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中的生命經歷
第四十四篇 宗教與基督相對(二)
(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讀經:腓立比書三章1至2節
宗教傷害基督的身體
許多聖徒並沒有領會,宗教對教會、對基督的身體有多大的傷害。很少人認識,教會就是基督。幾時在教會中,基督的元素、基督的內涵、基督的本質、基督的運作、基督的活出、基督的新鮮不在了,那就是落入了宗教。在以過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中,幾乎沒有一個基督徒團體能逃開這一個。宗教是很難對付的。保羅面對的是什麼?宗教。彼得面對的是什麼?宗教。是什麼叫保羅受許多的苦?宗教。保羅經歷了許多苦,有來自政治的,有來自外邦人的,有來自同族人的,但都沒有像從耶路撒冷所受的苦多。從雅各那裡來的人帶給他許多攪擾。無論保羅去哪裡,總有一班宗教狗跟著他。無論保羅作什麼,他們總是在背後破壞。他們傷害基督的身體,但他們卻以為自己是在事奉神。你就知道宗教有多詭譎!
真正的邪惡是取代基督
宗教是基督徒第一個要爬越過的山。如果一個人能夠認清宗教,並且越過它,他的成長就會很健康。宗教是最難勝過的一個東西。人很容易勝過世界,人很容易勝過罪,因為這些是明顯的,你知道它是罪,你知道它是世界。但是,一個邪惡工人的「邪惡」,不一定直接聯於罪,不一定聯於世界。這一個邪惡,是指用一些東西取代基督,使得基督不再是人的中心和焦點,而是以基督之外的事物作為中心和焦點。這些事物可以是一個人,可以是一個教訓,可以是一個實行;但無論它是什麼,都是一個難處。
一個在宗教裡的人,基督並不是他首要的一位。宗教就在我們的血輪裡。我們喜歡宗教的事物,我們喜歡活在宗教裡,因為宗教叫我們覺得有了保障。比如,你說,要信靠主!人會覺得這太抽象了;你若說,某一個弟兄可以引導你!這就容易多了。你說,在一切事上要有基督!人會問,這是什麼意思呢?你說,在一切事上要跟隨某一個教訓!這就容易得多。在我們的裡面,我們傾向於持守基督之外的事物。我們在自己的己生命裡喜歡宗教,而邪惡的工人也喜歡把宗教帶給我們。
今天有多少人能說,我所以作這件事,是因為我有主的帶領、我有主的說話、我有主在我裡面的運行?很少。我們這個人喜歡在宗教裡,結果我們也要求別人也在宗教裡。試想,你如果只傳講基督,你如果只供應基督,你如果只分賜基督,聖徒們的反應會如何?你如果傳講一個教訓、一個實行,通常聖徒們很快就會接受,因為這一個所需付的代價不高,而跟隨主的代價是高的。
與基督合併的頭一個攔阻:宗教
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三章所說的,是一個與基督合併的過程。這一個合併,不只是在生命上,不只是在性情上,也是在人位上。當你在這樣一個過程裡往前的時候,宗教是頭一個你需要爬過的山峰。宗教總是在那兒等著你,並且預備把你吞吃掉。
弟兄們,主幾乎不能祝福你,主若稍微祝福你一點,你所得著的祝福就變成你所持守的宗教。你幾乎不能有主的同在,只要你有了主的同在,那一個叫你有主同在的方法就成為你所持守的宗教。任何一個幫助我們有主同在的方法,我們都要學習,可是我們不是高舉這一個方法,我們是高舉主。堅持方法,基督就沒有了。
宗教徒喜歡誇口,好加強自己的存在
保羅在第三章一開頭就說,應當防備犬類(2節)。防備,就是看透。防備犬類,就是留意察看那些使用主的名的人。並不是每一個服事主的人都是健康的、合適的、祝福教會的。有許多表面看來是主的僕人的人,在性情上卻是犬類。他們持守、高舉基督之外的人事物。他們並不知道,基督的實際完全是在靈裡;他們不知道如何管制他們的肉體和魂生命,他們總是以基督之外的事物為誇口。
有一次,我到一個國家去,那裡的一個負責弟兄對我說,「我和你是同一天一起受浸的。」我聽了很驚奇,就問他,是否是一九五三年某一天的下午受浸的?他說是。馬上我就感覺,那一次的受浸不得了,竟然浸出了兩個主的僕人!那是何等的一次受浸!如果每一次受浸都浸出兩個主的僕人,那有多奇妙!後來我想想,哪一天受浸,又有什麼不同?不都是一樣嗎?可是宗教這個東西就在我們的血輪裡,叫我們這個人有可誇的,叫我們肯定自己的存在。這就是保羅所說,在肉體裡的誇口(3節)。弟兄們,不要指著別人是宗教狗,我們常常比別人還要宗教。宗教就在每個人的裡面。
宗教,就是人尋找一些事物來加強他的存在。宗教,就是誇口。不要以為犬類的性情只在當時的猶太教信徒裡面,不,它存在於每個人的裡面。我們總是尋求彼此相同的地方,我們總喜歡尋求可誇口之處。因著這樣,宗教徒的工作就成了邪惡的。
宗教徒的工作破壞聖徒的純潔
你如果對當時的猶太教信徒說,你的工作是邪惡的,他們會極力抗辯。他們會說,「你說的是什麼?我們遵行律法,我們守安息日,我們持守摩西所教訓我們的,我們跟隨主耶穌的兄弟雅各,為何你說我們是邪惡的工人?你為何有如此的膽量這麼說?」弟兄們,什麼是邪惡的工作?邪惡的工作,是指它的運作說的,它運作的結果要把你帶離開基督,要把你帶進一些基督之外的事物裡去。
這些說起來容易,作起來難。宗教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人帶離開這一位活的基督。許多屬靈的事物只是一個過程,我們卻容易把它當作是一個目標。說方言的難處是什麼?它變成一個目標,叫人上了癮,叫人不說方言就覺得不對勁。對很多人而言,從方言蒙拯救是一件大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從其中出來。許多人一接觸了方言,就愛上了它,非得說方言不可;他卻不知道,這方言使他失去了基督。什麼是邪惡的工作?就是有一種運作,它不知不覺使你的焦點從基督轉移開,把你向著基督的純潔破壞掉。
妄自行割就是堅持某一種實行
保羅在這裡說,要提防犬類,要提防邪惡的工人。他們的工作並不是明顯的惡,但確實有一個邪惡的性質在其中,要把你從基督這活的人位帶離開。不僅這樣,他們還是妄自行割的。這是指實行。有些實行是主所起始的,但不論主所起始的工作有多好、有多奇妙,如果有人堅持:「就是這一個,再沒有別的了!人若不這麼實行,他就有問題!」這就是妄自行割。
這是很嚴肅的事。有了這一種妄自行割的實行,人就不需要到主面前,人就不需要有主的同在,人就不需要有主的帶領,人就不需要住在主的同在裡,人就不需要有主的運作,人以為只要這樣就夠了!弟兄們,這就是妄自行割。妄自行割,就是帶著強迫的動機而有所實行。
保羅在這裡描繪宗教,他說,要提防!要看透!有一班人,你要看透他們的性情,他們是犬類;你要看透他們的工作,他們要使你的焦點從基督轉移開;你要看透他們的實行,他們堅持他們的實行,也強迫別人有同樣的實行。弟兄們,這就是宗教。
宗教與基督相對的十四個點(續)
這就是為什麼,上一篇信息說到十四個點。在這些點裡,意識形態最能破壞主的工作。基督徒不該有意識形態,基督徒只有基督;然而,人很容易有意識形態。浸信會有浸信會的意識形態,靈恩派有靈恩派的意識形態,天主教有天主教的意識形態,這些意識形態使基督徒形成許多宗派。意識形態的標記,就是排他。是什麼使你的成長受挫折?意識形態。
除了意識形態以外,這十四個點都是你所需要的。你需要教訓,你需要有屬靈的執著,但是不要讓你的教訓和執著攔阻你在基督裡的往前。主是大的,祂的豐富是追測不盡的。若是祂的豐富是追測不盡的,就沒有人能說,我已經完全認識基督了。
還有,你需要有敬虔的外貌。你不能讓人覺得你很鬆散。你不能一邊抽雪茄,一邊傳福音。你需要有敬虔的外貌,但是你並不忽略敬虔的能力。在你的敬虔裡應該有基督運作的大能。同樣,你也需要追求,你也需要有美德,你也需要蒙祝福的歷史。我問你,你是否有一個蒙福的歷史,是你可以對人作見證的?然而,一不小心,我們就以歷史為誇口,卻不知道主已經離去。另外,你也需要有殷勤的勞苦,你需要屬靈的實行,你需要屬靈的運作,你需要屬靈的活動。這些都是必須的,但是還需要另一面的支撐。你有教訓,你還得有啟示的基督。光有教訓,這教訓就是宗教,教訓需要帶進啟示的基督。你有屬靈的持守和執著,你還得有屬靈的成長,好叫你所執守的能更為深入。你有敬虔的外貌,你還得有運作的能力…這樣,你就知道你不是在宗教裡。
有許多屬靈的事,你第一次作,你會有很多的禱告;第二次,你熟悉了,你就不這麼禱告了,你在主面前不這麼認真了,因為你一切都知道了。到了第三次,你就落到宗教裡去,就是這麼容易。亦即,你可以作許多屬靈的事,卻沒有活的基督自己。這就是宗教。
十二、屬靈的運動相對於基督的工作
第十二點,你有了屬靈的運動,你還得有基督的工作。什麼是運動?屬靈的運動是聖靈發起的,並且有一班聖徒與聖靈配合,加上主的祝福,而帶進一個有顯著果效的成果。這一個運動很容易變成一個模式,讓眾人來效法。在健康的情形裡,這整個過程乃是有基督的工作作為內在的支撐。但不知道為什麼,常常基督的工作不在其中了,運動卻仍繼續著。當運動持續的進行著,而沒有基督的工作時,這就變成宗教。
在美國曾經有過「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上百萬人參與其中,聲勢非常浩大,影響許多校園,有好多高中幾乎是全校得救。我問你,若不是基督的工作,他們怎麼會得救?但許多人是因著耶穌運動而得救,不是因著基督而得救。很可惜,許許多多青年人得救以後,很快就「死」了。那一次的運動,對今天的社會幾乎沒有什麼正面的影響。你想,這麼大的一次復興,有上百萬人得救,豈不應該對今天的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嗎?人總是問,今天的屬靈的運動在哪裡?很少人把焦點放在主的工作上。
我到美國來,直到今天,你知道我經過多少屬靈的運動嗎?我經過聖徒移民運動、福音開展運動、教會合一運動、福音下鄉運動、校園運動、家庭中幹運動…如果一一寫下,你會大為吃驚。這些運動好不好?我可以見證,這些運動都是聖靈起頭的。當主有了行動,聖徒們配合上去,就產生了屬靈的運動。我們應該讓聖靈有自由的運作。但是請記得,這些運動必須是基督的工作。不要那麼快就跳到一個運動裡,不要輕易論斷一個不在運動裡的人,因為你不知道這一個論斷對你的成長有多大的傷害。你寧可有基督,但是你也不要輕忽運動。如果它是出乎主的,你應該敞開你的心胸去學習,只是一直要提醒自己:我不是為著一個運動,我是為著基督的工作。
十三、敬虔的行為相對於基督的大能
第十三點,有敬虔的行為,但缺少基督的大能。敬虔的行為應該來自內在基督的加力。一面,我的說話、我的談吐、我與人的應對,都該叫人覺得這裡有一個神人;另一面,這一個活出的根據,乃是因著基督在我裡面所帶給我的加力。這一個加力,使我活出基督,使我將基督彰顯出來。當我活出基督、彰顯基督的時候,人所看見的是一個神人,是一個敬虔的行為。
不要只有外面的行為而已。我年幼的時候,我看見長老們,我很羨慕,他們真是屬靈的人。他們走路的方式、拿聖經的樣子,都叫我羨慕。然而,外面的摹倣不管用,還得有內裡基督大能的供備才行。基督徒不是摹倣的人,基督徒是跟隨基督的人。
十四、虔誠相對於基督的人位
第十四點,有虔誠,但缺少基督的人位。敬虔的行為是指一個行為,虔誠則是指一個人。有時候你見到一個人,你會說,「這是一個虔誠的人。」比如,我剛來美國的中西部,我去參觀Amish(孟諾教派的基督徒),他們不用電,沒有電視,沒有電話,生活很簡單。我很羨慕他們。後來有人告訴我,很多孟諾教派的基督徒愛喝酒。一面,他們有虔誠;但另一面,基督在哪裡?你和他們在一起,你會有個感覺,基督在哪裡?常常我們滿有虔誠,可是基督的人位消失了。有的人卻不同,他給你很虔誠的感覺,可是他給你最深的印象不是他的虔誠,而是基督的人位。
這十四個點是很要緊的。請記得,除了意識形態以外,其中的每一項都是你需要的。你需要教訓,你需要屬靈的堅持和執著,你需要敬虔的外貌,你需要追求,你需要美德,你需要蒙福的歷史,你需要殷勤的勞苦,你需要屬靈的實行,你需要屬靈的運作,你需要屬靈的活動,你需要屬靈的運動,你需要敬虔的行為,你需要虔誠。但是請記得,你還需要啟示的基督,你還需要神的經綸,你還需要成長和發展,你還需要敬虔的能力,你還需要與基督的聯結,你還需要與基督的調和,你還需要現今的基督,你還需要基督的運作,你還需要活的基督,你還需要基督的帶領,你還需要基督的分賜,你還需要基督的工作,你還需要基督的大能,你還需要基督的人位。這樣,你就能從宗教裡蒙拯救。(韜)
(2003-2004英語十個月追求,Cleveland,Oh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