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超絕的一生
第二十九篇 在使徒的榜樣裡一同跟隨主(一)
(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
在提摩太後書第三章,保羅花了許多力氣描述什麼叫末世(1-9節)。弟兄們,你可知道教會在哪裡呢?教會的存在乃是在末世裡。這時你要很注意,這個末世乃是一個要把你吞吃掉的末世。你若不謹慎,你若不留心活在主面前,你若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打算,根據自己的盼望而活,這個末世就要把你吞吃掉。在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1節)。為什麼危險?因為有一個東西隨時要來把你吞吃掉。
保羅接著就來描述什麼叫作末世。基本上,在末世的時候,人是專顧自己的(2節);因為人專顧自己,所以他是愛錢的,是自誇的,狂傲的,謗讟的,違背父母的,忘恩負義的,不聖潔的,無親情的,不解怨的,好說讒言的,不能自約的,性情凶暴的,不愛良善的,賣主賣友的,任意妄為的,自高自大的,末了就成為一個愛宴樂過於愛神的人(2-4節)。你讀這一段,它會讓你很沮喪,沒有人會喜歡這一段。
第8節,「從前雅尼和佯庇怎樣敵擋摩西,這等人也怎樣敵擋真道,他們的心地壞了,在真道上是可廢棄的。」可廢棄的,就是說這些人是不能經過檢驗的。他們好像是跟隨主的,但是有一天他們不能經過這一個檢驗。「然而他們不能這樣敵擋,因為他們的愚昧必在眾人面前顯露出來,像那二人一樣。」(9節)
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
第10節有一個很美的字,叫作「但」。10節說,「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你如果把整個提摩太後書的思路看一看,你會發現保羅先說到他自己,再說到提摩太。他是說,「提摩太啊,你是有恩賜的;提摩太啊,你是有託付的;提摩太啊,你要作一個無愧的的工人,你的勞苦是在大戶人家裡。你也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這大戶人家是在什麼時候有的呢?就是在末世。這一切的情形會叫你有一個感覺,服事主是何等的吃力,跟隨主是何等的艱難。然而,保羅這時候就說「但…」這個「但」就說出,這裡有一條蒙拯救的路。
「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和苦難。我所忍受的是何等的逼迫,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都救出來了。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10-12節)
我很喜歡這個「但」。弟兄們,你軟弱不軟弱?軟弱。你失敗不失敗?失敗。你有沒有覺得受打擊?有。你是否覺得沒有盼望?是。不管我們這個人多受限制,我們這一生總要注意這個「但」。不錯,在大戶人家有木器瓦器的情形,在大戶人家也顯出末世的情形,這都是叫人覺得懼怕到極點的;即或是這樣,但!但什麼呢?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
在使徒的榜樣裡一同跟隨主
有一個更好的翻譯是,「但你已經在我的教訓、品性、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裡一同跟隨。」不是你來跟隨我,而是我和你一同來跟隨主,而你所跟隨的又是我的活出。你已經在我的教訓上、品行上、志向上、信心上、寬容上、愛心上、忍耐上,一同與我跟隨主了。原則上,你是跟著我,但是那個目標不是我,目標是我們所一同跟隨、我們所愛的這一位主。
10節的「服從」(parakoloutheo)是以para作字首,是para加上a,再加上keleuthos。Para是並行的意思,a有聯結的意思,keleuthos是道路的意思,也就是你和我一同聯結起來走一條道路。這就是服從。服從,就是你和我一同聯結著走一條道路。
這個字,呂振中譯本譯作「追隨」,現代中文譯本譯作「接受」或者「仿效」,新譯本譯作「瞭解」。Parakoloutheo的家族字是akoloutheo(跟從)。主耶穌呼召彼得和安德烈,他們就捨了網,跟從(akoloutheo)了祂(太四20),這說出當一人跟隨主的時候,他是聯結於主、走主的道路的。主說,「來跟從我」(19節),意思就是,你不再那麼自由了,你不再那麼自由可以隨意往來了,你不再那麼自由可以隨己意而活了。這一個「來跟從我」,它不光叫你認識主,也叫你在地位上改變,不再能夠過你原來的生活;同時,它也叫你開始走一條道路。走什麼道路呢?走主所要你走的道路。你看,這一句話產生了三個東西:你認識主了,你離開原初的地位了,你開始走主的道路了。
Parakoloutheo是從akoloutheo這個字來的,描述一個跟隨主的人,他是聯結於主,走主的道路的。保羅在這裡用parakoloutheo這個字,也可以解釋作,一面,保羅要提摩太和他一同來跟隨主,在生命的聯結裡走主的道路;另一面,保羅要說,當我行走的時候,我的確可以作你的榜樣。你跟隨我,你就是跟隨主,你是和我一同來跟隨主的。因為我是這樣的跟隨主,所以我許多的活出就成為你的榜樣,你就在這個榜樣裡和我一同來跟隨主。
使徒的榜樣可分作四類:所是、生存、勞苦、經歷
保羅有什麼樣的活出呢?教訓,這是一個大類;品行、志向、信心,這是另一個大類;寬容、愛心、忍耐,是另外一個大類;受逼迫和苦難又是一大類。保羅把自己看成一個模型,他要提摩太在跟隨主的路上與他一致。他要說,我有什麼樣的教訓,你也要有什麼樣的教訓;我有什麼樣的品行,你也要有什麼樣的品行;我有什麼樣的志向,你也要有什麼樣的志向;我對主有什麼樣的信心,你也要有什麼樣的信心。
有人問我:你打仗打一輩子,打累了沒有?我告訴弟兄們,我越爭戰裡面越喜樂,越把榮耀歸給神。你要有這種信心。保羅在這裡說,我有怎樣的寬容、愛心、忍耐,你也要有怎樣的寬容、愛心、忍耐,在跟隨主的路上你要和我一致。並不是你跟隨我,而是你同著我一同來跟隨主。可是,當我們一同來跟隨主的時候,我又是你的榜樣。我明顯的告訴你,你要跟我學,我就是一個好榜樣。
所以,保羅的教訓就成了提摩太的規範。這不是一件小事,因為人生最需要的就是規範。人最喜歡的就是野蠻,所謂的自由和野蠻是一線之隔,在線這邊是自由,在另外一邊就變成野蠻。所以保羅說,你要學習我的教訓,這可以成為你的規範。
不僅這樣,保羅的品行、志向和信心,就成為提摩太的生存。也就是說,保羅的生存也成為提摩太的生存了。接著,保羅的寬容、愛心、忍耐,也就是他的生活和勞苦,也成為提摩太的生活和勞苦。保羅所受的苦難,也就是保羅的經歷,也要成為提摩太的經歷。亦即,我如何受逼迫和苦難,提摩太啊,當你同我一來跟隨主的時候,你也會受逼迫,你也會有苦難。
服從,就是跟隨。它有四個大類:第一個,跟隨我的教訓,我的教訓就是我的所是。人所教的,就是他所是的。第二個,跟隨我的品行、志向、信心,這就是我的生存。第三個,跟隨我的寬容、愛心、忍耐,也就是我的勞苦。第四個,跟隨我受逼迫、遭苦難的經歷。這九樣分作四個大類,教訓是他的所是,品行、志向、信心是他的生存或者活出,寬容、愛心、忍耐是他的勞苦,受逼迫和苦難是他的經歷。
教訓是一個人內涵的展示
你要注意,教訓就是一個人的所是。你給人什麼樣的教訓,你所教訓的就是你這個人。教訓(didaskalia)這個字是從dao來的,dao是學習。換句話說,你所教的一定是你所學的,並不是你讀了一本書就來教。大學教授有兩種,一種是使用教材的,一種是沒有教材的。比如說,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我最喜歡上哲學大師牟宗三的課,我真喜歡上他的課。為什麼喜歡上他的課呢?他一進教室,就在黑板上開始寫,一寫就是一套,一寫就是一堂。他很開啟我,他在我身上有很多開啟,包括屬靈的開啟,對我後來的影響很大。我聽說他沒有讀過大學,就是喜歡讀書,天天到北大圖書館,什麼都讀,東方的哲學、西方的哲學,拿起書來就讀。他讀了許多年以後,有一天突然整個思想串起來了,串起來以後就成為大師,融會貫通了。所以我願意弟兄姊妹們拿起聖經,天天讀,天天讀,有一天你會明白聖經是怎麼一回事。
真正的教訓,是根據你有多少的學習。教訓,didaskalia,是從dao來的,dao就是學習。這說出,你所教的必須是你所學過的。弟兄們,要學!要告訴主,主啊,我要好好的學,我要一邊學,一邊長;一邊學,一邊帶著弟兄姊妹,服事他們,跟他們一塊兒長!你所教的,必須是你學習過的;因為是你學過的,所以當didaskalia運作的時候,它不僅是口頭的述說,更是一個內涵的展示。就好比牟宗三先生,從他身上我能感覺這個人真豐富,在他裡面有很多東西,他所講的就是他這個人內涵的展示。我聽他講的時候,我知道他不是在背誦一個東西,他所講的就是他自己。
服事主也是一樣。一個健康的教訓,說出你所有的、你所經歷的、你所享受的、你所取用過的、在你身上運行過的,這些東西在你身上不是客觀的,不是道理的,不是理論的,而是非常實在的。你把這些實在的東西講出來,就成了教訓。這一個就成為健康的教訓。一個健康的教訓,不僅是口頭的述說,更是內涵的展示。
教訓是帶著權柄的
這個展示是帶著權柄的,這說出,教訓的話在聽見的人身上能產生實際、主觀的經歷。它會影響你,叫你聽了這話以後,你會覺得受了影響。為什麼你覺得受了影響?因為這話在你身上有了權柄。就像主耶穌講道,很特別,祂不像文士,因為在祂的話裡面有權柄(太七29)。為什麼有權柄?因為祂講的就是祂自己。主耶穌在說話的時候,人就感覺,的確就是這樣!人會說,在這個人身上有一個東西,這個人經過了這一個東西,這一個對祂不是理論的,這一個對祂是實際的,因為這樣,祂的話就能在人身上產生實際、主觀的經歷。
教訓是為著走路的
當受教的人得著一個合適的教訓的時候,它有六個結果。第一個,你覺得很享受;第二個,你覺得很有供應,很飽足;第三個,你會有看見,好像你能看見一個更高的東西;第四個,你得著了啟示,你對神聖的事物有了更高的認識;第五個,你得了幫助,你這個人明亮了──走路明亮、跟隨主明亮,你知道人就是這樣來跟隨主的。第六個,你也得著了光照。話來了,叫你覺得扎心,叫你受責備,叫你受鞭策。積極的一面,話叫你覺得有享受,有供應,有看見,有啟示,得著明亮;另外一面,話叫你受責備,受鞭策,覺得扎心,蒙光照,能夠走主的道路。
你要注意,真正合適的教訓,它的結果是在於你能夠走路。它絕不會只有一個結果:感謝主,真好;感謝主,真有供應;感謝主,我看見了;感謝主,我得啟示了;感謝主,我明亮了…絕不是。真正好的教訓,一定是叫你不僅有內在的、從主來的、膏油裡的豐富,也叫你蒙光照、受責備、受鞭策、覺得扎心,可以行走該走的路。
在教會中是有榜樣的
保羅這一生就是活在這一個健康的教訓裡。接著他說到品行、志向、信心,然後是寬容、愛心、忍耐,一共七樣。這些怎麼樣讓它實化呢?就是逼迫和苦難,所以一共是九項。這些可分作四大部分,一個是教訓,一個是品行、志向、信心,一個是寬容、愛心、忍耐,還有一個是逼迫、苦難。四大類。你要跟隨主,你就要在這四大類裡跟隨。首先是教訓,因著有好的教訓、健康的教訓、屬天的教訓,這個教訓就會帶進品行、志向和信心,這三個就變成你的生存了。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是看他的品行、志向和信心。
保羅在這裡要說,末後的日子是可怕的,但是你要知道,你是活在教會裡的,你是有弟兄姊妹的,你是有年長的弟兄的,你是有人可以與你同行的,你是有人可以成為你的保護和祝福的,你是有榜樣可跟隨的。這就是第10節的「但」。這個「但」太好了!前面所說的整個局面叫人害怕極了(1-9節),人在末世怎麼會墮落成這個樣子?軟弱成這個樣子?但!但怎麼樣呢?保羅說,你已經和我一同跟隨主了,你要注意我的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以及我所遭遇的逼迫和苦難。
品行是培養出來的
「品行」(agoge),是從ago來的。Ago是帶領的意思,可引伸有培養的意思。換句話說,品行是在健康的範疇裡培養出來的。
我們中國人講家教,或者校風。一個好學校有好的校風,一個好的家庭有好的家教,這些都聯於品行。雖然它不是屬靈的,但人在屬靈之外也得學習有好的品行。譬如說,你出門了,你看見一個年長弟兄,你很自然的把門替他打開,這很自然。年長的人上台階,你很自然的去扶他一下,這都是很好的品行。還有,我絕對不佔人的便宜,我絕對不傷害人,這都是品行。我聚會不遲到,這是一個品行。我在聚會中盡功用,這也是一個品行。
保羅在這裡說,你要看我的品行!我從來不佔人的便宜,我無論到哪裡服事,我從來不要求他們的財物。「我所要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林後十二14)當我服事弟兄姊妹的時候,我一定把我所有的、所能的,不顧一切的傾倒出來(15節)。這是一個品行。在作人上,在屬靈上,保羅都有一種品行。Agoge,一面是指培養、教養,另一面是指健康的生活型態。
提摩太與保羅同行,從保羅學習跟隨主,他就從保羅學習八種品德。品行、志向和信心是聯於使徒保羅的生存,寬容、愛心和忍耐聯於使徒保羅的勞苦,逼迫和苦難是聯於使徒保羅的經歷。(韜)
(2009年6月華語兩週成全訓練,Ashland Wood,Ohio,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