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分類: 羅馬書中的生命經歷, 新約讀經

 

新約讀經-羅馬書中的生命經歷-第三十八篇 藉著在基督裡的救贖白白的稱義(十一)-羅馬書鳥瞰(二十五)

第三十八篇 藉著在基督裡的救贖白白的稱義(十一)

── 羅馬書鳥瞰(二十五)

羅馬書中的生命經歷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羅馬書的分段

  按照新約恢復版的分段,羅馬書五章一至十一節是歸類於稱義的結果。但是羅馬書論到「稱義」的這個段落也可以結束在第四章最後一節:「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我們的稱義。」(羅四25)也就是說,「稱義」這一部分到第四章末了可以算是告一段落,第五章可以被歸類為「聖化」,就是說到一個被稱義的人,應該有什麼樣的生命經歷,才能在主面前成為一個讓神得著榮耀的人。

恩典是神聖奧祕的範圍

  羅馬書五章一開頭就說,「所以,我們既本於信得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對神有了和平。」(羅五1)並且「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羅五2節上)「對神有了和平」,就是說我們和神之間有了生命上的詳和。「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就是指我們所站的地位是在恩典中的。「在恩典中」,就是在神聖奧祕的範圍裡。三一神的所是、所經、所成就的一切,都在這恩典裡成為我們的實際。

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

  二節下接著說,我們這班人是「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一個基督徒應該有一個盼望,就是神的榮耀能藉著他彰顯出來。在這個盼望的過程中,我們所經歷的就是誇耀。得勝固然是我們的誇耀,但即使我們失敗了,這失敗若能帶進神在基督裡的稱義,就仍是我們的誇耀。所以,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一個誇耀的生活。我們乃是因著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

在患難中的誇耀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我們也是誇耀,」(羅五3節上)一個蒙神稱義的人,是一個站在恩典裡的人,而一個站在恩典裡的人,也就是一個盼望神榮耀的人。這個盼望神榮耀的過程是一個誇耀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裡卻是滿了患難。

內心的煎熬才是患難

  一般來說,患難有兩方面的講究,包括外面的患難和裡面的患難。實在說來,外面的艱難並不是真的患難。真正的患難是什麼呢?真正的患難,是因著外面的艱難在我們裡面所產生的煎熬。外面可以有許多的環境,但那不是真的患難;因著外面的環境所帶來內心的煎熬,才是真的患難。

  譬如說,有些人有一些特殊的經歷,在我們看來實在是患難。但是當不同的人經過類似的經歷時,有的人覺得痛苦,有的人卻還是很快樂。所以,患難並不是我們所想的:車子撞了,真倒楣;碰見什麼事了,真愁苦。撞車子的人很多,但不是每部車子撞壞了都是患難,而是因著所發生的事故所產生心中的煎熬,那才叫作患難。有的人撞車了,他還會感謝主,因為保險公司會理賠,他根本不在乎;有的人卻捨不得他剛買心愛的車子,於是他的患難就來了。

  患難不是像我們所想的,它並不是指著外面所遭遇的環境。例如,到了冬天,卻沒有大衣;肚子餓了,卻沒有東西吃。這些並不是真正的患難。豐衣足食的時候,患難的感覺不大多;但即使缺衣缺食,人也不一定有患難的感覺。大學沒有考上,這並不是患難;但是因著沒考上大學,在人的裡面產生煎熬了,這就是患難。所以什麼是患難?患難就是在一切的境遇中,所引起內心的煎熬。

  我再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弟兄搭乘飛機,因為他有翡翠卡,照理說他隨時都可以有最好的位置。但是很奇怪,他竟然連一個靠走道的位子都沒有。左右兩個人都是兩百五十磅,他夾在他們中間,動也不能動。我問你,他有沒有患難?對他來說,患難不在於坐哪個位置,而是在於他心中有什麼感覺。結果那位弟兄很喜樂地傳起福音來了,有一位竟然來參加我們的聚會。從人看來,他似乎經歷了患難;但是在他裡面,他完全沒有受患難的感覺。

  患難不是艱難的問題,而是因艱難所產生煎熬的問題。在我們跟隨主的路上,開頭的時候,是環境叫我們受煎熬,這是第一步的患難,也就是患難的本身。但如果只是患難的本身,在你裡面並不產生煎熬,你還是有平安的。但是慢慢的,當你屬靈的生命逐漸成長的時候,你所遭遇的患難和你的環境並就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了。

生命成長過程中的煎熬

  從這裡我們可以說,在我們生機救恩的成長過程中,所有因著生命的成長而有的煎熬,也都是患難。我願意問你們,「你得著神的稱義了,你今天站在所站的恩典中了,你也看見神的榮耀了,你也開始誇耀你的人生了,但是在你裡面,倒底有沒有患難的經歷?有沒有因著生命成長而有的煎熬?」

  神聖的生命在我們裡面需要長大,好叫我們能與神一致,與神聯合,與神同工。但這神聖的生命常常在我們裡面受限制,常常軟弱,不能生發出該生發的,不能長出該長出的,不能見證出該見證的,不能運作出該運作的。這個時候,在我們裡面會感覺到一種說不出來的患難、痛苦和煎熬。

  例如,有時候我會在主裡責備你們。對你們來說,這就是一個患難;但是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患難。你們不要以為責備人是容易的事。有一位師母告訴我,她和一位年長的姊妹交通,對她說,「姊妹啊,我願意把自己交給你,請你帶領我,請你在我不合適的時候指正我。」那位姊妹就回答,「我願意告訴你,當我責備你的時候,我需要出一個很大的代價。」不僅受責備的人有患難,責備的人也有患難。

  當你們受了責備,你們可能有兩種反應。第一種反應是,「真倒楣,又挨罵了!」第二種反應就不是倒楣不倒楣的問題,而是因著受了責備,在你們裡面產生出煎熬來。但你們不要小看這個煎熬,因為患難是會生出忍耐的(羅五3下),患難也會叫你生出老練來(羅五4上)。因著這樣的煎熬,你也許會說,「主啊,我痛苦啊!」但主可能就要說了,「雖然你受了煎熬,但是你的生命卻成長了!」這樣的患難要帶進生命的成長,它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

經歷靈裡的患難

  對一般人來說,有兩種患難,就是外面的患難和裡面的患難;但對基督徒來說,卻有三種患難,第一種是外面的患難,第二種是魂裡的患難,第三種是靈裡的患難。第一種的患難是外在的,最沒有價值;第二種的患難是魂裡的,有它的價值;第三種患難是靈中的,它的價值最高。

走一條患難的路

  我見過一位弟兄,他並沒有長得太好,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屬靈的事上太「聰明」了,他懂得如何「逃避」患難。事情還沒有來,他已經找到路了;事情還沒有來,他已經有了答案了;事情還沒有來,他就知道怎麼辦了。若是這樣,主還能在他身上作什麼呢?這樣的人在生命上不會老練,也生不出什麼盼望來。所以你們要學習作一個「傻」的人。

  一個跟隨主的人是一個「傻」的人,他不逃避患難,他是一個在靈中常受患難的人。你若是想要在生命中成長,你若是想要長得好,你若是盼望不僅是一個被稱義的人,也是一個在神聖的生命裡被聖化的人,你就需要不斷地在靈裡經歷患難,你需要走一條患難的路。

患難生發生命的果效

  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順利的,逆境的來臨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健康的。然而,若是你對臨到你的環境有消極的反應,那這個患難的層次就非常低。所以你不要說,「唉,我今天真倒霉,車子撞了。」「唉,我今天真倒霉,我等了二十分鐘,公共汽車還沒有來。」「我真倒霉,大學沒考上。」「我真倒霉,就差這麼一分,我就能上榜了。」「我真倒霉,明明考上,卻把我名字漏掉了。」如果你的反應僅僅是這樣,那麼你還沒有真正地認識神。你要領會,在這一切的環境裡,它會產生出內心的煎熬,而這種內心的煎熬才是真正的患難,它會在你身上產生出許多生命的果效來。

  譬如,因為我裡面受了煎熬,我就不得不多親近主;因著我受了煎熬,我就不得不多禱告;因為我受了煎熬,我就不得不多與主有交通;因為我受了煎熬,我就不得不更多地活在弟兄姊妹中間;因為我受了煎熬,我就不得不與主建立更好的關係。這一切生命的果效都是從患難中長出來的,而這樣的患難才是有價值的患難。

  勞倫斯就是一個經歷患難的人。他一直對他內在的生命不滿足,他常會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這麼軟弱?」「為什麼我這麼受限制?」「為什麼我常常得罪神?」「為什麼我和主常常不一致?」「為什麼我不能討主的喜悅?」這種內在的煎熬就是真正的患難,這患難也在他裡面生發出許多生命的果效來。

  我們已經與神有生命上的祥和了,我們今天也已經站在恩典裡,就是在這神聖奧祕範圍裡,讓三一神成為我們無限的供應了,我們就要告訴主,「主啊,在我所經過這一切的過程裡,我願意有你。好的環境來了,我必須有你;壞的環境來了,我也必須有你。主啊,在這一切的環境中,我怎樣才能長?我怎樣才能長得好?我怎樣才能長得與你一致?我怎樣才能與你合拍?我怎樣才能讓你在我身上顯大?我怎樣才能讓你的榮耀從我的身上彰顯出來?主啊,我何等盼望,在我身上能生發出許多生命的果效來。」

靈中的患難是最高的患難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身上只有一百塊錢。有一段時間,我每天只吃一個熱狗,沒有什麼早餐、中餐、晚餐,一天就只有一個熱狗吃。但是我天天都非常喜樂,一點不覺得這是患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雖然在這煎熬的環境裡,我裡面並沒有受到煎熬。

  相反的,在那段時間,我的煎熬是在自己的成長上,也是在聖徒的成長上。當我看見聖徒不成長,我裡面的確受煎熬;當我看見弟兄姊妹不愛主,我裡面的確受煎熬;當我看見自己在主面前的經歷不夠深、不夠多、不夠豐富、不夠滿足神,我裡面的確受煎熬。我這個人的確是在患難裡,但那個患難是最高的患難,是在靈中所歷的患難。

  弟兄姊妹們,跟隨主是會有患難的,但這個患難會生出忍耐,並產生出老練來。我們要告訴主,「主啊,我願意把自己奉獻給你,求你在我身上作你所要作的工作。我知道在跟隨你的路上,會經歷很多外面的環境,我也知道,因著自己和聖徒們生命的成長,我會受到許多的患難和煎熬。但是我謝謝你,因為你應許我們,這樣的患難會產生出榮耀的果子來。主啊,我願意走一條患難的路,我願意這樣地活在你的面前。」求主憐憫我們。(韜)

(2002/2/6am 多倫多)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