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報-2005卷四-2005第五期- 人物傳記-戴德生 4

為基督,為中國

─ 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 4

人物傳記

勞 苦

  他的禱告也配上他專一的勞苦。他的兒子曾提到父親說,「他禱告的時候,好像每一件事都得靠禱告;他做工的時候,好像每一件事都得靠做工。」戴德生寫過一首詩:

誰說有安息?
 天上才有安息,
 地上沒有安息。
去,去,去做我父的工!
 祂,那差我來者,
 定下了我在地的時間,
 分派了我當做的工。
祂必賜夠用的恩典 ──
 為著做工、為著受苦,
 不是為了安息。
 天上才有安息!

  有一位加拿大人 ── 德拉波特博士(Dr. De la Porte),他觀察了戴德生之後寫到,「我見到他在天黑回家時的腿酸與疲倦,他的臉滿佈著烈日曝曬過後的水泡。他會在極度疲憊的狀態下倒在床上,幾個小時以後又起身,面對另一個滿了艱辛的一天。我很清楚,他在中國人中間得著最高的尊敬,他做了極大的善工。」(Steer)。

關於教會

  戴德生的負擔是福音化中國,以及許許多多靈魂的得救,他從來沒有意思要組織一個「中國內地會宗派」,他的同工們所興起的會眾,也沒有被組織成一個「全國性的機構」(national body)。所以戴德生避免製造出一個「內地會宗派」,或是一個「中國教會」來。但是,戴德生也沒有興起一個真正的地方教會。

  在歷史上,每一個最先差派出去的工人,都有自由設立屬宗派的教會,像是衛理會、長老會等等。通常,從同一種宗派出來的傳教士會在同一個地區做工,所以宗派的區別也常是地區的分界(Kane,第201頁)。這也意味著,西方宗派被移植到了中國。李常受弟兄有這樣的觀察,「我極為感謝戴德生的一生。我從他的一生中得著了許多幫助。但我們也必須領會,甚至在他身上也仍然存在著分裂的素質。」(Lee,主恢復的實行,第22頁)。戴德生與中國內地會在「教會」這件事上的作法,延遲了中國信徒在地方上領導能力的成長,使得「外國教會」(foreign churches)成為民族主義者及共產主義者攻擊的目標。

福音化中國!

  戴德生的目標是福音化全中國。他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到處都有因著缺乏認識而正在滅亡的靈魂;每一個小時有超過一千人死去,進入死亡與黑暗!所以他提出一個構想:「若是有一千位傳福音者,每人每天接觸兩百五十個人,三年就可以福音化中國!」這個構想很好,卻不一定實際。每天要接觸兩百五十個不同的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也許是這一個構想,使得戴德生把他的資源分散的太「單薄」了。同工們總是在「巡迴」的做工。「中國內地會」的英文簡寫 CIM,到後來被比喻成「Constantly In Motion」(老是在動)。來德里(Latourette)下了這樣評語,「中國內地會的主要目的不是……建造一個中國教會,而是以最快的方式,將基督福音的知識傳揚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Tucker,第185頁)。

宣教本土化?

  中國內地會把它的理事會設在中國,十分靠近它運作的禾場;然而帶領和決定權都在有經驗的外國傳教士手中,而非交託給中國信徒。在這件事上,內地會與其它的差會並沒有不同。一直到二十世紀中,基本上,內地會的架構是由外國人在上層支配著(Bays,第308頁)。

戴德生的著作

  除了翻譯寧波話的新約聖經,戴德生的著作都是以英文為主,以說英語的人為寫作對象。他的宣教著作有著雙重目標:第一、提供中國最新的消息給讀者,包括國家、人民、及福音的進展;第二、也是比較重要的,就是喚醒那些自滿自足、馬馬虎虎的基督徒,好履行他們的責任。這也是他出版「中國的百萬人民」月刊的目的。從1875年創刊起,都是由戴德生主編、監督、出版,一直到1895年。他的第二任妻子珍妮‧法丁也在這件事上幫助他。之後,他的妹夫布魯姆赫在倫敦提供支助。

  戴德生的著作「中國的屬靈需要和需求」(China’s Spiritual Needs and Claims)初版於1865年。其它的書包括有「三十年後」(After Thirty Years),他的自傳「回顧」(A Retrospect),以及歌中之歌的註釋「聯結與交通」(Union and Communion)。特別在這一本書裡,讀者不難看到他與主之間頂深的同行,以及他與基督的一致。

跑完了賽程

圖:1905年6月3日,湖南省,戴德生被主接去的那天,他坐在中間,其餘為傳教士

  戴德生的第二任妻子珍妮,於1904年在瑞士死於癌症,享年六十歲。隔年(1905年),戴德生第十一次,也是他最後一次回到中國,於六月三日安息於湖南長沙 ── 中國最後一個向福音開放的省份,享年七十三歲。他被安葬在第一任妻子馬利亞和四個孩子的墓旁。墓碑上刻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

── Nigel Tomes

其他照片

參考書目

  1. 1. Austin, Alvyn, Saving China: Canadian Missionaries in the Middle Kingdom, 1888-1959.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6)
  2. 2. Austin, Alvyn “”Only Connect: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and Transatlantic Evangelicalism,””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North Atlantic Missiology Project, Position Paper #58,(1998)
  3. 3. Bays, Daniel H.(editor), Christianity in China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 1996.
  4. 4. Diamond, Norma, “”Christianity and the Hua Miao: Writing and Power”” in Christianity in China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niel H. Bays(edito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 1996.
  5. 5. Kane, Herbert J. “”J. Hudson Taylor 1832-1905 Founder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in Mission Legacies, Gerald H. Anderson et. al. Eds. Maryknoll, New York, Orbis Books, 1994
  6. 6. Nee, Watchman “”What Are We?”” in The Present Testimony(4), Collected Works of Watchman Nee, vol. #11, Living Stream Ministry, Anaheim, CA.,1992, pp. 843-60.
  7. 7. Nee, Watchman, “”The Rapture and the Tribulation(1)”” in Notes on Scriptural Messages(3), Collected Works of Watchman Nee, vol. #19, Living Stream Ministry, Anaheim, CA.,1992, pp.501-16.
  8. 8. Pfister, Lauren F., “”Re-thinking Mission in China: James Hudson Taylor and Timothy Richar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North Atlantic Missiology Project, Position Paper #68, forthcoming in Andrew Porter, ed., Christian Miss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High Imperialism, from Eerdmanns Press.
  9. 9. Pollock, John C. Hudson Taylor and Maria — Pioneers in China. Hodder & Stoughton, London, 1962
  10. 10. Pollock, John C. “”China’s Millions”” in More Than Conquerors, John Woodbridge(editor), Chicago, IL., Moody Press, 1992 pp. 50-55.
  11. 11. Robert, Dana L. Occupy until I Come: A. T. Pierson and 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Eerdmans, 2003
  12. 12. Steer, Roger J. Hudson Taylor — A Man in Christ. Carlisle,
    Cumbria, UK., Paternoster Lifestyle, 2001

  13. 13. Taylor, Dr. and Mrs. Howard. Hudson Taylor in Early Years: The Growth of a Soul. Singapore: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11.
  14. 14. Taylor, Dr. and Mrs. Howard. Hudson Taylor and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The Growth of a Work of God. Singapore: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11.
  15. 15. Further Reading: H Taylor & M G Taylor, Hudson Taylor in Early Years(1912), and Hudson Taylor and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The Growth of a Work of God(1919); M Broomhall, Hudson Taylor: The Man Who Believed in God(1929); A J Broomhall, Hudson Taylor and China’s Open Century(7 volumes, 1981-1989).
  16. 16. Photographs — look in: Search for “”Hudson Taylor”” “”China Inland Mission”” etc
  17. 17. Internet Mission Photography Archive

如果初信的人問:為什麼有這樣殉道的事?你就要告訴他們,因為世人對主有莫名其妙的恨惡(約十五25)。就如馬太福音十章二十二節所說,信徒要為主的名,被眾人恨惡。這是撒但激動人做的,牠總是跟在這些人的後面。寫頭二世紀殉道者事蹟的海婁爾說,每年除了正月初一外,每天被殺的信徒,總在五千人以上。那時傳福音乃是藉血,因此有一句話說,「血乃是福音的種子」。因撒但恨惡基督的名字,牠的跟從者所行的都是罪,又不喜歡被光照,就常殺害信基督的人。信徒被殺,一面是為要忠心,不願馬虎對待他的主;一面乃是要照聖經所教導的,承認主的名。馬太福音十章三十二節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

── 倪柝聲