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篇 藉著在基督裡的救贖白白的稱義(十) ── 羅馬書鳥瞰(二十四)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亞伯拉罕的信 羅馬書四章十七節,「亞伯拉罕在他所信那叫死人復活,又稱無為有的神面前,是我們眾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做多國的父」。」神立亞伯拉罕作多國的父,是有兩面的講究,一面是聯於後嗣,另外一面則是聯於復活。後嗣是生命的事,復活是奉獻的事,所以,他必須把以撒獻上,再從死中把兒子得回來,這一個就叫他有資格,能夠成為多國的父。 接著在十八節,保羅講到他裡面的經歷,「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仍靠指望而信,就得以照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的話,作多國的父。」保羅怎麼來看這個靠指望而信?神對亞伯拉罕說到要生以撒,他在十五章的反應是很好,「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十五6)但第二次在十七章,那個時候已經有了以實馬利,對亞伯拉罕來說,以實馬利就算是撒拉生的,他已經很滿足了。所以他才說,但願以實馬利活在你面前。 我生的,不算數;神生的,才算數 這就很像我們今天的服事。今天很少人關心,我所服事的人到底是我自己生的?還是靠著神的應許生的?我們只在乎所在地的人數眾多,我們的工作很有祝福,我們興起多少的教會,但很少人去研究,這些工作到底是以實馬利或是以撒? 所以,當神在創世記十七章來告訴亞伯拉罕說,我要使你從他得一個兒子時,亞伯拉罕不就喜笑嗎?他似乎在說,「神啊,你是開什麼玩笑?你明知道,我已經不可能了,我的妻子也不可能了,你為什麼還要告訴我這些?我所做的都不算,還要從頭再來過?」這裡面屬靈的意義是非常的深。 很多的弟兄姊妹,可能跟隨主一生,也不懂這裡的意思,只是會問,這個工作有沒有做出來,人數有沒有增加,情形有沒有興旺,教會有沒有祝福,很少人跟隨主會問:「我在這裡生出來一些東西,到底是我生的呢?還是神生的?」是我生的,不算數,是神生的,才算數。 所以在創世紀十七章,當神應許亞伯拉罕時,他就喜笑,為什麼喜笑呢?因他覺得神又何必多此一舉?生了一個不就算了嗎?神的應許不是已經成了嗎?所以,他就喜笑。那個意思就是「我看你也不必多此一舉了,以實馬利身體健康,反正也算我的後裔,也是我的孩子,是從靈生的,還是從肉體生的,你就不要再去研究了。」 神要你做工,更要你被成全 我們今天服事教會,只要人數增加,大家就很喜樂,誰還在研究,這是出於肉體的,還是出於靈的?如果我這麼一問,恐怕就我們就沒有一個人要做工了。但是神卻又很堅持,因為神一面要你做工、要你服事,也盼望你的工作有果效,但是更盼望的卻是你這個人,在神面前能得著一種的成全。如果你做了很多工,人卻沒有得成全,那個在神眼中的價值就不高。 有些人有好的個性,處事積極,反應強烈,但無論多好的個性,還不能是你自己「生」的,還得由主來生,我不說個性的對錯,但是我就怕我們很多的反應,都是從我們自己生的。就連我們現在操練脈動小組,大家也是只研究怎麼運作,禱告也不一定多,追求也不一定多。但你若不會親近主,改變你的生活,知道怎麼享受主,末了都沒有價值。你不要老講,教會需要健康的生態!我們要從自己身上開始做起,要很會聯於主,要注意我們的生活,從此,才能產生一個叫人成長的生態。 屬靈的事要在屬靈的原則裡做 我們裡面須要有一種的看見:屬靈的事,一定要在屬靈的原則裡做,不是對錯的問題。在我們跟隨主的路上,沒有對錯這個東西。我們幾個人來在一起就考慮,這個對,那個不對,我們就已經把一個健康的生態先破壞掉了。我們一定要先要有主,然後才能改生態,並且是從我們自己身上改起的。 你要注意神在這裡工作的原則。我們常說的是,我們能做多少,這個東西對不對,這個東西該不該,這個東西能不能成。但神的原則卻是,你和我的關係健康不健康,你能不能因為與我有一種健康的關係,而產生一種健康的生長? 我們這麼容易對教會的定規、帶領有不同的感覺,就說出我們還是活在自己的肉體、天然裡,講的是亞伯拉罕,做的還是亞伯蘭;開口閉口亞伯拉罕,活的還是亞伯蘭,開口閉口是撒拉,活出的還是撒萊。但你也不要天天去研究,這是以實馬利還是以撒?你研究太多了,都是以實馬利,你生就好了。可是你要注意,在這個生的過程中、在追求、事奉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神!我不能不聯於神,我不能不從神生出孩子,我雖然不能分析這是靈生的,還是我生的,但是,我這個人要成為一個有靈的人,是一個和神聯起來的人。 不信,卻不離開,就是信 十八節說,在他無可指望的時候,仍靠指望而信。什麼叫做仍靠指望而信?就是對神所說的我不信,但是我又不能離開神。譬如說,這個追求我追求不下去了,我要走了,這叫不信。但是我要走卻走不了,這就叫信。有時候我也在想,我到底在幹什麼?我六十六歲了,我在這幹什麼?我應該休息啊?一直拚命幹什麼?那我就不拚吧?不拚還走不掉,這就叫做信。 亞伯拉罕的信就是這樣的一個信,所以是個喜笑的信,撒拉的信也是這麼一個信,所以叫做暗笑的信。有的是喜笑,有的是暗笑。神說,你要生個兒子,他就回答,但願以實馬利活在你面前,這個回答真好,真是敬虔,真是有智慧,但就是沒有主。這是一個人天然裡面最高品的回答,但神也不生氣,不僅不生氣,神還繼續應許他。跟隨主的美妙就在這裡,往往常常失敗的人至終反而成了得勝者。為什麼?常常失敗還不走;常常失敗了,還要主;以為沒有難處了,才知道都是難處,都是難處了還不能離開,感謝主,這就是他的靠指望而信。 所以,他就得以照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的話,做多國的父。這一個信就叫他成為多國的父。弟兄們,要做多國的父,訣竅不是得勝,訣竅是「賴皮」。訣竅不是有沒有擺上,或有沒有情緒的激動,因為跟隨主是個長期的煎熬。我知道我會不斷的失敗,我也會知道在我不斷的失敗裡,我不能離開祂。我會不斷的不信,但是在我的不信裡,我會讓神來挪去我的不信,這就是亞伯拉罕的信。 不能不信的信 所以十九節說,「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已的身體如同己死,撒拉的生育也己斷絕,他的信還是不軟弱,」什麼叫做信還是不軟弱?就是不能不信的信。我是信了,但我的信是「不能不信」。從外面看,我信不來,雖然我信不來,但我還有那麼一個苗頭在那裡,那個就叫做他的信還不軟弱。有時我覺得很希奇,我們出這麼多的代價來追求,有時事情不合我們的意,我們就想走,但是又不走,為什麼不走呢?因為我們信。信了就喜樂嗎?又喜樂不起來,這就是我們的經歷。得勝不是我們所想的,一路信到底,反倒是常常覺得奇怪:主啊,我還活著?主啊,我還在愛你?主啊,我還在跟隨你? 人來跟隨主,沒有比信更奧妙,更可享受的了。一個跟隨主的人,也是一個逃避神的人,但一個逃避神的人,卻不能離開神,因為神的信己經種到他裡面了!所以保羅就下這句結語,「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己死,撒拉的生育也已斷絕,他的信還是不軟弱。」在我們的感覺裡,沒有比這個軟弱更軟弱了,但保羅說,還是不軟弱,「總沒有因不信而疑惑神的應許,反倒因信得著加力,將榮耀歸與神。」「將榮耀歸給神」乃是他的信所結出的果子。 信的果子是將榮耀歸與神 比如我們所愛的張弟兄,在一個月前過去了,但你卻感覺到,他這一生是將榮耀歸與神的。你看他的勞苦,你看他的果子,各種語言,各種國籍,多少弟兄經過他的幫助,但是奇妙就在這裡,在這個過程中他從來沒有一次拍拍自己的胸膛說,「看,我的信!」他反而見證自己許多的軟弱,差不多都是失敗的,但我願意告訴你,真實的信都是從這裡來的。 我們信的經歷常常就像亞伯拉罕的信一樣,好像是跟不上,卻又跟上了;好像是跟上了,卻又是跟不上;好像是不信,卻又相信;好像是信了,卻又是信不來了;好像是奉獻了,卻又撤走了;好像是撤走了,卻又擺回去了,這樣的一個人,至終,在他身上卻要結出果子來榮耀神,何等的奇妙! 神在我身上作出一種信,叫我能滿心確信 二十一節「且滿心確信,神所應許的,祂也必能作成,」神告訴他明年這個時候他要生個孩子,他卻把太太賣了,這個叫作滿心確信?其實我們跟隨主也常是這樣,走走就偏了,走偏了不平安就回來了,回來了神也不生氣,神好像沒有看見我們走開。這就是這裡所說的,滿心確信,神所應許的,祂必作成。 所以,到主再來的時候,如果我們有一點神聖的成分,有一點神聖性情的構成,有一點勞苦的果效,我們的感覺,都是不知如何神把它作出來的,我的滿心確信,不是我有一種的信,而是神在我身上作出來一種的信,叫我能滿心確信,神所應許的,祂必作成。 稱義是一件生機的事,又是一件奇妙的的事,是神在我們中間作了奇妙的工作,好像神鬆一鬆,我們就沒有了,然後神又再扶一扶,我們又回來了。我們就在這樣的情形裡,得著一個健康的成長,結果在我們身上,就能叫我們成為一班榮耀神的人。 二十三,二十四節,「算為他的義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的人,就是為我們這些信靠那使主耶穌從死人中復活者的人寫的。」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這是法理上的;復活,是為我們的稱義,這是生機的。所以,當保羅真的說到稱義的時候,他不重在法理的一面,而重在生機的一面。交給人,就是釘在十字架上,是為著叫我們得著法理的救贖,不僅這樣,祂更在復活裡叫我們得稱義,因為稱義不僅是法理的事,更是生機的事。 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 五章一節,「所以,我們既本於信得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對神有了和平。」這個和平是一種生命上的詳和,使我們和神,不僅在法理上,更是在生命上有了詳和。就像我有時管教女兒以後擁抱她,在那個擁抱裡,我拍拍她,安慰她,彼此有一種的詳和。這不是法理上問題得著解決,而是生發出一種生命上的詳和。 然後,二節「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恩典中,」這恩典就是神聖奧祕的範圍,在其中,神聖的三一成為我們一切的供應,也在我們身上產生一切的運作,並且在這個恩典中,我們就有對祂生機的經歷,「並且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 在四章二十節,亞伯拉罕沒有因不信而疑惑神的應許,反而因信得著加力,將榮耀歸給神。這個榮耀歸給神,不是口裡喊榮耀歸給神,而是這個人成為榮耀來歸給神。所以這裡說,我們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誇什麼呢?是誇神的榮耀,這個神的榮耀,不是客觀的,是主觀的。神的榮耀不是一個描述、道理,神的榮耀成為在我們身上的活出和見證。我們這一個人活著,就把神的榮耀彰顯出來,在這裡,你覺得非常的美麗。一個稱義的人,到後來成為一個榮耀的人,是神的榮耀藉著這一班人顯出來,這一個就成為我們的誇耀。 會以自己的不完美為誇耀 基督徒的一生應該是誇耀的一生。連有時候我說你們,你們都要誇耀。有時候你們說我,我也要誇耀。我說你不好,你要怎樣?要讚美神!這就是因榮耀而誇耀。英國的王子,一生下來就是王子,這有什麼可誇?但我們這些一無所有的人,要成為神的王子,這才是有可誇的。 所以我說,你們缺少什麼?缺少讚美神,為什麼讚美神?因為我們在稱義的里面,我們在被聖化的裡面!因為我們本不是這樣,才更要顯出神的榮耀!不要把自己看得很完美,要會以自己的不完美為誇耀。從我們開始追求到今天,你看見一個弟兄的長進,講話越來越有負擔。我就要講,這是可誇耀的。 我們都盼望神的榮耀,有一天神來了,我們就成為神榮耀的彰顯,但是很少人領會,這個過程是一個誇耀的過程。我看看你,哈利路亞,誇耀!不是因為你好,是因為你不好,所以才誇耀。神不僅稱我為義,神還在稱義裡生機的在我身上有運作。這個稱義叫我這個人越來越有神,越來越像神,越來越活出神,越來越見證神。所以我能誇耀我是在被稱義的過程裡。這個被稱義的過程成為一個誇耀的過程。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個誇耀的機會。每一次的缺點,缺失,都能叫你因著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當別人說,看你那個爛樣子,看你那個破樣子,看你那個軟弱的樣子,那你要說了,我「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 聖化的經歷是誇耀出來的 第十一節,「不但如此,我們現今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要藉著祂,在神裡面誇耀著,在祂的生命裡得救了。」聖化是誇耀出來的,一個被稱義的人有一個誇耀的一生。藉著誇耀而帶進聖化的經歷,這個聖化的經歷是誇耀出來的,不會誇耀的人是走不下去的。 姊妹們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姊妹之家是好的。但我越說你們不好,你們就要會說,雖然不好,誇耀卻在這裡。為什麼?因為我們愛主,我們要主,我們跟隨主,我們讓主來做工。 我們若不懂屬靈的事,我們就不會經歷這個誇耀。一組完全不同的人擺在一起追求,好像是彼此虐待,不懂的人就要喊倒楣,但是懂的人就要誇耀。誇耀要變成一個術,誇耀術,誇耀要變成一們學問,誇耀學。你不要只看我們這班人的今天,你要看五年以後我們在神稱義的裡面會有怎樣生命的成長,這就叫做誇耀。 聖經說到稱義的時候,牠非常著重在過程是可誇耀的,結局是可誇耀的。所以保羅在這裡就說,我們今天是站在這恩典中。在其中,三一神成為你一切的供應。但是在你取用、經歷的時候,你乃是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像我這麼一個破爛的人,不堪的人,滿了各種限制的人,我卻覺得我可以誇耀,為什麼?因為我不好,不是誇耀我好,是因為我不好,我可以誇耀因為我不夠,我可以誇耀因為我有缺失,但我卻是盼望神的榮耀,在這個過程裡我是誇耀的。 一個被稱義的人,是一個在一切事上可以誇耀的人 我們所注意的,就是我又發脾氣了,發脾氣算什麼?我又失敗了,失敗了算什麼?神要來說,我稱你為義,我要不斷的把我的榮耀組織到你身上,成為你的構成。我要把你放在恩典的裡面,叫你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當一個弟兄起來說,我現在絕對跟隨主了,也知道他起碼有幾百次,決定不跟隨主,終於才來跟隨主的。這不是該打嗎?但是神會說,誇耀!誇耀!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所以每一個弟兄,都要成為你的誇口,你要豪邁起來說,「弟兄們,你們都是我的誇口!」 看看自己,我有什麼了不起?但是我告訴你像我這樣一個不堪的人,居然可以在稱義裡讓神來作工。神不僅看我為義,神也在祂的義裡把祂的義作到我的身上,所以我可以誇耀。一個被稱義的人,是一個在一切事上,無論得勝也好、無論失敗也好、無論剛強也好、無論軟弱也好、無論驕傲也好、無論羞恥也好,是一個在一切事上可以起來誇耀的人。為什麼?因為神在我身上作稱義的事,不僅給我一個地位,更給我一個生命,不僅給我一個生命,更給我一個成長,不僅給我一個成長,更給我一個構成,叫我這一個人至終結出榮耀的果子來,成為他榮耀的顯出。奇妙不奇妙,讚美祂!(韜) | |
(2002/2/5am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