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篇 藉著在基督裡的救贖白白的稱義(七) ── 羅馬書鳥瞰(二十一)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憑著血,藉著信 羅馬書三章二十四節說,「但因神的恩典,藉著在基督耶穌裡的救贖,就白白的得稱義。」神的恩典就是我們得稱義的原因。二十五節接著說,「神擺出基督耶穌作平息處,是憑著祂的血,藉著人的信,為要在神以寬容越過人先時所犯的罪上,顯示祂的義。」 認真說,這裡的「信」並不單指「人的信」,因為「人的」這兩個字是加上去的,在希臘原文裡是沒有的。人的信是從那裡來的?人的信乃是神生發在我們裡面的。所以你要領會,這不是我自己能產生的信。也就是說,這段經文並不著重「人」的信,而是著重在「信」,為要在神以寬容越過人先時所犯的罪上,顯示祂的義。 平息處 ── 神人相會與和好的地方 什麼是平息處?平息處就是神與人相會並和好的地方。在舊約裡它被稱為「遮罪蓋」、「施恩座」、「平息處」、或「挽回的地方」,在羅馬書這裡則是稱作「平息處」。當羅馬書說到定罪的時候,它著重地說到人與神之間出了問題。這不僅是罪的問題,也是仇恨的問題,所以神必須擺出基督耶穌作平息處,好解決神與人之間的難處。 基督的救贖是平息的根基 平息的根基乃是基督的救贖,也就是二十五節所說的,「是憑著祂的血,藉著人的信」。從舊約的圖畫來看,這就是那預表基督的大祭司,藉著一次的獻祭,完成了永遠的救贖,就帶著血進到至聖所裡。血不僅彈在遮罪蓋之上,也彈在整個約櫃周圍。它不僅平息了人得罪神所產生的一切難處,也滿足了神三方面的要求,就是聖潔、公義和榮耀。在這救贖的根基上,平息處也成為施恩座,就是神與人能夠交通,人能夠從神得著幫助,神也能把祂的心意啟示給人的地方。 在舊約時代,大祭司藉著祭牲的血為會眾獻贖罪祭,就將牛羊宰殺在耶和華面前。「受膏的祭司,要取些公牛的血,帶到會幕,把指頭蘸於血中,在耶和華面前,對著聖所的幔子,彈血七次。又要把些血抹在會幕內,耶和華面前香壇的四角上。再把公牛所有的血,倒在會幕門口,燔祭壇的腳那裡。」(利四5~7,16~18)為什麼彈血「七次」?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三次」是表徵三一神得著滿足,「四次」是表徵神與人之間產生完全的和諧。也就是說,不僅人的罪得著遮蔽,人與神之間有了平息,神也得著了滿足。 銅祭壇和洗濯盆 我們可以從舊約的祭壇和洗濯盆來看神和人的關係。在舊約的預表裡,人是先經過祭壇,後經過洗濯盆;但是根據我們的經歷,人應該是先經過洗濯盆,然後經過祭壇;沒有人是先奉獻給主,然後再得潔淨的;人通常是先得了潔淨,然後再奉獻給主。 為什麼舊約的預表和我們的經歷不一致?因為在舊約裡,人的得潔淨也是聯於祭壇的。在舊約的預表裡,當人獻祭的時候,他在祭牲所流的血底下,就成為一個潔淨的人,得以進到會幕裡。 然而在我們的經歷裡,先是主潔淨了我們,然後我們把自己放在祭壇上。凡是沒有把自己放在祭壇上的人,都不能進到會幕裡。所以你裡面若是滿了打算,你就不能進入會幕。只有那些不為自己打算,在主的潔淨裡把自己完全奉獻給神的人,他們才能進到會幕的聖所裡,享受陳設餅,得著光照,也經歷與主之間的交通,這就是對陳設餅的桌子、金燈台以及香壇的經歷。 藉著平息處來經歷約櫃 當我們有了聖所的經歷以後,我們就進入至聖所。在至聖所裡最重要的就是約櫃,就是見證的櫃。約櫃裡有三樣東西,就是法版、隱藏的嗎哪以及亞倫發芽的杖。法版說出神的性情和神的所是,嗎哪表徵基督是我們屬天的享受,發芽的杖表徵我們在神的主權裡來經歷基督的復活。法版說出神的所是,隱藏的嗎哪說出神的供應,發芽的杖說出神的運行和運作。發芽的杖,說出祂的擊打、祂的帶領、祂的責備、祂的管制以及祂在我們身上一切的約束和憐憫,都是在復活的原則裡來運行並運作的。 會幕的中心就是約櫃,而約櫃完全說出神的所是、神的供應和神的運作。也就是說,約櫃說出,這位神如何在祂所經過的過程裡成為我們所享受的嗎哪,又如何在祂的復活裡成為我們的大能、扶持和帶領。然而,無論是法版也好,隱藏的嗎哪也好,發芽的杖也好,這一切的豐富都必須藉著平息處,才能成為我們的實際。所以我們要說,「主啊,謝謝你,你成了平息處,好叫神的所是、神的供應和神的主權都能成為我的經歷。」 神將祂的義顯示出來 說到「稱義」,你要有一個清楚的觀念。「稱義」不僅是為著你的,更是為著神的;不僅是根據你的需要,更是為著神的需要;不是以你為中心,而是以神為中心。我們總是說,「感謝讚美主,使我得稱為義。」但神卻要說,「當我把平息處擺出來的時候,我就顯明我是義的,我也將我的義顯示出來了。」 羅馬書三章26節英文恢復版的翻譯是「With a view to the demonstrating of His righteousness in the present time, so that He might be righteous and the One who justifies him who is of the faith of Jesus.」這裡的 demonstration(展示或顯示)就像兩軍開戰前的武力展示。Demonstration 包括 manifestation(彰顯),但彰顯和展示不同之處,在於 manifestation 是不需要任何力量的,是很自然的。我不論在那裡,我都很自然的把自己彰顯出來。然而神不僅彰顯(manifest)祂的義,更是顯示(demonstrate)祂的義。 神是在祂的義裡稱義我們 有時我們得罪主得罪得太可怕,甚至會想,「我這樣得罪主,主還會赦免我嗎?」為什麼會這麼想?因為我們沒有看見神是在祂的義裡來稱義我們。有時我們會對神說,「神哪,謝謝你揀選了我,但是你揀選錯了,因為我真是差勁。」神就要回答了,「你這個傻孩子,你比你所認識的你還要差勁幾百倍。那是因著我的憐憫,才叫你只差勁到這個地步。如果不是我的憐憫,我只要鬆一鬆手,你就會發覺,你比你想像中的你不知道要差勁多少倍。然而我卻稱你為義,因為我是義的,我是根據我的義來稱你為義。不僅我是義的,我也能稱以信耶穌為本的人為義。我的義住在你裡面,所以我能稱你為義;我的義生發在你的裡面,就叫你完全進到另外一個層次裡去。」 我們是屬於耶穌基督的信 三章二十六節裡的「也能稱以信耶穌為本的人為義」這句話很難翻。二十六節下英文恢復版的翻譯是「so that He might be righteous and the One who justifies him who is of the faith of Jesus.」「so that He might be righteous」就是說祂是義的,「the One」就是說到主,這位主「justifies him」,那個「him」就是我們,因為在翻譯裡是小寫的。「who is of the faith of Jesus」就是說我們是屬於耶穌的信。這裡不是說「the one who believe in Jesus」,而是說「the one who is of the faith of Jesus」。我們這班人是「of the faith of Jesus」,也就是說,我們是在耶穌的信裡面,我們是屬於耶穌的信。 Darby 對這一節的翻譯是「for the showing forth of his righteousness in the present time, so that he should be just, and justify him that is of the faith of Jesus.」也就是說,祂是義的,祂也稱那些在耶穌的信裡的人,或者屬於耶穌的信的人為義。這裡也不是說你要來相信,而是說你是屬於耶穌的信(亞當和夏娃的圖晝,見信息三十五篇)。 我們是耶穌基督之信的族類 譬如說, I am of the Chinese, 說出我是屬中國人的。我的小女兒從小就跟我說,她是美國人,一直堅持到高中畢業。但一進了大學,她就說,「我是個中國人。」不僅這樣,她還去學中文,現在讀起中國的古文來,一點不比我們差。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是of the Chinese,她是屬中國人的。 我們現在是 of the faith of Jesus,說出我們是因著耶穌的信所產生的一個族類,叫做耶穌基督之信的族類。這不是我們能不能信的問題,這也跟我們的好、我們的壞、或我們的所做都沒有關係,我們就是屬於這一個族類。所以這裡的「faith」就像恩典一樣,是一個神聖奧祕的範疇;我們今天乃是在信的範疇裡。 我們是由耶穌基督的信所構成 三章二六節說,「為著今時顯示祂的義,使祂能是義的,也能稱那以信耶穌為本的人為義。」這節所包含的太豐富了。這裡有一個「祂」,就是基督。這位基督是義的,祂要把祂的義作到一班人身上,使這一班人成為另外一個「他」。而這個「他」不是個人的「他」,乃是一個族類,就是我們所有蒙恩信主的人(但是你要注意,在希臘文聖經裡,並沒有所謂大寫的「祂」和小寫的「他」)。這一個「祂」要產生另外一個「他」,而這個「他」乃是在基督耶穌的信裡的「他」,也就是我們所有蒙恩的人所構成的「他」。我們這一班蒙恩的人是在耶穌基督的信裡面的,我們是由耶穌基督的信所構成的。 耶穌基督的信乃是義的根源 「耶穌的信」這個片語在希臘文裡是屬格的用法,說出至少兩種意義:一個是指它運作在我們身上,另一個是指它成為我們的所是。一面來說,「耶穌的信」構成並生發在我們身上;另一面來說,「耶穌的信」也成為我們的所是。 還有,耶穌基督的信乃是義的根源,這說出我們這班得救的人,不僅是屬於耶穌基督的信,也因著這信在我們身上運作並成為我們的所是,我們就被稱為義,我們也就是義的。 我們是耶穌基督的信所產生出來的族類。當耶穌基督的信在我裡面生發出信來,也就是當耶穌基督的信在我裡面成為長存的信時,我們就被帶到基督的所是,就是義的裡面。所以,不僅神是義的,我們這一班屬於耶穌基督的信的人,也在基督的所是裡成為義的。 所以弟兄姊妹,當羅馬書說到我們被稱義的時候,那種拔高、那種超越、那種絕對、那種把握,都遠超過我們所領會的。 因著信所生發的運作,義就構成在我們裡面 我們是義的,因為我們是在那義者耶穌基督的裡面(約壹二1)。不僅這樣,我們裡面有耶穌基督的信作為素質。因此,不是我咬著牙就能夠信,也不是別人告訴我一定要信,我就信得來,而是耶穌基督的信生發在我裡面,叫我能夠信。這耶穌基督的信不僅生發在我裡面,也住在我裡面;不僅成為我的源頭,也成為我的構成。因著耶穌基督的信生發、內住、並構成在我們裡面,義就構成在我們裡面。 我們不僅是被稱為義的,我們就是義的,我們是在基督耶穌的信裡所產生的族類。因為祂是義的,祂就沒有辦法更改、也沒有辦法撤銷對我們的稱義。祂既稱我們為義,也把祂的義構成在我們裡面,義就要永遠構成在我們裡面。 所以弟兄們要領會,我們基督徒的一生真是奇妙。你看看神,神就說,「我是義的。」你看看你自己,你也要說,「我也是義的。」我們這班人是在基督的義裡,並活在基督的義的所是裡而成為義。稱義是根據神的義、根據基督的所是、並根據於基督的義,在我們身上所生發出來的。 在稱義的事上完全沒有可誇的 三章二七節說,「既是這樣,那裡有可誇的?完全沒有了!」感謝主,我們這一班人是義的,但是我們沒有可誇的。從神那裡看,我們的義是地位的問題、我們的義是性質的問題、我們的義是在基督裡的問題、我們的義是神的所是的問題、我們的義也是基督所成就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歡喜的告訴主,「主啊,謝謝你,我們沒有什麼可誇的,因為我們已經活在義的實際裡了。」 我們裡面應該有一種說不出的豪邁、高昂和榮耀。我們要告訴主,「主啊,謝謝你,因著你把基督耶穌擺出來作平息處,在舊約時代,你見證了並顯示了義;在新約時代,我們也能被稱為義。因著耶穌基督的信生發、運作在我們的裡面,我們這一班人就活在稱義的範疇裡。因為你是義的,基督的義成為我們的義,我們在基督裡也是義的,義就成了我們的構成。」求主憐憫我們。(韜) | |
(2002/1/23am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