別,連這麼一個錯謬的人,走了錯謬道路的人,竟然神還能使用他。 巴蘭的教訓 ── 教導巴勒去引誘以色列人拜偶像、行淫亂 最後,啟示錄第二章是說到巴蘭的教訓;就是講到別迦摩教會的時候,又提到巴蘭的教訓 ── 可見在別迦摩教會中有這個東西。啟示錄二章十四節(就是對別迦摩說的),「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這個巴蘭的教訓就是他教導巴勒去引誘以色列人拜偶像、行淫亂(三一16);這個不光是從屬肉身的物質一面來說,也是從屬靈一面來說。別迦摩就是天主教的前身,開始去拜偶像,行淫就是屬靈的淫亂。所以這裡若指著以色列人當初來說,巴勒就把以色列人引誘他們去拜他們的偶像,並且和他們的女人行淫。但是以屬靈那一面來說,就是這裡所說的巴蘭的教訓,這樣的教訓把一些關於對偶像的敬拜帶到教會中來了,信徒離開了基督轉去拜偶像,去犯屬靈的淫亂。這就是這裡所說的巴蘭的教訓。 對於巴蘭,到了新約時代,聖經還非常著重的說到這個人。彼得後書說到,猶大書說到,啟示錄又說到;可見這一件事對新約時代的我們,也是一個很大的鑑戒,換句話說,我們都有可能重蹈這個覆轍,重蹈巴蘭的覆轍。在教會的歷史上,我們也看見非常多的這一面的例證,就在今天,就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也可能看到同樣的原則。所以我們實在需要主的憐憫,不要小看這件事。 二十五章開頭就說,「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他們的神獻祭,百姓就吃他們的祭物,跪拜他們的神。」(民二五1~2)這個巴蘭對以色列人來說,最主要的就是他的計謀與他的教訓,就是他獻計策給巴勒如何來害以色列人。就在巴蘭唱了第一歌、第二歌、第三歌,最後加上一首結論的歌 ── 第四歌之後,到了第二十五章,以色列人就墮入淫亂和拜偶像了。 神發怒;非尼哈使耶和華的怒氣轉消 怎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以色列人竟然就這樣受引誘,去拜摩押的偶像,跟巴力毗珥連合了!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那一天遭瘟疫死的有二萬四千人(民二五3~9),比上次死的還多。 這時,有一個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他使耶和華的怒氣轉消了;神曉諭摩西說,「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消了;因他在他們中間,以我的忌邪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們除滅。」(二五10~11)這一個非尼哈,看見以色列人中有一個人,當著會眾的眼前,帶著一個米甸女人到弟兄們那裡去,他就從會中起來,手裡拿著槍,跟隨那以色列人進屋子裡去,將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刺透。這樣,在以色列人中的瘟疫就止息了(二五6~8)。 所以神就稱讚這個非尼哈;並且又說,「因此,你要說:我將我平安的約賜給他。這約要給他和他的後裔,作為永遠當祭司職任的約;因他為神有忌邪的心,為以色列人贖罪。」(二五12~13) 十四節說,「那與米甸女人一同被殺的以色列人,名叫心利,是撒路的兒子,是西緬一個宗族的首領。 那被殺的米甸女人,名叫哥斯比,是蘇珥的女兒;這蘇珥是米甸一個宗族的首領。」聖經還特別把被殺的人名記載出來,甚至把一個米甸女人的名字都寫出來,表示這件事在這一個事件中是非常的關鍵。有一個人能夠起來阻止了神的憤怒,把整個這個罪遮蓋了,把神的憤怒止息了,叫以色列人脫離了瘟疫的審判。這裡有一個非尼哈非常寶貝,那時候亞倫已經不在了,神也沒藉著摩西,卻是就藉著這個亞倫的孫子起來扭轉了整個局面。這也是我們非常寶貝的一個好榜樣。 當我們面對教會中許多難處的時候,主總要得著人,他們能夠起來面對這個難處,能把神所有的憤怒除去,把神的祝福再帶進來。這是很寶貝的。 所有的阻撓為叫我們謙卑、受試驗、除去肉體 這裡給我們看見八個事例,就是他們在進入美地的整個行程中所受的阻撓。這一切的阻撓都是一個憑藉,要使神所救贖的人謙卑下來。神在曠野的行程上試驗他們,也試煉他們,除去他們的肉體,好叫他們可以進入迦南美地。所以一個人往迦南美地走,與能否進入迦南美地,完全是兩回事。米利暗所代表的先知,亞倫所代表的祭司,摩西所代表的律法,他們只能引人向基督,不能把人帶到基督裡。新約說,律法原來一無所成(來七19),什麼也沒有成就;而摩西就代表律法,所以他最多只能把人引向基督,但要把人帶到對基督那包羅萬有的享受,還得約書亞來成就。 今天得救的人很多,但他們可能都還走在曠野的路上,可能都在曠野中飄盪,而沒有進入對包羅萬有基督的享受裡面,沒有進入美地。重要的是,我們既來跟隨主,就必須進入美地,而不是在曠野漂流。加拉太書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加五24)緊接著就說,「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五25)也就是說,我們若將我們的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都釘在十字架上,我們就能照著靈來生活行動,我們就能進入對基督那個包羅萬有的享受,我們就能在美地上來經營、來勞苦、來建造神的殿、來建立神的國,好讓神在地上得著一個國度,一個權柄,也得著彰顯。我相信這是今天在新約時代主所要得著的。 我們要求主憐憫,我們不應該是一班在曠野漂流的人,不應該還在魂的曠野飄蕩,卻要進到靈裡面;而要進到靈裡,我們就必須把十字架應用在我們的肉體上,叫我們的肉體和邪情私慾都釘在十字架上。這需要我們主觀的應用。舊人的死是主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而將肉體和肉體的邪情私慾釘在十字架上是需要我們主觀來取用、來應用這個十字架的。這樣,我們就能在靈中來享受主。這在新約時代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以色列人的失敗是一個鑒戒 以色列人這一切的失敗都是一個鑒戒,也都是擺在聖經中,要來警戒我們這班在末了世代的人。所以不要誇口,不要以為我們能夠站立得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說,「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2~13)我們要倚靠神的信實,不能倚靠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的主會為我們開路,叫我們能在一切的試誘中能夠忍受得住,不至於被試誘打敗了。所以就不是靠自己,乃是把我們的肉體釘在十字架上。這裡強調的就是經歷神的信實,也是信靠這一位信實的神。 最後以色列人就來到迦南地的入口,才開始與神一起爭戰,並為著神來爭戰。他們一路上幾乎沒打什麼仗,都在漂流;而整個漂流的過程中,可以說一再地失敗。當然,以聖經的記載來說,也許沒有把所有的事件都記載在裡面,惟有那些和我們有關的,和啟示有關的,和我們的學習有關的,能作我們鑒戒的,能作我們榜樣的,聖經才記載。 無論如何,這麼長的一段歷史,四十年之久,所記載的失敗才有八次,也不算太多。幾年才發生一次。聖經之所以把這些記載在這裡,當然就是給我們看見,我們這班跟隨主的人,都會受這許多的攪擾,會有許多阻撓,阻撓我們進入對基督的享受,阻撓我們進入包羅萬有的基督裡,阻撓我們進入美地,在其中生活,在其中行走,在其中經營,在其中建造。一路上都有許多的阻撓。所以我們怎麼能夠在我們跟隨主的路上能走得好,能夠在這一些的阻撓和試誘中還能站立得住,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警戒,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我們如何能從這裡來學功課?我們需要來信靠神,來經歷主,來取用主的恩典,好叫我們能夠進入包羅萬有的美地裡。(峰) | |
(2007/1/30am 克里夫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