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篇 在審判之下 ── 說出救恩的需要(三) ── 羅馬書鳥瞰(十四)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複習的話 羅馬書前三章說到我們都伏在神的審判之下,第一是你和神之間有問題,第二是你以自己為中心,第三是你活在宗教裡面。什麼叫宗教?根據中文的用法,就是有所宗而施教。我們可以在羅馬書二章下半段,看見在宗教裡的人的情形。 有外表的名稱 羅馬書二章十七節,「你名為猶太人,」宗教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有外表的名稱。我若還沒有信主,我可能是在宗教裡,但甚至我已經得救了,我真正信入了主耶穌,我這個人還可能是一個在宗教裡的人,只有外表的名稱。 二章十七節說「你名為猶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著神誇口。」,短短一節聖經說出三個東西:我是神的選民,我所依靠的是律法,我所誇口的是神。有沒有一個地位比這個地位更崇高?我是神的選民,神所頒布的律法是我的倚靠,我所誇口的是神自己,就著這節聖經來說,這班人真是太好、太高了,但即或這樣,保羅似乎還要說:「你知道嗎?這還是宗教,因為你只有外表的名稱。」 對神只有外面知識的認識 十八節「既從律法受了教導,就認識神的旨意,也能鑑賞那更美的事。」如果你說這些還不好,那我們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好。差不多我們都沒有這樣的能力,來鑑賞更美的事,我們都很平庸、平凡,我們的特點就是「平」。什麼叫做平?平就是別人是這樣,我也是這樣;別人這樣活,我也這樣活;別人這樣存在,我也這樣存在,這就是平庸。平庸就是我不論作什麼,好像都是中規中矩,不會特別落後,也不會特別突出。平凡就是我的表現跟別人都差不多。 在這裡,猶太人既從律法受了教導,就認識神的旨意。神一再重覆的告訴以色列人,我怎麼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把你們領出來,我怎麼把你們帶出來歸向我,你們在地上要作我的百姓、要成為我的國度,所以他們很明白為什麼猶太人存在於地上。同時,他們也能夠鑑賞那更美的事,他們對屬神的事物有一種鑑賞的能力。 回教徒不能鑑賞更美的事,孔夫子對永世也沒有辦法鑑賞,所以他才說「不知生,焉知死?」「獲罪於天,無可禱也。」他似乎是說,我和神之間的距離真是太遙遠了,我不過是告訴你作人應該怎麼作,不能談更美的事,只能談現今的事。 更美的事需要鑑賞,更需要得著 但是這裡有一班人,他們是倚靠律法且指著神誇口的,他們「既從律法受了教導,就認識神的旨意,也能鑑賞那更美的事。」(二18)他們知道什麼是屬天的,他們知道什麼是在神面前有價值的。保羅說,猶太人有神的律法,尤其有一種能力,知道什麼是屬神的,知道什麼是屬天的,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知道什麼是永遠的。但是,他們對更美的事只有鑑賞,卻沒有得著。 神聖的事物是需要鑑賞的,但不僅需要鑑賞,還需要得著,甚至於需要構成。若是猶太人得著了更美的事,讓更美的事成為他們的構成,讓更美的事成為他們的一部分,那就太好了,但是他們這班人卻只是鑑賞更美的事。 保羅又說,他們又深信這地上所有的人都是瞎眼的,只有他們的眼睛是亮的,這也是真的,因為只有他們真正的知道神。所以,他說「又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的,是黑暗中之人的光,」(二19)以色列人的確是黑暗中的光,因為在舊約時期,以色列人就是神的見證。 外表的猶太人 保羅在這裡對宗教徒的確描述的好。他繼續說,你們「是愚昧人的管教者,是幼稚人的教師,在律法上有知識和真理的規模;」(二20)但是,你們有一個特點,所有你們所講的,你們自己都沒有;所有你們所看見的,你們也都沒有,那些實際和你們是非常的遙遠,所以才會有二十八節,「外表上作猶太人的,並不是猶太人,」換句話說,一面保羅還是尊崇猶太人,另一面他們的難處在於他們都是外表的猶太人。 就像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但是外表的中國人並不就是中國人,尤其是在海外下一代的中國人,都是外表的中國人,長的跟中國人完全一樣,吃的也是中國飯,可是他們的想法完全是西方的一套,人生的價值觀也完全是西方的。為什麼?因為他外面雖是個中國人,卻是在西方的環境中長大,受西方教育的培養,在西方的社會中成長,他們外面是中國人,裡面卻都是西方的文化。 這裡說到猶太人,還不是教育的問題,乃是所是的問題。你知不知道,外面的猶太人並不是猶太人。猶太人的確好,他們是神的選民,他們的確有神,他們有神的律法,不僅這樣,他們可以指著神誇口,也從律法受了教導,認識神的旨意,也能鑑賞更美的事。但是這一切不能僅僅是外面的,必須是內在的,所以他說,「外表上作猶太人的,並不是猶太人;外表上肉體的割禮,也不是割禮。惟有在內裡作的,才是猶太人;割禮也是心裡的,」(二28~29)換句話說,不是你屬於那個族類的問題,也不是你有什麼樣的教訓的問題,不是你可以有什麼樣的誇口的問題,也不是你有什麼樣的遺傳或家族的問題;主乃是問你,你的內裡到底怎麼樣? 「真」猶太人 所以,我若碰見一個猶太人,當他說,我名為猶太人,我就要說:我名為真猶太人。當他說,我倚靠律法,我就會說,律法就在我裡面。當他說,我指著神誇口,我就說,神和我就是一。當他說,我從律法受了教導,我就說,律法在我裡面天天規範我。當他說,我認識神的旨意,我要說,我活著是聯於神的旨意。當他說,我會鑑賞更美的事,我就說,更美的事就是我的存在、追求和生活。你要注意,人內裡的實際和外在的宗教,完全是兩件事。 當保羅說到審判時,不僅外邦人是在審判之下,宗教徒也要在審判之下。但你要從這審判中,來得著主的稱讚。「惟有在內裡作的,才是猶太人;割禮也是心裡的,」換句話說,我願意在神的憐憫裡,取用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事實來脫離我的肉體、我的情慾,這樣的生活、生存是在於靈,不在於字句,所以不是人來稱讚我,乃是神來稱讚我。所以,神的救法完全是裡面的,是需要你活在靈裡的,這是何等奇妙的事! 在審判之下,說出救恩的需要 宗教徒即或是猶太人,也是在罪中的,因為宗教是虛空的 有外表的名稱 在教會歷史中,馬丁路德是一個非常反對天主教控制的人,他並沒有意思要創辦路德教派,他是單單純純、乾乾淨淨,照著主所給他看見的,起來服事主。但路德過去以後,跟隨他的人為了要生存,就不得不設立一個路德教派。同樣的,宣信弟兄也沒有意思要創立一個派,他甚至厭惡這些東西,但是到後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出了一個宣道會。無論他起初怎麼宣告沒有組織,到後來還是出個組織。還有一個團體叫做基督教會(the church of Christ),他們看見教會只能有基督,不可以有其他任何的名字,所以叫做 the church of Christ,但是到後來,他們也變成一個組織。 我願意告訴弟兄們,許多的團體,起頭常常是神聖、屬天、厲害的運作,然後就帶進一些後遺症,而產生了外表的名稱。 當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藉著各種的神蹟,把他們呼召出來,把律法頒佈給他們,帶他們進入迦南。那時,他們的確能見證:我們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又實在,又可跟隨,又是我們所依靠的……但是慢慢的,律法還在,祭司體系還在,對神的敬拜還在,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最後就只剩下外表的名稱。 ‧執事過去,職事也就過去 在「曠野的筵席」一書中,倪弟兄在最後一篇講到關於職事的信息,他的話真是厲害。他說,當一個有職事的執事過去的時候,他的職事也就過去了,不僅過去了,而且要連根剷除掉。就像農作物一樣,你種了一季的稻,當這個稻收割了以後,你不會留下那個殘留的根,你要從新再來翻土,要把它連根剷除。你知道為什麼倪弟兄要說這個真理?就是人喜歡有外表的名稱。 你要會領會,在我的見證中,我常提到倪弟兄、李弟兄,他們怎麼幫助我,我怎麼在主的憐憫裡,藉著李弟兄的培養得著成全,所以,我對他們是尊重到極點。我可以提到倪弟兄,我也可以說起李弟兄,我可以見證怎麼從倪弟兄得豐富的啟示,我也可以見證怎麼在李弟兄的培養裡得著一點的成長,有一點的盡職,但是我真是害怕,我裡面沒有倪弟兄的東西,卻常常講倪弟兄,沒有李弟兄的東西,卻常常講李弟兄。若是沒有他們的豐富在我裡面,我就徒有外表的名稱。 我若是猶太人,讀到羅馬書這一段話,我裡面會很有感慨。就著出生說,我是猶太人,但當我說我是猶太人時,我並不是猶太人,因為摩西所經歷的神,我沒有;以利亞所經歷的神,我沒有;以利沙所經歷的神,我沒有;大衛所經歷的神,我也沒有。這些神所使用的人,他們所經歷的神,我沒有,這位歷世歷代在人身上厲害作工的神,我沒有。外表上,我是個猶太人,我好像什麼都有,但這一切都離我很遙遠。這就是外表的名稱。 ‧宗教叫人有外表的名稱 宗教總是有外表的名稱,我們是屬於什麼,我們以前有什麼樣的袓宗,我們以前是什麼樣的人帶領過的,我們以前有什麼樣主的祝福的,但是現在,我們和主好像非常遙遠。比如在士師記的時候,神原先的確藉著基甸領導以色列人,七章二十節有人喊,「耶和華和基甸的刀!」但是末了,「基甸以此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士八27) 對神只有外面的知識和認識 一個在宗教裡的人,不僅只有外面宗教的名稱,對神也只有外面的知識和認識,這就是在十七、十八節所說的,他「認識神的旨意,也能鑑賞更美的事。」他對神的認識和知識是外面的,和他這個人的關係不是這麼的密切。 只要外面的聖言 一個在宗教裡的人,只要外面的聖言,這聖言就是神的話。神的話來了,在你身上正常的情形應該是滿有運作的,因為神的話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如果神的話來了,卻在你身上沒有運作,那就不是真正神的話,那只能是神的教訓。 ‧logos 和 logia 寫聖經的人真有智慧,說到神的「話」,他就不用 logos,而用 logia。logos 的話是動態的,是有經綸的,是有目的的,是活潑的,是能運作的,也是往前的。但是,到了以色列人手裡, logos 變成了 logia,一個中性的話。什麼叫作中性的話?就是沒有運作的話。當神的心意擺出來了,神心頭的盼望擺出來了,神的旨意、目的、經綸都擺出來了,但這些神的話對他們來說,僅僅是話,而不是運作,這就是logia的意思。 在這次追求中,我常常問,我今天是在搞 logia ,還是給你們 logos?你們聽了一篇又一篇的道,我就害怕,我們中間有多少 logos的話說出來了,一到了你們手裡,都變成了 logia;講的人是 logos,聽的人是 logia;講的是主的話,聽的卻是一篇教訓。 我告訴你,主的話在有神的人身上是 logos,在缺少神的人身上就是 logia。譬如,「除了我之外,你不可以有別的神。」(出二十3)有的人一讀就成了 logos,有的人讀來讀去還是 logia。 什麼是宗教徒?宗教徒就是有主的話,但主的話在他身上老不出事情。宗教徒就是有了神的話,聽到了神的話,也得著了神的話,只是這些話在他身上沒有反應,沒有發動,沒有運作,他還是他,依舊不變!主的話不斷的來,不斷的來,可是對他都變成 logia 了。 活在 logia 裡面的人,他的聖經,和活在 logos 裡面的人是一樣的。聖經就是聖經,主的話就是主的話,神的申言就是神的申言,凡神所說的話,都是有價值的。但是,當神的話說出來,人卻不能產生一個健康的反應,這話就只停在 logia 上面了。 弟兄姊妹,我們要在主裡站起來,要告訴主,主,你的 logia 的話已經講出來了,現在這些話必須成為我們的 logos。如果不能成為我們的 logos,我們就會成為宗教徒。那時候,就算我有書,書有什麼用;就算我聽了道,聽道有什麼用;就算別人教我了,教會了又有什麼用;一切在我身上都是中性的,都不是陽性的,既不能產生動力,更不能產生運作。 怎樣知道人是在宗教裡?第一,他們有外表的名稱,第二,他們對神有外面的知識和認識,第三,他們有外面的聖言,因為的確有主的話交託給他們了,但是,主的話在他們身上能不能產生運作,就要看他們有沒有取用這些話;若是不取用這些話,若是不讓這些話在他們身上產生運作,這些話都成為中性的了,似乎也都成為浪費的了。 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只有主的話,我們還要有主的話的運作,還要讓這些話在我們身上成為動態的話,否則,我們就會成為一班在宗教裡的人。 持守外表的字句儀文 宗教徒還有一種情形,就是他持守外面的字句和儀文。二章27至28節,「那本來未受割禮的,若全守律法,就要審判你這有字句和割禮卻犯律法的人,因為外表上作猶太人的,並不是猶太人;外表上肉體的割禮,也不是割禮。」換句話說,律法上所規定的,你都作了:我是猶太人,我守安息日,我受割禮,我獻祭,我也守節。但這並不表示你是猶太人,為什麼?因為神定規這些事,不是為了這些事的本身,神定挸這些事是有一個目的的。神為什麼叫你受割禮?是叫你不要活在肉體裡;神為什麼叫你守安息日?是叫你與神聯結;神為什麼叫你獻祭?是叫你把自己交給神;神為什麼叫你守除酵節?是叫你的生活和生存完全沒有世界的酵。但是,你若只作這些事,卻不能向神活,也不能聯於神,那你和神的距離還是遙遠的,你不就只是外表的猶太人嗎?凡只是外表的,就不算得數! 弟兄姊妹,在教會生活裡,不是聽了多少信息的問題,不是參加多少特會的問題,而是這些神的話在你身上有沒有產生實際的問題。真實的教會生活不是外面的,而是裡面的,你裡面要有靈中的實際。 ‧在於靈,不在於字句 羅馬書二章二十九節說,「惟有在內裡作的,才是猶太人;割禮也是心裡的,在於靈,不在於字句。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你要注意,保羅在這裡說,你在不在宗教裡,不是根據人對你的看法,乃是根據你和神的關係。他特別強調,「……在於靈,不在於字句。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什麼時候你一離開宗教,一離開外表,而回到你的內裡,你的靈就健康了。 ‧我只要神,只要得神的稱讚 當我們天天在這裡聚會,神就會問我們,「你到底有沒有主?你能不能成為一個有神的人?」當我們成為一班有神、有靈、有實際的人,神就會說,我稱讚你。 倪柝聲弟兄有一首詩歌,「讓你們去得名聲、富足、榮耀、友朋,讓你們去得成功、讚美、從者、興隆。但我只願孤單隱藏,在這罪惡世上;我心切望忠誠跟從我主直到路終。」(詩歌468原版)果然到了後來,倪弟兄這一生確實是沒有得著人的任何稱讚。我願意告訴弟兄們,若是人人都稱讚你的時候,你要記得主耶穌的話,「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路六26) 在宗教裡的人,是要和人建立關係的,然而,在主面前的人,是要和神建立關係的。當保羅說到人都在神的審判之下,他強調這是裡面的,不是外面的;是靈中的,不在於字句。你若是在靈中,你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 我們這一生都是活在這樣的經歷裡。我們會有許多的得勝,也會有更多的失敗,有許多時候,我們好像討神歡喜,也會有更多的時候,我們讓神生氣,但是末了,我們都是要見神的。當我們面見神的時候,若是神對我們說,「好,你這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還有什麼比這句話更好、更高、更甜美的呢? 缺少靈中內裡的實際 你要清楚,你到底要得什麼?你若是在神以外有任何的要求,你遲早會落到宗教裡。有些人很奇怪,總是想盡辦法怎麼為主作工,想盡辦法在工作裡為人所用。有位弟兄寫信告訴我,我要到我那個小鄉鎮開展,然後再擴展到南臺灣、全臺灣,甚至全球性的工作。當我收到這封信,我裡面就很掛心,常常為這位弟兄禱告記念他。 你要注意,跟隨主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活在神聖生命裡,不活在宗教裡,所以,你需要有靈中內裡的實際。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 普世的人被定罪,說出全然的無望 末了,保羅說到普世的人也都活在神審判之下,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2)他們的所是、行為、生活、存在都偏離正路了。 他們的所是和行為 第一,就他們的所是說,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三13)。第二,就他們的行為說,他們對人滿了傷害,是殺人流血的(三15)。人與人相處之間不可能沒有傷害。我問你,政治選舉,對人是不是傷害?在公司裡的升遷,對人是不是傷害?只要沒有主,人的存在、人的一舉一動必定會傷害人。所以,你要學習作一個有主的人:如果我升遷,是主叫我升遷的;如果我得著什麼,是主給我的,不是我去爭來的。若是這樣,我的所是和行為就不會成為「殺人流血」的。 他們的生活 第三,就他們的生活說,是遍行毀壞和禍害(三16)。你看看今天的世界,人不就是在遍行毀壞和禍害嗎?現在的青少年所受的教育是什麼?是毀壞、禍害。人應該是貞潔的,但是今天整個社會所教化人的,盡是一些不貞潔的事。 譬如說作直銷,你不要以為作直銷只是個謀生的路。不,在教會中作直銷所產生的毀壞和禍害,是不可思議的。譬如,原來我看見一位好弟兄,就是好弟兄,但因著我作直銷的緣故,現在我一看見他,我就想到我的下線,我的利益,我已經無心聚會了,更不要說有主了。若是他加入我的行列,我就把他敗壞掉了。你要注意,一不小心,你就會陷入與世人一樣被定罪的情形裡,他們的所是是裡面的忿怒,他們的行為對人有傷害,他們的生活是遍行毀壞和禍害。 他們的存在 ── 平安的路,他們不知道 然後,就他們的存在說,是他們不知道平安的路,他們眼中不怕神(羅三17~18)。這句話不簡單。我願意告訴你,很少人知道平安的路。有時我勸弟兄,弟兄啊,你要信靠主,好好服事主。有人說,「朱弟兄,你怎麼見每個人都勸他全時間?」我就說,「我勸了那麼多個,全時間的也沒有幾個。我若是不勸,不是連一個都沒有嗎?」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平安的路,人未曾知道。人一買房子,就以為發財了;人一升官,就以為有前途了;人一得博士,就以為可以作什麼了。 若是你知道平安的路,你會爬著、跪著、求著告訴主,「主啊,我一生要好好來服事你。我什麼都不要了,什麼叫作前途,什麼叫作博士,什麼叫作事業,什麼叫作發財,我都不要了。我要活在這平安的路上,我一生要作一個滿有神的人。」你看這樣的人生多好。 他們眼中不怕神 然後,他們眼中也不怕神。我告訴你,我們的眼中常常是不怕神的,明知道主要這樣帶,我們偏偏要那樣走;明知道主要這樣幫助我們,我們就偏偏要那樣行。這就是眼中不怕神。所以你要向主說,「主啊,保守我們,叫我們的所是就是基督,叫我們的行為活出基督,叫我們的生活滿了基督,叫我們的存在是為著基督。」 但你要注意,無論保羅講了多少定罪的事,他只用了一次「定罪」這個詞,就是在二章一節「……你在什麼事上審判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比如,當我說你偷東西時,我就開始定罪我偷東西的這個罪。然而,只要真正的判決還沒有下來,人隨時都可以在主面前悔改,離開這個審判。人可以接受主,脫離在這審判裡一切不健康的情形。神永遠都是有恩典的,盼望我們都能不斷的聯於祂,一直得著恩典。求主憐憫我們。(韜) | |
(2001/12/12am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