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讀經-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主題四 傳基督,不是傳自己-第八篇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

第八篇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

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
主題四 傳基督,不是傳自己

(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僅供追求用)

讀經: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林後四10~12)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四章七至九節,題起他如何因著有主的面,就經歷了寶貝在瓦器裡,經歷了莫大的能力。在這個莫大能力的經歷過程中,叫他這個人經歷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以至被打倒。

經歷主面光的最終結果 ──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

  保羅在第十節接著說,「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這段話成了保羅這個經歷的最終結果;也就是說,當我們經歷了這個寶貝、經歷了這能力的時候,這段歷程的最後是叫我們這個人被打倒,結果,我們這一個人就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殺死。

不死就不生

  打倒了,就是死了,就是放棄了。

  但是今天要打倒一個人是不容易的。我們這個人總是替自己找出路:這條路不通,就找另外一條;另外一條再不通,就找第三條。我們總是滿了辦法,不肯去死,不肯被打倒。

  我們的難處就是不肯死,不肯被打倒。譬如說。前面弟兄要你到一個地方去勞苦,你就到那個地方去,但是你就是不願意搬家。一面你沒有違背前面弟兄的意思,你到人中間去了;一面你還有自己的打算。這時,前面弟兄如果對你再有進一步的要求,就不服氣了,就覺得委屈了,就覺得不合理了!有這些感覺,就證明你沒有死,你還活得厲害;你若死了,就沒有這些感覺了。

  有一個全時間服事主的弟兄,有一次李弟兄帶領他比較嚴格一點,他就把自己關到房間,唱起「迫得太緊,迫得無處可逃生,迫到極點已非壓迫所能及」這首詩歌來了(詩歌527首)。當初寫這首詩歌的人,是被迫到一個地步,感覺「神是我盼望,是我喜樂;是祂叫無變有,叫死人復活」;但是這個唱「迫到極點」的人,到後來卻做了不合宜的事,並且溜到國外發財去了。

  我們在年幼的時候,若不好好學習生命的功課,將來的路就會走不好。今天我們取巧,將來就會沒有路。我們要認識,真正的事奉乃是從「死」出來的結果;不死,就沒有真正的事奉。我們也要認識,真正生命的供應,乃是從一班肯被打倒的人出來的;不肯被打倒,就不可能有真正生命的供應。

  人因著不肯死,所以滿了感覺,滿了辦法,滿了打算,滿了意見。這些辦法、打算、意見,就使他不能把耶穌的生顯明出來。

被打倒了,卻產生了耶穌的生

  保羅在這裡說,當你真正來服事主的時候,你要經歷寶貝在瓦器裡的那個莫大的能力;當你來經歷那個莫大能力的時候,你乃是把你這個人放到一個環境裡去,經過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被打倒了的歷程。這個歷程的末了,就叫你這個人不再耍手段,不再耍手腕,不再想辦法,不再運用技巧,也不敢再盼望什麼,你是完全的被交於死地了。這時,耶穌的生就在你身上顯明出來了。

  怎麼說呢?這就是說,當你被打倒之後,你是不再有盼望的,是不再有打算的,是不再有計畫和要求的;然而當你這樣完全被交於死地時,你卻因著耶穌的生成了盼望最多的人,成了計畫最多的人,成了要求最多的人。為什麼?因為這時這些盼望、計畫、要求,已經不是出於你的肉體的了,乃是在耶穌的生裡產生的負擔。這就是耶穌的生在你身上顯明出來了。

  你們能不能領會這裡的不一樣?同樣有盼望、有打算、有計畫和要求;不同在於一個是人想出來的,一個是因著一個人不斷的活在耶穌的生裡,這個耶穌的生就帶著他有一個非常積極的事奉生活。一個從耶穌的生而來的事奉主的生活,就沒有壓力、沒有緊張;正如我們有一首詩歌說,「乃是柔軟、安靜、安息,脫離傾向與成見,讓你能夠自由定意,當你對我有指點」(詩歌304首)。這就是這裡的經歷。這樣的經歷的確寶貝。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

  當保羅說,「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就說出他的生活是一個死的生活,他的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

耶穌的死 ── 因著要成全神的旨意,因著棄絕己

  耶穌的死有兩個特點:第一,耶穌的死是以神的旨意作中心所產生的一個結果。第二,耶穌的死是棄絕自己所產生的一個結果。

  我們的主在地上的時候,如果祂對神的旨意不堅持,祂不會死;祂之所以會死,完全是因著祂堅持神的旨意。祂說得很清楚,祂說:「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麼?」(太二六53)換句話說,誰也不能釘死祂,是祂自己甘心樂意、歡歡喜喜的去死的。為什麼?因為祂知道,惟有藉著死,才能成全神的旨意;要成全神的旨意,祂就必須死。

  此外,如果我們的主不棄絕祂的己,不讓祂的己死,祂也不必死。祂的為人生活,說出祂是一個不活在己裡面的人。

  首先,在祂十二歲的時候,有一次祂在殿裡,祂父母來找祂,祂母親說,「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路二48)祂是先以神的旨意來回答祂母親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二49)然後祂也棄絕了己,聖經說,「祂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二50)一面,祂是這樣的活在神的旨意裡;一面,祂完全不活在己裡面。

  我們這個人有個難處,我們外面不肯以神的旨意為念,裡面也不肯否認己;我們外面說「是」,裡面花樣還是很多。我們就是不肯死。

  你看這位主,一面來說,祂對神的旨意非常堅持 ── 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另外一面,祂順從父母,而不活在己裡面。

  然後,當祂出來盡職時,祂仍是一個不活在己裡面的人。

  當祂盡職時,第一個試探就是誰為大;這個為大就是「己」。到底是祂大呢,還是施洗約翰大?在一個時代裡,只能有一位大先知,而那個時候,每一個人都知道施洗約翰就是那個大先知。但是主也出來盡職了;主一來,主就比施洗約翰大多了,因為施洗約翰還不是在神的國裡的,而主自己卻是神國裡的元首。

  在肉身裡,主耶穌和施洗約翰是表兄弟。當約翰還在母腹裡,他母親以利沙伯一聽馬利亞問安,他就在母腹裡跳動。以利沙伯且被聖靈充滿,對馬利亞說,「你在婦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懷的胎也是有福的。我主的母到我這裡來,這是從哪裡得的呢?因為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裡的胎,就歡喜跳動。」(路一41~44)由此可知,約翰應該從小就知道主是比他大的。

  所以,當主耶穌到約翰那裡去,要受他的浸,施洗約翰就告訴主,「我當受你的浸,你反倒上我這裡來麼?」(太三14)

  這時,
主耶穌卻很認真的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禮。」(太三15)主在這裡的意思是,我們必須如此,這是個禮。一個人要來服事主,要走這條路,他先得受浸。我既然來成為人,要來服事神,我這個人就必須走人所定的路,所以我也先得受浸。雖然我根本沒有罪,我沒有什麼需要埋葬的,我也沒有什麼需要結束的,但是因著現在我是人,我是站在人的地位上,我就需要過這一個階段。這個就是身上帶著死。

  這是主開始盡職的第一個試探,就是放下這個「己」。

  我們的主不是一個看工作的人,祂是一個活在神面前、棄絕己的人。所以當施洗約翰為祂施浸時,祂就承認一件事 ── 約翰比我大。所以祂就起來受約翰的浸。

  主耶穌去受浸了。在祂受浸的時候,祂把自己降卑了。然而,神卻把祂高舉了;聖經說,「耶穌受了浸,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祂開了,祂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祂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三16~17)

  施洗約翰沒有料到主耶穌竟然這麼榮耀。這叫約翰看見,主耶穌是比他大的。主耶穌比約翰大的這個事實,不是約翰作出來的,也不是耶穌作出來的,乃是神印證出來的。所以你們要注意,當你們來在一起時,不要比誰為大,有一天主自己要來印證誰為大。

一個不願意死的人 ── 施浸約翰

  當約翰為主作見證說,「看哪!神的羔羊」時,他就應該知道這是他退去的時候了。另一面主也說,「你暫且許我」。「暫且許我」的意思,就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主說這話的意思是,在這個時候,你暫時為我施浸;等我從水裡上來的時候,你要悔改,讓我來為你施浸。你把我送進水裡之時,就是你的結束:我出來盡職了,你就得退去;我的職事開始了,你的職事就得結束。

  但是約翰為主耶穌施完浸以後,只是指著主對別人說,「看哪!神的羔羊」。他的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主耶穌(約一36~37),他自己卻不肯悔改,也不肯到主那裡去。

  就著他們的對話,應該出現一幅美麗的圖畫:約翰在為主耶穌施完浸之後,就立刻對主說:「主啊,我已經暫且許過你,為你施浸了。現在我要到你這裡來,我要作第一個跟隨你的門徒。」那麼約翰就要變成主的一個大使徒了。但是約翰沒有這樣作。

  所以後來主就說了一句很痛心的話,「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太十一11)換句話說,我們都比施洗約翰還大,因為他失去了進天國的福分,而我們起碼是天國裡最小的。

  約翰之所以失去了在天國裡的機會,是因為他不肯被打倒,不肯死。他似乎自認為比耶穌大 ── 我已經吃過了蝗蟲,吃過了野蜜,也穿過了駱駝毛的衣服,各種人都到我這裡來受我的浸;而你,什麼都還沒有開始呢!所以我還有我的地位和工作。

  約翰的存在與主耶穌的盡職有了衝突,因為同時有兩個從神來的先知,一個宣告新約時代的來臨,一個卻還在宣傳悔改的道。這一個衝突就叫約翰下到監牢裡去。

  約翰一下監,還是不願意死;所以他便打發兩個門徒去問主說,「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十一2~3)你看這個滿了己、不肯死的人,後來墮落到什麼地步去了?竟然不認主了!有時候我讀到這裡,就百感交集。

  約翰還在母腹裡的時候,就因著主而歡喜跳動敬拜神;換句話說,他還在母腹裡的時候,比這時還榮耀呢!現在他下到監裡了,卻說,「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你想想看,這是何等可憐的光景?

  至終,因著他堅持他的地位和工作,他的頭就被砍掉了。

為著神的旨意棄絕己

  反觀我們的主,祂是一個棄絕「己」的人:祂所有的生活、行動,完全以神的旨意為中心;祂完全沒有自己的工作。在祂只有一件事,就是神的旨意。為著神的旨意,祂永遠不讓祂的「己」出來,祂把祂的「己」放到死地,甚至把祂的「己」處死。

  祂的「己」應該為大,但是祂反倒虛己;祂的「己」應該被顯明,但是祂要隱藏。當祂一發現眾人要祂作王的時候,祂就退去;當祂發現眾人找祂,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時(約六26),祂就斥責他們。

  主耶穌的生活,是一個活在死裡面的生活。祂的死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為著神的旨意;第二個是為著棄絕祂的「己」,不讓祂的「己」成為神旨意的難處。

藉著死產生一個生命的見證 ── 一個建造的教會

  我們的見證和基督教的見證不一樣;基督教的見證乃是一個在勞苦裡產生出來的「工作」的見證,我們的見證乃是一個藉著「死」建造出來的「生命」的見證。

  建造教會和產生教會有什麼不同?

  其實產生教會很簡單,只要你拿出一年的時間,這一週到這個地方開幾天特會,下一週到那個地方開幾天特會,再下一週再到另一個地方傳幾天福音;我相信這就可以產生出許多教會來。

  但是,這不是主今天的路;主量給我們的是一個「建造」的路。換句話說,今天你需要好好的把負擔放在你所在的地方教會,好好的藉著死來建造教會。

  惟有如此,這個生命的見證才能顯出來。

見證的路是無止境的,卻是「小群」的

  那麼,這個見證要到什麼情形才算好呢?我願意告訴你,這個見證的路是無止境的。當教會有一點往前時,需要就更多,需要就更大,是永遠沒有停止之時的。

  但是,我們的工作不會大,我們的工作是你只要在你的地方上勞苦再勞苦,叫聖徒們往前再往前。我們不走大的路,我們走的是「小群」的路;正如路加福音十二章二一十二節所說的,「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為什麼我們所走的路是「小群」的路?因為在我們中間所注意的並不是工作的果效,而是神的見證;我們中間所注意的並不是人數的問題,而是生命度量的問題。

藉著死顯明生

  一談到為著神的旨意、為著神的見證,你就必須要注意你這一個人、你這個「己」必須要死。所以保羅才在這裡題起,他的生活不僅是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打倒了的生活,他的生活更是一個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的生活。

  保羅的生活如何是一個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的生活呢?他乃是在耶穌的死裡來服事神,他乃是在耶穌的死裡來經歷生命;「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正是他生活的寫照。他在這裡表白:生怎麼從我身上出來?乃是藉著我的死出來的;因著我看見了神的旨意,我願意和神的旨意有一個完全的配合,就叫我不斷的棄絕己、將己置於死地。

  弟兄姊妹,你要認識,在你這一生的路上,無論你覺得榮耀也好,覺得喜樂也好,覺得滿足也好,你這一生的路就是「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身上」的路。沒有死,就沒有生;沒有死帶在你身上,就沒有生顯明在你身上。這一個生的顯明,不是藉著講道,不是藉著勞苦,不是藉著口才、知識,更不是藉著聰明、智慧;
這一個生的顯明乃是藉著你的「死」。當你的身上帶著耶穌的死的時候,耶穌的生在你身上就顯明出來了。

  為什麼你為主說話沒有力量?因為你沒有死;為什麼你的服事沒有力量?因為你沒有死。今天在教會生活裡,若「活」的人太多,帶著耶穌的死的人太少,耶穌的生就顯不出來,教會因此也就變成一個萎縮的教會,一個受限制、軟弱、沒有能力的教會了!

  我自己知道一件事,如果我完全棄絕我的己,我的身上常常帶著耶穌的死,耶穌的生就從我的身上顯出來了。沒有這個死,就沒有生的顯明。如果要耶穌的生在我身上顯出來,我這個人必須是一個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的人。

不能被主用,是因不肯死

  你若是要作一個跟隨主的人,你就要作一個死的人。你說你為著教會花費,你這個花費必須就是你的死;你說你為教會拋頭顱、灑熱血;你這拋頭顱、灑熱血也必須就是你的死。

  一個人不能為主用,乃是他不肯死。

  我們這個人,就是一個不肯死的人,總是在那裡想花樣;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不願意被打倒的生活,總是滿了辦法。我們不肯向自己死,我們總覺得自己還有一點路,還有一點辦法,還能作一點事,還能有一點發展,還能叫人對自己有一點欣賞,還能在教會生活裡有一種功用。在我們的觀念裡,永遠是有出路的,知道怎麼樣作事情,知道怎麼樣在教會中顯明。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 ── 不肯去死。難得有幾個人能對主說:「主啊,我現在什麼都不要,我所要的就是去死。」

  我們都是一些不肯死的人。許多時候事情來了,我們的打算就來了,我們的聰明就來了,我們的盼望就來了,我們的要求就來了;這些就成為我們生命顯出的攔阻。有些弟兄姊妹很愛主,也很有心願,但是總是叫人抓不住他,因為他每逢緊要關頭就開溜了。「抓不住」就是不肯死。這樣的人不可信託,至終,他在主手中就變得沒有用了。

  還有一些弟兄姊妹,他們似乎是被抓住了,也不一定是肯死的。譬如說,我們絕不接受「參加訓練的結果是要我死」的說法。我們總是想,參加訓練以後,聖經就熟悉了,屬靈認識就清楚了,裝備就豐富了,發表就老練了,就能夠在主手裡有用了;這是我們所在的一個範圍。我們所在的範圍根本就不是「參加訓練,我就死,當死在我身上發動的時候,耶穌的生就顯出來了」,我們所注意的還是知識、方法,還是如何藉著這樣的訓練有一種恩賜、功用上的成全。這就是我們不能被主用的原因。

「死」成了服事主之人身上的標記

  弟兄姊妹,我對你們的愛主不打問號,對你們的恩賜、能力、天分更是羨慕之至。我常常覺得主對你們真好,給你們有過人的聰明、才智、記憶、發表;而這些正是我所沒有的。可是我還得這麼說,無論你有了多少的恩賜、口才、知識、方法、技巧、真理,這些都不能建造教會。你們要有一個看見,我們中間的路是「死路」:無論是倪柝聲弟兄、李常受弟兄、汪珮珍姊妹、李淵如姊妹,他們都是身上帶著耶穌的死,才把教會建造起來。今天我們能在這裡正正常常的長出來,是因為下面的土壤非常好;這個土壤就是我們前面弟兄姊妹們的死。

  今天我們要有一個認識,一個跟隨主的人,乃是一個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的人。你總得記住,你的身上有一個記號,就是死的記號。你無論作什麼,看見什麼,遇見什麼,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在什麼樣的需要裡,你總得提醒自己一件事:我來服事主,我乃是在死的下面來供應生命,我這個人是在死的下面。不在於我多能作,不在於我多能計畫,不在於我多能打算,乃在於我這個人身上有沒有帶著耶穌的死。若是在我的身上帶著耶穌的死,耶穌的生就會顯出來。若是在我的身上沒有耶穌的死,那就不可能有耶穌的生。

  在國外作牧師的都講究排場。我知道有一個團體,他們的每一個牧師都開「凱蒂萊特」的汽車,根據他們的說辭,因為主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的福分都給了愛主的人。

  對於一個事奉主的人該不該有錢,我們暫且不管。但是我倒是願意問一個問題,到底你開「凱蒂萊特」的時候,你是死的呢,還是活的?你是身上帶著耶穌的死呢,還是身上帶著美國的活?如果你身上所帶的是耶穌的死,你開「朋馳」都可以。但是如果你身上所帶的是天然的活,那你就該死。這不是外面的問題,乃是你這個人身上有沒有一個忠心的標記的問題。

  一個真正服事主的人,一面來說,他因著看見了神的旨意,他整個的人就活在神的旨意裡面;另外一面,因著他看見了神的旨意,他對己就沒有同情,對己就沒有撫愛、沒有體諒,他是積極的和主站在一起,把己放到死地裡去。這一個把己放到死地裡去,就是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當我們肯這樣死的時候,耶穌的生就顯明在我們身上。

  為什麼你四面受敵,而能不被困住?為什麼你心裡作難,能不至失望?為什麼你遭逼迫,卻不被丟棄?為什麼你打倒了,還不至死亡?因為當這一切臨到的時候,不過是叫你這個人身上帶著耶穌的死;當耶穌的死被你持守的時候,耶穌的生就從你身上顯出來。

  你若願意作一個供應生命的人,你若願意作一個生命豐盛的人,你若願意作一個流露生命的人,你若願意作一個彰顯生命的人,那個訣竅只有一個,就是你這一個人必須學習作一個常在身上帶著耶穌的死的人。

  如果沒有耶穌的死,就不可能有耶穌的生;這個生的真正顯出,乃是藉著我們的死。弟兄姊妹,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奉獻,願意為著神的永遠旨意、為著神的國度,把自己完全奉獻給神。而這個奉獻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叫神的旨意成就。並且在這個過程裡,我們要不斷的棄絕己,不斷的讓己死,在我們身上常常帶著耶穌的死,好叫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求神憐憫我們!(韜)

(1980/5/19~6/27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