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篇 藉著在基督裡的救贖白白的稱義(四) ── 羅馬書鳥瞰(十八)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是生命上的,也是我們一生的成長 在神的經綸裡,稱義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們一生的經歷,不可能離開稱義的事實。若不是神稱我們為義,在我們生命成長的過程中,任何一天,任何一個時刻,任何一個行動,都可以惹神發怒。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外號,叫做「惹神怒」,還好我們每個人也都有一個大名,叫作「神稱義」。 你想想看,從你開始愛主到今天,你到底做了什麼事?你就要說,從信主那一天起,我就開始得罪衪,一路得罪下來。偶爾我得勝了,我就記住了,就變成了見証。但是更多的失敗,我大多都忘了,都埋在床底下。所以,你若認識稱義,你就會有一種超越的感覺,主啊,!我真是敬拜你,若不是你的稱義,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見你,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能存在,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能活下去,我真的不知道怎麼還能呼求你,我真的不知道怎麼還能向你禱告,我真的不知道怎麼還能向你認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還能尋求你的憐憫和恩典。若不是你稱我為義,我今天就不可能活在這裡。 你想想看,我們這一生到底作了什麼?我有時會說某一個弟兄是好弟兄,但是你要曉得,我並沒有講他蒙恩二年之中,闖了多少禍、得罪神多少次、又有多少的軟弱。一面來說,我們都是講好的,見証好的,說好的,這也是對的,因為都是神作的;另一面來說,我們還得認識,人都是不要神的,都是不願意活在神面前,都是不願意與神有健康的關係,也都不能討神喜悅的。 所以你要領會,當你得救了以後,神乃是把你帶到一個範圍,就是神聖奧祕的範圍裡,這不僅是我們的在地位上的遷移,我們還會在這個地位上與神產生生命上的聯結。然後,我們的一生,就會在這範圍裡不斷地成長、擴大。至終,你不僅實實在在的活在這神聖奧祕的範圍裡,並且也享受這範圍裡一切的供備,你也就在這範圍中長出所有一切元素的實際。因此,稱義不僅是地位上的,不僅是我們一生的經歷,也是我們一生的成長。 一個神所稱義的人,也是一個在神聖生命裡與神聯結的人(五18,多三7) 當保羅說到稱義,說得這麼強的時候,到末了,他一再的重覆,我們是在生命裡得救,甚至於我們是歸於生命的得救。為什麼呢?因為真實稱義之經歷的取用,乃是藉著我們在生命裡與神的聯結。有一次,李弟兄跟我談起一個弟兄,談到後來,李弟兄覺得非常的無奈,突然就問我一個問題,這個人到底重生了沒有?我就說,李弟兄,你怎麼這樣說?李弟兄說,在經歷上,得救是一件事,重生又是一件事,為什麼呢?就在於你看見了稱義與否。神赦免你的罪是一件事,神進到你裡面又是一件事。在健康的情形裡,這兩件事是同時發生的。 這神聖生命的聯結,是神把經過過程之三一神所成就的一切都種到我們裡面 當神赦免你的罪的時候,也就是神聖的生命進到你裡面的時候,然後你是一個被神稱義的人,你也是一個在神聖生命裡的人。藉這神聖生命的聯結,就把三一神所經過的一切過程都種到我們裡面來。你知不知道,當你得救的那一刻,你所得著的是一個不能朽壞的種子,這是彼得前書一章二十三節告訴我們的,「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既然是種子,就說出你的重生不僅是生命的事,而且這生命的種子進到你裡面,是為著要發芽、成長和茁壯。 這神聖生命的聯結,也叫我們藉著基督的死與復活而能站在恩典中 我很喜歡羅馬書五章二節,「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以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譬如說,我現在在講台上對弟兄們釋放信息,這個講台就成為我的一個地位,使我可以為主說一些的話。同樣的,你一蒙恩以後,神就給你一個地位,這個地位就是神的恩典。神所給你的地位,就叫你這個人得以站在恩典中。 但是,這一節為什麼不說「坐」在神的恩典中?像以弗所書二章六節說的,「祂又叫我們在基督耶穌裡一同復活,一同「坐」在諸天界裡。」為什麼保羅說「坐」在諸天之上界裡,卻又要說「站」在這恩典中?因為「站」不僅是一個地位,「站」也一定帶進行動。「站」在這恩典中,意思就是神把一個東西量給了你,並且賜給了你,叫你來行走,叫你來經歷,叫你來享受,叫你來取用。這不僅是一個地位的問題,更是一個生活的問題。 當我與主一同復活,一同坐在諸天界裡,那個「坐」所指的是神所成就的一個事實,以及所產生的一個地位。但是,我們不僅是在地位上坐在諸天界裡,我們乃是「站」在恩典裡面,叫我們下面是恩典,上面是恩典,外面是恩典,裡面是恩典,前後左右都是恩典。這恩典中的「站」就說出我們的身份,我們的地位,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動,我們的盼望,我們的要求以及我們所應該得著的成長。 這恩典不僅是一個享受,也是一個範疇 一般我們說到恩典,很容易就聯於享受。記不記得李弟兄多次說到,對經過過程之三一神的享受就是恩典。但是,保羅是說站在這恩典中,而不是說取用這恩典。當你站在這恩典中,這恩典就是一個範疇了。所以我說,這恩典不僅是一個享受,也是一個範疇。 譬如說,我今天站在加拿大的土地上,意思就是我在加拿大的範疇裡面,對我而言,這範疇就是我要在這裡行走,我要在這裡生活,我要在這裡生存,我要在這裡奮鬥,我要在這裡成長,我也要在這裡成熟,至終與眾聖徒成為裝飾整齊的新婦,好迎接主的回來。 這範疇是在復活裡屬天的範疇 那麼,這恩典什麼樣的範疇呢?這範疇是在復活裡屬天的範疇。這個範疇,你敲它敲不倒,你打它打不動,你摸它也摸不著,它是屬天的,它是神聖的,它是在復活裡的,它是勝過一切的。為什麼?因為沒有一件事可以限制復活。 一面,死是神所量給人最大的限制,但另一面,今天有這一位神人耶穌,祂進入了死,經過了死,然後從死裡出來了,當祂從死裡出來的時候,人所有一切的限制,無論是哪一方,哪一面,哪一個角度,哪一個經歷,在這復活裡都已經完全拆除了。 我願意告訴弟兄們,我們要很喜樂,我們一信主,我們就得稱義,不僅得稱義,也得到神聖的種子住到我們裡面來。就著地位來說,我們是在神聖奧祕的範圍裡,屬天的範圍裡;就著性質來說,我們是完全在復活裡,因著祂是復活,所以我們才能在祂裡面活著! 當你信主以後,神能夠說,「就外面來說,我稱你為義。你得勝的時候,我稱你為義;你為我說話的時候,我稱你為義;你追求讀經禱告的時候,我稱你為義;你釋放靈的時候,我稱你為義。不僅這樣,你失敗的時候,你在世界裡的時候,你在世界裡漂流的時候,你貪愛世界事物的時候,你讓一切屬人不健康的東西控制你的時候,我照樣能稱你為義。」 不僅這樣,神還要告訴你,「就著裡面來說,我在你裡面種了一個不能朽壞的種子,這個種子之所以不能朽壞,因為牠是經過復活而生出來的。這個種子經過死,這個種子從死裡得勝出來了,這個種子在復活的榮耀裡,這個種子是帶著創造的大能,帶著生存的大能,也帶著承受的大能,要接受並承受一切。」因為我們有這一個種子,我們才能活著,我們也才能成為一班承受世界的人。 然後,我們的生活又是活在復活的範圍裡。當你站在這恩典中,你就要說,我這個人站在恩典中,我就是活在復活的實際裡面。在我裡面是復活,在我外面是復活;我裡面的生命是復活的生命,我所在的範圍是復活的範圍,死亡不能侵蝕它,軟弱不能進入它,也沒有人、事、物可以限制它,因為它是復活的。 這範疇是神聖奧祕的範疇 感謝主,這神聖生命的聯結,叫我們藉著基督的死與復活能站在這恩典中。這恩典不僅是一個享受,也是一個範圍。我們天天所享受、所經歷的是一個神聖生命奧祕的範疇。這範疇是復活屬天的範疇,也就是神聖奧祕的範疇。 這範疇為什麼是神聖的?因為它完全是神的所是,神的屬性。為什麼是奧祕的?因為它是聯於神的經綸。它是屬於神的,就是神聖的;它是聯於神的經綸的,就是奧祕的。 我願意告訴弟兄姊妹,每一個弟兄姊妹能夠這樣愛主,能夠這樣歸給主,能夠這樣奉獻給主,能夠把自己交給主,都是一個奧祕。我願意告訴你,因為我們這班人是在這恩典中,當這恩典在我們身上實化的時候,我們得看見,這恩典就是一個範疇,是一個復活的範疇,也是一個神聖的、奧祕的、聯於神經綸的範疇。 真是奇妙,你知不知道,我們沒有一個人的生存不是神蹟,我們沒有一個人的生活不是神蹟,我們沒有一次的禱告不是神蹟,我們沒有一次的聚會不是神蹟,我們沒有一次告訴主「主啊,我愛你。」不是神蹟,甚至我們這樣一個天然、滿了意見的人會在教會中成長,豈不更是神蹟?為什麼?因為我們今天是站在恩典的裡面。 我再說,恩典不僅是一個享受,恩典就是一個範疇。如果恩典僅僅是一個享受,你怎麼能站在裡面?但因為恩典是一個範圍,你才能站在裡面,也就是說,你站在一個範疇裡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範疇?是復活的範疇,也是神聖奧祕的範疇。就著性質說,這範疇是復活的,是傷害不了的,是損害不了的,是摧殘不了的,是打擊不了的,也是能勝過一切的,甚至是連死亡都可以勝過的。不僅這樣,在這範疇裡滿了神,也滿了神的經綸。 一個被神稱義的人,不可能離開恩典 羅馬書五章一至二節「我們既本於信得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對神有了和平。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恩典中。」四十八年前我讀這節聖經,是「現在」,四十八年後我讀這節經,還是「現在」;以前我讀「現在的恩典」,四十八年後,還是「現在的恩典」。換句話說,恩典永遠是「現在」。你若說你今年站在恩典中,明年溜出去了,後年再抓回來,那我就告訴你,沒有這回事。恩典就是「現在」,你以為溜出去了,其實還是在恩典中。 在這範疇裡有神聖奧祕的種子和其成長 弟兄們,你不可能離開這恩典,不可能離開這神聖奧祕的範疇,因為在這範疇裡有神聖奧祕的種子。彼前一章二十三節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這範疇裡有神聖奧祕的種子及其成長,是神來作的,也是神來叫牠長的,正如哥林多前三章六至七節所說的,「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在這範疇裡有神聖奧祕種子成長所產生的運行和運作 弟兄姊妹,我們現在在那兒?我們在神聖奧祕的範疇裡。我在裡面,你也在裡面,你在裡面,我也在裡面。每一個蒙神稱義的人,都在這神聖奧祕的範疇裡。在這裡有神聖奧祕的種子,在這裡有神聖奧祕種子的成長,在這裡還有神聖奧祕種子成長所產生的運行和運作。 教會生活就在神聖奧祕的範疇裡。教會是神聖的,教會生活是聯於神的經綸的,教會生活必須是神聖奧祕的生活,在這裡有神聖奧祕的種子,也有神聖奧祕種子的成長,也有神聖奧祕種子成長所產生的運行和運作。今天人的難處是在於人不聯於種子,天天在研究如何運行運作,卻不知運行和運作是聯於生命的,是聯於種子的,是聯於種子的成長的,也就是說,在這成長裡才產生了運行和運作。 這一切的經歷都是在神的稱義中得以維繫的 但是,無論這運行和運作有多好,這一切的經歷都是在神的稱義中才得以維繫的。如果有一天,神把祂的稱義拿掉了,這一切的運行運作就完了。所以,你要說:「感謝主,我們傳福音是在神的稱義裡傳的,我們接觸人是在神的稱義裡接觸的,我們和弟兄姊妹的交通是在神的稱義裡交通的,這一切的經歷都是在神的稱義中得以維繫的。」換句話說,把神的稱義拿掉了,整個運行和運作也就解體了。所以,無論你的運行、運作有多大,你都要說:「主啊,謝謝你的稱義。無論我的運行運作有多成功,或是多失敗,我這個人還是你所稱義的人,我仍然屬於你。」 一個被神稱義的人,是一個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的人 一個被神稱義的人,是一個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的人。一個真正經歷主的人,他裡面會有一種感覺「我因盼望神的榮耀而誇耀。」(羅五2)我不相信有幾個基督徒敢說,我是因著主再來的盼望而誇耀的。很多人是外面完全奉獻給主,裡面卻滿了打算,若是你告訴我,我從來沒有打算,是主來摸著我,叫我流著眼淚、閉著眼睛把自己奉獻給祂,一生服事祂,這種人我還不太見得到,不能說沒有,但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偶爾眼睛也會睜開,東張西望,想想「難道我一生就是這樣嗎?」 對於一個真正認識神稱義的人,沒有什麼纏累,反而有一種灑脫和誇耀,「主,你可以來,今天就可以來,現在就可以來,雖然我有軟弱、有許多失敗、有許多限制、有很多得罪你的地方,但我已經被你稱義了。你既然稱我為義,我就可以羨慕你的再來,你的再來也就成為我的誇耀。」 保羅的例證 我們來看看保羅的例子。僅管他服事主到末了,亞西亞的眾教會都離棄了他,他還能豪邁的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賽程我已經跑盡了,當守的信仰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7)看起來保羅似乎很得勝,事實上不一定如此。當他第三次上耶路撒冷和當地的長老們交通,就被他們說服去行律法的規條,並且還替人出錢行潔淨的禮(徒二一18~26)。這就是為什麼保羅說,那美好的仗我打過了,不是打勝了;當跑的賽程我跑盡了,不是跑贏了;當守的信仰我守住了,不是傳播了。 那時候,在教會中間似乎有一種情勢:你若不這樣跟隨主,你就沒有路;你若想跟隨主,你就得妥協,於是亞西亞的眾教會產生一致棄絕保羅的情形,但保羅卻還能說「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主,那公義的審判者,在那日要賞賜我的……」(提後四8)為什麼保羅有這樣的豪邁?因為他這一生,無論是存在、生活、供應、運作、勞苦,都是活在神的稱義裡的。保羅的豪邁,不在於他的工作有多少果效或有多成功,不在於多少人受他的影響,也不在於他建立了多少處教會,乃是完全在於神的稱義。
我是一個活在神的稱義裡的人,就是一個站在恩典中的人,也是一個居住、成長、行走在神聖奧祕範疇裡的人。那麼,我們要怎麼住、怎麼長,怎麼走呢?首先,我們是活在患難中的。 你很難相信,稱義和患難會有什麼關係?稱義為什麼需要患難?因為一個得稱義的人,是藉著生命的稱義被帶到患難的範圍裡,在這範圍裡有一種外在的生活,就是艱苦。 譬如說,你若真是愛主,誰都看不起你;你若真是愛主,誰都跟你不對;你若真是愛主,誰都不會了解你;你若真願意把一切歸給主,沒有人會同情你,每個人對你的看法都會改變,不要說外邦人,連弟兄姊妹,甚至連教會中的長老和同工都可能看不起你。 所以,若有人真正要跟隨主,願意不顧一切為著主,患難一定來。人常常會問他說,「難道作教授就不可以來服事主嗎?難道帶職業就不可以服事主嗎?若是大家都全時間,誰來顧念他們?」這樣的話,沒有一句是錯的,也沒有一句是有神的。但另一面,凡要跟隨主的人也要認識,「……在患難中,我們也是誇耀,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蒙羞……」(羅五3~5)盼望不至於蒙羞,同樣的,稱義也不至於蒙羞。 稱義不光是地位的事,也是生命的事。所以,我需要主量給我一切的處境,叫這生命在我裡面有成長,也有運行運作。你要學習對主說,「主啊,人不了解我,我讚美你;人不稱許我,我讚美你;人不要我,我感謝你。無論怎樣,主,我知道我是在患難中經歷你,並且我是站在恩典中。」 是活在神的愛裡的人 一個活在神的稱義裡的人,也是活在神的愛裡的人。經歷神的愛有兩面:一面是祂的愛在你裡面給你摸著,另一面是祂的愛在你身上有一種的浸透,直到你全人充滿了愛,也就是說,神聖奧祕範疇的實際,也就是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羅五5,十五30;西一8;提後一7)。 我請問弟兄姊妹,「你愛不愛神?」你說,「我愛神。」我再問你,「你這樣愛神,那麼,你是不是一個充滿了愛的人?」你就要說,「主啊,我還需要你的聖靈,也就是神聖奧祕範疇的實際,不斷的充滿我、澆灌在我裡面,使我成為一個活在神愛裡面的人。」 不僅有法理上的和好,也有生命祥和上的和好 一個活在稱義裡的人,與神不僅有法理上的和好(diallasso,太五24),也有生命祥和上的和好(katallasso,五10上),這兩種的和好是兩個不同的希臘文。 馬太福音五章23~24節題到,「所以你在祭壇前獻禮物,若想起你的弟兄向你懷怨,就要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這裡的「和好」,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彼此認罪悔改、彼此對付,但這是不夠的。羅馬書五章題到的「和好」,是更進一步的,不僅是指法理上的「和好」,也是指生命祥和上的「和好」。 比方說,有時候夫妻會吵架,吵完以後,丈夫要去禱告的時候,發覺自己對不起太太,就和太太說,「姊妹,對不起,我傷害了你。」這是法理上的和好。但真正的祥和,乃是夫妻來在一起,不需要用言語表達,就有一種彼此的享受,這種享受是超過言語的。就好像說,每逢我的姊妹在我身邊,我就覺得很安全、很滿足;我的姊妹不在身邊了,我就覺得孤單,不知道幹什麼才好,這就是一種生命上的祥和。 父母和兒女也是一樣,有時候兒女作錯事了,當父母有智慧的管教兒女以後,藉著兒女的順服,就產生了一個和好,甚至兒女還會抱抱父母,產生出一種彼此的享受,這就是一種生命上的祥和。這不是道理上的和好,或者僅僅是你原諒我,我原諒你的和好而已,這是一種生命上的祥和。同樣的,主不僅稱我為義,主作我的生命,我也享受主的生命,我和主之間產生一種的愛,使得我愛主,主也愛我,於是生發出一種生命上的祥和。 甚至有時候,你也沒有禱告說,「主啊,赦免我。」你只是心裡動一動說,「主啊,我真是一個罪人,主啊,我真需要你的憐憫。」就在這時候,你裡面就有一種祥和出來了,讓你覺得你和主是何等的親密,也是何等的完美。當你再說「主,我愛你」的時候,那個愛的裡面就有許多的實際。這就是我們這一生,在神聖生命範疇裡的經歷。所以我們要說,「主啊,謝謝你的稱義,不僅在法理上赦免了我,也叫我和你之間有一種生命上的祥和。」這是何等的甜美。 一生不斷經歷生命的得救 一個活在稱義裡的人,更是一生在神的生命裡得救的人。也就是說,你要在祂的生命裡得救再得救,得救再得救;成長再成長,成長再成長;運作再運作,運作再運作;行走再行走,行走再行走;祥和再祥和,祥和再祥和;這就是所謂的「得救」。 這裡的「得救」,不是不下地獄的得救,乃是不斷的經歷在我們裡面的神聖生命。藉著這生命在神聖奧祕範疇裡的運作,我們就能被帶進成長、運作、和生命祥和的裡面。最後,我們能說,我活著就是在稱義裡,我是活在基督裡,我活著就是基督。阿們。(韜) | ||
(2001/12/21am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